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就业质量提升问题研究
——以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16-05-28 09:38蒋晶晶
职教通讯 2016年2期
关键词:就业难高职院校

蒋晶晶



高职学生就业质量提升问题研究
——以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蒋晶晶

摘要:随着社会转型的持续以及物质匮乏的经济时代的结束,我国市场经济逐渐在人力资源配置中占据了主导地位。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就业难和企业用工荒却成为社会各界亟待解决的难题,在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教学实践中发展而来的“四方五段”实践教学模式实现了就业问题的阶段性、有效性和针对性,使政府、高校和企业在大学生发展的不同阶段有针对性地提供就业问题扶持和引导,最终能够协同提高大学生就业成功率。

关键词:高职院校;就业难;“四方五段”实践教育模式

一、大学生就业难的背景

2014年,全国大学毕业生达727万,被一些人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然而2015年,大学毕业生有749万人,高校毕业人数创历史最高,堪称“史上更难就业季”。[1]据《2014典范企业人才招聘状况报告》显示,尽管2014年典范企业在市场上收入平均增长23.4%,招聘规模达到38万人,平均每家招聘683位大学应届毕业生,比2013年的606人增加了12.8%。但2015年大学毕业生人数达到749万,是高校毕业生人数最多的一年。[2]加上2014年尚未就业的大学生,2015年大学生就业形势仍难好转。新的一年中,在高手如云的求职大军中,如何脱颖而出,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职业道路,也是每个大学毕业生都在思考的问题。在能力结构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并不是基于职业路径的需要进行建构与培养,难以满足人力资源市场的需求。近年来,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型业态飞速发展,已经广泛渗透到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传统型企业需要转型,中小企业需要突破,企业对于这个新型业态需要大量的人才。如何针对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培养出最合适的人才,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二、大学生就业的现状及问题

大学生就业问题早已成为社会问题中的重要一环,年复一年毕业的大学生都在为就业而四处奔波。社会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看法也是参差不齐。早几年发生的金融危机无疑又使这一问题雪上加霜。

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国家刚刚实施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高校毕业生资源相对较少。大学生一时成了大众的香饽饽,有时会出现多个就业岗位争抢一个大学生的现象。近些年,由于教育体制改革、高校扩招、大学增多等诸多原因,使得大学生人数激增。过多的大学生则成了剩余资源,就业问题便愈发明显。由此,我们自然会联想到,毕业生人数得以增加,毕业生的质量是否也能得以保障。从企业的角度出发,企业更想要的人才是如何的,能够给企业带来什么,这是高职院校最需要站在企业的角度进行考虑的问题。

尽管大多数高校已经认识到校企合作,让学生参与到真实操作中才是最有效的实践教育模式,但在实施的过程中却遇到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教师缺乏实操经验。高职校中所招聘的部分教师一般都是从高校毕业生中招录而来,基本上没有企业实战经验,对企业真正的人才需求了解不够清晰,难以从实战的角度去指导学生,只能够照本宣科地向学生传授些理论创业理论知识;(2)实践活动难以量化考核。高职校中普遍开设有项目运作课程或要求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但大部分的考核方式都是考试、论文或者报告等,难以真正使学生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去,同时,也难以考察实践活动的真实性;(3)实践能力过弱。很多学校注重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忽视了他们的实际动手与操作能力,有知识储备而不会灵活运用已成为大学生的普遍现象。[3]虽然有些学校开办社会实践课,试图让学生所学到的课本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但安排的时间太少,或是去实践的单位很少提供好的实习机会,实践效果并没有达到,导致大学生缺乏实践能力,只能纸上谈兵。众所周知,企业所需要往往是能够给企业直接带来绩效的人才。一个仅有知识而不会动手的人是不受企业欢迎的,培养其真正上手还要安排老员工为其辅导,从而影响了企业的整体绩效。[4]在金融危机影响下,一般的企业都已停止了招纳新手,但也有些企业为了进行人才的战略性调整,为以后新的发展打下基础,他们储备专业对口、综合素质好的人才,而大学生没能受到青睐,其根本原因是大学生毕业后,往往不具备实践能力。

三、基于“四方五段”的高职大学生实践教学模式

在2014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就作出重要指示。他强调,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必须高度重视、加快发展。近些年来,在产业结构调整与国际金融危机的双重影响下,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作为高职院校中的一员,高职生的教育主要侧重于技能的学习和实践,而这一点正好与企业所需人才的关键因素相吻合。为了提升高职学生就业率,同时解决政校企合作中所遇到的难题,可以通过“四方五段”人才培养模式来推进高职大学生创业。“四方五段”模式是从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商务专业在实践中发展提炼而来的。它通过对刘永军教授“三地四段”实践教学体系[2]进行发展,充分发挥政校企协同推进大学生就业的效用,并实现企业人才需求的针对性和阶段性。从2011年实施“四方五段”模式后,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大二时已被企业“争相订购”,几乎做到学生“挑”企业,就业成功率达到100%。

“四方五段”中的“四方”是指高校、企业、政府和其他兄弟院校;“五段”是指第1阶段(第1~2学期)在校内实训基地由教师指导完成基础培训;第2阶段(第3~4学期)在校内实训基地完成专业核心技能培训;第3阶段(第5学期)在校企合作的校外企业顶岗实习;第4阶段(第6学期),毕业实习;第5阶段(毕业2年内),项目扶持、指导。(见表1)“四方五段”创业教育模式的具体执行包含如下三个方面。

(一)高校为主导的技能教育

表1“四方五段”创业教育模式

高校自主创办电子商务外包服务基地,在教师带领下由学生团队运营企业真实电子商务项目,在全国高校内属首创,实现了外包项目与实践教学内容的有机融合。对学生而言,学生从第一学期开始进入到校内实训基地中参与基础技能培训,使学生充当“学生”和“企业员工”两种身份,让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加深对理论的认识。通过对学生进行分阶段的培训,在大一和大二两个阶段分别对基础技能和专业核心技能进行学习和培训,使实践技能培训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对教师而言,成为合格的双师型教师是高职教育对教师的基本要求,但在我国的高职院校中,普遍存在教师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实践能力差的问题,从而不能满足高职教育的根本需要,目前,大部分教师只是通过考证的方式获得了双师型教师身份,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双师型教师。教师参加工作实践是培养双师型教师的唯一有效途径,在外包基地工学一体化体系中,教师既要对学生进行工作指导,也要参与项目的整体运作,从而大大提高了教师的实践能力,并逐渐向真正的双师型教师转变。从而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师资保障。

(二)企业为主导的实践教育

为了使学生提前融入到社会中,提升学生个人技能和对企业需求的把握,通过企业为主导的实践教育,让大学生在大三到校外合作企业实训基地和学生实训基地中去实践,使其深入地了解熟悉企业的管理制度及企业的文化氛围,让他们能够在真实的社会环境中去应用在学校中所学到的技能。在这一阶段对学生创业教育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具体操作如下:(1)加强个人技能培训。企业实践能够使学生在企业导师的带领下进行实操,使前期学校中所学到的技能得到应用,使个人技能得到迅速提升,实现学校和企业的无缝对接;(2)使学生准确定位个人未来发展。企业实践的过程中能够使学生判断自身是适合往哪个技能方向发展,在工作过程中不断调整最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兴趣与能力相辅相成,从而最大限度地发展自我人生规划,实现人生价值;(3)使有学生更进一步的了解企业制度和管理模式。企业实践与高校技能培训最大的区别在于制度和管理环境,企业实践能够使学生在技能实践的同时,又能够了解企业制度和管理模式,而这一点对学生后期发展而言也是至关重要的。

(三)四方协同的就业能力教育

学生经历了高校为主导的技能教育和企业为主导的实践教育后,学生也具备了企业所需人才的技能和能力,同时,学生对自身未来发展做了规划和定位。为了提高学生就业后的更好发展,高校、政府、企业和其他院校必须合作为大学生提供扶持和指导。(1)对政府部门而言,可以通过设立大学生创业园区,让一批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在这里形成创业团队,共同成长,并为他们提供政策、资金、场地等方面的支持,或者让学生在创业园区里引进的项目团队中工作;(2)对高校而言,高校对创业的学生可以向学生继续提供技术、人力、项目等方面的支持,对在就业过程中有遇到工作问题的学生,高校尽量提供咨询帮助;(3)对于企业而言,企业可以通过搭建更好的平台让就业的学生选择,通过项目合作扶持创业的学生;(4)对于其他兄弟院校而言,合作的院校以中职为主,我们提供优秀的学生去中职兼职任课并带领中职学生整合项目团队做项目,而院校则为学生提供平台以及各方面的支持。

综上所述,作为从实践中发展总结出来的“四方五段”实践教育模式,结合大学生不同阶段学习、发展的特点对其实践教育提出了要求。在不同的阶段由不同的主体负责教育和引导,并提供有针对性的教育、培训。最终实现就业问题的阶段性、有效性和针对性,使实践教育、创业教育、专业教育相互补充,进而循序渐进地推进。该模式实现了资源、人才的充分利用,使学生能够在众多院校中最终脱颖而出,与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较精准的符合,达到招聘者(企业)和求职者(学生)的双赢。不止是就业,而且是最适合自己的就业道路。

参考文献:

[1]汪建云,王其红.高职教育政校企协同合作的困境与突破[J].中国高教研究,2014(1):97-100.

[2]刘永军.基于项目外包的高职电子商务学生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 .职教通讯,2014(14):30-32.

[3]编写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7):71-75.

[4]姚裕群,彭思舟.关于我国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讨论综述[J].人口与经济,2012(3):37-39.

[责任编辑秦涛]

基金项目:浙江省教育厅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课题(项目编号:jg2013295)

作者简介:蒋晶晶,女,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教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电子商务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6)02-0041-03

猜你喜欢
就业难高职院校
浅析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影响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关于师范类计算机专业“就业难”问题的原因探析
农村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三维分析
从就业难看大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