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对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

2016-05-14 13:24王成国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6年4期
关键词:思想品德教学培养

王成国

摘要:当前,我国实施的课程改革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其目的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其中也包括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本文着重研究了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关键词:思想品德教学;自我教育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2-0029

自我教育是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最有效的途径。所谓自我教育指受教育者在一定的外因(教师的主导作用)激发下,通过自我管理、自我要求、自我激励、自我控制等一切达到自我教育能力提高的活动与过程。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如何培养自我教育的能力呢?自我教育的实施途径是多种多样的,下面就如何培养自我教育的几种实施方法分别加以简要论述。

一、说明式自我教育法

这是自我教育法中最基本的实施方法。指通过受教育者在客观事实面前,自觉接受社会主义的政治观点、思想观念和道德规范,自我提高思想觉悟的过程。其主要特点是: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

如在进行关于“人与人之间提倡互相关心、互相尊重”的教学中,首先组织学生就社会生活中众多的人际现象展开讨论,从中得出互相关心、互相尊重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前提论断,并最终得出“人们之间的互相关心、互相尊重是社会主义公德教育的最基本环节,是维持正常社会秩序的生活准则”的结论。

又如在关于“实现理想需要艰苦奋斗”的教学中,可让学生在事先准备素材的情况下,运用课堂演讲的形式,从不同的侧面,提出事例,说明道理。

在进行自我教育的同时,又发挥小先生的作用,将自我教育提高到学生教育学生的角度上。当学生对某一问题产生探求心理或意见不一时,则可以采用“民主对话式”的讨论,持不同见解的同学都可以发表意见,展开争鸣,通过求大同存小异,取得较为一致的看法,教师则只需适时加以引导、归纳就行了。

除了以上所列举的讨论式、对话式之外,自我教育法还包括自我阅读式、参观访问式等。

二、榜样式自我教育法

榜样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某种道德标准和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教育法,就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教育目标,让受教育者在一定的范围中找出榜样,分析榜样,并立志以榜样为典范来自我激励的方法。

如在关于“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教学中,为了转变部分同学错误的荣辱观,安排学生通过媒体认识“感动中国人物”“道德模范标兵”,寻找“我身边的先进人物”,并带回课堂向同学们宣讲,用现实生活中大量先进人物身上平凡而又伟大的具体事例启发大家提高对思想道德重要性的认识,从而自觉加强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应当指出,运用榜样式自我教育法时,不可对榜样求全责备。过分求全,会令学生感到高不可攀,望而却步,反而产生不了自我激励的作用。事实上,抛开了“高、大、全”的榜样框子,在学生的接触面中,各种类型的榜样是层出不穷的。此外,要允许学生从不同层次的需要出发,在大方向一致的前提下,寻找各自的榜样,使榜样具有层次性和多样性的特点。

三、实践式自我教育法

这是一种把知与行统一起来的教育方法,即教育者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在学习、劳动、社会生活中接受教育,提高自身觉悟的方法。

如在关于“学会自立”的教学时,首先,要求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让他们懂得作为家庭的一员,应该为家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体力劳动,在劳动过程中,逐步培养吃苦耐劳,注重亲情等品质。其次,借鉴现代化、文明化、国际化程度较高的北京、上海等地及国外通行的学生社区服务的方式方法,让学生尽可能地融入社会、融入生活,热心社会公益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自身价值,體验奉献社会的快乐。课堂上再引导同学们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实践,使学生很自然地得出“自立既是锻炼生活能力的过程,又是养成良好品德的过程”的结论。

四、品德评价式自我教育法

即自我评价法。这是一种通过受教育者对自我行为的评价,从而促使自我发扬优点,改正缺点,不断上进的教育方法。

这种方法的应用,可以使受教育者在自我做出或肯定或否定的品德评价时,或唤起对缺点的警觉,终止不良行为;或对自身优点产生注意,调动内驱力,保持发扬这种优点。当学生逐步用自身思想品德中的积极因素,去限制克服消极因素,自我教育意识自然会得到强化与发展。因而,这种方法在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中应该得到经常的使用。但不论是组织自我评价还是有意引起学生内心的自我评价,都要用实事求是的态度,切不可无限上纲,要坚持一分为二的态度对待每一个或得到肯定评价或得到否定评价的同学,这是关系到使用品德评价式自我教育法成功的关键。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人才是多样性的,我们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培养其独具特色的个性才华。因此,衡量教育是否成功应该看学生的个性是否得到了发展和完善。

所谓个性是指在人生观支配下的稳定的心理状态。其特点表现为普遍性、多样性和特殊性,即同一时代的人群,个性中有着共同点,比如现在学生表现出来的“自我意识强”“心理承受能力差”等具有这一时代印记的普遍特点;但是同一群体中的个体又因不同的性格、气质表现出个性的多样性和特殊性,而我们现在的教育体制是以班集体为教育客体,针对的是他们的共性特征,很难涉及到每个学生个性中的特殊性,当然,找学生单独谈话,或进行家访可以弥补日常工作中的不足,但笔者认为最好的、行之有效的个性教育的方法是对其进行自我教育。

综上所述,将自我教育的种种形式有机地渗透到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中,是充分发挥思想品德课在中学德育主力军的作用,积极参与影响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提高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并最终完成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目标的有效手段。

(作者单位:甘肃省临夏县桥寺初级中学 731100)

猜你喜欢
思想品德教学培养
思想品德教学中对学生主体意识的挖掘
如何提高学生思品课学习内驱动力
武术搏击训练的运动反应能力探讨
浅析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