巧用批评与惩罚,让中职课堂充满活力

2016-05-14 04:11赵娜
职业·下旬 2016年7期
关键词:批评课堂管理中职教育

赵娜

摘 要: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犯错误是一种常见的现象。批评与惩罚作为教师在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手段,对于促进中职学生改正错误、积极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分析了中职学生的特点,提出中职教师要运用教育智慧和教学艺术,正确运用批评与惩罚,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树立民主、宽容的师生观,力求正确地对待学生的错误。

关键词:中职教育 课堂管理 批评 惩罚

一、中职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中职学生相对于同龄人,他们的身上既有同龄学生的共性,例如,叛逆、特立独行、依赖性强、冷漠等,也有鲜明的个性。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应形成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在他们身上体现得并不明显,因而,在中职课堂上,学生注意力不集中、不能和同学合作学习、与教师产生冲突等问题极易出现,如果教师一味地进行强硬的管制和批评,不讲究教学艺术,就很可能造成冲突的急剧变化,导致学生更加厌学等问题。那么,作为职业学校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如何看待学生的错误呢?如何正确地使用批评与惩罚呢?

教育的目的在于使学生能够成为敢于面对困难、具有敏锐判断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人,而不是让学生在真空中成长,成为遇风即倒的小草。那么,正确地运用批评与惩罚,需要中职教师具有高超的教育智慧和精湛的教学艺术,把握学生表扬与批评、奖励与惩罚之间的一种适度与平衡。在着眼于学生长远发展的基础上,树立民主、宽容的师生观,力求做到正确地对待学生的错误,使学生通过反思获得成长和进步。

二、学生的错误:成长历程中一道独特的风景

错误是学生成长历程中一道独特的风景。首先,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学生的成长过程是一个不断尝试,不断改正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认知结构和认知策略都在不断地进行重组和改造,也就是说,学生是在不断地犯错中学习成长的。其次,学生世界的错误与成人世界的错误是不同的,学生的错误反映的是他在不断适应外部环境时的一种应对方式,这有利于学生逐渐适应外部环境。

认识学生错误的根源和意义有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正确对待学生,把握好惩罚与批评的力度与平衡,使它们成为学生人生发展过程中的推动力,而不是绊脚石。

三、批评与惩罚:让课堂充满活力

民主、宽容的师生观是教师应具备的一种教育人格。这种教育的人格力量是巨大的。

把民主、宽容的师生观作为实施惩罚的前提,反映了教师的教育智慧。民主、宽容不是放纵学生,对学生的错误置之不理,任其自由发展。宽容指的是另一种意义上的严格,是有限度的民主、宽容,这种限度体现在教师的角色定位上。教师应始终处于引导者的地位,充分利用情感因素,使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撼,从而激发强烈的内驱力,促进学生的发展。由于学生缺乏自制力和明辨是非的能力,需要教师引导和指正,否则,即使教师采取完全民主宽容式的教育,学生也难以领会,甚至适得其反。

因而,教师应力求在批评中带有惋惜之情、惩罚中带有期待之意,这是教师在坚持民主、宽容的师生观的前提下,实施批评与惩判的关键。当教师真正给予学生理解和同情时,彼此的心理距离就会缩小,从而激发学生真正地反省自己的错误,进而主动改正。

四、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批评与惩罚的几点建议

1.批评与惩罚要注意因时因地

由于学生不断的独立性彰显,他们乐于在同伴或者长辈面前显耀自己,如果教师在不恰当的时机和场合,对学生进行了批评与惩罚,就会对学生造成极大的心理伤害。学生是否真正领悟了所犯的错误反映了教师实施的批评与惩罚是否有效。惩罚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

批评与惩罚的重点在于实施的过程和方式。常用的有效方式是让学生体验错误的自然后果;注重惩罚前的沟通和惩罚后的交流;惩罚结束以后,教师要用正常的态度对待犯错误的学生。对自尊心强、不经常犯错、性格内敛的学生,应该采取异时异地惩罚的方式,在平静的氛围中,与学生进行交流。

有一次课上,当笔者和学生们正沉浸在知识的学习中时,一名男生突然举手站了起来,“老师,我想上厕所。”他支支吾吾地说。笔者的授课思路一下子被打断了,而且是被一个与教学无关的问题。笔者看了下手表,还有十分钟就下课了,便问道:“能再坚持会儿吗?等下课再去吧!”说完,便准备继续上课,但这个男生并没有坐下,振振有词地说道:“我要出去打个电话。”笔者看着这个男生,他不属于在课堂上经常违反纪律的学生,但今天想要走出教室的理由怎么变得这么快?就在笔者思索的时候,他继续说道:“我跟你说是给你面子,你不让我去我也得去!”课堂气氛一下子变得安静和尴尬起来,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在我和这个男生之间。还没等我说话,男生已经走了出去。课后,笔者找到了班主任,询问后才知道这个男生的同桌昨天和他打闹的时候胳膊受伤了,笔者的心里稍微平静了一些。班主任对笔者说,已经让这个男生写好检查并向笔者道歉。果然,下午上课前,男生怯生生地来了,他向笔者说明了原因,并且真诚地道了歉。笔者没有让他在课堂上进行检讨,通过交谈,他已经对自己的行为非常后悔了,如果让他在同学们面前做检讨,可能对他的自尊心和进取心产生很大的影响,导致他产生厌学情绪。在课堂上,笔者也没有再提起这件事情,这个男生也没有再违反纪律,并且开始慢慢地喜欢学习了。如果笔者当时坚持让他在课堂上进行道歉和检讨,或许不会有今天这样的结果。因此,理智地对待学生的错误,一定要因时因地运用批评和惩罚,才能发挥教育作用。

2.建立民主平等、全员参与的评价标准

在课堂上,当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学生回答后,经常听到“非常正确”“与课本是一样的”等评语。这些话语的发出者是教师,是教师依据长期的教学经验对学生的回答做出的判断。为什么不能换一种评价方式呢?例如:“某某同学,你认为刚才的回答正确吗?原因是什么?”这种评价方式的变化不仅体现在语言上,而且将评价的话语权交给了学生,用学生的思维和经验去判断,用一个问题同时检验了两名学生的学习状况。在课堂上,要改变传统的评价方式,建立民主平等、全员参与的评价标准。同时,学生也更倾向于遵守班级成员共同制定的标准。这既有利于培养他们的主人翁精神,也有助于使整个课堂呈现一派融融的景象。教师作为辅助者、引导者,加入这个集体,成为其中的一员,与学生共同制定评价标准,切实发挥作用。

3.只有亲近学生、研究学生,才能展现自我、树立威望

教师爱学生,学生才会爱教师。只有接近学生、体贴和关爱学生,与学生进行亲密的思想交流,才能让他们真正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亲”和“爱”。因此,教师要在工作中不断思索,在思索中不断提高工作的艺术性。虽然繁忙的工作有时会影响教师的情绪,甚至让教师忘记了微笑,但通过理论学习,反思与同伴互助,教师很快就能意识到自己应该怎样做。教师在处理问题时要多些宽容、理解,多些教学艺术。只要教师带着一颗真诚的心走近孩子、关心孩子,即便是批评,也会被他们所接受。

做一个对学生有爱心、有责任心、有信心的教师是我们永远的追求。在课堂上,随时可能会出现意外的情况,这些意外情况可能就是学生所犯的错误,如何正确地看待这些错误,让错误成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动力,让课堂始终处在动态的和谐中,值得教师在课下不断地钻研和探索。

猜你喜欢
批评课堂管理中职教育
对新环境下中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与探索
“互联网+”思维在应用型高校课堂管理的思考与探索
校企合作模式下中职物流德育工作研究
谈教师对学生的“批评”与“惩罚”
印媒:克里访印“批评”莫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