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小曲的课堂教学价值探析

2016-06-01 05:03王蓓蓓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16年2期
关键词:教学方法

【摘 要】文章在简要论述榆林小曲艺术特征的基础上,从激发学生对于民间音乐的兴趣、提升学生的音乐学习效率和质量、增强学生音乐创新能力、实现对榆林小曲有效传承的角度,系统总结了榆林小曲的课堂教学价值,并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提出了榆林小曲的课堂教学方法和技巧,由此为当前的音乐教学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借鉴价值。

【关键词】榆林小曲 课堂教学价值 教学方法

课题项目:本文为陕西省教育厅2015年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榆林小曲的表现形式及传承发展现状研究,项目号:15JZ096;本研究成果由榆林学院教改项目资助,声乐教学模式改革对提高学生艺术表现力的作用,项目号:JG1538。

陕北民间音乐荟萃,而榆林小曲则是其中极为引人注目的一支。此曲又叫做“榆林清唱曲”或者是“耍丝弦”,是明末清初由随军塞上的江南艺人所带来的一种江南小曲,从而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渐流传开来,并形成了兼具江南小曲特色和西北风韵的委婉缠绵、纤巧细腻的风格特征,广受民众青睐。

榆林小曲的艺术特色

1.民俗性的题材内容

榆林小曲主要是榆林地区民间艺人根据普通民众的审美思想与审美观念进行编创和传承下来的,往往是在茶余饭后、生辰寿诞、喜庆节日、四时八节、婚丧嫁娶等时间,为大众进行表演。这使得此民间音乐艺术包含着大量民俗性的题材内容,诸如《小尼姑》《走西口》《大送郎》《卖杂货》等,都是对普通民众真实的生活状态、情感经历、审美思想与价值观念的一种表现和再现。

2.民歌化的曲式结构

榆林小曲呈现出民歌化的曲式结构,即大部分段落采用连缀手法,可长可短,既给人以通俗易懂、朗朗上口之感,又便于自由地抒发歌者的思想情感。另外,榆林小曲的唱词组段区分奇偶格式,偶数往往是以四句组段,而奇数则是以三句组段,而整个唱词则是以“二、二、三”的七字句为主,中间夹杂着一些五言、杂言或者是无定律的长短句结构等,呈现出明显的类似于民歌的自由化特征,便于歌者的演唱和情感表达。

3.多样化的演唱技法

首先是高腔唱法,即假声唱法,是男歌者模仿女声时候所采用的一种演唱技巧,由此在特定的叙事作品中由一位男歌者来表现公子、小姐、丫环之类的不同人物形象。其次是真假声结合唱法,即在当前男女对唱、男女独唱越来越普遍的情况下,男声往往采用假声假唱,而女声则很多采用真声,尤其是采用八度以上的大跳较多。第三是滑音唱法,由此呈现出纤巧、委婉、细腻、柔美的情感意蕴,极大地强化了作品的抒情效果,展现了榆林小曲个性化的风格特征。第四是颤音唱法,时值大都比较短,或者是从主音向下进行二度的颤音,或者是从主音向上进行二度的颤音等。

4.大小调结合的曲调特征

榆林小曲在演唱过程中还伴有一定的器乐伴奏,主要包括大调与小调两大类。其中,大调比较长,适合内容绵长的叙事体曲子。而小调则是在或长或短的唱词中都只使用一种曲调,往往都是专曲专用,由此也被称为是“一字调”。

榆林小曲的课堂教学价值

1.激发学生对于民间音乐的兴趣

广大音乐教师将榆林小曲引入音乐课堂之中,则可以凭借其民俗性的题材内容、民歌化的曲式结构、多样化的演唱技法以及大小调结合的曲调特征,提升学生对民间音乐艺术价值的认识,激发其对民间音乐的兴趣,从而能够独立自主地展开民间音乐欣赏、训练与表演活动。

2.提升学生的音乐学习效率和质量

榆林小曲具有数百年的发展历程,一方面呈现出民俗性的题材内容与民歌化的曲式结构,甚至中间包含着大量的方言土语等,既朗朗上口,便于记忆,又风趣幽默,通俗易懂。另一方面,榆林小曲中也包含着高腔唱法、真假声结合唱法、滑音唱法、颤音唱法以及大调、小调的曲式内容等,以此为基础对学生展开系统的分析、训练与表演活动,则能够大大提高学生的音乐学习质量,增强其音乐创作与表演能力,这对于学生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增强学生的音乐创新能力

众所周知,当前音乐艺术虽然呈现出种类繁多、风格迥异的特征,但经过长期的研究、创新与发展,任何一种音乐要想在曲式风格方面获得突破性的发展,都不再仅仅局限于对已有创作手法的使用和对已有曲式结构的创新,而是需要加强与其他音乐艺术之间的融合,由此才能给人带来耳目一新的视听感受。这就像艺术家必须具备高水平的音乐素养和广阔的知识面一样。而音乐教师应将榆林小曲引入课题教学之中,既可以使学生掌握榆林小曲产生背景、发展历程、情感思想、演唱技巧等方面的知识,还可以拓展学生其他方面民间音乐的知识内涵,这能够大大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增强学生的音乐创新能力。

4.实现对榆林小曲的有效传承

高校音乐专业学生不仅具备较高的音乐素养,呈现出高水平的音乐理解、学习与表演能力,能够提高对榆林小曲的传承质量和效率,而且其在未来毕业之后有可能从事音乐教学、音乐表演、音乐创作、音乐策划与宣传等诸多方面的工作,从而能够凭借其对榆林小曲艺术特征、欣赏价值、文化价值的理解和认识,进一步加强对此种民间音乐艺术的研究、创新与传承活动。这对于榆林小曲的可持续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甚至可以说是传承榆林小曲最主要的渠道,理应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榆林小曲的教学方法

1.引导学生主动展开对榆林小曲的搜集、分析与学习活动

长期以来,榆林小曲主要是由民间艺人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进行传承和表演的,很少通过书籍、乐谱的方式进行全面、系统的记录,由此造成大量的作品广泛分布在民间。基于此,音乐教师应鼓励学生在课前进行实地调查活动,利用手机、DV、摄像机,甚至是笔记、现场学习的方式来搜集相关的榆林小曲作品,随后结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选择有代表性的榆林小曲作品在课堂中与大家进行分享,而音乐教师在此过程中则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建议。这种自主学习、自主研究、自主表演的方式能够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其成就感,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

2.将民间艺人引入课堂,展开相关的教学活动

为了深化学生对于榆林小曲产生根源、发展历史、艺术特征、演唱技巧与情感思想的了解和认识,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音乐教师可以邀请榆林小曲知名民间艺术家进入课堂为学生进行演讲、现场表演、指导教育,甚至是长期从事榆林小曲教学活动等。这一方面能够对学生进行专门性的榆林小曲教学活动;另一方面也可以创新课题教学主体与教学方式,从而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为榆林小曲民间艺术家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收入来源渠道,增强其对榆林小曲艺术价值、欣赏价值,甚至是经济价值的信心,从而加强对此种民间艺术的研究、创新与传承活动。

3.为学生提供表演榆林小曲的机会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音乐教师不仅要注重课堂教学,更要注重对榆林小曲的表演,通过课内表演、校内专场表演或者是参与音乐艺术节等活动,为广大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这一方面可以检验学生课堂学习质量,及时发现日常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从而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另一方面能够增强学生自信心和学习成就感,从而更进一步激发其参与榆林小曲研究、训练与表演的积极性。这是榆林小曲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手段,避免出现“重教学而轻实用”所带来的学生实践能力低、学习懈怠、积极性不高等问题。

总体来说,榆林小曲是陕北地区一种重要的民间音乐艺术形式,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民俗性的题材内容、民歌化的曲式结构、多样化的演唱技法以及大小调结合的曲调特征。教师将此民间音乐引入课堂既可以激发学生对于民间音乐的兴趣,提升学生的音乐学习效率和质量,增强学生音乐创新能力;还可以实现对榆林小曲的有效传承。但在此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展开对榆林小曲搜集、分析与学习活动,将民间艺人引入课堂开展相关的教学以及为学生提供表演榆林小曲的机会等,由此才能顺利实现其教学价值。

参考文献:

[1]田耀农:《以陕北民间音乐为实例的礼俗音乐研究报告》,《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14年第3期。

[2]张智斌:《榆林小曲探微》,《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12年第1期。

[3]王蓓蓓:《榆林小曲的历史渊源》,《音乐时空》,2014年第16期。

[4]王新惠:《榆林小曲演唱艺术探微》,《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

作者单位:榆林学院 陕西榆林

猜你喜欢
教学方法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数学复习教学方法
高中体育教学方法初探
浅谈高等数学中教学方法的创新
实用型中医人才培养中慕课教学方法的探讨
文言文教学方法实践初探
高中文言文教学方法之我见
中医康复学教学方法探讨与实践
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略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