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条件下MiniQuest教学模式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2016-05-14 04:40柳旺忠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6年6期
关键词:教学设计高中英语策略

柳旺忠

【摘 要】MiniQuest 是在网络上开展探究性学习的一种有效途径,它是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基于问题的学习,它提倡学习中的合作与交流。以网络为基础的MiniQuest 教学模式打破了“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观念,实现了英语课程学习的探究化和网络化,适应了时代的发展和学生的需要,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创新意识,为有效的英语教学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

【关键词】MiniQuest;高中英语;教学设计;策略

英语课程是高中阶段重要的科学课程, 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和人文素养、探究性学习是英语课程教学的基本理念之一。对于高中生来说,他们已具备分析、综合各种事实材料,不断扩大自己知识的能力。以网络为基础的MiniQuest 教学模式打破了“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观念,实现了英语课程学习的探究化和网络化,适应了时代的发展和学生的需要,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创新意识,为有效的英语教学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本文分析了MiniQuest 的基本模块,设计了基于MiniQuest 的高中英语教学设计实例,并从高中英语教学实际出发,探究利用MiniQuest 进行英语教学设计的策略。

MiniQuest 是在WebQuest 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有1-2 课时的微型网络探究模式。教师通过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带着特定目的参与研究,学习、分析、整理和总结特定网络资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最终完成学习任务。MiniQuest 教学模式包括三大模块:一是情境,即提供真实的问题情境,为学生设定角色,并引起学生对本质问题的思考。情境设计提供了一个“锚”,把学生“拉”进问题情境。二是任务,包含一系列设计好的基础性问题以及回答问题所需要的特定资源,它是学生学习并回答本质问题的关键。三是成果,也就是学生展示本质问题答案的作品, 通过此模块为学生提供展示、交流平台。

一、基于MiniQuest 的英语教学设计实例

实例以外研版Book 5 module 5 Carnival 课后的Task(任务)为例。探究任务为: 比较中西方节日文化的差异。

1.情境

主题:你是如何庆祝西方的圣诞节和中国的春节的,他们的庆祝方式有何不同?

圣诞节快到了,我们要和我校外教Vincent一起过个圣诞节,我们应該如何庆祝这个圣诞节?请同学们小组讨论定出一个庆祝方案。

2.任务

(1)基础性问题。① 中西方的主要节日都有哪些?② 中西方一些重要节日的背景及主要庆祝方式是什么?③ 你最喜欢的节日是哪个?④ 比较中西方节日的庆祝方式有何不同?⑤ 通过网络等资源,小组合作探讨出中西方节日文化差异的根源是什么?

(2)资源。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课本、因特网、百度等信息资源渠道获取所需信息。教师可提供一些有用的网络网址资源。

3.成果

你和你的团队将创作一个视觉作品PPT或文字成果。

(1)以多种形式学习、,查找、收集资料,讨论初步的结果,经过分析、归类和整理并制作出反映中西方节日文化的演示文稿。

(2)以小组为单位, 派一名代表交流探究的成果,边播放边讲解。交流时也要说明获得资料的方式。(图书馆查询?上网搜索?进行社会调查?)等

(3)做出一份中西方节日文化差异根源的分析报告。

二、用MiniQuest 进行教学设计的策略

1.主题设计扣紧《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主题即本质问题, 是MiniQuest 教学设计的对象和核心。主题设计得好坏直接影响教学设计的成败。为此主题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主题设计紧扣课程标准,确保主题切中目标。高中课程是非常紧张的,任何一节英语课都应围绕课程标准展开, 为此MiniQuest 的主题也应以课标为中心,保证教学的意义。二是设计的主题是可细化的。在MiniQuest 中任务是基于本质问题开展的,为此,本质问题能否细化为若干步骤来完成是保障任务环节正常实施的关键。三是主题设计具有挑战性或决策性。有难度的、需要学生思考和努力的主题才能真正吸引学生的眼球,主题过于简单或复杂都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四是主题的设计对学生和社会是有意义的。学生通过努力完成主题,能对现有问题提出解决或改进方案,提高事物的辨别能力和解决能力。

案例设计的主题是关于中西方节日文化问题,教师在通过设计本主题进行MiniQuest 教学时,不仅巩固和拓展了学生节日文化的相关知识, 而且通过教学模式的改变,使疲于上课的学生换了新环境,激活学生学习的热情。

2.情境创设从生活切入,产生共鸣

MiniQuest 的情境是自然引出本质问题、驱动任务完成的源头。情境的设计注重从生活切入,现实主题与真实情境有机结合, 促进情境与学生主体共鸣, 引发更持久的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接近, 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典型的情境是,让学生扮演一个特定的社会角色,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案例中情境设计了圣诞节快到了,我们要和我校外教Vincent一起过个圣诞节的情境,使学习内容生活化,让学生成为情境的主体,身临其境。同时,学生承担了问题解决的决策人的角色—让学生提出过圣诞节的方案,提高学生进行问题探究的兴趣。

3.高度建构基础性问题,设计层层深入

MiniQuest 的学时一般为1-2课时,为此任务中的基础性问题设计是高度建构的、层层深入的,保证学生围绕主题高效获得知识。这些基础性问题设计首先是基于本质问题的,学生可以通过基础性问题获得回答本质问题的事实性信息。其次基础性问题的设计一般根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来设计。学生通过“是什么”问题了解本质问题的内涵,而“为什么”倾向于让学生知道本质问题的原因和影响,“怎么做”则为学生解决问题提供了参考意见。最后,问题的设计要精炼、简洁。基础性问题的目的是要解决本质问题,而不在于其多少。精简的问题设计一方面减化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流程,减少了学生学习时间, 提高了学习效率。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采取最优方案的科学态度。

4.设计网站框架,精组资源

MiniQuest 的短期性决定了网络探究学习资源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明确网站框架,方便学生学习。专题性网站需要进行精心的设计,如果不设计专题性网站而采用网络中已有资源,那么教师应该给出所涉及网站的大体框架,或者推荐一定量的站点或链接,以防学生在过于浩瀚的网络资源中迷失方向,找不到学习和探究的重点。网络资源是非常丰富的, 时间的浪费是利用网络学习的缺点之一,为了保障学生高效地利用资源,网站框架的设计、资源的精组是相当重要的。

在网络资源设计方面,案例对应每个基础问题教师分别提供了1-2 个网站,这样一方面减少学生在网络上的盲目“冲浪”浪费的时间,保障高效地解决任务,另一方面避免学生接触到不良或不安全的网络资源。

5.成果设计体现多样化和综合化

MiniQuest 是基于网络的探究式学习,传统的评价方式越来越不能满足MiniQuest 成果展示的要求。在设计MiniQuest 成果时,要充分体现形式多样化、方法灵活化和考核综合化。主要体现在:一是根据情境中扮演角色的不同,设计不同的成果要求。如果扮演的是记者,成果倾向于报纸栏目;如果扮演的是科学家,成果一般会是项目设计等。二是成果的设计充分体现知识的综合,展示学生的自主创新。设计的成果注重涵盖基础性问题,并高于基础性问题。三是成果的形式提倡运用现代手段,提高学生素质。主要包括PPT、图片、视频、Flash、报告、论文等不同的形式。

案例中成果设计的是视觉作品,包括PPT、网站、报告等。学生可以充分发挥个性特长, 创造不同作品展示学习成果。同时,教师对成果内容作了规定,保障学生学习知识并运用知识创新。

参考文献:

[1]陈明伟.构建生活化的数学课堂[J].教育實践与研究(小学版),2006,(10):44- 45.

[2]谢玉华.基于MiniQuest 的探究型学习模式的探讨与应用[J].中国成人教育,2008,(10):117- 118.

[3]陈苏豫.应用MiniQuest 教学方法进行电子商务新课程改革之探讨[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3):62- 63.

[4]胡小勇,孟琦,张婵清. 2008MiniQuest 教学实训教程/ 新课程教学技能发展丛书[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0):65.

猜你喜欢
教学设计高中英语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英语诗歌创作教学探索与实践
高中英语诗歌创作教学探索与实践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