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

2016-05-14 05:13金红宇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6年6期
关键词:语文教师教师专业发展网络环境

金红宇

【摘 要】作为一门基础课程教师,语文教师如何在新课程背景下更好的实现专业成长,以推动教师专业化发展进程?在具体的实践操作中,以现代网络环境为切入点、以教师专业化发展为着眼点,将现代网络与教师专业化发展融合起来,探索行之有效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教师专业发展;网络环境;语文教师

一、教师专业发展的相关概念

1.网络环境

指信息传输、接收、共享的虚拟平台,通过它能够实现资源共享和通信的目的。它是人们信息交流、使用的一个工具。作为工具,它会越来越好用,功能也会越来越多,内容也会越来越丰富。通过网络人们能够实现文字阅读、图片查看、影音播放、下载传输、游戏聊天等,从而使人们从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方面得到极其丰富知识和和美好的享受。

2.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个体在不断的学习与研究过程中拓展其内涵,增长专业能力,提高专业水平,从而趋向专业成熟的一种不断发展历程,与教师成长可同义而用,发展突出过程,成长显现结果,教师的专业成长伴随其专业发展过程。

3.网络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关系

从教师的业务素质而言,教师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功底,具备驾驭网络媒体进行教学的能力,教学手段、组织形式应多样化,能经常根据获取的教育教学最新信息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策略,在自身的教育教学中经常处于“否定之否定”的状态,因而作到与时俱进,并且具有与现代信息社会相适应的科研能力。

从教师的知识结构而言,现代网络信息技术作为“硬化”知识和“智化”知识的结合体,既是教师知识结构的组成部分,又是现代信息技术环境。

二、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

提高教师个体、内在专业素质的教师专业发展,实际上就是教师的专业结构不断完善的过程,内容就是:教育信念、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专业态度与动机、自我专业发展需要和意识。

(1)教育信念,是指教师在对教育工作本质理解基础上形成的关于教育的观念和理性信念,即教育观、学生观以及教育活动观、有关学习者和学习、教学、自我和教学作用等的信念。

(2)知识结构(专业知识),是指教师必须具有专门的社会其他职业人士无法取代的知识,包括专业学科知识、一般教学法知识、学科教学法知识、个人实践性知识和有关学习者的知识等。

(3)能力结构(专业能力),即教师在育人中所表现出来的教育教學能力的总和。具体说来,它包括一般能力(智力)和特殊能力(与教学实践直接相联系的语言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学科教学能力等;有利于深化教学实践认识的教育科研能力)。

(4)专业态度与动机,是教师的专业活动和行为的动力系统,涉及到教师的职业理想、对教师专业的热爱程度(态度)、工作的积极性能否维持(专业动机)和某种程度的专业动机能否继续(职业满意度)等方面的问题。

(5)自我专业发展需要和意识,包括对过去专业发展过程的意识、对现在发展状态和水平所处阶段的意识、对未来发展的规划意识。它使自我终身教育成为可能。

三、网络环境下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

1.促进教师进行网络学习

教师要想适应当今信息化社会发展,就必须选择一种经济、高效、动态的学习载体,网络系统恰恰具备这些优势。首先要树立网络学习观念,认清网络不只是备课或娱乐的一种工具,还是自身学习、成长发展的凭借。通过登录教育网,创立自己的博客等方式,与同行、专家广泛交流,汲取新知,为我所用。另外,学校组织教师参加网络培训,指导教师熟练操作相关网络软件。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搜索信息方便高效,教学图片、音乐视频、制作课件,还可以查教案,分析知识点,闲暇之余看新闻,听QQ音乐……

2.拓展师生交往空间

师生间的交往更多地局限于校内,很难利用BBS、QQ等网络工具进行沟通,不可能一对一,也不可能准确获得学生信息反馈,不会真正了解学生内心需求,不能对学生进行网络道德规范引导。

网络社会,学生能利用资源进行自主学习,课堂教学的作用明显弱化,教师的角色定位,已完全不同于传统教学过程中的权威,这样的角色必须与学生建立密切的,心与心交流的关系,网络平台就提供了这样的便利。师生在网络虚拟的空间里,利用BBS、QQ等网络工具,师生互相倾听心声,思想碰撞,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学习状况,从而调整教学思路。

例如,专家型教师熊昌进曾经听了一节课:在课堂上由于教师紧张导致其对于错的结果给出肯定的评定,而学生均不敢指出,于是熊老师就以教育叙事的形式记在博客里,并由此“寻根究底”地反思到当下新课改催生的小组学习、交流合作、自主学习课堂,提出研究课题:“师生关系上的欠缺与有待努力方向”和“教师在新课改的‘道上还需补课”。

3.养成阅读书籍,书写汉字的习惯

网络给我们的阅读提供了丰富的内容,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应静下心来利用网络多多地读一些书。阅读的书可以是教育理论专著、名著、时文赏析、期刊报纸。教师除板书、阅卷、批改作业,大部分的书写靠电脑打字,很少动笔写字,书写汉字尽量手写,还应抽出时间练一练书法。

4.提高鉴别网络信息资源能力,利用网络工具构建个人文字图书屋

网络容量庞大,良莠不齐,如果盲目运用可能适得其反,削弱教学效果。运用百度或搜狗输入任何一篇课文题目,上百条甚至更多信息出现,给教师带来困惑,如果不深入思考,拿来就用,难免会出问题。如果觉得每一种资源都对教学有益,不忍不弃,视频、音乐、图片一起上,一堂课表面热闹非凡,丰富背后却无主题。教学手段的选择要为教学服务,突出教学重难点,避免面面俱到。

利用一些搜索、上网导航网以及一些大型语文网站,不时收集自己所需要的教学文字资源,并整理归档,组建自己的教学文字图书屋。把资源分为教学论、解题论、语文思想、语文史、中考、模块教学、教研七大类,每模块又包含若干子类,里面的教学资源包含了电子书、专家(含专家型教师)的讲座电子材料和上课视频、某地的最新大型教研活动的有关信息材料(包括活动内容、课例、课堂实录、点评等等)、最前沿教研论文和报告的电子档、教学电子材料、中考原卷电子档、中考复习材料和模拟卷的电子档等等,方便自己自主查阅学习和研究。

5.建构学习型虚拟团队,培养教育教研能力

这是教师自身专业能力提升和发展的必要条件。语文教师的教研能力,首先表现为对自己的教育实践和产生的教育现象的反思能力,善于从中发现问题。其次是对新的教育问题、思想、方法等多方面的探索,创造性地解决新问题方案的能力。在网络时代,教师的发现、思考和系列研究性活动有了可以展示的平台,即通过网络与专家学者对接,没有空间时间限制,自由交流。这样不但减轻语文教师繁重的备课负担,还可以利用博客或网站技术建立个人教学文字档案,进行自我反思,上传自己的教学智慧,既经济又高效。

学习型虚拟团队成员不受区域差异的限制,只要有共同愿望或目标都可以加入,并以问题解决及项目研讨为主要学习模式,就某个特定问题展开讨论与互动,分享经验和知识,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目前建构虚拟团队主要可通过博客、论坛(BBS)、QQ群等等网络技术进行。在活动里,既有上课者课后反思又有听课者的学习心得体会,大家都在相互交流讨论中发展教育信念、专业能力。

四、结束语

网络环境下教师专业发展呈现了平等、民主、个性、开放等特征。拉近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扩展了教学资源。网络环境也为教师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猜你喜欢
语文教师教师专业发展网络环境
技术支持的农村教师专业发展
专家评价对大学英语教师课堂教学影响的叙事探究
利用云录播搭建教师专业发展研修平台
微视频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研究
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如何适应新课改
新常态下教师进修学校语文教师培训模式的分析
农村中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困惑与思考
做一名有深厚文化底蕴的语文教师
试论高校图书馆在网络环境冲击下的人文建设
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道德与法治教育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