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教学中因材施教策略分析

2016-06-01 05:03王燕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16年2期
关键词:应用方式钢琴教学应用价值

王燕

【摘 要】文章在简要论述钢琴教学的基本特征与“因材施教”核心概念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因材施教在钢琴教学中的应用方式,并据此提出了因材施教在钢琴教学中的策略意义,由此为当前的钢琴教学活动提供必要的指导与借鉴价值。

【关键词】因材施教 钢琴教学 应用方式 应用价值

基金项目:2015年度渭南师范学院人文社科类育苗项目(课题项目号:15SKYM14)。

钢琴教学的基本特征与“因材施教”的概念

1.钢琴教学的基本特征

钢琴教学内容呈现出鲜明的技巧性特征,即钢琴教学活动首先必须培养学生掌握娴熟的钢琴弹奏技巧,包括对于音阶、琶音、八度、轮指、和弦、大跳的应用与表现等,是钢琴学习者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钢琴教学活动充满创新性的特征,即在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弹奏技巧的同时,还要培养其作品分析与体悟能力,使他们不是机械地按照乐谱上的各种术语要求进行钢琴弹奏活动,而是能够对作品进行系统、深入的分析,从而在理解作者思想意图的基础上对特定的钢琴作品进行二度、三度创作活动,由此创新性地表达自己对钢琴作品的理解和认识,给人以独特的视听感受。钢琴教学活动表现出循序渐进的特征,钢琴教学不能急于求成,而是应当从培养学生扎实的钢琴演奏基础开始,逐渐提升学生的钢琴演奏水平,直到能够独立地分析、理解和演奏高水平的钢琴作品甚至是编创钢琴作品为止。

2.“因材施教”的概念

“因材施教”出自《论语·先进篇》中的“子游能养而或失于敬,子夏能直义而或少温润之色,各因其材之高下与其所失而告之,故不同也”,即说“子游”与“子夏”各有自己的长处和不足之处,孔子会根据他们的特征进行差异化的教学活动。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目前“因材施教”已成为各个学科领域重要的教学方法之一,即要求各个教师要能够深刻认识每一位学生的基础水平、学习能力与认知水平,由此建构起一套适合各个学生特征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与教学考核方式,从而进行针对性的人才培养活动,最终弥补学生的不足,发挥学生的长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由此提高每一位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实现人才培养对象的共同进步。

“因材施教”在钢琴教学中的应用方式

1.深入了解不同学生在钢琴学习过程中的个性化特征

钢琴教师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深化对各个学生的了解:一是加强与各个学生的沟通与交流活动;二是组织学生进行钢琴演奏活动;三是观察各个学生的身体条件。

2.为各个学生设置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

对于那些钢琴水平比较高、学习速度比较快的学生,则可以将《拜厄钢琴基础教程》《哈农钢琴练指法》《车尔尼练习曲》作为基本功训练教材;而对于那些钢琴基础比较差、学习进步又比较慢的学生,则可以将《孩子们的哈农》《孩子们的拜厄》作为基本功训练教材,将《新编成人钢琴教程》《钢琴时空》《趣味钢琴曲选》以及各种流行歌曲、四手联弹教材作为乐曲训练教材等,由此适应各个学生的钢琴学习能力。

3.针对不同学生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

首先,钢琴教师可以将钢琴课分为集体教学、小组教学和一对一教学三大类,对于钢琴理论课、钢琴欣赏课可以采用集体教学活动,进行统一化的知识传播;对于钢琴技巧教学、钢琴训练教学活动,则可以采用小组教学,即按照学生的钢琴基础水平、学习能力与学习特征,将其分为不同的小组,据此制定出相应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评估方式;而对于个别学习速度比较快或者是学习速度比较慢的学生,则可以采用“一对一”的教学模式,从而进行重点教育,并由此实现对集体教学、小组教学的补充。其次,钢琴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也可以采用多样性的教学方式,包括讲授型、示范型、自学型、观摩型等。

4.为不同学生制定不同的激励措施

在实施“因材施教”人才培养理念过程中,钢琴教师也必须要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激励措施,从而发挥其应有的激励效果。比如对于钢琴学习速度快、演奏水平比较高的学生,可以组织其参加一些钢琴演奏会或者是大型文艺晚会等,使其能够在钢琴学习过程中产生巨大的成就感;而对于一些学习速度较慢、钢琴水平较差的学生,则应当给予更多的关注。

5.针对不同学生采用不同的考核措施

注重对学生钢琴学习效果的考核在提高钢琴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钢琴教师同样需要秉承“因材施教”的理念,为每一个学生设定出不同的考核目标与考核标准,并据此制定出不同的考核措施,包括理论考试的考核、钢琴演奏的考核等。这对于激发学生学习钢琴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至关重要,需要引起钢琴教师的足够重视。

“因材施教”在钢琴教学中的策略意义

1.适应学生个性化的钢琴学习方式

广大学生在进行钢琴学习过程时由于性格特征与学习习惯方面的不同,由此形成了个性化的钢琴学习方式,或者是习惯于独立自主地摸索,或者是习惯于与其他学生之间的合作探索,亦或者是习惯于教师的指导和帮助等。如果采用统一化、规整化的集体教学活动,很难适应学生个性化的钢琴学习方式,而“因材施教”理念的确定与实施则恰恰要求钢琴教师必须注重对学生个性化钢琴学习特征与学习习惯的研究,从而制定出与此相对应的钢琴教学方式,从而使钢琴教学能够很好地适应学生个性化的钢琴学习方式。

2.适应各个学生的钢琴学习能力

很多学生在钢琴学习时间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有些人很早便开始进行钢琴训练与表演活动,在进入学校之后已具备了一定的钢琴演奏能力,而也有一部分学生钢琴学习起步比较晚,可能是在考试之前一年或者是几个月才开始接触钢琴,由此表现出明显的基础差、演奏能力有限方面的问题。除此之外,各个学生的音乐素养也不一样,有些学生的乐感比较强,钢琴学习效率比较高,有些学生的乐感差一些,学习效率比较低,因此即便是在相同的“起跑线”上,也存在着学习能力上的差异。传统的无差别的钢琴教学活动显然无法适应学生不同的钢琴学习能力,而“因材施教”人才培养理念的制定与实施,则使钢琴教师能够根据学生实际的学习能力,制定出“个人化”的学习计划,从而适应其学习能力。

3.提高学生的钢琴学习效率

钢琴教学过程中实施“因材施教”的人才培养理念,直接手段是要求钢琴教师能够深刻认识每一位学生的钢琴基础水平、学习能力与认知水平,由此建构起一套适合各个学生特征的钢琴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与教学考核方式,但最终效果则是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钢琴学习效率与学习质量,使每一个学生能够在特定的钢琴基础水平与学习能力背景下,循序渐进地提高自身的钢琴演奏能力。这是钢琴教学活动实施“因材施教”理念所表现出的重要价值之一。

4.激发学生的钢琴学习兴趣

钢琴教学实施“因材施教”理念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要能够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激励措施,或是为其提供高等级的钢琴表演机会,或是给予其不断的口头鼓励,使其产生强烈的存在感与关怀感等,从而激发其对于钢琴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地进行钢琴的训练与表演活动,由此能够很好地克服钢琴训练过程中枯燥、乏味、艰辛甚至是孤独、寂寞的感受等。这是钢琴专业学生面临的最大问题,而“因材施教”所激发出来的强烈的学习兴趣,则是克服这些问题最有效的方式。

5.有效督促和检测学生的钢琴学习情况

钢琴教学实施“因材施教”理念的另一重要内容便是要求钢琴教师必须结合各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一套“个人化”的钢琴考核目标与考核方式。这一活动的最大意义在于一方面使学生能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产生强烈的学习压力,并积极主动地进行钢琴训练与表演活动;另一方面是使钢琴教师能够及时而有效地监督和检测各个学生的钢琴学习效率与学习质量情况,据此来修正和完善基于“因材施教”理念所制定出的钢琴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与考核措施等,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又使整个教学系统能够形成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樊禾心:《钢琴教学论》,上海音乐出版社,2008,1。

[2]黄大岗:《周广仁钢琴教学艺术》,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13,12。

[3](美)詹姆斯·W巴斯蒂安:《巴斯蒂安钢琴教学成功之道》,上海音乐出版社,2012。

[4]吴晓娜:《钢琴教学创新模式的构建与思考》,《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9年第1期。

作者单位:渭南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 陕西渭南

猜你喜欢
应用方式钢琴教学应用价值
探讨高专计算机教学中案例教学的应用方式
让思维导图在物理教学中插上翅膀
微课助力,让小学语文教学大放光彩
钢琴教学中“音乐表现力”的培养和训练研究
企业金融管理应用价值分析
素质教育理念指导下的高校钢琴教学探讨
大学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学方法初探
谈钢琴教学中意志力与兴趣的培养
综合实践教学中情景体验法的应用分析
浅谈公共管理在税务行政管理应用中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