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体育教育价值诉求失范成因审视

2016-05-18 00:59程文广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价值体育教育

程文广,刘 兴

◀博士论坛

当前我国体育教育价值诉求失范成因审视

程文广1,刘 兴2

(1.沈阳体育学院体育经济管理学院,辽宁沈阳110102;2.沈阳体育学院院长办公室,辽宁沈阳110102)

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从失范理论的视角剖析当前体育教育价值诉求失范的成因,即价值诉求层面、社会发展层面、规范层面、行为层面的失范,构建了当前体育教育价值诉求失范规制路径,即抓住方向与根本问题,以科学价值体系引领体育教育价值诉求实现;建立保障与约束机制,以制度创新保障体育教育价值诉求实现;摒弃功利与短视行为,以认识提高来践行体育教育价值诉求。以期促使体育教育价值诉求由失范状态回归有序状态。

体育教育;价值诉求;失范;规范;行为

我国体育教育价值诉求与整个国家的社会、经济、文化等紧密联系在一起。体育教育价值诉求合理有效表达,能够有效促进整个国家协调发展与进步,否则会起到阻碍作用,甚至会导致一个民族的没落与消亡。因此,体育教育作为整个社会有机体的一部分,它与社会有机体之间存在着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内在联系,我国体育教育价值诉求的失范必将导致整个社会有机体发展的失调。当前学生身体素质严重滑坡,整体国民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国家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也受到人们身体素质的限制。为了早日促使我国体育教育价值诉求由失范状态回归有序状态,剖析失范成因并构建规制路径已迫在眉睫。

1 体育教育价值诉求失范研究的理论基础

在剖析我国体育教育价值诉求失范成因之前,非常有必要先阐述失范理论。只有站在失范范畴广阔的理论平台上,才能够解释失范成因以及构建规制路径。

1.1 失范理论的内涵

失范(anomie或anomy)的内涵及相关理论的研究者,主要包括法国学者埃米尔·涂尔干、美国学者罗伯特·默顿、利奥·斯罗尔以及我国学者高兆明、朱力等。借鉴这些学者的观点,本研究认为失范主要是指因价值观念和社会规范遭到削弱、破坏乃至瓦解,导致社会成员心理出现混乱无序的状态,进而影响到人们社会行为的一种状态。“失范”的产生,一方面是价值观念产生紊乱而导致功能的丧失,对社会成员的思想和行为难以指导与约束,本来有序的社会走向混乱的状态;另一方面社会成员出于某种目的,违背社会规律,导致社会正确的社会规范被遗弃。

1.2 失范分类的解读

朱力在其著作《变迁之痛:转型期的社会失范研究》中,从社会结构的角度分析了失范机制产生的原因,进而提出矫治的措施[1]。借鉴学者朱力的观点,结合本研究,认为将失范分为3类比较合理,即沿着“价值-规范-行为”的逻辑框架对失范加以分类,即价值诉求层面的失范、制度规范层面的失范、人们行为层面的失范,价值是核心理念,规范是评判标准,行为是外在表现(图1)。

图1 失范的三维分类模型

第一维度是价值失范。价值失范是3类失范的最高层次,是3个维度的核心,它直接或间接影响了规范失范和行为失范。价值或价值诉求的失范是个人或集体共同价值理念的缺失、不确定、漂移、含混和不合理,正确的规范无法建构,人们的行为偏离方向。涂尔干认为失范首先是价值意义上的混乱[2]。第二维度是规范的失范。规范既受价值的影响,又是指导和约束人们行为的标准和准则。规范失范指规范与核心价值或价值诉求的背离,使规范的建构不合理或不合法,削弱对人们行为的指导和约束作用,主要包括规范滞后、遗漏、偏差、矛盾、冲突和虚化等。第三维度是行为的失范。行为的失范是指个人或集体的行动违背合理价值或价值诉求的方向,脱离合法规范的约束,产生对社会的冲击或破坏的一种现象。

2 体育教育价值诉求失范成因的全面审视

2.1 价值诉求层面

由于价值观念的多元并存和相互冲突,体育教育价值主体在观念与行为选择上自由度必然增强,价值观念的失范也就有了社会基础。

2.1.1 历史的发展使价值观出现传统与现代的碰撞 我国传统的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爱国主义精神、追求真理以及勇于奉献的精神等都是典型东方精神的体现。时至今日,人们开始重新认识各种外界事物的意义和价值,开始进行思维更新和观念整合,原有的价值观念体系发生了改变,走向重估与重构,继而新的价值观念体系逐步诞生。由此,就出现了传统的价值观尚未完全退出人们思想领域、现代价值观尚未完全主导人们思想领域的局面,它们之间的碰撞导致人们的价值取向处于一种无序乃至冲突的无主导状态,因而会给人们在比较、选择以及整合价值观上带来困难。这就是为什么当前人们在体育教育价值诉求上产生困惑、疑虑、徘徊,对体育教育价值观念的摇摆不定,或此或彼,以至于社会行为出现失范状态的原因。体育教育价值诉求失范正是人们价值观念冲突、碰撞的结果。

2.1.2 经济的转制使价值观发生计划与市场的碰撞 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我国处于以单一公有制、计划经济、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和意识形态单一化为特征的社会结构之中[3]。这种社会结构使得我国社会出现以集体主义价值观为主导地位的一元价值观态势,并且长期影响着社会发展和人的观念。作为一种主导价值观,一旦形成必然深深镶嵌在社会观念结构之中。虽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党的十四大之后已经如火如荼地在中国大地发展起来,但计划经济体制下所形成的价值观仍旧以各种形式停留在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之中,并且与市场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价值观发生激烈的冲突。人们原有的道德规范和伦理价值失去标准和价值,而市场经济所诞生的观念与行为却又缺乏有效的社会控制的权威力量。这样一来,一系列社会发展中严重的价值悖论就出现了,必然造成人们评价标准的混乱,进而引发人们社会行为的失范,其中就包含体育教育价值诉求的失范。

2.1.3 文化的交流使价值观产生中西碰撞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增多,人们在学习与汲取西方先进文化的同时,必然面对着西方文化所带来的价值观念碰撞,并且这种碰撞随着交往的深入会出现强烈之势。这是因为当基于不同价值评判体系的价值观相遇时,必然会影响到人们对既存社会制度的认同和内化,进而发生社会行为的相互冲突。而社会行为的相互冲突在加速社会转型的同时也加剧了转型社会的混乱。为此,在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期,树立正确的价值评判体系,形成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价值观,才能消除因为价值评判体系基石不同而产生的社会行为失范现象。才能树立正确的体育教育价值诉求观。

2.2 社会发展层面

社会转型既为我国体育教育价值诉求孕育了生机与活力,产生一个又一个新的诉求,与此同时又使体育教育价值诉求遭到破坏性失范、越轨,甚至是无比的阵痛。

2.2.1 社会发展的绝对性 罗伯特·默顿的失范理论告诉人们“没有一个国家、没有一种社会形态、没有一种社会制度不存在社会问题”[4]。而社会问题的存在必将导致不同程度的失范行为,失范是绝对的。体育教育价值诉求失范是社会发展中失范现象之一,也是带有绝对性的。正如机体的吐故纳新是绝对的一样,体育教育价值诉求也要经历这个过程。例如,中国古代“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论语·述而》)中体现的体育教育价值是培养改良政治的德才兼备的治世能人,它的生存基础是为封建社会统治阶级服务;当鸦片战争的炮火打破了封建社会生存的平衡态时,体育教育价值不再是培养改良政治的德才兼备的治世能人,为此,体育教育价值诉求出现了失范现象。军国民体育教育让位于自然主义体育教育也是由于社会发展带来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导致了人们行为的失范,从而使得人们不再感觉到军国民体育教育拥有极大的现实意义,这才有了新的选择与变化,这种变化首先从人们的价值观念开始。

2.2.2 社会发展的客观性 体育教育价值诉求存在失范现象,人们不管愿不愿意接受它,它都存在于客观现实之中,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因此,对于人们来说,虽然不能停止或杜绝体育教育价值诉求失范现象的发生,但可以降低体育教育价值诉求失范的程度。尤其是当今社会发展,现代科学技术对人才的需要层次越来越高,从而使得越来越多的人重视文化教育,出现了不同层次、不同类别学校不重视体育教育的现象。为此,应该认识到体育教育价值诉求失范是社会发展中一种客观现象,在无法停止或杜绝体育教育价值诉求失范产生的情况下,可以想尽办法来降低其失范的程度,以免造成严重的伤害或损失。

2.2.3 社会发展的复杂性 由于社会发展中复杂社会现象的存在,体育教育价值诉求失范也体现着一种复杂性。不难理解为什么新中国成立至今已经近70年,而体育教育价值诉求总是处于不断变动与失范之中,它的失范不仅仅在一个地区出现,也不仅仅存在一两天;失范现象会在全国各地出现,有的可能存在10年或更长时间。这种由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所引起的体育教育价值诉求失范,就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下的复杂社会现象之一。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强身健体、保卫祖国,改革开放初期的体质教育,以后的素质教育、科学发展观下“以人为本”教育,都试图满足体育教育价值合理诉求,但由于社会发展复杂性的存在,却总是事与愿违或难遂人愿。

2.2.4 文化的差异性 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文化差异。在日常生活中会出现同一种行为方式在其特定的文化背景下可能是正常的、规范的,可是当它在另一种文化背景中出现时就可能被认为是不一定正常的,甚至是失范的。但是,社会发展的客观情况需要把不同国家与地区的文化进行融合,在融合的过程中也就必然存在主流文化对非主流文化的冲击,这恰好也是造成体育教育价值诉求失范的原因之一。例如,军国民体育教育价值诉求在“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社会背景下是正常的、合理的,但在“五四”新文化运动背景下却是不正常的、失范的;再如,自然主义体育教育价值诉求在“五四”新文化运动背景下是正常的、规范的,但新中国成立后由于社会结构发生变化,文化背景发生改变,其价值诉求遂又变为不正常的、失范的。

2.2.5 社会发展的历时性 由于时间的不同,对于同一种事物,可能因为人们的行为意义、行为的价值标准发生改变,也会导致诉求的失范,体育教育价值诉求失范也是这样。所以,要判断体育教育价值诉求是否失范,应该基于同一时代的背景,而不能用此时考量彼时。正如在汉代“独尊儒术,罢黜百家”以后,“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重文轻武的封建思想,表现的也是一种对体育教育价值诉求。这种价值诉求在当时不是失范的标准,而应该是规范的标准。但当鸦片战争的大炮轰开了“闭关锁国”的大门之后,它却是失范的标准。鸦片战争之后,国人追求军国民教育的兵操体育教学成为学校体育教育价值诉求规范的标准,而当“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尤其是伴随着美国自然主义教育传入我国之后,以田径、球类、游戏为主的学校体育教育成为了体育教育价值诉求规范的标准,而之前对兵操教育价值诉求遂成为了失范的标准。

2.3 规范层面

由于社会发展背景不同,囿于时代的局限,政策的制定者在制定政策时必然存在认识上的局限,而正是这种局限引起人们行为的失范。罗伯特·默顿曾言:“当过于强调了文化的目标而与制度性手段相脱节的时候,失范便产生”[4]264。

2.3.1 政策编制之前的偏差 政策编制之前的偏差,是指政策在编制之前就存在着目标或价值上的偏差。这样的政策一旦出台,必将对我国体育教育价值诉求产生影响,而且这种影响是负面的,它与我国教育宗旨是不相符的,出现价值诉求失范也是再正常不过了。例如,20世纪90年代末,各高校扩大招生规模,各级中学为了追求升学率,把智育的考核比重放在了突出位置上,从而使得体育在学校教育中变得无足轻重了,体育教育价值诉求的失范也就在所难免。再如,21世纪以来,国家加大了对体育教育的重视程度,不仅要求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重视体育教育,而且也相继出台了相关政策、制度。然而,由于应试教育的存在,高考指挥棒没有改变,体育教育在各级各类学校中执行起来还是步履艰难,体育教育价值诉求失范现象仍然继续存在。

2.3.2 政策自身带有的功利性 如果政策的编制是为了某些利益目标而不是整体利益时,那么这种政策就属于一种功利性政策。在我国体育教育的发展历程中,确曾经历了功利性政策阶段,这样就不可避免产生体育教育价值诉求失范。例如,1906年的“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教育宗旨,所体现的功利性色彩特别浓厚,“尚武”的目的为了“忠君”,即把“尚武”作为一种救国手段。又如1950年新体育的目标“为了增进国民的健康,为了发展新中国的建设和巩固新中国的国防。”[5]这在当时的国际国内环境下提出是符合国情的,1952年的《学校体育工作暂行规定》也是为了这个目标服务的。新中国成立初期17年,我国体育教育的发展虽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体育教育价值诉求在强身健体、保卫祖国方面得到了有效表达,但却离教育的宗旨与目标存在较大的差距。

2.3.3 政策的离场或削弱 “失范(脱序)的产生虽然有个人欲望的根源,但是社会化削弱和丧失了(政策制度)调整和控制的作用也是一个原因。”[6]由此可知,社会的发展使原有的政策制度调整和控制作用减弱,当体育教育价值诉求需要这些政策制度保障时,却出现了离场或削弱,此时就产生了政策性疏漏问题,而体育教育价值诉求也就随之出现了无所适从的状态,于是就出现诉求失范现象。例如,1999年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要求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要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然而,实际情况却是素质教育没有得到有效实施而应试教育却如火如荼地发展起来,直接原因是中考、高考皆以文化课考试成绩为准,体育不在升学考试中占有任何地位,但更深层的原因却是政策离场或削弱导致的。

2.3.4 政策实施过程的矛盾性 当社会制度层面相互间矛盾扩大和对立时,就很容易导致执行者的失范行为产生。这是因为“失范(脱序)的根源包括社会制度和规范的僵化与变质,也包括社会制度层面相互间矛盾的扩大和对立,还包括社会制度层面发挥其基本功能的条件的丧失。”[6]210从新中国成立至今,尤其是21世纪以来,国家关于教育事业发展方面的政策制度出台了若干项,对青少年身体健康发展极为重视,迫切希望通过政策来规范和提升体育教育的质量,以达到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的目的。但是在各级学校层面实施起来收效甚微,从而引发社会各界对学校体育教育的非常担忧。深挖其中的根源:一方面国家要青少年身体健康,需要祖国的未来,考虑的是宏观全局事项、长远目标,而地方政府,尤其是各级学校考虑的是学校的升学率、学校的声誉,是短期的目标追求;另一方面,在执行政策的过程中,并不是地方政府、学校不执行国家政策,而是在执行过程中,他们面临两难的境地,社会、家长、学生需要升学率,考核的标准也是升学率,迫于升学率的压力,在执行的过程中重点倾向于文化课教育(智育)而忽略或忽视了体育教育。

2.4 行为层面

社会学家渠敬东在《缺席与断裂——有关失范的社会学研究》一书中对“执行者的思想产生了迷惘,在各种可能性之间,行动的方向产生了决择时的偏差……”[7],这为研究行为层面的失范提供了理论依据。

2.4.1 执行过程中目标发生转移 体育教育目标一开始从“强身健体”向“强民救国保国”的转变,使得体育教育太注重手段而忽视本质。这是因为在实施体育教育的过程中,在人为因素的干预下把本来是手段的东西当成是目标了。例如,早在鸦片战争之后社会各界都看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好处,但是“夷”之军国民教育目的是强身健体,而在实施军国民教育中西方兵式体操和普通体操时却把其作为了“强兵救国”;再如,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学校体育工作暂行规定》中明确提出,我国学校体育的基本目标是“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增强体质,并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的教育,使他们能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从事社会主义建设和保卫祖国。”[8]这都是因为在体育教育实施过程中过度夸大了手段而转移了目标,引发了具体执行过程中体育教育价值诉求的失范。

2.4.2 执行过程中利益产生驱动 体育教育活动产生伊始,就包含着体育教育活动主体对其价值的追求。正是这种永恒的追求,才使得体育教育活动能够持续发展到今天。这是一种利益的驱动,体育教育本身所具有的价值要满足体育教育价值主体的需求,但在追逐体育教育价值的时候,体育教育价值主体要千方百计实现自身的利益最大化,于是在具体执行的过程中会抛弃体育教育的本真价值,而把其作为谋取利益的手段,体育教育价值诉求失范就在所难免。例如,在追逐升学率利益杠杆的驱动下,学校为了成为重点中学招揽生源、教师为了晋升职称或评奖金、家长为了孩子上重点初中、高中、大学等,大家一致把文化课学习作为了核心追求目标,并为文化课成绩高低而努力奋斗,体育教育价值诉求必然产生失范现象。

2.4.3 执行过程中目光变得短视 由于学校、社会、家长、学生、教师以及相关管理者的目光短视,而造成体育教育价值在具体执行过程中的丧失,从而使得古往今来共同认同的普适性或普遍性价值得不到认可。这是一种典型的目光短视问题,导致了体育教育价值诉求失范。例如,20世纪90年代后期,所谓的应试教育的兴起,使得学校、社会、学生以及家长等出于各自目的的考虑,出于只争朝夕学文化的想法,忽视了体育教育的价值,放弃了体育教育活动,殊不知学生的身体健康才是他们将来可持续发展的根本。纵观当今社会,为了升学率、为了升入好的中学、为了考上好的大学,忽视学生身体健康的现象比比皆是。这是典型的体育教育价值诉求的短视行为,涸泽而渔,必将导致体育教育价值诉求失范现象的产生。

3 当前体育教育价值诉求失范的规制路径

当前我国体育教育价值诉求要回归到理性、本真的轨道,既需要价值体系引领以起到价值导向的作用、制度创新保证以起到制度规范的作用,也需要认识提高践行以起到行为规范的作用(图2)。

图2 体育教育价值诉求失范规制路径构建

3.1 抓住方向与根本问题,以科学价值体系引领体育教育价值诉求实现

3.1.1 在指导思想上,要以24字核心价值观为体育教育价值实践形式 “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是以社会为本,强调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要为实现人的幸福为最终目的并付诸于实践。所以,社会主义把社会和谐、人群的幸福以及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当作终极价值目标来崇尚来追求。”[9]“人的全面发展,就是提高人的全面素质,也就是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和审美素质等的全面提高和进步。”[10]当前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就是人民身体健康,为此,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去践行当前体育教育的价值诉求。

3.1.2 在根本方法上,要做到现实与未来相结合、国内与国外齐借鉴 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做到国内与外国相结合、现实与愿景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既传承自身优秀传统文化又学习世界文明,谨遵邓小平同志的教导“历史经验教训说明,不开放不行”“闭关自守、故步自封是愚蠢的”[11]。在构建当前我国体育教育价值体系时,一方面要以西方现代价值体系为参照系,与其比较我国传统价值体系的优缺点,传承并发扬优秀的内容,摒弃并抑制糟粕的内容,这是我国特色价值体系的根基。另一方面,既要在理清西方现代价值体系的实质、功能、内容及其利弊的基础上,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又要看到西方现代价值体系建设方面等的不足之处,这样一来在构建体育教育价值体系时才能更加科学、更加理性、更加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

3.1.3 在总体目标上,要建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统领的体育教育价值体系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的体育教育价值体系,不仅注重整体价值,而且重视个人价值,即在社会发展中“个人是作为个人参加的。它是个人的这样一种联合,这种联合把个人的自由发展和运动的条件置于他们的控制之下”[12],只有当社会个体与社会整体处于一种动态的和谐秩序之中时,个体的发展才能充分独立自主,而社会整体也会处于生机盎然的状态。而此时,离“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已经不远了。而这恰恰就是本研究所要构建的科学价值体系。

3.2 建立保障与约束机制,以制度创新保障体育教育价值诉求实现

3.2.1 重新定位制度设计者与制度受众的关系制度制定的目的是使广大受众能够自觉接受制度,按照制度规定的规程或准则形式,能够在遵循制度的过程中获得利益。因此,在利益诉求多元化的今天,要求制度设计者一定要仔细倾听制度受众的利益诉求,在制度设计之前展开广泛的调研,从多方面考虑制度接受者的制度需求,进而达到制度设计者和制度受众两者之间的有意义的共识,促进制度的有效落实。

3.2.2 加强监督控制机制建设 体育教育相关制度能够落实到位需要监督控制机制的有力保障。体育教育制度系统实施中,监督和控制机制要确保整个系统的运行到位、成果有效,是系统中的重要环节。监督与奖罚相联结,控制与反馈相结合,做到体育教育制度系统时时、事事在监督与控制之下,保证制度实施达到最大化的成效。

3.2.3 明确目标管理机制 体育教育制度的落实需要一个十分明确的目标,因此目标管理的实施具有现实的必要性。体育教育制度中包括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学校)、体育教师,构成了体育教育管理制度。上述主体必须有一个共同的目标,才能保证他们沿着一个共同的方向努力,达成体育教育价值的诉求。目标管理就是让体育教育构成的组织成员各抒己见、各显其能、各负其责,共同努力奋斗实现既定目标。

3.2.4 完善考核评价机制 体育教育诉求得不到有效表达的另一重要原因是考核评价机制不完善。为此,应该在国家宏观政策的指导下,地方各级政府教育管理部门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标准。而学校根据上级主管部门的考核评价标准,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具有较强操作性的培养目标及培养方案。教师根据培养目标和方案制定多种考核方式考核评价学生,提高体育教育考核的重视程度,避免体育成为“小三科”。

3.3 摒弃功利与短视行为,以认识提高来践行体育教育价值诉求

3.3.1 在体育教育实施过程中以体育教育自身价值功能为目标导向 当体育教育的执行者们过分注重体育教育的结果而没有享受实施体育教育活动的过程时,体育教育价值诉求就会产生失范。原因在于实施体育教育不如关注智育教育带给他们的成功喜悦多、收获大。长期以来,一直习惯于用分数管学生、用升学率管教师,结果是对学校、校长的评价,对一个地区教育发展水平的评价,对一个地区党政领导政绩的评价,都没有包括学生的体质健康[13]。当各个层次、不同人群行为的目标注重的是结果时,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即“升学率”的目标,那么中学体育教育“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就成为了一种司空见惯的事情。为此,只有真正让学生、家长、教师、校长以及社会等都全力以赴投入到体育教育活动中,使体育教育真正成为教育不可或缺的内容而不是附属物时,体育教育的价值诉求才能回归理性。

3.3.2 在体育教育实施过程中坚持体育教育价值主客体正确的诉求观 一旦体育教育自身无法满足主体需要时,主体的诉求就会发生偏移,体育教育的价值诉求也就陷入失范的境地。“失范是因为社会无力约束人们无限的欲望和要求,因为个体的欲望是无止境的,规则系统一旦解体,则人的欲望就会无限制地扩张。”[1]15当前我国体育教育执行过程中存在的矛盾和冲突皆是由利益关系的失衡造成的[14]。因此,在体育教育实施过程中应摒弃体育教育的功利性价值,而以实现其自身价值为目标,也就是实现体育教育的终极旨归,即为了学生的全面自由发展而去为之;而不是为了升学率、晋升职称、发放奖金、评比优秀学校等而做之。只有这样才能提供体育教育管理者、执行者等比较稳定、持续的行为动力,从而规避体育教育实施过程中执行者行为的失范。

3.3.3 在体育教育实施过程中树立体育教育价值诉求的长远目光 作为教育不可或缺内容的体育教育,近70年的发展经历告诉人们,不同时期体育教育的价值诉求具有不同时期的特点,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体育教育的认识和要求。由于这种认识和要求限于当时社会的发展水平和人们的认识水平,因此,导致了体育教育的价值诉求不可能摆脱当时社会各利益相关者的影响。于是,体育教育所表现出的功利性是那个时代发展环境所致。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新中国成立至今出现了不同的体育教育价值诉求的原因。然而,体育教育还具有非功利性价值一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去担当。这就要求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及时转变管理理念,摒弃功利与短视行为,树立体育教育价值诉求的长远目光,既要重视体育教育的功利性价值,又要重视体育教育的非功利性价值。只有这样才能彻底改变与矫治学生、家长、教师、学校、社会等多方的短视行为,才能促使他们沉浸于体育教育活动之中。

综上所述,我国体育教育价值诉求失范既有价值诉求层面的失范、制度规范层面的失范,也有人们行为层面的失范。要规制体育教育价值诉求失范现象,就要从这3方面入手,统筹规划、齐抓共管,唯有如此,才能促使体育教育价值诉求走上理性的道路。

[1]朱力.变迁之痛:转型期的社会失范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2]爱米尔·杜尔凯姆.自杀论[M].钟旭辉,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259.

[3]王雯雯.中国社会价值观的变迁[J].经济研究导刊,2014(25):5-6.

[4]罗伯特·默顿.社会理论和社会结构[M].唐少杰,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6:261,264.

[5]伍绍祖.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史[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99:3.

[6]埃米尔·杜尔凯姆.自杀论[M].钟旭辉,等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212,210.

[7]渠敬东.缺席与断裂——有关失范的社会学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8]周登嵩.学校体育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15.

[9]黄斌.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当代建构[J].社会主义研究,2006(5):11.

[10]袁贵仁.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新境界[J].求是,2001(9):26.

[11]邓小平文选[M].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44.

[12]邓仁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85.

[13]王登峰.学习十八大精神推进学校体育改革[J].体育学刊,2013,20(1):1-5.

[14]张丹,戴玲.我国转型期社会失范与重建模式探析[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8,23(10):103-106.

责任编辑:郭长寿

◀博士论坛

Survey on Causes of Anom ie About Physical Education Value Appeal in China

CHENG W enguang1,LIU Xing2
(1.Sports Econom ics and Management School,Shenyang Sport University,Shenyang 110102,Liaoning,China;2.Dean’s Office of Shenyang Sport University,Shenyang 110102,Liaoning,China)

The authors analyzed the causes of anom ie about the current physical education value appeal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nomie theory based on literature review and logical analysis.Anomie includes four levels such as value appeal,social development,specification and behavior.We put forward some regulatory paths for the anom ie phenomenon,including grasping the direction and fundamental questions to lead physical education value appeal achievement,establishing security and restraintmechanism s to guarantee physical education value appeal achievement and abandoning the utility and shortsighted behavior to practice physical education value appeal.The purpose is to promote the physical education value appeal from anomie state to orderly state.

physical education;value appeal;anomie;specification;behavior

G80-054

A

1004-0560(2016)01-0001-06

2015-11-25;

2015-12-27

2012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12BTY030);2014年“辽宁省高等学校优秀科技人才支持计划”(WR2014014)。

程文广(1968—),男,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体育教育价值与体育思想。

猜你喜欢
价值体育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我们的“体育梦”
小黑羊的价值
放大你的价值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