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主体性

2016-05-30 02:42陈晓娟
南北桥 2016年6期
关键词:教学水平主体性小学语文

陈晓娟

【摘 要】作为小学阶段的必修科目,小学语文在培养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新课改的要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主体性,以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水平及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水平 主体性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6.174

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是新课程改革中的一项重要要求,也是目前教学中缺乏的一点,所谓学生的主体性就是指教学过程中,学生表现出来的能力、作用和地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越来越多的学校和教师重视学生主体性的培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贯彻素质教育的要求,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运用多种策略和方法,培养学生的主体性。笔者根据自身教学经验,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想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主观能动作用,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语文有了兴趣,才会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也才会愿意付出时间和精力学习语文,因此,教师要用各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注意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课堂氛围是课堂中围绕教学活动产生的一种综合性的心理状态,课堂氛围对课堂教学有着直接的影响,积极的课堂氛围能够使学生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有强烈的求知欲,师生间交流较多,学生参与性强,从而使课堂教学活动井然有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课堂氛围的营造,努力做到民主、平等和愉快,在这样的氛围下,才能让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突出主体性。营造这样的课堂氛围,需要教师处理好师生关系,赢得学生的信任,并且注意教学的方式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信心。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学形式的单一是学生对语文兴趣不足的重要原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改进教学方式,丰富课堂活动,让语文课堂变得丰富多彩是培养学生兴趣的重要途径。小学生都渴望得到肯定和表扬,因此教师要注意多对学生多一点鼓励,少一点批评,对学生多一点耐心,少一点苛责。在学生取得一点进步的时候,及时进行表扬和鼓励,这样能够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信心,有了信心才能产生学习的兴趣。

二、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和提问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不能得到体现,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观念陈旧是主要的原因,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容易使学生处于被动状态,主观能动作用不能得到发挥,完全在教师的指挥棒下学习。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减少知识性讲解时间和比重,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引导,并且鼓励学生进行提问,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在以往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习惯把知识一股脑灌注给学生,而不是让学生进行主动探索,在新课改下教师要转变观念和方法,对学生进行引导,鼓励学生自己获取知识和能力。例如在讲解课文时,教师不要从头讲到尾,而是根据教材对学生进行提问,多用一些“是什么?”“怎么样?”“你怎样认为?”“还有没有别的意见?”等等这样的引导词汇。让学生在这样的引导和鼓励下,思维处于活跃状态,积极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并且根据自己的认知能力获取新的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完全是在自己主动探索知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这样获取的知识比接受灌注得到的知识理解更加深刻,印象也更加深刻。

另外,教师要重视提问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不仅向学生提问,还要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尝试自己解决问题。提问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通过提问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能够通过提问掌握学生的学情,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适时进行提问,并且注意提问的艺术性。例如,要注意提问的时机,教师可以通过营造教学情境的方法,把学生带入到具体情境中去,在学生好奇心强的时候进行提问,并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在课堂提问中教师要为学生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并且给学生自由表达的机会。

除了向学生提问以激发学生兴趣之外,教师也要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鼓励学生从教材中提出问题。教师要让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在课堂教学开始之前学生要认真阅读教材,并且对自己不懂的地方进行标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提问环节,让学生在这个环节中自由发问。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也不要急于给出答案,而是进行引导,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己解决问题。

三、为学生创造更多参与课堂的机会

课堂教学不仅包括教师的教,还包括学生的学,更需要教与学的双向互动,才能使教学活动取得良好的效果,但是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过于突出,学生的参与程度较低。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应该对课堂教学进行设计和优化,除了必要的导入、知识讲解、总结等环节,还可以加入如讨论、探究等环节,鼓励学生参与。例如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在教学中遇到问题时组织小组进行讨论,每个小组自由讨论,然后由一个成员进行意见的表达,全班可以进行讨论和评价。例如在阅读教学中,就可以举行如读书交流会的活动,每个小组可以自由设定一个主题,围绕这个主题进行讨论,在讨论过程中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还会使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得到发展和提高。此外,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例如故事大会、古诗背诵比赛等等,让学生参与其中,感受学习语文的乐趣,从而更加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学习语文。

四、对学生进行主体性评价

对学生进行评价也是教学过程中的一部分,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主体性培养的过程中也要相应地调整评价方式,进行主体性评价,具体来说就是要注意评价目标、评价方式的多样化。例如,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看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并发挥学生的优点和长处,而不是以成绩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不只重视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总的来说,是更加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长远发展,这样才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挥,培养学生学习的信心,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性的培养应当受到教师的重视,这不仅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也是语文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于促进学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猜你喜欢
教学水平主体性小学语文
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
网络直播下身体在场的冷思考
论“教学留白”在语文教学中的巧妙运用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