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实验在构建物理和谐课堂中的作用

2016-05-30 10:48宋锡海
中学理科园地 2016年2期
关键词:和谐课堂学生主体

宋锡海

摘 要:和谐课堂是提高物理课堂教与学效率的关键,物理小实验是构建物理和谐课堂的重要途径。将物理小实验适时地贯穿到教学的不同环节中,可以活跃课堂气氛;通过演示物理小实验,也可以将复杂问题简单化;通过参与物理小实验,还可以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去学习。教学实践表明,物理小实验可以有效地构建和谐课堂。

关键词:物理小实验;和谐课堂;学生主体

引言

和谐课堂是教师和学生全员参与的平等民主、互促互补的一系列智力活动、情感活动和人际交往的过程 [1 ]。和谐课堂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又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极大地提高课堂效率和教育教学质量,达到师生共同成长的目标。

物理小实验指的是物理课程要求必做之外的,教师为解释某一种物理现象,取材方便且不需要特殊场地就能完成的实验 [2 ]。物理书中的演示实验、 “实验与探究”以及“迷你实验室”等都是高中物理教学中的主要的实验探究途径,尤其是小实验,以其便捷、趣味、创新等特点,成为物理课堂教学中的一个热点。

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绝大多数的物理课堂都需要相关的物理实验,物理小实验在这其中又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因为物理小实验取材广泛便利,可以充分利用身边的物品进行相关的实验,小实验的内容也能涵盖更大的知识面,操作简单、方便,有利于师生和谐并进、共同突破认知壁垒,对构建物理和谐课堂起到了积极作用,极大地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确切说,小实验是物理和谐课堂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不仅促成物理课堂的和谐高效,也对学生智力开发、学习兴趣激发、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提高都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1 物理小实验适时贯穿到教学不同环节

1.1 用物理小实验来引课,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多的神秘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用物理小实验导入新课是课堂导入的重要手段之一。如何在学习者和新的学习课题之间建立起联系,这是所有教育者都要去面对的一道难题。怎样让学习者被自已眼前的事物所吸引,尽快进入到学习的主体角色中去,用小实验导入就是个很好的手段,它不仅能激发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的,从而促使学生进行新的思考,也促进了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对定理、定律的掌握。

初高中物理的衔接是所有高中生都要经历的一次挑战,从具体到抽象难免让部分同学产生畏惧心理,进而觉得高中物理难学。要怎样消除他们的畏难情绪呢?其实,老师可以多演示一些小实验,比如用圆锥滚做“自动上坡”实验、用“鱼洗”做谐振实验、用线圈绕制的简易电机做演示等。实验做毕让他们进行思考,然后告知他们圆锥滚看是在“上坡”其实它的重心在下降、用手摩擦“鱼洗”双耳引起振动并引发盆里的水发生谐振,所以水才从盆里溅出来、而通电的线圈能不停转动那是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将漆包线的一端剥去一半的油漆为的是把它当作换向器。讲述之余,告诉学生物理知识都是通过经历物理过程和认真观察总结出来的,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从而使其可以轻松地学习物理。在课堂上通过这样的物理小实验让学生们观察到自已意想不到的奇特现象,使得新结论与他们原先的错误认知相冲突,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可以让他们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并积极思考,既激发了学习兴趣又提高了教学效率。

1.2 利用物理小实验来创设课堂问题情境,可以使教学更贴近生活

无论是讲授课还是探究课,新奇的小实验总能激发出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富有创意的实验既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调节课堂气氛,同时又促进学生的主动思考和自主学习。比如,用酒精灯给双金属片(可以取自日光灯的启辉器)加热,双金属片会发生弯曲,不加热降温后又恢复到原状,学生既感到新鲜又难以置信,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再如,在关于静电的教学中,做一个小白鼠在鼠笼里静电屏蔽的实验:在鼠笼中放置一只“萌萌的”小白鼠,新课伊始取一小块地瓜给小白鼠喂食,然后把鼠笼接地,用感应圈产生的高压电弧作用于鼠笼外。结果小白鼠安然无恙,学生疑虑顿生。但在学完“静电屏蔽”后再让学生思考产生这个实验现象的原因,自然学生一下子就明白过来了。这个小实验简单易操作,实验的选材也来自平常生活中的器物,用它们来创设课堂问题情境使课堂教学更加贴近生活、贴近学情。

1.3 通过物理小实验还能挖掘学生的潜能,达成树立学生自信的目的

学生的学习不能只靠趣味性来支撑,所以我们要在教学中不断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刻苦的探索精神 [3 ]。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当去发现学生学习品质上的闪光点并给予肯定,使学生的学习由浮躁走向沉稳、由感性走向理性、由浅表走向内在,这样才能使学生扬起自信的风帆。特别是对学习较差但有一定动手能力的学生,教师可以在他们小实验的演示操作中不断鼓励,使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树立其自信心。比如,用伏安法测量电阻是高中一个很简单的实验,我让一位“差”生上讲台演示,很快的,他把实验就做完了,而且做得很规范,操作也很得当。我当场就表扬了他,“你真的很棒,老师都没有你做得那么好、那么快。”从此,这个学生不管是做题还是做实验都更加细致认真了,慢慢地成绩也好了起来,学习物理的兴趣也越来越浓厚。

2 利用物理小实验可以将复杂问题简单化,提高课堂效率

高中阶段物理研究的是有关力和运动学、热学、光学、电磁学及原子物理等,知识内容较为丰富,但却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较困难,而通过物理小实验,可以把不能看到、摸到的现象转化为能看到、能摸到的具体现象,学生通过观察这些较具体的现象就能较快、较好地理解掌握,提高了课堂效率。比如,在探究“声波是纵波”时,利用穿在横直杆上细软弹簧做近似演示实验;在探究“桌面的微小形变”时,在桌面上放一面镜子,用激光笔照到镜面上再反射到墙壁,当桌面承受压力时,可以看到反射到墙壁上的光点在移动,这就说明了桌面发生了微小形变。通过这些小实验,学生就能从具体的现象中很好地理解较抽象的物理知识。教师对某些知识点若只是讲解就显得空洞,也不易引起学生的求知欲,而亲自演示小实验则效果会好得多。当学生看见“不可思议的”现象时学生就会发问,这时,老师只要稍做解释学生的“疑云”自然也就退去了。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师就能化复杂问题为简单问题,学生掌握起物理规律来也就会容易很多。

3 让学生自已设计、操作物理小实验,更能突出其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和谐课堂的构建

物理小实验的另一个目的就是要实现从知识到能力的转化[1 ],而如何设计与演示是体现这一转化能力的关键。物理小实验的初衷就是让学生自已参与到探究的全过程,从一开始设计、选材制作,再到演示、观察现象,最后总结规律、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学生通过听、看、做、想等环节来完成,体现了学生在和谐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在一旁通过观察、发现、点拨,起到在和谐课堂中的主导作用。例如,在探究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时,让学生通过先预习然后自己设计、动手操作、记录、总结。通过实验,学生认识到了闭合电路中的电源电动势、路端电压以及电流之间的关系,随着老师的分析就能更清楚地了解电源输出功率和电源效率变化的相关规律。学生通过小实验,操作动手能力得到提高,思维能力也在探究过程中得到了相应的煅练。教师还可以在学生小实验操作过程中及时找出不足或不当的作法,并给予指导、纠错。又如在上述实验中,教师要在课堂上多观察学生的线路连接和对规律的总结。一旦发现错误,就要引导学生找出错误原因,及时纠正,这样师生的互动就更频繁,课堂的氛围也更融洽。

4 结语

总之,在构建物理和谐课堂时,必须研究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师和学生的和谐关系,而物理小实验能够让教师更好地融入到与学生互动的教学活动中,所以教师应在教学时多进行各种物理小实验,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效,进而使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格局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吴秋云.用物理小实验构建和谐课堂[J].实验教学与仪器,2009(7):7-8.

[2]宋静,林钦.普通高中物理小实验实施现状的调查研究[J].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2(4):103-107.

[3]程宏涛.物理小实验构建和谐课堂[J].中国教师,2010(1):389-389.

猜你喜欢
和谐课堂学生主体
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浅谈学生主体在高职《经济数学》中教学改革
和谐的课堂应充盈学生的声音
新课改下中职校和谐教学课堂的构建
高校中长跑运动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立足高考下优化高三英语阅读理解教学有效讲评浅析
如何营造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