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教学艺术浅谈

2016-05-30 22:38杨俊
南北桥 2016年6期
关键词:导入艺术活动教学初中地理

杨俊

【摘 要】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开展地理教学,能够提升地理教学质量呢?本文从重视地理课的导入艺术、重视多媒体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注重地理课堂的活动教学等几个方面阐释了这个问题。

【关键词】初中地理 导入艺术 多媒体 活动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6.090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能够提升教学质量呢?下面我结合自己的学习、思考和实践来谈谈这个问题。

一、重视地理课的导入艺术

一堂课的精彩与否,一堂课的高效与否,和这节课的导入有很大的关系,一个好的课堂导入,就能够有效的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快速的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反之,就会事倍功半,一节课上了大半,学生都还没有缓过神来学习,还游离在学习之外。可见导入对一堂课的影响。初中地理教学也不例外,需要好的导入艺术。初中地理如何导入呢?下面列举两例来说说这个问题。

一是可以借用故事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如在讲授《时区和日界线》一课时,笔者先讲了一个小故事:4月10日9点多,一位老太太凭着一张中奖8000美元的彩票在太平洋马绍尔群岛的花旗银行要求兑现,遭到银行拒绝。因为按票面规定,中奖领款日期是4月9日,老太太痛惜不已。这时一位中年人对老太太说:“这张废票3000美元卖给我吧。”老太太心里想,这张废票反正也无用处,就同意了。中年人拿着废票马上乘飞机从马绍尔机场飞往檀香山,1小时后飞机降落在檀香山机场,这时当地时间是4月9日11时,中年人以3000美元买到的中奖彩票一下飞机就向檀香山花旗银行领取8000美元。死票复活,这是怎么回事?上飞机明明是4月10日,怎么下飞机变成了4月9日,难道时光可以逆转?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是要揭开这个奥秘。经过这样的导入,一下子就诱发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课堂处于活跃的气氛之中,教学效果良好。

二是利用地理谜语,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比喻是修辞的一种,这种方法通常运用于讲授某些需要感知记忆的知识。如在讲授《中国的疆域》一课前,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谜语:蓝色星球浮太空,一只雄鸡在其中,南北两分他在北,东西两分他在东,头指世界最大洋,尾靠世界最大陆,头上顶着黑龙江,脚下踩着曾母暗沙,嘴喝两江汇合水,帕米尔高原上摆摆尾。这个谜语形象生动地描述了我国的地理位置和疆域范围,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深得学生喜欢。

二、重视多媒体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我们应该适当的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经过一段时期的多媒体辅助教学,有的老师认为用多媒体不好,有的觉得还是用好,关键在于合适有度。多媒体技术能在课堂创设真实的学习情景,这一切能确保学生有机会进行清晰的表述,“使缄默的知识变成清晰表述的知识”。关于魏格纳提出的大陆漂移学说,我们常常会告诉学生:在2亿5千万年前,目前分成各个洲的大陆是连在一起的,之后,完整的泛大陆开始四分五裂,逐渐形成了现在的7大洲。

生硬的课本理论远离了学生的客观体验,我们是不是可以换个方式,运用多媒体动画呈现这个漂移的过程。板块是如何漂移的,是如何逐渐形成现有规模的,就会变得清晰,学生一看就明白了,而且这个过程不仅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还能提高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初中地理涉及的内容多、范围广,一些地理事物是大家难以直接体验或者是根本看不到的地理环境。在教学的过程中仅仅依靠语言或图片进行讲解,学生存在难以理解的问题。利用多媒体课件可以把一些地理事物化虚为实,使学生感知大量的无法实地观察或者抽象的地理事物以便形成正确的表象,对地理事物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比如说:极地地区的自然景观。我们在学习地理的时候都知道南极地的别名“白色沙漠”“风库”,在北极有庞然的北极熊,在南极有绅士的企鹅,但是这些我们普通人是看不到的,平时的课堂只能通过语言和图片理解。但是多媒体技术就解决了这个问题,学生可以看到难以直接观察、接触到的各种地理生物环境。

多媒体技术就把学生的听觉和视觉同时调动起来,既激发了兴趣,又强化了课本知识。如结合区域地理的学习,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云南独特的建筑、风土人情、自然景观等景象,它的民族风情之美,使学生在欣赏少数民族文化与热带自然景观完美结合,得到美的享受的同时,体会中华民族文化的多元性和历史底蕴的不断传承。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作为一种认知、协作工具,结合课内的知识的同时,学生会积极主动的去寻找更多地理奥秘。

三、注重地理课堂的活动教学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注重传统知识的讲授,更要创设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地理学科的学习和探究中来。如何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呢?我觉得地理课堂活动教学可以达到这一教学目标。开展地理课堂活动教学还应该注意以下两点:

一是注重课堂活动设计的合理性与可操作性。课堂教学活动设计决定着课堂教学的行为,是教师创新能力的最好体现,简单、实用、目的明确、因地制宜,应该成为课堂活动设计的方向。如在学习有关“黄河的治理”问题时我将教材整合,把该部分设计成四大活动:1.黄河知多少;2.黄河的功过;3.我为黄河把把脉;4.我为黄河绘蓝图。利用多媒体教学,把学生不了解的“断流、地上河、凌汛”等资料和图片展现给他们,可操作性强。学生通过图片、资料自己总结出黄河的功过。再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我为黄河把把脉”,讨论黄河各河段存在哪些问题?其中最大问题是什么?这一问题是如何造成的?然后小组分别以“政府官员、水利专家、农民、工厂老板、执法者、环保者”分角色谈如何治理黄河。最后每人画一幅简单的漫画“我心目中的黄河”从而为黄河绘制出未来的蓝图,让学生按照认知规律有序地行走在课堂分享交流的路上。

二是提高课堂活动的趣味性和多样性。心理学研究表明:初中学生的兴趣广泛但不稳定,学习主要受外部动机的驱使。他们更多地关注地理学习内容中新奇、有趣的事实或现象。所以在引领学生学习“中国34个省级行政单位”时,为了让学生掌握每个省的位置,轮廓,名称和简称,我尝试把幸运52中“猜猜看”栏目“搬迁”过来,学生两人一组,分别从位置,轮廓,名称和简称的角度进行描述,延续到每一节课堂,在难度分解中让学生总有新的期待,新的分享。

教无定法,但有常法,这个常法应该就是指能够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学生的感受,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潜能,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提高地理教学的质量,让学生也能够在地理教学中学有所得,进而茁壮成长。

猜你喜欢
导入艺术活动教学初中地理
探析初中英语的兴趣培养
“活动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实践应用探析
如何开展小学低年级英语的活动教学
浅谈语文教学的导入艺术
活动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刍议初中地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试谈乡土地理教学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合作学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
英语教学中的“活动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