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品德与社会》课“活”起来

2016-05-14 06:17史亚静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6年6期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教学

史亚静

【摘 要】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发展,《品德与社会》课也需要与时俱进,通过创新的教学方式来教会学生用健康、客观的眼光来看待社会、看待发展,进一步促进素质教育在小学课堂中的完善与落实。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活”起来;教学

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的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和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衡量思想品德课教学是否实现素质教育,其重要标志是引导学生主体参与教育过程的程度。

一、把握课程特点、深钻教材、充分做好备课

現在我们使用的《品德与社会》教材是人教版的,大多数课都是图片比较多,文字量较少。如果照本宣科式教学,一课要不了多长时间就可以上完。如果是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学生品德素养的提高,那想上好一节课其实挺难的。在具体教学中,我深刻的感受到作为一名品德与社会老师,是越来越需要具备丰富的知识储备。我在备课阶段一方面深钻教学目标,充分运用教材上的内容,挖掘和拓展了很多相关知识和内容,另一方面也在课前充分的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合理利用相关的社会资源。例如备课时一定收集网上或学生实际生活中的一些资料,丰厚教学内容,从而接近教学与学生生活的距离,才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创设轻松自主的学习氛围,感染学生的学习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诺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好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设各种愉快的情境,时时引起学生的惊奇、兴趣、疑问、新鲜等情绪。使教学过程始终对学生有一种吸引力,吸引学生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主动地获取知识。

三、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享受成功体验

思想品德教学设计的道理、案例、必须在保持原汁原味的情况下进行丰富、取舍、转换、替代,可以把知识原理用最新流行歌词、最古老动人传说典故、发人深思的名言警句、新鲜的新闻资讯和时事、在身边而常见却视而不见的生活事例、让人在笑声中感悟,用诙谐、幽默、恰当的比喻等等作为载体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这种教学资源能够在一瞬间打动学生的心灵,对学生的思想产生震撼的效果,能够一下子让学生进入我愿学习的状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学生参与课堂,融入课堂,达到教育优化的效果。

四、开展实践活动,知行结合

思品课的教学应注重课堂明理,课外导行。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除了课内教学,校内训练,还要有意识地抓住各种教育时机,组织学生主动地、愉快地进行实践活动,从而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形成道德评价的能力,促进道德素质的提高。在教学《我的劳动感受》一课时,我一方面引导学生学会关注他人,知道学校内、社会上有许许多多的工作岗位,这些岗位上的人们都在辛勤地劳动着,他们每天都在默默地为我们服务着;一方面让学生参与力所能及的劳动,有意识地尝试不同的工作岗位,体验劳动的过程,感受劳动的艰辛,激发对劳动的热爱之情和对劳动者的理解和尊重,同时在劳动实践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强调“做、学、教合一”。他说:“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思想品德课的实践,就是“做中学”的一种体现,促进儿童由“知”向“行”的转化,从而知行统一。

五、注重教学反思

通过课后反思把教学实践中的“得”与“失”加以总结,变成自己的教学经验,这是十分珍贵的财富。在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争取努力上好每一节《品德与社会》课,让孩子们在娱乐中学到知识,在轻松中感到学习的快乐。使我们每位教师都能从“教书匠”变成“教育家”。

在教学实践中我也遇到了一些困惑,教材中让学生上网搜索查找资料的内容特别多。如:六年级下册要求学生在网上查找的内容有:我国加入了哪些国际组织?上海世博会会微的含义是什么?你知道北京奥运会会徽的喻意吗?联合国国旗徽记、奥运五环旗及红十字会图案的象征意义,“世界红十字日”主题,“世界地球日”主题,“世界水日”主题,“世界气象日”主题,“国际湿地日”主题,联合国维和大事记有哪些?我国参加的维和行动有哪些?等等都必须在网上查找。本人在网上查找“国际湿地日”主题花费了很多时间查找了大量网页,而学生一是没有时间上网查找,二是现在网络还未达到普及。

总之,《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以儿童生活实际为基础,培养学生优良品质为目标的课程。它具有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的特点,落实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理念,以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教师作为儿童活动的指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只有积极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品德与社会》课的兴趣,才能达到培养优良品质学生的目的。

猜你喜欢
品德与社会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精心设计,开辟品德与社会课新天地
小学品社课堂结合时事教学初探
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
初中50米迎面接力跑教学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