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中语文古代诗歌“深度教学”策略

2016-05-14 07:41柳海龙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6年6期
关键词:古代诗歌深度教学高中语文

柳海龙

【摘 要】古代诗歌历来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老师们对古代诗歌的教学常常只停留在浅层教学层面,学生收获有限。本文以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为例,对古代诗歌的 “深度教学”模式进行简要的介绍。

【关键词】高中语文;古代诗歌;深度教学;策略

古代诗歌历来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近几年在高考(全国卷)中的分值也一直保持在11分以上(诗歌鉴赏11分,默写不确定)。尽管其地位如此重要,老师们在古代诗歌教学中却常常只是依据参考书结合高考要求进行串讲,最后以学生能背诵会默写作为达成教学目标的标准。在经历这样的浅层教学后,学生在考试中面对诗歌鉴赏题目时仍然是无从下手。

有鉴于此,笔者尝试对古代诗歌进行“深度教学”,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盲目学习的局面有所改观。现以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为例,对这一模式作简要介绍。

一、知人论世,让学生知道诗歌背景

一般来说,教师对背景的介绍常常是言简意赅、点到为止,然而那些选入教材的诗歌,其作者大都是文学史上非常有代表性的作家。学生们一次又一次地遇到这些作家,对其生平却没有一个相对完整的了解,这样一来,既不能更深层次地解读诗歌,遇到诗人的其他作品也不能快速切入。

以对苏轼的介绍为例,至少应该明确他生命每个时期的大致经历,并列举一定的代表作品。这样的介绍也许要持续一节课的时间,但有了这样的基础,以后再来解读苏轼的其他作品就要容易得多。针对《念奴娇·赤壁怀古》,尤其要重点介绍“乌台诗案”对他的影响,并结合余秋雨的《东坡突围》,使学生对苏轼有更深的了解。

背景的介绍还包括对诗人所处时代的大致了解。苏轼的一生与“王安石变法”紧密相关,教师对于这样的重大历史事件也应该有一定的介绍,客观上也可以增加学生的见识。

知人论世对于诗歌教学来说是基础性的工作,它考验的是语文老师综合各种信息的能力,对于重要作家及其所处的时代,语文老师应该有全面的了解并能深入浅出地介绍给学生。

二、注重训诂,全方位解读诗歌

教材的注释能帮助学生基本读懂诗歌,但教师要串讲诗歌,必须结合多种注解进行研读,同时,还要阅读历代重要评论家对于诗歌的评论,综合鉴赏诗歌的精神内涵。

《念奴娇·赤壁怀古》在训诂方面需要注意的是,正史中的周郎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如果像学生一样只是粗浅的了解《三国演义》里的周瑜,是无法把握诗歌的真实精神的。此外,对于真实的赤壁之战,以及“酹”这种风俗也应有一定的了解。

有了对诗歌基本内容的理解,还应该从写作手法,抒情艺术等角度对诗歌进行分析,这种分析能帮助学生更进一步去理解诗歌,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分析诗歌的模式。

较敏锐的训诂鉴赏嗅觉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把握诗歌的内涵,使教师站在一定的高度上批判性地解读诗歌。这样,学生对作品的理解透彻了,对诗歌的解读才不至于仅仅停留在粗浅欣赏的层面。

三、群文阅读,拓展学生视野

以教材作品为出发点,让学生拓展阅读一些重要作品,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丰富他们的阅读经验。阅读的经验丰富了,学生对诗歌的理解自然会更深刻。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轼在黄州时期的重要作品,他在黄州还写了另外一些重要作品如《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临江仙·夜归临皋》等,将这些作品放在一起解读,对于苏轼这一时期的心境应该会有一个较全面的把握。同时,学生还学过苏轼另外一些著名作品如《记承天寺夜游》《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江城子·密州出猎》,将这些作品结合起来,从而对大量的作品集中阅读,學生心中自会生成一个较立体的苏轼形象。

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教师还可推荐阅读苏轼的诗文选集、林语堂《苏东坡传》、梁启超《王安石传》等。

群文阅读涉及语文教学中很要的目的——让学生读书。我们一直都在呼吁学生多读书读好书,群文阅读其实就是桥梁,连接教材与课外书。总会有学生通过教师架设的桥梁去往更辽阔的天地,这也是语文教学最可贵的作用之一。

四、诵写结合,吸取诗歌精华

一首诗讲授完成,意味着学生有了将诗歌变成自己生命的一部分的坚实基础。

首先,反复诵读是领会诗歌精神的必要条件。只有熟读成诵,学生才能搞明白诗歌节奏的起承转合、作者情感的抑扬顿挫。

其次,写作与诗歌相关的文章(哪怕只是一段文字),能让学生与诗歌进行深度交流。因为写作需要相对深入的构思并形成有条理的观点,在写作过程中,学生会投入自己的文学才能与生命体验,不知不觉,他们对诗歌的理解就进一步加深了。

《念奴娇·赤壁怀古》熟读成诵并不是件难事,难就难在学生能真正体会苏轼豪放中带悲凉的情感,可以选用一些名家的朗诵作品来让学生参考。写作上,不妨让学生自己选一个感兴趣的角度切入,如谈谈让我印象深刻的历史人物、我所理解的江山如画、与苏轼对话等等,进行随笔写作,深化诗歌理解,拓展学生思维,提高鉴赏能力。

完成以上四个步骤,学生学习了一首诗就等于学习了一类诗,无论情感体验还是学习效果上,都会有较大的收获。当然,并不是每一首诗都要像这里列举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案例一样面面俱到,具体到某一首诗,还要根据实际情况作调整。

猜你喜欢
古代诗歌深度教学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课堂环境下的小学数学深度教学的资源设计
弘扬民族精神,传承传统文化
高中古代诗歌教学的三步曲
古诗欣赏课在幼师教育中的实施策略研究
谈能力导向的深度教学及相关策略
以能力为导向的政治课深度教学
有效教学的深度追求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