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附注射液治疗感染性休克的临床研究

2016-06-06 11:18
陕西中医 2016年4期
关键词:去甲尿量感染性

何 荣 孔 立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济南250011)



参附注射液治疗感染性休克的临床研究

何荣孔立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济南250011)

摘要目的:研究参附注射液对感染性休克血流变和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感染性休克患者1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93例,治疗组87例。对照组用去甲肾上腺素治疗,治疗组为去甲肾上腺素与参附注射液联合治疗,观察治疗后2~6h的HR、MAP、CI、CVP、SVRI和尿量。结果:治疗后4h和 6h,两组的HR均降低,MAP、CI、CVP、SVRI和尿量均比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与去甲肾上腺素联合治疗感染性休克能改善症状和血流变。

主题词感染性休克/中西医结合疗法去甲肾上腺素参附注射液

感染性休克是临床常见的危重急症,多因严重感染过程中的病原体及其产生的毒素等在体内积聚引起的急性微循环障碍,主要表现为血容量减少,组织器官因灌注不足出现功能障碍等一系列复杂综合征,多进展为多脏器衰竭,病死率很高[1]。西医对感染性休克的治疗主要是补液扩容使组织灌注得到改善,同时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如去甲肾上腺素等升高血压[2],使用抗生素以尽快控制感染,但是补液过量或过速造成液体超负荷以及血管活性物质过量造成心率失常及肾损害经常影响预后[3]。中西医结合疗法在抗感染性休克治疗领域取得很好疗效,参附注射液是根据中医经典方参附汤经现代工艺提取精制而成的,其回阳救逆和益气固脱的功效,应用在厥脱症(休克)方面的治疗疗效可靠,安全[4],但其作用机理尚不明确,本院急诊科在应用参附注射液抗休克治疗过程中,侧重于研究参附注射液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心功能等方面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选取自2010年5月至2015年5月在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急诊·ICU住院的符合感染性休克诊断标准的患者180例,年龄18~70岁,平均46.3±9.65岁,按先后入院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87例,男52例,女35例,年龄18~70岁,平均44.6±8.87岁。对照组93例,男53例,女40例,年龄18岁~70岁,平均45.2±6.91岁;两组间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诊断标准按照12版《实用内科学》[5]的诊断标准制定:①感染灶明确;②有全身性炎症反应;③收缩压<90mmHg,或者血压与原基础血压比较,下降超过40mmHg,液体复苏治疗1h后血压不能恢复,或者需要依靠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血压;④存在组织器官的低灌注状态,如尿量<30mL/h,或意识障碍;⑤血液致病微生物培养阳性。

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接受西医常规治疗,即补液扩充血容量,平均动脉压(MAP)仍低于65mmHg时,立即使用去甲肾上腺素,初始8~12μg/min速度滴注,随时调整滴速,使血压升到理想水平,然后用维持量2~4μg/min。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国药准字Z51020664,组成红参、附片),参附注射液1mL/kg静脉注射后,以2.0mL/h的速度静脉持续微量泵入。

观察指标患者应用PICCO2进行微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监测给药前和给药后2h、4h和6h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心脏排血指数(CI),中心静脉压(CVP), 外周血管阻力指数(SVRI),尿量(每小时记录一次)等指标的变化。PICCO2为PULSION 公司的应用微创方法监测血流动力学的产品,数据用PICCO2监测记录。

疗效标准依照《中药新药研究指导原则》制定疗效判定标准[6]:患者神志清醒,恢复自主呼吸,肢体温暖,无发绀,尿量>0.5mL/h,血压>80/50mmHg,脉压差>30mmHg为抢救成功;休克无明显改善,或病情加重,或死亡的为无效。

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后血流变学指标和尿量的变化结果见表1。经过治疗,两组的HR均逐渐降低,治疗后4h和 6h与治疗前相应时间段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中这两个时间段治疗组的HR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相应时间段(P<0.05);两组MAP,CI,CVP和SVRI均逐渐升高,治疗4h和6h各指标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这两个时间段上述指标的升高更明显,与对照组相应时间段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尿量均逐渐升高,治疗2h,4h和6h的尿量,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而治疗组这三个时间段尿量增加更明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

表1 两组治疗前后HR,MAP,CI,CVP,SVRI和尿量变化情况的比较

注:△与本组治疗前相比,P<0.05;▲与对照组同时间段相比,P<0.05

不良反应用药前后各患者血,尿,便常规及肝肾功能均未见显著异常(P>0.05),无不良反应发生。

讨论感染性休克发病急,病情发展迅速,微循环障碍和血流动力学紊乱,最终引起多器官功能衰竭是其主要病理基础,在感染性休克发生的初期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尽快恢复血压,补液纠正外周血容量是抢救成功的关键,去甲肾上腺素是抗感染性休克首选血管活性药物[2],其作用机理是通过兴奋肾小球血管α,β受体,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收缩,使肾小球滤过压增加,尿量增加,同时使短路的动静脉血管收缩,增加组织器官血流量,改善缺血缺氧[7]。虽然液体复苏联合血管活性药物已经成为治疗感染性休克的常规治疗方案,但是液体输入过量或过速又容易引起液体超负荷,使脏器负担加重,出现肺部啰音,肝大等体征,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过量也可能使肾血管过度收缩最终导致肾损害,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4]。

感染性休克在中医学属于“厥脱”范畴,是在各种致病因素急剧影响下,人体阴阳失调、气血逆乱、阳气衰亡、阴血外脱的危急重证,中医对本证的治疗着重于扶心阳,存阴津,参附汤为扶阳救逆治疗此证的代表方,以此方精制的参附注射液,浓缩保留了原方的乌头碱和人参皂甙等主要有效成分,经研究,该注射液具有强心作用,在休克状态下使血压升高,并且有调节心率,抗炎等作用[8],由于其升高血压是通过刺激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因此升血压作用温和,并能稳定血压,改善微循环,人参皂甙同时又能提高组织对缺氧的耐受能力[9],因此被广泛应用于中医急症救治。本研究通过采用参附注射液与西医常规疗法联合治疗,用药2h后,两组患者就出现尿量升高,4h和6h,HR、MAP、CI、CVP、SVRI等心功能和血流变学指标均显著改善,但联用参附注射液患者这些指标改善程度均显著高于单纯西医治疗组,提示参附注射液对心率和血压的影响,可能是通过增强CI,而非加快心率,同时更有效的升高CVP和SVRI使血压回升,这样可以避免单纯使用西医血管活性物质加快心率,收缩外周血管升血压造成的心肌耗氧量增加以及肾损害的出现。本研究采用PICCO2动态监测心功能和血流变相关指标,不但可以及时控制调整复苏补液量和速度,避免液体超负荷对机体造成伤害,使休克期平稳过渡,而且为参附注射液对感染性休克期血流变学的干预作用提供了动态数据资料,有利于进一步深入探讨参附注射液抗感染性休克的作用机理。

参考文献

[1]Booker E. Sepsis, severe sepsis,and septic shock: current evidence for emergency department management[J].Emerg Med Pract, 2012,13(5):1-22.

[2]李建国.解毒SSC脓毒症和感染性休克处理指南[J].浙江医学,2013,13(7):1011-1013.

[3]刘畅,胡志,金晓东,等.多巴胺与去甲肾上腺素在感染性休克中的应用进展[J].医学综述,2012,18(10):1577-1580.

[4]何青青,沈美华,肖光华.参附注射液的应用概况[J].中国中医急症,2012,21(11):1808-1811.

[5]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第1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54.

[6]中华人民共和国药政司. 中药新药研究指导原则[S].1993:57-58.

[7]周飞虎,宋青. 去甲肾上腺素与多巴胺对脓毒性休克应用疗效的Meta分析[J].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2013,25(8):449-454.

[8]邓秋迎,陶兰亭,王大伟. 参附注射液对心肺复苏患者影响的临床研究[J].新中医,2012,44(4):15-17.

[9]朱金墙, 梁钰彬, 华声瑜,等. 参附注射液的成分及其对心血管系统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成药,2014,36(4):819-822.

(收稿2015-12-04;修回2015-12-28)

【中图分类号】R631.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0-7369.2016.04.020

猜你喜欢
去甲尿量感染性
伤寒杆菌致感染性腹主动脉瘤合并腹腔脓肿1例
去甲肾上腺素联合山莨菪碱治疗感染性休克的疗效观察
《思考心电图之177》
老年男性夜尿增多的诊治
立体选择性合成内型N-Boc-N-去甲托品醇
血清Cys C、β2-MG在感染性休克早期集束化治疗中的临床研究
右美托咪定对颌面外科手术患者全身麻醉恢复和尿量的影响
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对于重症感染性休克患者血乳酸清除率及死亡率的影响
中医治疗小儿感染性疾病浅议
去甲斑蝥素抑制大鼠心肌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