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实践中课外读物的应用分析

2016-05-14 17:37王海燕
新课程·中学 2016年5期
关键词:自主阅读课外读物阅读习惯

王海燕

摘 要::课外读物是教科书的知识外延。阅读与所学知识相关的课外读物不仅可以丰富知识,还有助于学生成绩的提高。新课标要求教师更加精通专业知识、具有更丰富的学识。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增加自身才干,除了熟悉所教科目外,多看课外读物拓宽知识面也是重要途径。历史包括政治文明发展史、经济文明发展史、文化发展史,具有整体性,阅读课外读物有利于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记忆,有利于提高分析能力。由此可见,高中课外读物的重要性,主要讲了课外读物的必要性,学会阅读课外读物、养成阅读课外读物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

关键词:课外读物;必要性;学会阅读;自主阅读;阅读习惯

高中历史教科书的编撰是按照专题的形式,内容包括政治文明发展史、经济文明发展史、文化发展史。但是教科书里的历史是不全面的,它只是一部分,其他知识需要从课外读物资料中获取,增进理解,丰富知识框架。由此可见,学习课外读物不可或缺。然而高中学生或课业压力大或懒得去查阅书籍,这就需要教师进行正确的引导,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教授学生阅读技巧,同时个人也要阅读大量历史书籍,增长自身才能。

一、阅读课外读物的必要性

无论从时代背景,还是获取知识、提高成绩方面讲阅读课外读物都有必要性。(1)新课标要求:学生在学习政治文明发展史时要学会搜集政治文明发展史有关资料,能对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政治制度理解分析,并能结合所学进行归纳评判。在学习文化科学发展史时,要能搜集与文明发展史有关的资料,并能结合所学分析思想文化在文明发展史中的作用,并能正确理解文化、政治、经济三者的相互作用。教学内容上,要求能搜集上课所需相关图片、资料,增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而课外读物恰好是搜集资料,丰富知识的重要途径。(2)考试需要:近年试题出现材料分析题,给出一段史料结合所学对材料进行分析,很多学生不能很好阅读,找不到重要点。阅读与所学相关的课外书可以拓宽学生知识面,并能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有利于提高学习成绩。(3)新课标要求教师精于专业知识,学识丰富。这就要求教师除了教授课本以内的知识,还要延展课本以外的知识。由此可见,阅读课外读物是教师提高自身才干,提升教学水平的需要。

二、学会阅读

学会运用课外读物很重要。很多学生喜欢找一些自己喜欢偏娱乐的课外读物。这既浪费时间又无多大用处。课外读物一定要选与所学课程相关的,这样才能达到帮助学习的作用。高中历史教科书的编写是按专题编写的,里面的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知识点细分好了,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学习又有利于记忆。这也为课外读物资料的搜集提供了方便,比如,学习《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时,学生可以搜集与古希腊罗马有关的史料读物,其中“城邦只是成年男子的城邦”可以作为课外资料查阅,通过阅读看相关历史评判分析,再形成自己的见解。学会搜集与所学课程相关的知识,利用书本、网络多种方法进行搜集,最后自己对资料进行分析整理。这一过程本身就培养了学生搜集、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

三、自主阅读

教学中教师往往会推荐与所学有关的书籍让学生去课外看,而这些书名往往对学生而言只是个名字,学生或是没时间或是懒得去看。在教学中教师应调动学生积极性去看书,让学生养成自主阅读的好习惯。教师可以把课前搜集课外知识的任务交给学生去做,上课时把学生搜集的资料收集起来,运用到课堂中,最后进行点评。进行读书比赛,每周比一下学生读书的本数。比如,学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时,可以让学生在课前搜集相关历史材料。如有关“为什么独尊儒术”“儒家是如何确立自己的统治地位的”在课堂上让学生运用这些史料进行讲解,最后让大家评价哪份资料最有价值。长此以往形成习惯,培养学生搜集查找资料的能力,这样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每周可以开设这样的一堂课,让学生分享自己搜集的资料,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与合作意识。鼓励学生去看一些评述类文章,多看别人的评述分析,综合别人观点形成自己的观点。在课上讲完一段,教师可以读一段分析,培养学生分析感,多进行阅读训练,力求学生能进行资料的分析整理,形成自己的观点看法。在课堂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小组合作探究作用,历史事件往往有利有弊,教师组织学生形成正方反方辩驳问题,培养学生辩证看待问题的能力。

四、习惯阅读

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阅读技巧,形成自己的观点看法,是一个日积月累漫长的过程。教师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习历史要让学生学会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如“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有利也有弊,要结合一定的时代特性,结合当时的经济、政治、文化。一方面它有利于国家稳定,发扬了儒家思想。另一个方面它禁锢了人们的思想,不利于文化交流与发展。这就需要引导学生看更多的历史书籍,评述文章,学会辩证统一的观点。考虑事件要全面,既要考虑到有利因素,也要考虑不利的一面,多角度看问题。教师可以创造条件让学生读相关书籍,对学生搜集的资料进行评判,哪里好哪里不好,训练学生的分析评述能力,并进行指点。教师也可以课上拿出自己搜集的历史资料分享给学生。所谓见多识广,长时间的阅读、训练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丰富知识,形成自己的见解。

综上所述,探究课外阅读对高中历史学习是必不可少的,不论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能力还是为了提高成绩。教师更应加强课外读物的阅读,高中历史特级教师李晓枫认为:“教师应该拥有丰富的学识,高超的教学技能,才有能力培养学生,否则创新教育是空谈。”因此,教师应在教学中广泛阅读历史书籍,增加自身才干,创新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水平。教师应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学会基于课本搜集课外读物,学会对学习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形成学生自己的知识体系。学会运用课外读物,用好课外读物是落实新课标的要求,有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

猜你喜欢
自主阅读课外读物阅读习惯
教育部:禁止强制学生购买课外读物
确保学生课外阅读有质有量
本期话题:自习课上可不可以看课外读物
浅谈语文阅读的教学方法
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给学生带得走的智慧
培养一年级孩子爱上阅读的方法与策略
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