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中语言文字与情景联系加深对情景的感悟

2016-05-14 17:36钟生祥
新一代 2016年5期
关键词:感悟理解领悟

钟生祥

摘 要:语文教学中学生的认知停留在文字层面,缺乏对情景的感悟理解,不能很好的把文字和情景联系起来,不能领悟作者的思想和创作意境。提升感受、理解、领悟语言文字的能力是学习语文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语言文字;情景联系;感悟;理解;领悟

语文学习处处皆情景,触景生情,愚情于景。语文教学大纲中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从新大纲的表述中我们可以看到,感悟是积累和运用语言的前提,感悟是培养语感的重要方法,语感是感悟者的能力水品。

语文学习是对文字符号以及文字符号所承载的思想内容,文字材料组织的方式方法以及所渗透的情感、韵味的总体感知和领悟。其中,“感”是对语言的直接接触和感受,整体性和形象性是其基本特征;“悟”是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在思维、想象、情感等心智活动的参与下对阅读材料的内涵及语言组织形式等方面的深层把握和领悟,思想性和情感性是其基本特征。语文教学中,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必然会经过一个有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认识与体察过程,这一过程可分成情景性、悟性和灵性三个方面。

一、感悟的情景性

中小学生以形象思维占主导,在阅读课文并感悟语言文字时,感性层面是不可逾越的。教学中,教师要教会学生边读边想,通过想象与联想,将文字符号转换为生动、可感的图画。此时,教师提出读了这一部分“你了看到了什么?”“你看到了哪几幅画面?”等浅层次的问题,来检查学生在情景层面上对课文内容掌握的情况,而学生往往是通过复述或转述来反馈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转述与复述,属于感悟的情景性层面,是感悟过程中的起始阶段。教师应寻找到感悟语言的切入口,调动学生的思维、想象、情感的介入点,促使学生认识的进一步深化。

二、愚情于景、感悟景中之情

感悟的悟性层面是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基础,学生力争做到图文结合。如果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仅仅停留在情景性层面,那么这种感悟是浅层次的,不完整的。

在悟性层面上,感悟语言文字的最佳方法就是“熟读精思”,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让学生“潜心会文”,“以景入情”。教师的“导”应以形象思维为支撑,经常采用创设情境的方法,如即兴表演,画简笔画,恰如其分地使用多媒体等。因为作者总是通过一定的语言文字去表达胸中的某个情境的。反过来,一旦学生看到作者所描绘的那个情境,自然“豁然”领悟用以表达这一情境的语言文字。在悟性层面上,学生一般通过提炼或阐发来表达自己感悟到的内容。

提炼是指学生在熟读精思后将蕴藏在语言文字中的思想、情感、道理等内涵提取出来并加以归纳和概括。它是透过语言表象寻找内在本质的过程,需要学生思维、想象、情感的共同参与。

阐发,简言之是阐述和发挥,它是学生对语言文字内涵进行归纳提炼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引申和拓展。当学生进入语言文字所描述的情境当中,用心用情去感悟语言文字时,已经不是单向的主体对客体的把握,它在很大程度上是主体与主体间的碰撞、交流、融洽。每篇文章的背后都自然站着一位作者,学生感悟语言文字的实质是与作者进行着思想的交流,情感的传递,经验的融通,这必将会激活学生的思维与想象,唤醒沉睡在学生心田当中的与之相似相同的生活经历、经验和感受,从而会萌生一吐为快的表达欲望。此时教师要为学生腾出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将积蓄于胸的所思、所感彻底地宣泄出来,此时的课堂气氛应该热烈、民主、和谐,学生会畅所欲言,议论纷纷,各抒己见。

三、感悟的灵性层面

语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在感性的基础上产生悟性,而且要在悟性当中开发学生的灵性。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对“人”的塑造和完善,语文教学必须使学生敞开自己的心灵,成为有灵性、有鲜明个性的人。在语文教学中,学生活泼开朗、争强好胜、敢于质疑、坚持己见、敢想敢说、标新立异这些都是独特灵性的具体表现。对语言文字的感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地方特别多,教师应鼓励学生敢想、敢说、敢否、敢做,用商量的口吻提问,激励学生去发现、创新。学生通过深入的质疑问难和独特的品析评价来展示他们的思维成果。

质疑就是提出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它是学生思维深刻性、独特性的一种表现。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学生主动参与敢于质疑;边读边思边悟,及时评点,比较高下优劣,对学生中提出的高质量问题应予肯定,使学生善于质疑。

品评是语言文字的品析和评价。名篇佳作情铸成,或思想深邃,或见解独到,或情谊深远,或用语精妙。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反复诵读、揣摩、咀嚼、比较、推敲读出其中丰富的内涵,感受语言文字的巨大表现力和生命力,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另一方面,教师不要以自己的思想去束缚或代替学生的思想,以自己思维模式去限制或规范学生的思维活动,在学生感悟、品评和交流过程中不要过早地追求统一的认识,统一的结论。“一千个读者心目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敢于质疑,敢于标新立异,大胆发表自己的真情实感和独特见解,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开发学生的潜能和灵性,使语文教学达到最佳境界。

猜你喜欢
感悟理解领悟
了解“SSA” 领悟全等形
多么痛的领悟
谈科学故事促进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
加强数学思想渗透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探索规律中感悟和认识“重复”的奥妙
关于高中英语教学中阅读解题的几点建议
尹雪艳,永远的上海梦
偏远地区高三英语学习方法探究
自我感悟 自我反思 自我成长
吃“螃蟹”之后的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