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家”可归的国人

2016-06-14 02:08本刊编辑部
新传奇 2016年15期
关键词:高价墓地土地



无“家”可归的国人

人活着,最大的悲哀莫过于“无家可归”;人死去,最惨的则莫过于“死无葬身之地”。清明节前后,各地纷纷推出高价墓,比高价房还高出许多,后又出现“墓地使用期限为20年”的说法,又一次让老百姓透心的凉,感叹生与死的无奈。

高价房高价墓:国人心中的“痛”

一平米30万!这不是什么豪宅的房价,而是墓地的价格……清明节,是全体中国人怀念祖先祭奠亡灵的时候,但高价墓地却像房价一样,成为国人心中的“痛”。

近日,根据媒体公开报道及部分公司报价,记者梳理各省会城市一年以来的墓地价格后发现,至少有14个城市的墓地平均价格在2万元及以上。

买不起这里的房,更买不起这里的墓。媒体曾报道称:北京、上海等地“阴宅”贵过“阳宅”,让不少人无奈奔赴异地买墓。

河北省三河灵山宝塔陵园距离北京50多公里。在清明节之前这段时间,“北京到河北买墓位的人太多了,本来公司有祭扫的免费车,但现在你只能自己想办法了。”陵园业务经理滕先生说。

“生于此地,葬在彼地”的现象也发生在上海。江苏太仓境内的双凤公墓位于204国道旁,距上海市中心区有40多公里。“购买者和墓主90%以上都是上海人。”在双凤公墓,销售人员许先生向记者介绍,墓地报价从三四万元到十余万元不等,最常见的是3万元至4万余元的双穴墓,“针对上海人看墓,公司有专车免费上门接送”。

上述报道还表示,环北京、上海等大中城市周边的“异地墓”,多数都有北京、上海当地开发商的背景,其实就相当于“上海开发商在太仓盖个‘阴宅’楼盘,买主也都是上海人”。

在中国的老龄化不断加速之下,殡葬业的“钱景”不言而喻。综合机构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殡葬业市场规模超过700亿元。然而,在“一墓难求”的背后,这个称做“躺着赚钱”的殡葬行业,土地成本却低得惊人:有的陵园以低价甚至零价格拿来的土地,转手一平方米卖几万元。

从房奴到墓奴:百姓为啥老受折腾

高房价让人们沦为“房奴”,高墓价又让人们沦为“墓奴”。作为一个社会最底层的蚁民,我们对于自己生和死的问题除了无奈、哀叹外,不禁想问:为什么高价房把我们折腾了个半死的同时,高价墓又春雷涌动,此起彼伏呢?高价房和高价墓形成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分析认为,主要是由以下三个原因造成的。

一是利益驱动。由于我国的市场经济不完善,诱发了金钱至上、权力当道的社会潜规则。在巨额的利益驱动下,产生了高房价和高价墓。据2009年福布斯中国财富排行的榜统计,前400名富豪中,房地产商占154名;在前40名巨富中,房地产商占19名;在前10名超级富豪中,房地产商占5名。房地产行业已经成为中国财富的主要集中地。

而炒完了房产,赚足了票子,一些不良的地产商开始瞄准了墓产,因为,不管是阳宅还是阴宅,市场前景均十分庞大。而由此引发的“炒墓族”和墓地投资业也已悄然兴起。于是,小小的骨灰盒,贵的高达数万,最便宜的也不下千元;葬衣等陪葬用品的价格常是成本的数百倍;至于墓地,价格涨得让你心惊肉跳,比商品房还贵。

二是政策缺陷。我国1998年的国二十三条当时规定80%是经济适用房,10%是廉租房,剩下的10%是真正的商品房,这个政策很不错。因此从1998年到2003年,就在这种政策的指导下,我国的房价很稳定。可是从2003年开始,就把以前这么好的政策给扭转过来了,开放房地产市场,把房地产当做支柱产业来抓。全部变成了什么保障性住房的商品住房,其实就是商品房,其他的很少比例的不到10%的廉租房地方政府几乎很少去抓。地方政府“以地生财”的土地财政政策,由此愈演愈烈,“以地生财”就成了各地政府必然选择的捷径,终于把房地产搞得如火如荼,房价高的上了天。在房地产的带动下,我国墓产的发展更是畸形,高得离谱,高的令人不可思议。可以说,房地产政策方面的错误导向是高房价、高价墓的罪魁祸首。

三是投资不畅。金融投资渠道不畅也是导致我国房地产价格大幅上涨的主要原因。改革开放30年,我国已经进入到中产阶级崛起的时代,近几年来,我国储蓄不断增长,储蓄率全世界最高,达40%,但由于分配不公,拉大了贫富差距,加上物价上涨,银行存款实际上已成为负利率,穷人选择继续积蓄时,有钱人开始寻找新的投资赚钱渠道。事实证明,钱存在银行,通货膨胀会贬值;资金进入股市,连续几年股市惨淡,股民血本无归;资金进入期货市场,期货无休止地震荡;投资实体经济,金融危机和人民币升值,压力和风险也很大,很难赚钱。故把新中产阶级手中的资本逼进了房地产市场,逼进了黄金市场。在利益驱动和政策误导的影响下,房地产成了价值洼地,房地产市场比黄金市场更稳定升值更快,吸引了大量的资金投入。

之后,房地产商从炒房到炒墓,把墓地也变成一种投资品,可以说,高价墓是高房价的一个衍生怪胎。随着土地资源越来越稀少和商家的垄断炒作,墓地价格渐渐超过了房价。

生与死的无奈:该如何破局

高房价和高价墓已经严重地影响了社会的和谐,使人们的生活品质急剧下降。那么,如何才能解决高价房和高价墓问题,让人们不再面对生与死而感无奈?

一是政策引导。首先应制定确实可行的政策,让房地产理性回归,把老百姓的住房问题当成公共事务来抓。现在政府已经在调控了,推出了限购令及保障性住房,可以缓解房地产上涨的压力。

另外要大力提倡节约土地资源的绿色殡葬,推广树葬、草坪葬、壁葬、海葬、生态葬等多种形式,选择这些方式下葬既节约土地资源,也节约空间。要大力推进“惠民殡葬”服务体系建设,到“十二五”末,全国80%的火葬区建立起殡葬救助保障制度。在提倡文明绿色殡葬的同时,要逐步让节地葬法和不保留骨灰逐步被群众接受。从社会层面看,更重要的是进一步提倡“厚养薄葬”理念,大力推广,引导人们转变思想,用鲜花、音乐代替冥币、纸扎等迷信用品,既构造符合环保要求、安全、健康、文明的缅怀模式。

二是加强监管。严格界定国家征地条件,从制度上杜绝“土地财政”,消除房地产泡沫滋生的根基。政府应严格征用土地的条件,将“公共利益”限制在“公共工程”和“紧急需要”等非常清晰的公共利益范围内。要以贯彻落实国务院土地调控的政策措施为契机,加大对土地违法的惩处力度,坚决杜绝土地买卖引发的腐败现象。完善政策措施,增加政策执行的可操作性和透明度,以解决当前十分突出的违法违规用地问题。

天价墓地的“繁荣”,无疑来自其背后蕴藏的巨大商业利益。也正是由于经济利益的暧昧勾引,才让本该属于公益性事业的公墓行业,赤裸裸地变成了“摇钱树”。对于当前殡葬业出现的问题,应通过完善立法和加快改革,打破行业垄断,强化行业监管和问责。遏制出租、倒卖行为。对于“炒墓人”和外地频现的“活人墓”等现象,要进行打击整肃,杜绝这种现象的抬头,严格要求所有购买墓地的人必须出示被葬人死亡证明和被葬人火化证明,才可以交易。

三是疏通渠道。解决现在的不健康的房地产和墓地产的发展模式,还要用釜底抽薪的办法,那就是把现在流进来的资金抽出来,让这些热钱有序流入其他行业,发展我国的实体经济或者做其他的投资。

当前我国金融市场呈现“旱涝不均”的状态。一方面,2009年实行宽松货币政策以来,我国货币供应量增速增长过快,资产价格上涨明显,通胀压力较大;另一方面,基层金融市场处于“资金干渴”状态,小企业和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愈发突出,民间借贷活跃。究其原因在于我国草根金融体系不健全,“管道”不畅通,资金难以从“宽裕之处”流向“低洼地带”。应多设立由民营资本参与的小型、微型贷款机构,引导社会资金进入国民经济急需的行业和环节,从而引导炒作游资转变为基层经济发展的有效生产要素。

(人民网2016.04.04、求是理论网2012.10.16)

猜你喜欢
高价墓地土地
高价收青麦作饲料?坚决禁止毁麦!
我爱这土地
“傅抱石”为何屡拍高价?
无天于上2035 第4话 新任务
注重桃的品质,早中晚熟品各搭配 科学种桃 卖出高价
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最大坟场
为什么高价总能打败低价?
莫斯科墓地拟覆盖免费WIFI方便扫墓者
在巴黎墓地徜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