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多彩美术课堂

2016-05-14 02:03刘润弟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16年5期
关键词:创造性美术创作

刘润弟

美术源于生活,生活是创作的源泉,是一切创造活动的基础。美术也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全力提高小学生综合素质。

小学生生活美术教学美术课具有培养学生具备健康审美情趣和爱好,能感受并欣赏生活、自然、艺术美的作用,然后逐渐内化,使学生初步做到行为美、语言美、仪表美。生活是一种财富,小学生的生活体验和生活积累,都是艺术创作的重要动力与创作素材。美术教学的灵感来自学生的生活,美术课既是一种艺术创造活动,又是一种以生活实践的创新活动,小学阶段正是儿童的认知能力和表达能力不断发展的时期。创作源于观察,观察是一种特殊的看,是有目的地看,仔细地看,比较地看。从事物的形状、颜色、比例、特征等方面开始看,找出事物之间的异同、变化、状态、特点等。观察是绘画的基础,有了观察才有想象,才有创作。

一、创设情境,巧妙导入

情境就是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语言、教室设施布局的变化及音像的融入,创造优美的教学环境和艺术氛围,使学生沉浸在美术的气氛中,将学生思想和情绪立即转移到课堂教学中的好方法。“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导入新课的方法标新立异而又不失自然自在,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容易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进而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导入新课这个环节,对学生学科兴趣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好的导入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这一名言道出了学习的真谛,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学生获取知识是教学的目标,换言之,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而服务的。学生在思想上产生学习新知识的愿望,就能以浓厚的兴趣,全神贯注地进行学习。

教师可以在激“趣”上下功夫,在信心上做文章,要把课上得有趣、有特点,让学生接受,进而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让学生在美术课上没有压力、没有压抑、没有紧张,有的是轻松、自在、舒适、快乐。教师也不妨多一点微笑,多一点和蔼,多一点亲切,尽可能地给学生创设一种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这种环境中变得轻松、自在、有活力,从而找到自我。

二、创作技法、材料形式多样

美术教学中,教师在引导学生明确内容的同时必须注意引导学生透过内容的分析,大胆的创造性想象,把客观事物形象地表现出来。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对事物的认知规律,对教材做了调整,选择有情趣的,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内容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情境,是提高学生学习美术兴趣的前提。如放一段轻松愉快地音乐,引发共鸣,使人心情愉快;结合课堂内容给学生放一段好听的故事或出一个谜语,或利用电脑播放一些符合课堂内容的动画片、图片或名人佳作等供学生欣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敞开心扉,宣泄释放自己的真情实感,使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更好地得到发挥。

鼓励学生尝试着用不同的绘画材料进行创作,体会不同材质创作出的不同美感。形式多样的绘画技法和绘画材料,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

三、展示评价,感受成功的喜悦

美术课程评价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改进教师的教学,促进美术课程不断发展的重要环节。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进行和成果要有足够的耐心,消除急躁情绪,以防止压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允许学生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鼓励学生对问题展开讨论。新课标下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情况,更要重视对学生美术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与价值观方面的评价。这就要求当学生的作品有创造性成果时,教师要善于搭建平台,给学生创造展示自我的机会,应充分的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当学生的作品不够最好时,可以让孩子们帮助找出不足,分析原因,以致改到最完美的境界。要善于发现,鼓励孩子们表现出的创造性行为和创造性意识。学生通过不断展示自己,从美中受益,在美中陶冶自己的情操,分享自己的思考、经验和知识,通过交流自己的情感,丰富并创新美术教学内容,从而求得新的发展。

在课堂教学中,评价无处不在,贯穿于课堂教学的每一环节。当教师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可以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获得成就感,使教学更新颖、更有实效。

四、课外延伸,体验生活的精彩

将课内延伸到课外,让学生自然地认识美术与生活的内在联系的有效方法,将一物联系到另一物,举一而反三,是生活美术教学的特色。课外延伸、拓展思维是为了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与探究创新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社会的体验和对生活的感知,实现经验的持续。美术教育的最终目的,要培养学生持久的实践兴趣与创新热情,教师必须要善于引导,善于让美术活动走出课堂,学以致用,让学生获得创造的满足感与成就感。

小学美术教学是一个长期的、艰辛的训练过程,这对磨练学生的毅力,培养他们持之以恒的精神,能动能静的禀性等都是大有益处的。这些做法进一步促进了学生素质的提高。

鲁迅先生曾指出:“美术可辅翼道德,美术之目的,虽与道德不尽符,然其力足以渊遂人之性情,崇高人之好上,亦可辅道德以为治。”美术教育用视透形象刺激人的思维意识,让人潜移默化地接受某种道德观念,是进行精神品质和思想意识的教育,能触动灵魂的向往而达到优美崇高思想境界的效果。美术,肩负着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塑造完美人格的重任。着力实施美术教育,全力提高小学生综合素质,希望每一位学生都能用五彩的画笔描绘出属于自己心中的精彩世界。

参考文献:

[1]阮爱民.浅谈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策略[J].现代教育科学,2013,(05).

[2]王萍.小学创作画教学中的几点尝试[J].现代教育科学,2013,(05).

猜你喜欢
创造性美术创作
创造性结合启示的判断与公知常识的认定说理
《文心雕龙》中的作家创造性考辨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一墙之隔》创作谈
创作随笔
儿童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
保持创造性的29个方法,每天看一遍
创作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