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贫困生主体性的调查与分析

2016-05-28 09:38王丽
职教通讯 2016年2期
关键词:主体性贫困生高职院校

王丽



高职院校贫困生主体性的调查与分析

王丽

摘要:高职院校贫困生问题已是学校的热点问题和难点问题之一,而目前在心理健康领域,对贫困生在校期间中表现的研究理论分析较多,实证研究较少,且缺少合适的测量工具。因此,通过自编的大学生主体性量表,揭示贫困生在学生、生活等方面的主体性现状,了解其心理及行为的特征以求为教育提供依据,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高职院校;贫困生;主体性

本研究运用经过标准化的问卷获得数据,从六个维度上分析了高职院校贫困生的主体性状况,并针对贫困生在校期间的培养提出相关建议。

一、研究意义

对贫困生的关注是学校帮扶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高职院校,如何响应国家的号召,在贫困生的帮扶过程中提高其工作水平显得尤为重要。

已有贫困生的研究基本集中在理论分析,缺少实证研究。要科学地测量出高校贫困生的主体性水平和状况,并且符合被测量群体的特点,就需要运用实证调查,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研究。因此,在测验量表的基础上,对贫困生的主体性现状全面了解,希望在通过实证的测量工具,进一步推动对高校贫困生帮扶工作的研究。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假设

高等院校大学生中的贫困生的主体性水平总体较好,且在调查的六个维度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二)研究被试

研究被试为苏州国际教育园北区的在校贫困生。正式施测,在苏州国际教育园北区高等院校中发放问卷85份,回收有效问卷83份,回收率达97.6%。

(三)研究工具

《大学生主体性水平量表》自编量表。

三、研究结果

(一)结果分析

表1各因素项目数统计量描述

1.问卷结果分析。在研究所设计的5级记分量表中,3分所代表的实际意义就是一般水平,分数越高,水平越高。根据表1可得,问卷总分及各维度上的平均分都在3分以上,说明高校贫困生在此六个维度上的心理水平处于中等以上,从总体上看,高等院校的主体性水平状况良好。

2.高校贫困生主体性现状分析。从表1可以看出,在本研究的六个维度上,高校贫困生的主体性水平整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高校贫困生的责任感、坚持性等方面在总体上有一个较好的评价,持一种肯定态度。总体看来,贫困生群体具有积极主动、勤奋向上的积极心态。

同时还看到,被试的责任感和坚持性这两个因素上,相对其它因素平均分较高,这说明贫困生群体具有有较强的责任意识和坚持不懈的精神。但在主动性和自信心维度上的得分分别是3.2517 和3.2756,这说明在大学生活中,贫困生群体由于受到家庭经济条件的限制,自身的自信心受到一定影响,主动积极性也在数据上体现的不够明显。并且,贫困生容易自我消极暗示,害怕因为贫困让同学们看不起,自尊心也相应较强,心思容易敏感。[1]

四、提高高校贫困生的主体性水平的建议

目前,在调查的六个维度中,高校贫困生的主体性水平状况,整体情况较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现为高校培养和提高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议和对策。

(一)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关注贫困生心理健康

贫困生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如何看待问题对于他们在工作、生活中的进步至关重要,这就需要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加强自我教育,建构主体性心理。[2]根据这种思路所进行的教育,一方面,强化了学生自我教育的主动意识,通过积极的自我暗示来帮助自身成长;另一方面,提供帮扶,以学生为中心。贫困生是由于家庭原因,经济条件较差,这种贫困是生活上的贫困,高校要充分响应国家政策,积极努力的帮助这些贫困生顺利的完成学业,同时,更应该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不要走向心理贫困的极端。目前,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关注,从学校的心理健康中心到二级学院的心理健康工作办公室,关注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是一个重点工作,二级学院可以建立贫困生的心理档案,定期随访,关注个案,促进贫困生的健康、积极心理的构建。

(二)着力培养贫困生的主动性和自信心

大学教育要倡导培养贫困生的主动性和自信心,在具体培养的过程中主要做法有以下两个方面:(1)优化校园环境,为贫困生营造一个健康、积极的学生和生活氛围。学校要加强班级、宿舍环境的管理,这就需要学生管理人员,尤其是班主任和辅导员要加强对班级班风和集体意识的培养,培养学生们互帮互助、团结友爱的环境,让贫困生的生活和学习在一个良好的氛围下进行,在交往和集体活动中培养自信。一个人在交往和集体活动中的威信越高,其自信心就越强,因此,多鼓励、支持学生正常的交往,让学生在交往与集体活动中了解自己,完善自己。让他们通过自身的体验来促进主动性的培养和自信心的增强;(2)借助心理辅导。心理辅导老师要对缺乏自信心的贫困生做详细的观察与了解,同时,要尊重与保密原则共存,重视他们处理问题的敏感性,通过一系列心理辅导的手段来针对帮扶。也可以对贫困生进行团体实训和教育,依托学校心理咨询室,搭建应用平台,让学生学习心理健康辅导资料,并由专业老师来做指导。[3]

(三)建立贫困生培养的多元体系

经济的困难都导致贫困学自信心的不足,对人生价值追求也很迷茫,因此,对贫困学生进行价值观引导也尤为重要。贫困生的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其中,学校教育与管理的介入是培养学生的重要途径。要充分发挥学校的平台作用,在贫困生中深入展开教育,把握学生在工作和生活中的动态,逐渐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之,从主动性、预见性、自信心等多角度探索提高高校贫困生的主体性水平的同时,还应综合社会管理、学校教育和贫困生自身等各方面因素,建立贫困生培养的多元体系。只有把贫困生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有效的结合,才能为其教育和培养创造一个和谐的发展空间。[4]

参考文献:

[1]吴秀清.浅议贫困大学生自信心培养[J].商业文化,2011(10):285.

[2]王玉珍.高校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探索[D].开封:河南大学,2006.

[3]丁敏.高校贫困生的人文关怀探究——基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视角[D].苏州:苏州大学,2013.

[4]齐平,吴金昌.论大学生独立性、责任感、自尊水平及其培养[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7(4):103-105.

[[责任编辑李漪]]

基金项目: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院课题“旅游管理高职生工学交替职业心理素质的提升策略研究”(项目编号:JMH201504)

作者简介:王丽,女,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讲师,心理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6)02-0049-02

猜你喜欢
主体性贫困生高职院校
网络直播下身体在场的冷思考
论“教学留白”在语文教学中的巧妙运用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贫困生班主任”李金林
十年筹资千万元 资助八千贫困生
结对"百千万"情暖贫困生
克力朩倾心捐助贫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