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交直流调速系统安装与维修课程一体化精品课程建设

2016-05-14 04:39王德斌
职业·下旬 2016年7期
关键词:精品课程课程建设

王德斌

摘 要:苏州技师学院在交直流调速系统安装与维修课程建设中,结合工厂实际,整合教学内容,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突出学生能力培养。本文总结了课程定位和特色,分析了课程内容设置、教材建设、数字资源开发、教学团队建设等方面的一些做法。

关键词:交直流调速系统 课程建设 精品课程

交直流调速系统的安装与维修课程是苏州技师学院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机电一体化专业开设的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技术课程,为自动化控制系统、电梯应用技术等后续课程等打下基础,课程内容在实际生产中有广泛的使用。技工院校的教学突出的是学生的动手解决现场问题的能力。课程建设中,我们结合生产实际,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突出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建设内容包括:创建一门一体化教学模式课程,编好一本校本项目教材,开发一批教学项目设备,制作一个信息化教学资源库,带出一支优秀的教学团队,从而推进一体化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一、课程定位

交直流调速系统的安装与维修课程以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专业电气自动化安装与维修专业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将工作任务作为课程项目内容。学生在完成一个个工作任务的同时,逐步掌握交直流调速系统的基本组成、调速原理、控制方法及应用,具备调速系统安装、调试及维护、维修技术等方面的专业能力。课程教学中注重学生方法能力及社会能力的培养,使学生适应专业技术岗位的需求。

本课程项目内容源于企业典型工作任务,以相关专业课程内容为基础,结合职业技能鉴定等方面的要求。确定教学内容时,打破传统学科知识体系,将知识、技能按实际工作内容进行整合。教学内容涵盖电力电子、电机与变压器、自动控制基础、电力拖动、维修电工职业标准等内容。课程内容符合企业实际,适合中、高技能人才的培养。

本课程按照一体化教学要求设计,以工作任务为引导,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围绕职业实践,分层次、多项目相互衔接,使学习过程和工作过程统一,体现“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学习”的一体化教学理念,并按照工学结合要求设计、组织教学各个环节。

二、课程创新及特色

1.整合教学内容,编写一体化校本教材

根据本课程一体化教学标准,通过企业调研,结合学院设施设备,提炼典型的工作任务,整合课程教学内容,形成符合学院实际教学条件的《交直流调速系统的安装与维修》校本讲义、学生工作页和习题集。

校本教材中设有七个源于实际生产的工作任务,完成工作任务要求的知识、技能包含了本课程教学目标要求的各个方面。每个工作任务包含有工作情境、任务描述、相关知识点、技术规范、操作要领、知识拓展等组成部分,分解为若干个小项目,分别涵盖一定的教学内容。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逐步深入、全面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

学生工作页包含学习目标、工作计划表、引导问题、工作过程记录等部分,提供详细的工作步骤、电路原理图及安装图、数据记录表格及学生学习情况测评表等,方便学生自主学习。

课程习题集中除了基本知识技能练习外,设有调速方案设计、改造题,训练学生系统分析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2.创新教学模式

教学中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以任务项目、学生、学习为主体,教学中增加工作现场的模拟,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参与作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中”掌握知识与技能,“在做中”完成典型工作任务,体验完整的生产实践过程。

(1)课堂教学形式的创新。教材提供工作情境,教师创设工作情境,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实施一体化教学。教学中学生以工作小组为单位,讨论制订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分工合作完成工作任务,配以小组学习工作计划表、小组展示评价表等作为小组工作记录。操作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操作中,让学生置身在工作情景中;操作后,提供学生展示成果的平台,分享成功的喜悦;另外设置学生相互点评和教师点评作为课堂评价。教学实施将知识、能力、素质培养有机结合,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技能及素养。

(2)学习方式的创新。以学生为主体,学习过程体现咨询、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六个基本环节。学生工作页中提供的工作计划表、数据记录表、总结评价表以及拓展反思等诸多空白栏目,供学生记录学习、工作情况,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3.完善一体化教学场地

教学中不断完善教学场地。目前建有两个一体化交直流调速实训室。两个实训室均能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的操作、对象控制的模拟,实施设备配备上分别各有侧重。实训设备的设置上采用开放式,根据教学需要组合搭配控制对象。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进行设备功能模块的制作和开发,不断完善教学设备。

实训室按照七个项目的模拟工作情境,布置课堂环境;按照一体化教学形式和小组形式,布置教学设施设备;按照各任务的知识、技能点的教学顺序,组织材料、仪器、设备供应环节。实训室配有展示台等,用于存放学生实训作品;建立有学习工作站,可供学生展示交流,配有的计算机可供信息查询及作为仿真平台。

4.建立数字资源库,开发网络课程

开发建立课程信息化教学资源库,制作教学讲义和课件;探索制作微课程,把知识要点、操作要领,制作成两、三分钟的微课形式,方便学生自主学习;同时通过信息化教学平台,供学生学习交流。

依托学院数字化校园网,整合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交直流调速系统的维修与调速网络课程,探索与技师学院一体化教学模式相适应的网络课程建设思路,体现人才培养和教学的特点,不断改进提升教学质量。网络课程对提高教学质量起到积极的作用,建设的网络课程主要包含课程目标要求、教学课件、教学内容视频、操作小微课、课后练习等,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平台及资源库,可供学生在网上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也可作为课堂的辅助教学部分。

三、教学团队建设

本课程成立由一支一体化教师和企业工程师组成的教学团队,教学中环节依托团队力量,分工合作,力争取得最好教学效果。

每个教学项目都设定项目负责人,定期进行集体备课,由企业工程师提供实际应用和现场经验、行业规范,由一体化教师负责各教学环节安排,设置教学内容的引入及展开,并进行教学资料整理;项目负责人整合教学材料,建立教学资源库。

教学团队定期进行一体化教学研讨,交流教学经验成果;探讨技术发展,根据行业需求不断充实教学内容;同时注重将安全意识、操作规范及要领等融于工作过程,探讨教学及资源库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定期举办一体化课程实施讲座,开设一体化公开课,相关教师参与工作总结会,明确一体化课改情况;进一步扩大一体化师资队伍,推进一体化课程实施;同时鼓励教师进企业研修,学习企业先进技术及应用。

四、小结

本课程建设成果被学院电气自动化安装与维修专业高级工班一体化试点使用。教学中,学生从模糊的专业知识学习到完成明确的工作任务,从被动学习变为为主动学习。学生在知识、技能提高的同时,团队精神、沟通协作方面均有较大的提高。使用本课程内容两年多后,电气2010级和2011级学生在完成课程的同时,通过维修电工高级工直流调速项目鉴定,合格率为100%。本课程建设成果同时也被学院高技能培训中心社会培训使用,也可供企业相关培训使用。

参考文献:

[1]王少梅.职业院校网络课程的建设与应用[J].职业教育,2013(11).

[2]谢幼如,柯清超.网络课程的开发与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精品课程课程建设
中职学校“汽车空调”精品课程建设实践探索
高职机械类专业“CAD图形设计”课程建设
《海图学》课程的建设与实践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基于卓越计划的金属结构材料课程实践化改革与建设
资源、生态与环境学科群体系下普通地质学课程建设思考
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精品课程转型升级为精品资源共享课的认识与思考
医学高职精品课程建设实践及体会
浅析《Photoshop》精品课程开发及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