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实践与创新

2016-05-14 22:23盛海洋苏汉美
文教资料 2016年6期
关键词:课程体系改革实践创新

盛海洋 苏汉美

摘 要: 探索和实践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改革是新时期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的重要内容。文章以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为例,从课程体系改革设计、课程体系改革的实践与推广、课程体系改革的成效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城市轨道工程技术 课程体系改革 实践创新

一、课程体系改革意义

课程建设是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建设的质量标志着一所学校的教学水平,对于建立学生合理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素质结构和创新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课程建设以教学文件建设为依据,以教学设备建设为保证,以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为关键,以教学方法和教学管理科学化为手段,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核心,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一项系统工程。

课程体系改革的指导思想是围绕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专业培养目标,突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学科课程模式,树立基于职业工作过程或工作内容的课程观,以校企合作开发工学结合的课程作为改革的切入点,更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构建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现代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

课程之间要体现完整工作过程的逻辑关系,以工作体系为基础,以工作结构为逻辑,将工作结构转化为课程结构,将工作任务转化为任务引领的课程。基于工作过程或项目导向的专业课程,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与设计,以典型产品、工作对象或工作岗位为逻辑线索进行工作分析,选择课程载体,重构课程内容,制订课程标准,创设课程情境。课程的内容要按照工作过程等的需要选择知识,整合理论与实践,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满足专业相关技术领域及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校内生产性实训、校外顶岗实习及社会实践要纳入课程体系。

二、课程体系改革设计

(一)“理实一体化”课程体系的开发设计

根据确定的职业岗位群,分析其典型工作任务、工作内容、工作对象、工作岗位、工作手段等,得出完成典型工作任务对应的职业能力。结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要求,按照职业成长规律与学习规律将职业能力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进行整合,归纳出相应行动领域,再转换为学习领域。

1.典型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根据从事的职业岗位将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解,再根据工作任务明确对应的职业能力。

2.专业学习领域核心课程设计。将典型工作任务的职业能力结合岗位所对应的职业资格要求,转换成对应的专业学习领域核心课程。

3.专业核心课程学习情境。每门核心课程选取若干个项目或任务作为情境教学载体,在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学习情境。

4.课程体系的结构方案设计。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课程体系可分为三个学习领域,即公共基础学习领域、专业学习领域、拓展学习领域。公共基础学习领域、专业学习领域、拓展学习领域的学分比例分别为25%、60%、15%。

5.课程标准。课程标准主要包括课程的性质、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的设计思路、课程的目标、课程的内容标准和课程实施的建议等。课程标准要力求科学、规范、可操作性强,对课程内容目标要求表述明确。要以职业资格标准为依据,以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打破传统的学科界限,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和素质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二)教学组织与教学手段改革

以系统化的教学设计理论为指导,推进教学模式、教学手段与方法、教学组织方式、课程考核与评价方式改革。课程体系从学科体系转型为能力体系,所有专业课程均实施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课堂教学与实践实训一体化、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有助于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新的教学模式以及试行分段式的教学组织模式。区分不同的教学环节、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设计,形成相关教学设计文件,并在教学中加以运用。

根据典型工作任务抽提的典型学习任务的教学要求,在教学设计和教学组织中重视教学设计程序、课程要素处理;在学习领域、学习情景、学习单元、学习任务单、教学评价单设计中,注重规范性、简洁性和适用性。制订包括课程教学标准、教学组织设计在内的教学设计系列文件,以确保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能得以高质高效地运行,以全面提升学生职业能力。

(三)采用多种恰当的教学方法实施教学

“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课程教学要灵活运用多种恰当的教学方法,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与实践。开展体验性学习,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发展。如采取基于行动导向的引导文法,又称六步教学法。即通过书面文本、引导文,引导学生完成实际工作过程固有的六个步骤: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

引导文法的具体做法是:教师通过下发的引导文,一步步引导学生完成工作过程。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以问题为中心,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开放式、探究式、实践式等多种方式进行教学。

采取数字模拟、网络信息、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充分使用虚拟工厂、虚拟车间、虚拟工艺、虚拟实验等现代技术手段,构建网络学习平台,强化教学效果。

(四)创建城轨专业教学资源库

创建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有助于共享优质教学资源,提高专业教学质量,为实现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搭建公共平台。从着眼于为学生、教师和企业员工三方创造良好、方便的学习与资源分享环境,从专业标准库、课程资源库、虚拟实训库、专业素材库、职业信息库、专业竞赛与学生作品库、社会服务与培训平台、顶岗实习与就业管理平台等方面建设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

(五)教学与学习资源建设与配置

为适应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改革的需要,保证预期目标的实现,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每个教学班的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师资队伍配置和在实践性教学环节中,实践教学条件的配置要满足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配置要求。创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长效机制建设,建设紧密型顶岗实训基地,使毕业生获取上岗前工作经验,以达到零距离上岗的目标。

根据各课程的教学需要,在课程教学标准中,视不同的课程,对必备的学习资源(含工程技术标准、规范规程、工程案例图纸及相关文件、常用表式及手册、音视频及图像资料、动画资源、模具模型、多媒体课件、PPT、实训指导书、网络资源等等)进行合理开发与利用。

(六)综合能力考核评价体系建设

积极吸纳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与评价,将企业满意度作为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指标,与企业共同构建、完善课程评价体系,构建以企业满意度为核心指标的评价体系。构建以职业能力考核为中心、与生产过程系统性相适应、与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相适应、与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的教学方式相适应的迥异于传统方法的课程评价体系,建立健全质量保障体系,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七)专业教学团队

专业师资的配置要求是根据学习领域课程中知识、技能及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组织的要求确定的。

1.专业带头人的基本要求。具备高级职称,具有较高的高职教育认识能力、专业发展方向把握能力、课程开发能力、教研教改能力与学术研究。尤其是应用技术开发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能带领专业建设团队构建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课程体系。

2.专任教师、兼职教师的配置与要求。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要求教师不再是简单的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者,还必须懂得生产管理与劳动组织,熟悉生产现场的整套工艺流程。同时必须具备一定的现场工程实践经验,有较强的现场故障处理能力。每门专业核心课程配备1-2名专业教师和1名兼职教师。

(八)实践教学条件配置与要求

实践教学条件按照完成专业学习领域核心课程的学习情境要求进行配置,每个实训场地能容纳一定数量的学生进行基于行动导向的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需要。学校将加大实践教学的投入,整合校内外实践教学资源,建设校内外互补的实践教学基地,为实施课程改革提供必需的实训条件。

充分发挥行业、企业对人才培养的作用,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三、课程体系改革的实践与推广

(一)课程体系改革的实践

有关教育教学改革,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岗位定位、职业能力定位、课程体系改革、课程设置、教学计划修订、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改革等方面已经进行了多年实践和研究工作。特别是我校已在2011级、2012级、2013级、2014级城市轨道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和实施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工作基础和经验。相继在城市轨道工程技术专业人才结构需求调研,行业工作岗位分析,人才结构的岗位定位和职业能力分析,以工作任务为驱动的教学模式改革,城市轨道工程技术专业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制定编写,教学组织与教学手段改革;综合能力考核评价等方面完成了大量成果。

其中,2014年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专业建设质量评价,获得福建省高等职业院校专业建设质量评比第1名。2015年“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保障体系构建与研究”获得全国交通运输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交通运输职业教育科研重点课题资助。2014年“关于如何调动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积极性的调研”获民盟福建省委员会重点课题资助,其研究成果获得民盟福建省职业教育优秀成果二等奖。撰写的论文“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积极性现状、问题及对策”,获得2014年民盟中央教育委员会优秀论文并应邀参加了民盟第二届职业教育论坛大会发言。

(二)课程体系改革的运用推广

创新城市轨道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和相应的课程教学标准,创建城轨专业教学资源库,促进教学与学习资源建设与优化配置,改革教学组织设计与教学手段,建设满足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要求的综合能力考核评价体系。

课程改革以建立“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的课程体系”为目标,第一期教学改革工程从修订2011教学计划时开始进行试点,积极探索工学结合的课程模式,构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的课程体系。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渐向其他专业进行推广。

修订2013教学计划时,建设2~5门以工作任务或项目为载体的工学结合的专业核心课程。第二期工程从修订2015教学计划时开始,试点专业中的所有专业课程实行以工作任务为驱动的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渐将课程改革推广到所有课程。

四、课程体系改革的成效

(一)构建以就业为目标,技能为导向的城市轨道交通技术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在确定岗位定位的基础上,针对所从事的职业能力进行具体划分,并形成“岗位职业能力明细表”。

(二)制定以工作任务为驱动的,具有高职业教育特色的课程体系系列教学文件,包括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大纲、教学的各种规范和制度和课程标准、工作任务内容、任务评价方法、任务考核体系、任务考核标准。其目的是实现高职教育课程模式和培养模式的根本性转变,全面提高人才培养的职业能力和职业技能。

(三)以职业技能核心课程为体系,将授课内容将以不同工作任务教学方式划分相应支撑工作任务的知识点在每一项任务中得以渗透,并开发以工作任务为驱动和支撑工作任务知识点的课程新教材。

(四)在实践教学改革基础上,构建“实践项目考核体系和实践教学评价指标体”。从而达到客观评价高职教育体系对学生的实践项目技能掌握程度。

(五)构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评价指标体系和毕业生质量追踪方案。通过用人单位的反馈调查信息,证实“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是否正确,从而达到高职人材培养的方式是否符合社会需求的目的和使广大学生受益目标。

(六)创建了城轨专业教学资源库,教学与学习资源建设与配置。

(七)教学组织与教学手段改革建设经验得到总结、运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胡颖.“项目导向式”教学在民办高职课程教学改革中的探索——以“工程测量”课程为例[J].职教通讯,2015(24).

[2]彭建成.以“学校主导适应型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推动中职学校教学改革[J].职教通讯,2013(17).

[3]金利民.注重人文内涵的英语专业课程体系改革[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1(3).

[4]朱望.论英语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实践[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04).

[5]雷书华,高伟,李前进.基于大工程教育观的工程管理专业课程教学体系改革实践[J].中国成人教育,2010(14)

[6]张键.高职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探讨[J].职业技术,2009(6).

[7]顾亚雄,张禾,赖欣.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6).

[8]郭广军,羊四清,戴经国,龚德良.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探索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09(19).

[9]王云霞.构建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之探索与实践[J].疯狂英语(教师版),2007(12).

[10]涂明华,汪娩南.护理高职高专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中华护理教育,2005(1).

[11]张晓红,刘荣才.关于建立中国特色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思考[J].职教通讯,2006(06).

[12]马庆发.重构职业教育课程——基于哲学的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01).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改革实践创新
互联网时代独立学院金融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优化研究
“2+X”培养模式下软件工程专业综合改革探索
基于《证券投资实务》课程的项目导向教学改革思考
新课程高考对学科思维素养的创新考查
引机械创新设计项目入机械原理教学
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技能竞赛与常规教学融通的研究与实践
面向实践创新人才培养的嵌入式系统教学研究
实践创新驱动的计算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分析
“现代学徒制”下的机电专业课程改革探索
基于CBE模式的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模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