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业融合的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协同创新研究

2016-05-18 00:59林勇虎林正根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体育产业协同融合

林勇虎,林正根

基于产业融合的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协同创新研究

林勇虎,林正根

(沈阳体育学院社会体育学院,辽宁沈阳110102)

在我国积极引导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的背景下,关注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过程中的协同创新问题是非常必要的。研究认为,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过程中两大产业间的关联性是协同创新的前提;满足市场需求是协同创新的内在动力;资源共享是协同创新的基础;合作行动是协同创新的路径。两大产业融合过程中协同创新的参与主体、创新内容及创新过程共同构成协同创新体系,应该从企业、产业及政府管理3个层面系统推进协同创新。

产业融合;体育产业;旅游产业;协同创新

近年来,随着我国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迅速发展,两大产业间不断地融合互动,以体育旅游这种新型业态来满足人们的需求。国家政策也积极引导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2014年10月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推进体育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促进体育旅游等相关业态发展。如何有效推进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是体育产业新政背景下亟待回答的问题。体育与旅游的互动发展早在本世纪初就引起了学界关注,十几年来,多数学者就我国体育旅游产业开发、政策、模式等进行考察[1-3],有部分学者运用产业融合理论,对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的内涵、动因、机理、模式等进行理论探讨[4-7],回答了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的基本理论问题。但是,已有研究大多从产业经济学视角探寻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互动的因由,没有认识到产业融合的创新本质。在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实践中,仍存在观念、体制、制度等方面的障碍因素阻碍两大产业进一步融合发展。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并在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协同创新机制。笔者关注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过程中的协同创新问题,力图以协同创新破除产业融合发展的障碍,以期为促进我国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提供借鉴。

1 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及其协同创新

1.1 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的内涵

产业融合是20世纪70年代后伴随技术变革与扩散过程出现的一种新经济现象,并已在许多产业中相继出现。当今世界,产业融合已成为产业创新的重要途径。产业融合是指产业系统在具有开放性的前提下,随着需求的不断改变和创新的不断出现,产业构成要素或者运作主体之间相互竞争、协作,依据相同或相近的演进路径,最终形成新兴产业或者产业形态创新的过程[8]。据此,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是指基于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的开放性特征,随着消费者需求的改变,产业构成要素和运作主体之间相互协作,最终形成体育旅游这一新的产业形态的过程。

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均由消费者的需求引导,都具有产业边界模糊性、产业系统开放性、产业发展包容性等特点,二者在消费需求、资源等很多方面具有相互融合的基础。在此基础上,两大产业间的深度融合还有赖于产业发展各层面主体的协同创新活动。

1.2 协同创新的内涵及其框架

20世纪60年代,战略管理专家安索夫首次站在企业角度提出协同思想[9],引起理论界对协同问题的关注。哈肯于70年代提出“协同就是系统中诸多子系统之间相互协调合作和同步联合,最终形成统一整体的过程”[10]。20世纪90年代,弗里曼关注到协同创新问题,认为协同创新是应对系统性创新的一种基本制度安排[11]。

近年来我国学者对协同创新问题的关注主要集中于产学研合作领域。陈劲、阳银娟认为“协同创新是通过国家意志的引导和机制安排,促进企业、大学、研究机构发挥各自的能力优势、整合互补性资源,实现各方的优势互补,加速技术推广应用和产业化,协作开展产业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活动”[12]。他们提出协同创新的本质是合作创新,强调异质性合作主体发挥各自优势,以优势互补实现合作中的共赢和整体最优。

借鉴已有观点,站在促进产业融合角度理解协同创新,笔者认为协同创新是两个或两个以上产业在融合过程中创新主体共享资源并深度协作的过程,这一过程促使产业间实现产品、服务及市场等的创新。就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而言,协同创新就是两大产业中的服务提供企业及产业管理部门,基于满足消费者需求这一核心要素而展开的合作创新过程。

协同创新过程体现为整合和互动两个维度[12]。整合体现为对消费者需求、资源和行动的整合;互动是指在满足消费者需求、优化资源配置、协调行动方面的互动一致。在这两个维度上,协同创新是一个识别、协调、合作的过程。识别过程涉及到对消费者需求的辨识;协调则涉及到开发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并优化配置资源;合作涉及定位消费者需求、优化资源配置及各方采取一致行动满足消费者需求。

图1 协同创新框架

2 基于产业融合的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协同创新特点

2.1 产业关联性是协同创新的前提

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的产业边界都比较模糊,二者都具有较强的关联性和渗透性。旅游产业的“吃、住、行、游、购、娱”活动可以利用很多其他产业资源,旅游体验客体可以随着所利用的产业资源不同而有所不同。而体育产业的关联性也很强,在美国体育产业的关联强度位列42个部门的第8位,而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的产业关联度最强[13]。旅游业和体育业在休闲娱乐、强身健体、修心养性、社会交际等方面具有较强的关联性和相似性[14]。这些特征使两大产业之间很容易相互渗透交融,为产业间的协同创新提供了前提条件。

2.2 满足市场需求是协同创新的内在动力

相关研究表明,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是以旅游者的需求变化为导向的,其根本动力是旅游需求变化[15]。而消费者对体育产品与服务的需求也逐渐呈现追求参与性、休闲性、冒险性等趋势。正是由于消费者需求发生的重体验、复合性变化,才促使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进行协同创新,开发能够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体育旅游产品,促使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在市场融合基础上实现产品融合。

2.3 资源共享是协同创新的基础

协同创新的举措大多离不开对资源的配置。只有资源具有共享性,才使不同产业间有可能开展协同创新。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发展同样离不开资源支撑,如体育产业需要体育场馆、体育项目、体育赛事等,而旅游产业发展离不开旅游目的地、旅游吸引物等,两大产业各自拥有的资源可以为彼此所利用。产业资源可以共享,成为两大产业协同创新的基础。

2.4 合作行动是协同创新的路径

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的协同创新需要两大产业的不同主体采取积极行动,围绕满足市场需求、开发新产品和新服务、合理配置资源等活动开展合作,创新合作领域,开拓合作方式,以合作行动推动产业融合。

3 基于产业融合的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协同创新体系

协同创新对促成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具有重要作用。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过程中协同创新的参与主体、创新内容及创新过程共同构成协同创新体系。从参与主体来看,促成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的创新主体包括:微观的企业内部,中观的企业与企业之间或产业集群之间及产业集群与外部环境之间,宏观的政府管理部门、社会服务组织及研究机构等。协同创新的内容包括市场创新、产品创新、服务创新、管理创新、合作创新、政策创新等。协同创新的过程主要包括识别市场需求、配置资源及合作行动。其中,微观的企业层面和中观的产业层面的协同创新是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协同创新的核心,而宏观层面的协同创新作为确保企业和产业层面创新的保障条件,对促进两大产业融合具有重要作用。

3.1 微观企业层面的协同创新

推动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的根本动力来源于市场需求。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都是以需求为导向的产业,产业链围绕消费者的需求形成。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旅游需求发生很大变化,当代旅游需求呈现出重体验的特征,传统的观光型、度假型旅游产品难以满足消费者需求。恰恰在这一方面,体育产业的运动休闲参与可以满足人们的体验性需求。因此,处在微观层面的企业,最接近消费者的旅游企业和体育企业首先需要识别和开发消费者的需求,进行市场创新;并以“体育+旅游”的方式开发具有丰富运动体验的旅游产品,满足消费者需求,实现产品和服务的创新;企业按照效用最大化原则对人才、资金、信息等资源予以合理配置,在产品开发、服务管理、营销管理及品牌管理等方面展开管理创新,为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奠定基础。

3.2 中观产业层面的协同创新

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的协同创新,不仅依赖微观单位——企业的推动,更需要行业间的协同行动。主要表现为在企业已经识别消费者需求并进行相应的产品创新和管理创新基础上,两大产业的企业之间以及产业集群之间需要就资源配置、市场开发等达成合作协议,并展开合作行动。因为,无论是体育产业还是旅游产业都具有一些彼此可资利用的产业资源,如体育产业的场馆、赛事、项目等,旅游产业的旅游目的地、旅游吸引物等,双方可以彼此借力,在资源配置方面实现互通互联,以尽量少的投入创造更大的效益。产业层面的协同创新有利于推广和扩大微观企业的创新成果,是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在市场创新、产品和服务创新基础上,实现业态创新、丰富产业融合的发展模式。

3.3 宏观政府、社会组织及研究机构等层面的协同创新

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在微观和中观层面的协同创新还需要政府、社会组织及研究机构等宏观层面主体在制度、政策、科技等方面的支持。使两个部门之间进行协调,通过政策干预及制度建设,如统一的规划和政策统筹配置产业资源;通过构建合作平台协调双方的管理活动;通过社会服务组织及研究机构参与提供知识和技术支持等,促进两大产业管理的协同,以产业管理的协同创新促进和保障产业融合。

4 推进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过程中协同创新的对策

产业融合本质上是一种产业创新[16],但是我国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的协同创新面临着动力缺失、能力不足、障碍明显等问题。一方面,体育企业和旅游企业追踪市场需求,以需求为导向开展创新的动力不足,缺乏创新人才,跨行业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活动较少。另一方面,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分属于两个不同的部门管理,在政府管理的制度和政策方面还存在不利于两大产业融合发展的制度障碍,政府部门受到观念、体制等方面的制约,缺少具有突破性的协同创新政策和措施。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过程中的协同创新需要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从企业、产业及政府管理3个层面系统推进。

4.1 微观层面的体育企业和旅游企业积极推进管理创新

在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过程中,企业是最主要的创新主体。体育企业和旅游企业应顺应产业融合的趋势,积极开展战略创新和管理创新。首先,应该认识到产业融合对企业发展带来的巨大机遇,制定有利于促进产业融合的发展战略,以制度创新、资本创新、技术创新、网络创新和人才创新多角度推进产业融合[17]。其次,体育企业和旅游企业应建立市场需求追踪机制,及时发现新的市场需求,根据外部市场变化,结合企业自身的优势,拓展经营范围。再次,体育企业和旅游企业自身还应该开展有利于产业融合的管理创新。根据市场需求和政策环境,对企业内部的技术、资金、信息和人才等要素进行合理配置,在经营模式、组织结构、人才结构等方面大胆创新,为企业间的合作创造条件,积极拓展企业的增值空间。

4.2 中观层面的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集群之间开展合作创新

中观层面的合作既可以发生在两大产业的所属企业之间,也可以发生在产业集群之间或者各产业的行业组织之间。从企业来看,在对自身实施战略创新和管理创新的基础上,需要积极拓展服务领域。对于市场中需要跨行业合作的需求,积极寻求与另一行业中相应企业的合作,建立合作机制,拓展产品和服务的价值链,重构企业的组织结构,与合作企业发展横向一体化、虚拟一体化、混合一体化[18]组织结构,实施跨行业经营,共同服务于新生市场。从产业集群来看,两大产业的集群应增强集群创新能力,支持鼓励企业在协同创新中发挥主体作用,开展跨行业联合。从行业组织来看,鼓励行业组织突破行业界限,组建横跨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行业协会,建立跨行业协调制度,发挥行业协会的培育、协调功能,促进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

4.3 宏观层面的政府管理部门开展体制、机制创新

当前,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的最大障碍来自于政府管理,受制于部门管理体制,两大产业融合存在行政和制度壁垒。促进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政府部门需要开展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首先,以体制创新打破部门障碍。体育管理部门和旅游管理部门放宽行业管制,降低行业准入标准;联合出台鼓励企业间合作的制度和政策,以政策促进产业要素在两大产业间的自由流动,引导产业融合;联合制定“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规划”,公布产品标准,明确两大产业融合的重点及方向,布局两大产业融合发展的空间设计,优化区域资源配置;制定财政、税收、融资、土地等政策,从政策层面引导和支持两大产业融合有序发展。其次,以机制创新扶持产业融合。培育和建立产业集群间的中介服务机构、信息交流机构、融资服务机构等,为两大产业内的企业开展融合创新提供各方面支持;建立促进产业融合的激励机制,创设各类专项基金,对开展融合创新的企业予以鼓励;建立促进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提供创新平台,发展创新项目,为体育企业和旅游企业融合创新提供管理咨询、人才培训等支持;完善监督和约束机制,以制度监督和约束不利于产业融合的经营行为。

[1]杨雪芹,柳景.昆明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的条件和模式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2(1):49.

[2]朱玲,惠蜀,张国力,等.发展壮大四川省体育旅游产业的研究[J].体育科学,2006(2):18-21.

[3]马向文,郭戈,苏振男.我国体育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政府扶持政策探讨[J].体育与科学,2011(2):69-73.

[4]康保苓.产业融合背景下旅游与体育的互动研究[J].旅游论坛,2011(6):45-48.

[5]邢中有.产业融合视角下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0,26(8):1.

[6]卢长宝,于然海.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对接的长效机制[J].体育科学,2011,31(9):27-33.

[7]雷波.我国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互动融合模式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32(9):40-44.

[8]李敏.物流产业融合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11:36.

[9]Ansoff H I.Corporate strategy:An analytic approach to business policy for growth and expansion[M].New York:McGraw-Hill Book,1965:15-33.

[10]赫尔曼·哈肯.协同学[M].凌复华,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1.

[11]Freeman C.Networks of innovators:a synthesis of research issues[J].Research Policy,1991,20:499-514.

[12]陈劲,阳银娟.协同创新的理论基础与内涵[J].科学学研究,2012,30(2):161-164.

[13]杨强.体育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内在机理与外在动力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3,36(11):20-24.

[14]刘晓明.产业融合视域下我国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研究[J].经济地理,2014,34(5):187-191.

[15]王朝辉.产业融合拓展旅游发展空间的路径与策略[J].旅游学刊,2011(6):6-7.

[16]周锦.产业融合视角下文化产业与制造业的融合发展[J].现代经济探讨,2014(11):35-39.

[17]陈柳钦.产业融合问题研究[J].长安大学学报,2008,10(1):1-10.

[18]刘晓明.产业融合视域下我国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研究[J].经济地理,2014,34(5):187-191.

责任编辑:乔艳春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of Sports Industry and Tourism Industry Based on Industry Convergence

LIN Yonghu,LIN Zhenggen
(Social Sports School,Shenyang Sport University,Shenyang 110102,Liaoning,China)

It is necessary to pay attention to their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problem 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guiding actively the convergence of sports industry and tourism industry in China.The findings show that correlation between sports industry and tourism industry in the process of convergence is the precondition of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meeting themarket demand is the innermotive power of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resource sharing is the foundation of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cooperation action is the path of the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In the process of convergence,themain participant,innovation content and processmake up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system and we should promote systematically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from three aspects:enterprise,industry and governmentmanagement.

industry convergence;sports industry;tourism industry;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G80-052

A

1004-0560(2016)01-0025-04

2015-07-15;

2015-10-12

国家体育总局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155ss15042);沈阳体育学院重点学科资助项目(XKFX1501)。

林勇虎(1960—),男,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体育社会学。

猜你喜欢
体育产业协同融合
创造力的“阴暗面”与“创新—保新”的协同论
输入受限下多无人机三维协同路径跟踪控制
从上市公司股票走势看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现状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我国冰雪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体育产业之篮球
京津冀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