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生活 走近学生 就是亲近语文

2016-05-14 20:10刘蕾
新一代 2016年5期
关键词:新课改语文课堂

刘蕾

摘 要:新课改之后的语文的做法是设法亲近生活,亲近学生的生活,进而亲近学生。关心学生爱好,推荐健康的视觉、听觉材料,让他们深刻体会到语文就是生活。扩大教师视野,挣脱旧老知识的桎梏,让学生觉得语文不只是艺术也是科学。

关键词:语文;新课改;课堂

新课改教学已经如火如荼的在我们的身边进行着,但学生对于语文学科的冷淡甚至是冷漠的态度这个问题依然困扰着广大的语文教师,经过从新课改课程的培训,到第一次身临其境的接触到新课改的课堂后,针对这个问题我有了以下一些简单的思考:

一、语文课不可能仅仅因为教材的改变而真正地为学生所爱

再美的文章,一经教师枯燥而繁琐的分析,就会面目变得可憎。语文课上,教师凭借其基本功,不少是弹唱多年的老调,这样就难以使语文课真正变得可亲可爱起来。

二、由于教师年龄与学生存在一定的差距,其思想、兴趣、价值取向与学生疏离,对学生因为特定时代、环境、传媒而形成的精神特征不理解或不屑于理解

一些教师忙于教学或为生活所累,很少接受新近文字,脑中只有读大学时残留的一些或模糊甚至过时的知识。更多的教师埋头教学,并不知道也不关心学生在读什么,爱读什么。此外,中学生爱看的电视剧,多因艺术粗糙,常为教师不屑,一些学生爱唱的流行歌曲,许多教师听也没听过。因为老师的缘故,不少学生觉得语文课仍然不够亲近,仍然严肃,虽可敬但不可爱。

三、探究合作式学习流于形式

综上所述,就是造成学生对待语文冷漠的原因了。而真正能感化学生亲近语文的就是教师。主要的做法是设法亲近生活,亲近学生的生活,进而亲近学生。

(一)关心学生爱好,推荐健康的视觉、听觉材料,让他们深刻体会到语文就是生活。语文课上不是不谈孔孟,不说鲁迅。恰恰相反,人类文化中的宝贵遗产,恰恰是语文课上应该多传授的内容。语文课上,可以穿插一些中学生非常熟悉而又感兴趣的材料,如电视剧,广告词,流行歌曲,让语文课脱下礼服,穿上牛仔服。

《诗经·卫风·氓》,这是一篇极具感染力的诗歌。但是,时隔数千年历史的烟云,加上社会环境的变迁,学生未必完全能够欣赏其妙处。我就从当下的流行歌曲中挑选出几首能和诗中内容且和女主人公心境相符的歌曲穿插于诗中,再通过情节和形象,理解主人公复杂的情感历程,在反复聆听或欢快或凄切的乐曲中,理解《氓》一诗的内涵,感受其艺术的魅力。

(二)扩大教师视野,挣脱旧老知识的桎梏,让学生觉得语文不只是艺术也是科学。教师完全依赖教旧老知识,上课只是照本宣科。长此以往,学生就厌学语文,教师也觉得教书乏味。所以教师也是无奈而形象的说“前身杀了猪,今身来教书;前身杀了人,今身 教语文”,就是语文教师深感教学力不从心无力回天的真实写照。因此,作为语文教师要博 学自广,才能调动学生,激发他们亲近语文的热情,让我们的语文课重见生机。

(三)确立教师是师生平等对话的地位,就是在教学中亲近学生。新的课程标准提倡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法,体现了语文教学新的导向。这就是,“在着力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特别注意丰富学生的人文素养。”这宗旨固然是好的,但同时也存在一个比较有普遍性的问题。那就是探究合作式学习流于形式。教师要么满堂跑,要么袖手旁观,以期待学生精彩的发言,有新意的思维而任其自然。从心理学的角度看青少年学生自控能力较差,需要教师的监督和提问来引导思路,教师的讲解来提纲挈领,教师的想象来打开学生的发散思维,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感到你时刻在他们身边,时刻在他们心里,尤其让一些差生深深地体会到老师压根儿就没有放弃他们,从而产生一种亲和力,让厌学者减低到最低限度。加上学生的发现往往缺乏系统性,缺乏深度,或针对性,这时就需要老师的指导。教师要充满爱心,要尊重学生,营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爱是一种沟通,一种接纳,一种力量。教师只有真正爱学生,学生才会感到被信任,才会在充分展示自己生命全貌的同时接纳教师的全部,从而“亲其师,信其道”,才能敞开心扉,把蕴藏在心中的疑问、见解毫无保留地向你倾诉。特别是后进生,只有教师真诚的爱,才能唤醒他们的自尊,才能使他们从教师的关爱中体验到情感的支持,从而参与到集体的学习活动中来。教师要亲近学生,要积极主动地与学生参与探究,时刻不忘自己是师生平等对话的指导者,才能确保课堂的深刻有序,否则,教学目标和教学意义就从根本上消失了。

总之就是让学生从爱语文老师进而爱语文课堂,最终达到老师轻松学生进步的效果!

语文是一个外延宽泛,内涵复杂的学科,和数理化比较起来,语文教育对一个人的影响要巨大的多,因为语文教育不只是一个知识体系谱,它同时具备了塑造人心灵,建立人格以及培养审美趣味的功能,并且语文伴随人的一生。正因为如此,语文教育才一直受到全社会的关注,而学生语文成绩的好与差,出校门后发展的快与慢,事业成绩的大与小,全在乎教师是否具有大语文教育观以及能否做个合格的指路人。优化课堂教学,刷新语文作业,让语文学习与生活相融,是我在教改路上不懈的追求。语文教学实践告诉我:语文教学绝不可唯“应试”是从,使学生陷入各种机械的题海中。应严格遵循语文教育学科的规律,培养学生终身受用的语文素养,那么就会“无心插柳柳成荫”,成绩也会如水到渠成令人欣喜。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作为新课程的实施者——教师,在积极投身教改实践的过程中,必须不断变革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

纵观古今中外的教育,无论体制有何种差异,都把对下一代进行民族语即母语的教育放在首位,因为它是传承、延续、发扬民族精神、民族文化的载体。在语文教改之路上,虽“路漫漫”而“修远”,我亦愿“上下而求索”。

猜你喜欢
新课改语文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美在课堂花开
新课改下关于学生减负的几点思考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
也谈新课改下的课外活动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