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2016-05-14 07:35刘育民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6年4期
关键词:创新方法创新教育语文教学

刘育民

摘要:新世纪的教育是全面创新的教育,怎样才能更好地把创新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呢?在长期的语文教学中,笔者有几点体会:首先,启迪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创新打开大门。其次,改进教学方法,把创新教育渗透其中。最后,发散学生的思维,给学生的创新学习插上翅膀。创新教育是一个崭新的课题,语文教学需要创新教育为它注入活力,当然,创新教育这一课题,也离不开语文教学这一庞大的载体,只有把创新教育巧妙地融入语文教学,并从某种程度上指导语文教学,才能推进语文教学整体改革,提高素质教育水平。

关键词:语文教学;创新教育;创新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2-0033

当前,初中新课程改革已经全面展开。有些教师觉得语文课越来越难教了,有些学生也觉得语文课越来越难学了。新世纪的教育是全面创新的教育,创新已成为时代的要求,所谓创新就是在原有基础上给予革新,或是创出前所不曾出现过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经成为这个时代对教师提出的更高要求。创新教育需要渗透到各科教学中,语文学科也毫不例外。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把创新教育渗透在语文教学中呢?在长期的语文教学中,笔者有这样几点体会:

一、启迪学生学习兴趣,为创新教育打开大门

如果一个教师有能力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那他就成功了一半。兴趣对求知、对创新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也就是说,学习知识要有兴趣,如果学生情绪不高,兴味索然,心理上无准备,感知生理器官呈闭滞状态,还谈何创新?相反,如果很好地启发了学生的兴趣,使他们达到了想求明白和想学习那种跃跃欲试的地步,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进一步提高。为了刺激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运用灵活多样的形式来启迪学生的兴趣,为创新教学打开大门。

二、改进教学方法,把创新教育渗透其中

传统的语文教法没有很好地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是注射器,学生是接收容器。教师教一篇课文往往是五大块:时代背景、作者简介、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这些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没有一点关系,因此也就谈不上创新教育了。这样的课堂往往是教师说的头头是道,而学生的创新能力得不到培养和锻炼。因此,教法必须改进。笔者是从这几方面尝试创新的:

1. 创造宽松的课堂,鼓励学生创新

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阵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教,必须服务于学生的学,作为一条辅助线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活动之中。改变“教师中心”“教师权威”的观念,变师生关系为朋友关系,把“讲台”搬到学生中间去。在创新教育的课堂教学中,不能只要教师的活动,学生必须参与。要有学生充分动脑、动手、动口的时间和空间,创造宽松的课堂,使课堂气氛变得和谐、活跃,鼓励学生创新,从而使学生敢于创新。

2. 調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创新学习

问题是创新的关键,它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所以,一方面,教师要善于提问题。要做好这项工作,必须注意以下三点:首先,质疑的目的性要明确,不可随心所欲,要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其次,质疑要有利于学生进行正确的思维,疑难要设计得科学,严密但也要兴趣盎然,避免呆板枯燥。最后,还要有一定的难度。所谓难度,就是教师要设疑给学生解,让学生逾越。古人云:“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有疑难,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使学生群情激昂地进行讨论,或者全神贯注地探索思考,从而激发学生进行创新。另一方面,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提问题,课堂一定要设计提问的环境,使学生想问、敢问、善问,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充分发挥出来。

3. 搞好知识传授,为创新打好基础

首先,一个没有知识或者知识贫乏的人是很难进行创新活动的。放眼历史,所有的发明都是在知识特别是相关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时才得以形成,因此学生掌握知识的质与量影响着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的体现要以知识为基础,要以知识为前提。其次,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而且要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只有学生对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具有充分深入的理解时候,才能在旧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创新。理解得越深,思考的时间越长,就越接近创新的结果,体现出来的创新情绪,勇气和耐心越好,更容易形成创新。最后,创新能力的体现离开的实践活动是不可能的,知识的应用为创新提供的现实可能性。也就是说,如果没有知识的应用过程,就不可能有创新的产生。

以上三个方面的知识传授,最终可以为学生的创新打好基础。

三、发散思维,给学生的创新学习插上翅膀

初中语文课本集中古今中外名篇佳作颇丰,内容上有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科学美;形式上则有结构美、节奏美、语言美。所以,教师可以用适当的问题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去欣赏、体味这些名篇,使学生获得身心的陶冶和情趣的升华;使学生的创新不仅仅局限在课文内容上,而且可以拓宽到课文的深处。例如美学教育和德育教育。这就要求教师一方面要加强自身的美学修养,另一方面要及时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在实践中勇于探索、积累经验、寻找规律,结合一些恰当的问题给学生讲一些美学理论,让学生在对作品的分析理解中认识每一种具体的美。例如,在《安塞腰鼓》一课中,笔者主要让学生读,然后提出问题:应该怎样读?你的体会是什么?最后结合教师讲评,让学生感受安塞腰鼓所体现出来的生命美和力量美。同时,一个人的德育好坏与否在人的一生中是至关重要的。在语文教学中,可根据不同的课外内容来解决这个问题,可及时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用故事中人物的高尚品德来感染学生,用文章所体现出来的积极内容来陶冶学生,给学生的创新插上翅膀。

初中语文教学肩负着极其重大的责任,是一项艰巨的工作。同时,创新教育也是一个崭新的课题,语文教学需要创新教育为它注入活力,让它向更加正确、健康、文明的方向发展。当然,创新教育这一课题,也离不开语文教学这一庞大的载体,只有把创新教育巧妙地融入语文教学,并从某种程度上指导语文教学,才能推进语文教学整体改革,提高素质教育水平。

(作者单位: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王家山中学 730614)

猜你喜欢
创新方法创新教育语文教学
从提升科学水平角度分析高校党建工作
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促进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
小学数学创新教育开展研究
在经济新常态下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试论森林分类经营的创新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