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楝素在贵州茶区防治茶小绿叶蝉药效试验

2016-06-01 01:44周顺珍陈昌平姚雍静赵华富
湖南农业科学 2016年4期
关键词:防治效果药剂贵州

周顺珍,陈昌平,姚雍静,赵华富,罗 丽

(1.贵州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贵州 贵阳 550006;2.湄潭县永兴镇农业服务中心,贵州湄潭 564100;3.成都绿金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四川 成都 610041)



印楝素在贵州茶区防治茶小绿叶蝉药效试验

周顺珍1,陈昌平2,姚雍静1,赵华富1,罗 丽3

(1.贵州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贵州 贵阳 550006;2.湄潭县永兴镇农业服务中心,贵州湄潭 564100;3.成都绿金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四川 成都 610041)

摘 要:为进一步了解印楝素对贵州茶区茶树主要害虫的田间防治效果以及其对天敌、茶树植株的影响,以0.3%印楝素乳油和30%印楝油为供试药剂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这两种药剂在大田中单独施用后防治茶小绿叶蝉较为理想,最高防效可达91.82%~94.87%,同时速效性好,持效期长,可维持在14 d以上,且对茶树生长安全、对天敌亦无影响,推荐施用剂量分别为90 和30 mL/667m2。

关键词:药剂;茶小绿叶蝉;防治效果;贵州

茶小绿叶蝉是贵州省的主要茶树害虫。因种名众说纷纭,有的说是小贯小绿叶蝉[1],还有的说是假眼小绿叶蝉[2],所以为害贵州茶树的种类待鉴定结果公示后才能定名。该虫主要以成、若虫刺吸茶树芽叶、嫩梢皮层汁液,消耗养分和水分,同时雌成虫把卵产在嫩梢里,致茶树芽生长受阻。受害茶树表现出芽叶萎缩、硬化,叶缘或叶尖枯焦等症状,严重影响了茶叶的产量和品质[3],给夏秋茶生产造成较大影响。

印楝素系从印楝种子中提取的天然物质,是一种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无公害植物源杀虫剂,对多种农业害虫均有良好的驱虫效果;高浓度(600~800倍喷液)可直接杀死害虫,低浓度(3 000倍液)下可使害虫趋避、抑制繁殖,不易产生抗性[4]。为进一步了解印楝素对贵州茶区茶树主要害虫的田间防治效果以及其对天敌、茶树植株的影响,通过低风险剂型设计和低风险农药应用技术指导,避免因品种选择不当、田间配药粗放、液量盲目增加所带来的环境污染,从而实现茶叶产品质量安全、生态安全和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共赢的目的。课题组于2015年7月9~16日在余庆县松烟镇玉河茶叶产销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了田间小区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1.1.1供试药剂 试验药剂为0.3%印楝素乳油和30%印楝油(成都绿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公司),对照药剂为0.6%苦参碱水剂(内蒙古清源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1.2试验地概况 供试茶园为余庆县松烟镇玉河茶叶产销农民专业合作茶园。该茶园常年小绿叶蝉中等发生。供试茶树品种为福鼎大白茶,茶龄19 a。试验地土质为黏性黄土, pH值5.3。

1.2试验方法

1.2.1试验设计 试验采取随机区组设计,共5个处理,每个处理4次重复,共20个小区,每小区面积33 m2,共计660 m2。处理A,0.3%印楝素乳油(90 mL/667m2);处理B,30%印楝油(30 mL/667m2);处理C,0.3%印楝素乳油(90 mL/667m2)+30%印楝油(30 mL/667m2);处理D,0.6%苦参碱水剂(90 mL/667m2);CK,喷施清水。

1.2.2施药方法 采用3WBD-16型背负式电动喷雾器喷药,按667m2用药量折算小区用药量对水喷雾。先在空白对照区喷清水验证用水量,并掌握行走速度和喷雾器工作压力。施药前后用清水将喷雾器彻底洗干净。2015年7月9日10:00施药,多云,22℃,东风≤3级。

1.2.3调查方法 严格按照国标《GB/T17980.56-2004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二)第56部分:杀虫剂防治茶树叶蝉》规定执行[5]。晴天晨露未干时、阴天全天均可进行调查。试验共调查5次,施药当天调查药前虫口基数,药后1、3、7、14 d分别调查残留活虫数,每小区跳跃式随机抽查50叶(芽下第二叶)上的若虫数,计算虫口减退率和防效。

1.2.4药效计算 严格按照国标《GB/T17980.56-2004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二)第56部分:杀虫剂防治茶树叶蝉》规定执行[5]。差异显著性测定采用SPSS18.0统计分析软件中LSD法进行[6]。

虫口减退率(%)=[(处理前虫口基数-处理后虫口数量)/处理前虫口基数]×100

防治效果(%)=[(处理区虫口减退率-空白对照区虫口减退率)/(1-空白对照区虫口减退率)] ×100

2 结果与分析

2.1不同药剂处理对茶小绿叶蝉的防治效果

从表1中可以看出,药后第1天各药剂处理的防效从高到低排列依次为A>D>B>C(73.82%),其中处理A与处理C的防效差异达显著水平,其他处理间差异不显著;药后3 d各药剂处理的防效从高到低排列依次为A>B>C>D(84.40%),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药后7 d各药剂处理的防效从高到低排列依次为A>C>B>D(80.78%),各处理间差异也不显著;药后14 d各药剂处理的防效从高到低排列依次为C>B>A>D(53.05%),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

从表1中还可以看出,随着施药时间的延长,除对照药剂外,其他药剂处理的防效表现出先升后降的趋势,其中,处理A见效最快,药后第1天的冲口减退率就达91.18%,防效为93.17%;处理C虽然见效慢,药后第1天的防效仅73.82%,但药效持续时间较长,药后14 d冲口减退率仍在81%以上,防效为各处理间最高,为79.54%;处理A~处理C的最高防效分别为94.87%、91.82%、94.63%,而对照药剂的防效稍差,最高防效也仅为89.51%,且药效持续时间不长,药后14 d防效仅为53.05%。

表1 不同药剂处理防治茶小绿叶蝉效果的比较

2.2各处理的安全性调查

施药后不定期调查施药区和对照区叶片生长状况,与空白对照区相比,各药剂处理区茶树生长正常,未发现药害现象,也未见田间天敌如蜘蛛、草蛉等死亡现象,说明供试药剂在试验剂量范围内对茶树生长安全。

3 小结与讨论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0.3%印楝素乳油、30%印楝油对茶树植株生长无药害,对天敌安全。在大田中防治茶小绿叶蝉时,0.6%苦参碱水剂速效性好,但持效期较短,整体防效稍差;0.3%印楝素乳油、30%印楝油防治茶小绿叶蝉较为理想,速效性好,持效期长,药效可维持14 d以上。

因印楝素是从印楝种子中先提取印楝油后二次提取所得,该药剂是一种植物源生物农药,低毒,不污染环境,对害虫有强烈的拒食趋避作用,对天敌杀伤力小,因此可在无公害茶园推广应用[7]。建议在小绿叶蝉若虫盛发期前施用,推荐施用剂量为0.3%印楝素乳油90 mL/667m2,30%印楝油30 mL/667m2。

试验时在0.3%印楝素乳油中加入30%印楝油防效仅与两种药剂单独施相当,同时增加了生产成本,不建议混施。

参考文献:

[1] 王玉春,肖 斌,谢 奇,等. 陕西茶区小贯小绿叶蝉种群动态

及寄主抗虫性[J]. 西北农业学报,2013,(7):43-49.

[2] 张汉鹄,谭济才. 中国茶树害虫及其无公害治理[M]. 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3] 朱俊庆. 茶树害虫[M]. 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9. 96-100. [4] 林雄毅. 0.3%印楝素乳油防治茶小绿叶蝉药效试验[J]. 福建农业科技,2004,(3):33-34.

[5] GB/T17980. 56-2004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二)第56部分:杀虫剂防治茶树叶蝉[S].

[6] 冯国生,吕振通,胡 博. SPSS统计分析与应用[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7] 王 蓉,肖卫平,郑 松. 不同药剂对茶假眼小绿叶蝉的防效及其对天敌的影响[J]. 农药科学与管理,2013,34(7):64-66.

(责任编辑:成 平)

Field Control Efficacy of Azadirachtin to Tea Leafhopper in Guizhou

ZHOU Shun-zhen,CHEN Chang-ping,YAO Yong-jing,ZHAO Hua-fu, LUO li
(1. GuiZhou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Tea Research Institute, Guiyang 550006, PRC; 2. Yongxing Town Agricultural Service Center of Meitan County Meitan 564100, PRC; 3. Chengdu Green Gold Biological Science &Technology Co.,Ltd. Technology Co., Ltd. Chengdu, 610041, PRC)

Abstract:Using azadirachtin 0.3% EC and 30% neem oil as test fungicides, field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to evaluate the control efficiency of Azadirachtin to tea green leafhopper in Guizhou.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zadirachtin 0.3% EC and 30% neem oil could effectively control the tea green leafhopper with quickly toxicity and long active duratation (more than 14 days), the control efficiency reached 91.82%-94.87%. The tea plant and the natural enemies were unaffected. Azadirachtin 0.3% EC and 30% neem oil could be recommended for the tea green leafhopper control, and the recommended dose is 1 350 mL/hm2and 450 mL/hm2, respectively.

Key words:azadirachtin; tea green leafhopper; control efficiency; Guizhou

通讯作者:姚雍静

作者简介:周顺珍(1966-),女,贵州紫云县人,高级农艺师,主要从事茶叶理化分析与茶树栽培研究。

基金项目:农业部现代农业茶叶产业技术体系资助项目(CARS-23)

收稿日期:2016-03-04

DOI:10.16498/j.cnki.hnnykx.2016.04.017

中图分类号:S435.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60X(2016)04-0057-02

猜你喜欢
防治效果药剂贵州
用料不当致牛病 如何防治效果好
小麦拌种防效好 药剂选择要当心
20%啶虫脒可溶液剂对苹果绣线菊蚜防治效果
贵州,有多美
选用对口药剂 适期防治病虫
沉醉贵州
多彩的贵州 多彩的茶
我与贵州茶一起
油田污水处理药剂的选用
AF-701药剂在黄瓜上的应用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