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殡葬更讲“礼”

2016-06-14 02:08本刊编辑部
新传奇 2016年15期
关键词:骨灰业者家属



台湾殡葬更讲“礼”

台湾的殡葬文化也一度有过黑暗期,土葬,靡费,迷信,曾经蔓延一时,但是随着世事流转,时代变迁,观念革新,台湾的丧葬礼俗正逐渐向“重礼不重俗”转变,火葬、树葬、海葬成为风气,以此彰显“礼”的真正意义。

面对种种丧葬陋习和乱象,台湾民间率先展示了革新殡葬文化的勇气和力量。人们深知,观念改变是丧葬模式改变的关键,所以选择从生死观上来打开人们的心灵。由台湾佛光山星云法师所创办的南华大学成立了“生死学研究所”,开启了大众对殡葬礼俗的关注。在殡葬改革研讨会中,星云法师公开表示他偏好火葬,并认为身体就像一杯水,死就等同杯子被打破。南华大学还在台湾北部与中部设立教育推广中心,广开殡葬礼仪班,训练出一批仪表端正的礼仪师,他们服装整洁,熟稔相关政策法规、各种宗教葬礼仪式、祭文写作及告别仪式主持、礼堂布置等。

而法鼓山圣严法师对身后事也百无禁忌,认为对遗体的最好处理方式就是不留一点痕迹,他说,骨灰跟精神生命毫无关系,只是肉身生命最后的一分碳,并不代表什么。也因此,如果老是执着于遗骸、骨灰的落脚处,就像是想把每天梳头掉落的头发或身上脱落的皮屑收拢带走一般,好累啊!事实上,往生者留存的身教行谊,才是我们要学习与缅怀的。圣严法师的身教与法鼓山自然葬园区的示范效用,也推动了台湾的殡葬改革。

殡葬业曾经走过黑暗期

同为中国人的社会,深受儒家孝道和道教鬼神文化影响,台湾的殡葬文化曾经也有一大堆繁文缛节:迷信风水,讲究时辰,操办丧事时竭尽排场,唯恐有人不知,一场葬礼没有十天半月压根儿就不算完结。而殡葬业者也常常乘人之危,吃拿卡要。因为有厚利,导致各种势力染指殡葬业,甚至有不良业者和黑道势力把持医院太平间。曾经有高雄的殡葬业者受家属委托,到医院太平间领遗体办后事,结果和医院所属的殡葬业者起冲突,为了抢尸体打成一团,事后在警察局里互控对方是殡葬流氓。

2001年6月18日出刊的《时代周刊》杂志,锁定台湾的殡葬乱象,破天荒的以“死不安枕”为题,足足用了两页的篇幅,针对台湾黑道介入殡葬业的情形,以及民众举办葬礼的乱象,做了详尽的分析和描述。到底有多大的利益,能驱使业者不惜血溅太平间?

根据估算,在台湾,殡葬业每年至少有几百亿新台币的收入。这么庞大的利益,当然有人会铤而走险。业者爆料说,黑道势力一度介入各医院的太平间,每次医院要开标,消息都被他们封锁,等到开标的时候,都是有黑道背景的葬仪社中标。

台湾的殡葬文化也一度有过黑暗期,土葬,靡费,迷信,曾经蔓延一时,但是随着世事流转,时代变迁,观念革新,台湾的丧葬礼俗正逐渐向“重礼不重俗”转变,火葬、树葬、海葬成为风气,以此彰显“礼”的真正意义。

如今自然葬蔚成风气

清明节,台湾与大陆一样放假,只不过假期是4天。无论是在哪个城市生活的台湾民众都习惯此时返乡扫墓祭祖。不过与过往不同的是,随着殡葬观念的变化,很多人扫墓不再到墓园,而是到环境清幽的树葬公园,或者是到风景壮美的海边,心香一瓣,追思先人。

这与台湾当局在2002年积极推行的旧公墓公园化分不开。旧公墓公园化,是指用造园手法,将旧有的公墓重新规划整理后,栽植花草树木来加以美化绿化,使之看起来就像是公园一般。园区雇用专人管理,维护墓园整洁,防止滥葬滥建。

在台湾各县市,人口稠密、寸土寸金的台北市首先将树葬、撒葬等环保自然葬列为重要的政策目标。2003年11月,位于文山区富德公墓内的“富德生命纪念公园”正式启用,基地约700平方米。进行树葬仪式前,家属可选择喜爱的植栽区作为下葬点,在管理人员引导下,家属亲自执铲,掘出约直径10 至15厘米、深20厘米的洞穴,再放入可分解棉纸袋盛装的骨灰,献上鲜花后,重新覆上土石即完成。至于撒葬则没有穴位,而是自由遍撒在指定的花圃区。

开办第一年,由于民众对环保自然葬法尚感陌生,台北市殡葬管理处确曾接过不少民众的抗议电话。例如有人打电话质疑,既然称做“公园”,就该是让小孩子尽情跑跳的地方,怎么可以撒入骨灰,触人霉头?面对此类误解,台北市殡葬管理处无不一一耐心加以解释:树葬、撒葬不但符合中国人“入土为安”的传统,更能让生命与自然合一。辟为公园则是为了跳脱传统墓地给人的阴森哀伤气息,让家属来此能体验到宁静温馨、生生不息的希望感。在事实的教化下,认同并选择自然葬法的民众逐年增多。

继树、撒葬后,台北市政府还率先试办联合海葬,帮助逝者实现回归大海的心愿。为了不让后人觉得无所凭吊,海葬结束后,家属可以得到一张小卡片,上面写的是海葬时骨灰抛撒的经纬度,往后亲属有需要时也可以出海追思。

在社会各方努力之下,“简丧薄葬”逐渐成为社会的风尚,如今台湾土葬比例一路下降至今的九分之一以下,树葬、海葬等自然葬蔚成风气。人们的丧葬礼俗逐渐向“重礼不重俗”转变,在“俗”的部分尽量美化、简化、净化。比如,一些逝者家属放弃吹吹打打等传统习俗,选择增加亲友卡片留言、个性化花山、家属献灯等既简洁又有意义的环节。

提倡“生前契约”的观念

女作家曹又方为自己举办的一场前所未有的“快乐生前告别式”,曾带给台湾社会一个很大的冲击,颠覆许多人的死生概念。如今,台湾社会流行生前为身后做准备,和专业的殡仪服务公司签订契约,安排身后事。台湾的电视上,经常播出有关丧葬的广告,业者通过电视媒体营造优质殡葬事业的形象,提倡“生前契约”的观念,企图摆脱传统低俗而欠庄重的丧葬方式,也提供民众在生前能决定自己理想丧葬模式的选择,表现出其专业经营的形象及品牌,更让社会不再逃避面对死亡。业者通过网络或者其他途径,让购买者选择如灵堂布置,追思仪式,骨灰盒,甚至棺木等,并明码标价。当购买契约的客户过世后,家属只要给殡葬公司一个电话,一小时内就会有专人到达现场协助安排所有事务。

如今,很多大企业逐渐认识到殡葬业不仅是一种服务业,一种文化事业,更是一种人道事业,转而加入殡葬业专业化和现代化的改革进程中,从风景优美的纳骨塔到庄严的殡葬仪式,建立一条龙综合服务,并以“生前契约”的方式与客户定下葬仪程序及费用。

(《北京晚报》2013.4.5)

猜你喜欢
骨灰业者家属
挡风玻璃爆裂致人死亡,家属诉至法院获赔偿
『请把我的骨灰埋在西藏』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河北乡村端午文艺活动慰问农民工家属
把骨灰埋在球场
我死后骨灰撒稻田
哭嫂
美国:加州食品卫生法施行遭批业者称不适用于中餐
彰化-设暗管排毒废水的电镀业者遭起诉
朝韩红十字会商讨离散家属团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