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思想引领下如何实现体育教学的创新

2016-05-30 01:12贾明春
南北桥 2016年6期
关键词:体育教学素质教育

贾明春

【摘 要】生命在于运动,体育运动对于每个人的身心发展及成长大有裨益。素质教育致力于实现每一位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因此在其思想的引领下,要实现体育教学创新化,深入发挥体育教学功用,推进素质教育的深入贯彻。

【关键词】体育教学 素质教育 创新化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6.134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因此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现代教学的首要任务,那么我们在体育教学中应该怎样实现创新教学呢?

一、素质教育思想对体育教学的指导作用

素质教育早已妇孺皆知,深入到教育教学的始终。当素质教育融入到体育教学之中,就犹如“春风化雨般”给体育教学带来新的曙光和生机。素质教育的终极目标就是培养在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健康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体”,即是体育、运动、身体素质,一个人必须得拥有健康的体魄,才能有效工作。我国的体育课程,对于各个阶段的学生来说都是必修课程,不可或缺。正所谓:“生命在于运动”,学生特别是心身尚未达到成人水平的学生必须要加强体育训练,拥有强健的体魄,才足以支撑较为繁重的学习。

素质教育对于体育教学提出新的要求和期许,之所以会提高标准和要求,一方面在于之前的体育教学出现诸多的问题,部分学校的教师和学生对于体育并不太重视,因而学生的身体素质不达标;另一方面,基于之前问题需要解决,在此基础上更需要实现体育教学的改革,优化教学策略,实现教学创新,凸显时代特色和教育教学的科学化和专业性。

(一)通过体育训练,使学生养成热爱运动的习惯

体育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于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热爱运动的习惯和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体育教学的初衷在于培养学生爱运动,对运动有浓厚的兴趣,这样才能使学生在人生每个阶段都主动运动,增强身体素质。学生的学习会消耗很多的精力,这就需要有较为充沛的精力作为支撑学习的保障,而运动正可以为学生提供这种保障,学生通过运动强健体魄、蓄足精力,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也才能敢于向困难挑战,所以素质教育的思想在体育教学中得到了体现和发挥,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二)展开多种活动,增进生生之间的沟通和协作

人并不能脱离社会而单独存在,素质教育也在培养学生与人沟通、交流、协作的能力,促进学生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在体育教学中,教师通过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如接力赛、踢足球、打篮球等等,一方面是为锻炼学生的身体,培养和提高学生对体育项目的兴趣和技能;另一方面是通过团队的协作,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让学生能在团队中成长、发展和提升自己,从而形成集体主义精神。

(三)促进学生性格的培养和健康心理的形成

体育教学引导学生学会通过适当的运动来发泄和解压,让学生的心理、情绪得到通畅和释放。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也应该注意通过运动塑造学生的性格,疏导学生的不良心理因素,让学生通过运动收获快乐和喜悦。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性格对学生来说和拥有一个强健的体魄同样是终身受益的,素质教育的思想应该在体育教学中得到实践和体现,打破传统的体育教学只能培养“四肢发达的学生”的错误思想。

二、如何实现体育创新教学

体育模块化教学是依照体育课程内容而展开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颁布为体育教学指明了方向。在体育教学中目前较为创新的即是体育模块化教学,它并不是将体育教学内容简单随意分割成几个单独的板块,而是遵循《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原则的基础上,联系教学现实,主要包括学生的学情、教学设施、师资等方面,以此来构成一个全方位协调统一的模块化教学结构。体育教学的各个模块之间有内在的联系,各层次的教学目标将其贯穿,形成一个立体的网络模式。创新化教学体现在体育教学各个方面,下面就具体阐释如何实施现体育教学的创新:

(一)体育教学设计实现模块化

教师对班级学生基本情况了解之后,结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进行教学设计。在教学目标的设计时教师需要注意体育课程目标与体育教学目标的差异,教师应该将课程目标转化为具体的、可操作性的不同层级的教学目标。例如,某一学期的课程目标是掌握一、两项球类运动,教师针对这一学期的课程总目标,可以将一学期课时划分为几个阶段,并制定出相应的计划和安排以及教学目标,实现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之间的相互照应。此外,在课堂教学时有些教师教学手段单一,致使学生不喜欢体育,教师机械地按照相关规则教学,缺乏创新。模块化的教学就是将课堂分解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达成相应的目标,教师针对不同的内容,可以灵活选取对各部分的教学策略。

(二)把学生“放出来”,让学生“玩起来”

目前体育教学最大的弊端在于教与学的失调,“教”的是学生不喜欢的,学生不愿意、不想动,所以教师应该想办法让学生动起来。学生不想动在于教师的教学将其约束和禁锢了,因此,放出学生是第一步。新课程改革中也提到,突破对学生的束缚,让其解禁,自由地发挥主观能动性,体育活动本是一个学生自由支配的美好时光,教师在引导时应该尊重和满足学生的需求。但“放”并不是任由学生做任何事,“放出来”的目的是让其“玩起来”,所谓的“玩”,绝非一般意义上的玩,教师应该让其“玩”的有价值和意义。在一般的活动游戏中,教师应该注重在活动中训练学生的反应能力、敏捷度,在所“玩”的活动中设置疑难,激发学生挑战困难的兴趣,刺激学生思考。

(三)实现师生角色的转化,翻转课堂

体育教学在宽广的运动场上,给予了教学很大的空间,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主动把课堂交给学生,体育教学注重要的就是一个“活”,既需要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配合,又需要教师教学的灵活。体育教学是有生气的教学活动,不能使其死气沉沉,如何让学生不在缩手缩脚,关键教师要大胆的创新。体育教学的成败在于教师和学生的双向制约,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在体育教学中实现主体性教学可称得上是创新的一大亮点。学生是教学的主体,相应的学生在教学中应该享有主体权利,教师做好引领、指导和规范即可,过多干涉学生,必然会挫伤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

总而言之,体育教学须立足于素质教育,遵循和体现其思想,同时教师要注重创新,吸收学习较为先进的研究成果,并在教学实践中善于积累。无论如何学生在体育教学中都是第一位的,所以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这样体育教学才能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和追求。

猜你喜欢
体育教学素质教育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职高体育教学中的“教学做合一”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研究
游戏融入教学建构灵动式体育课堂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竞争意识培养探究
独立学院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思想政治课与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