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肉种鸡生产中的营养管理

2016-06-16 06:37陈合强江苏京海禽业集团有限公司江苏海门226103
河南畜牧兽医 2016年1期
关键词:种鸡鸡群维生素

陈合强(江苏京海禽业集团有限公司,江苏 海门 226103)



现代肉种鸡生产中的营养管理

陈合强
(江苏京海禽业集团有限公司,江苏海门226103)

饲养父母代肉种鸡的基本要素是维持较高的均匀度和严格保持体质量达标。评估父母代种鸡的生产性能时,必须将饲料营养、饲料形状、饲喂管理与其他常规管理方式方法相结合。分析表明,只要种鸡或雏鸡生产性能有小的提高就可完全弥补因改善种鸡饲料营养而增加的成本。为肉种鸡提供其生长发育和产蛋所需不同阶段的各类营养平衡的饲料,发挥种鸡最大的生产潜能,提高雏鸡质量及家禽福利是肉种鸡营养管理的关键所在。

1 营养供应

应掌握所使用的饲料营养成分,确保正确地控制饲料质量与饲喂管理。饲料能量水平出现变化时应相应调整饲喂量。不应将饲料储存在种鸡场且每批饲料应在10 d内用完。关注具体饲料营养成分的水平可解决具体生产性能问题,一般来说,如所提供的饲料配方没有问题,饲料对生产性能的最大影响是饲喂量没有达到最佳造成的。实际上,父母代种鸡的营养供给是通过同时控制饲料营养成分和饲料摄入量来实现的,因此必须始终同时考虑这些因素。由于每天能量与氨基酸等营养物质的摄入量决定了种鸡的生产性能,因此必须始终考虑饲料营养成分的变化或采食量对营养物质摄入量的变化而造成的影响。推荐的饲料营养成分标准是作为饲料的浓度标准,决定饲喂量时需考虑这是鸡群实际每日需要摄入的营养成分,这在饲喂量变化时特别重要。

1.1饲料摄入量

遗传因素及环境条件会影响鸡只每日饲料摄入量,控制饲料供给是有效管理鸡群的主要机制,而且预期饲料摄入量对于决定饲料营养浓度的要求与采取的管理措施非常重要。鸡只每天的营养需求受到假定的饲料摄入量与饲料营养浓度的影响,如AAA+父母代种鸡营养标准所建议的饲料营养浓度是假定能达到种鸡生产性能指标中的饲料摄入量为标准。在开产早期阶段,如种母鸡饲喂不足,对雏鸡质量有较大影响。现代的父母代肉种鸡开产后产蛋率上升较快且该阶段母鸡的产蛋间隔也较短,所以,新开产种鸡如饲喂不足,会影响营养物质传到种蛋内,造成胚胎后期死亡率增加,雏鸡活力和均匀度差。饲喂试验表明对新开产的种鸡饲喂140~175 g不同的高峰料量,随饲喂量的增加,鸡群体质量也增加,蛋重没有明显影响,但雏鸡体质量却受到不同饲喂量的影响(表1)。过度饲喂对卵巢发育的影响同样重要,研究表明饲喂量控制不当是造成过度饲喂的最主要原因,会造成卵泡过多发育或不规则排卵及畸形蛋综合征,蛋壳质量差,精子存活数量少,受精率不能持久及孵化率低。

表1 种鸡每天饲喂量对雏鸡重量的影响

1.2能量

饲料能量目前按惯例以将氮元素残留折算成零的表观代谢能水平来表示,这更能准确地描述能量价值,以这种方式表示的能量水平数据有很多的来源可以获得。AA+父母代种鸡生产性能指标手册中所给出的饲喂量建议是假设育雏料、育成料及产蛋鸡饲料的能量水平是每千克2 800大卡,由于鸡只是对营养摄入量做出反应而不是营养浓度,如饲料营养水平与假定的营养标准不同,饲喂量必须按比例进行调整。如提供给鸡群的饲料能量水平是每千克2 844大卡,高峰饲喂量应从每只鸡165 g下降到162.2 g以抵消饲料中增加的能量。鸡只每天能量总需求量是维持、生长和生产需要的总和,维持能量占能量总需求量的最大组成部分,维持能量取决于鸡只的体质量且环境温度对其有明显的影响。能量总需要量受到环境温度、地理位置及季节的变化而不同,能量供给的调整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鸡群体质量、体况、采食时间及总产蛋重的变化,应综合饲喂管理、家禽福利及经济效益等方面来确定饲料能量水平。在某些特定条件下,如饲料摄入量达不到目标要求或因经济因素需改变饲料能量水平,饲料能量水平与标准有一定的差异也是合理的。如饲料能量水平与饲料营养标准建议的不一致,为使其他营养物质与能量的比例保持一致,不但需要对饲喂量做相应地调整,而且饲料中其他营养成分的浓度也应做出调整。为确保达到营养物质的需求量,必须适当调整日饲料摄入量,能量供给是获得最佳生产与维持性能的关键,只有能量供给出现不足时如产蛋率达不到标准才可额外增加饲喂量。由其他营养成分而非能量因素引起的生产性能不佳时,增加饲喂量会使鸡群因能量摄入过多而导致体质量过度增长及卵巢发育异常;如能量供给适当而其他营养成分不足,则需调整饲料配方以平衡各种营养成分的需求,高质量的饲料能量水平不应有大的差异。饲料的改变应平稳过渡并仔细控制特别是更换饲料品种如从育成料转换到产蛋料时,确保同一种饲料的营养浓度与质量保持一致很关键,营养成分有差异的原料应谨慎使用;供给同一鸡群的各批次饲料应避免原料与能量水平出现大的变化。

1.3蛋白质与氨基酸

饲料蛋白质水平必须满足所有必需氨基酸的需求。氨基酸是机体组织、羽毛与鸡蛋蛋白的基础构件及替换每天蛋白质代谢过程中自然丢失的蛋白质。饲料中的蛋白质水平必须能提供最佳的、每天所需的氨基酸,确保氨基酸之间及与饲料能量之间的平衡,应尽最大可能减少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变化。摄入过多的蛋白质会导致胸肌发育过大,增加胸部肌肉沉积及受精率下降;相反如蛋白质摄入量不足,会导致蛋重下降及羽毛覆盖问题。最好使用易消化的蛋白质来源特别是在高温条件下,应按种鸡营养标准为鸡群提供营养,以可消化氨基酸确定饲料配方能提供更好的平衡蛋白饲料,更好地满足鸡群的需求。

1.4饲料蛋白能量比

能量与产蛋率有关,蛋白与蛋重有关。饲料的蛋白质水平及与能量的比例对种鸡的生产性能、孵化率和雏鸡质量(如图1)都有相当重要的影响。据试验饲喂蛋白质含量过高的饲料,种鸡的繁殖性能下降,每100枚受精蛋可少产3.1羽雏鸡,合格雏鸡数减少4羽。

图1 种鸡饲料的蛋白质能量比例对初生雏重量的影响

1.5常量矿物质

常量矿物质钙和磷对于适当的骨骼发育、繁殖性能、蛋壳质量及其他代谢功能很重要。为维持钙的平衡,产蛋母鸡每天需要4~5 g的钙,实际生产中,在鸡群产蛋率达到5%之前换成推荐的含钙水平的产蛋料就能满足其需要。为保持最佳的蛋壳质量,每只鸡每天应补充1 g左右直径3.2 mm大颗粒形式的石灰石或贝壳颗粒。当每天早上饲喂鸡群时,饲料中颗粒细小的钙很快被吸收并在晚上形成蛋壳之前很早就通过肾脏被排泄掉。因此,下午给鸡群提供一些大颗粒的钙可确保蛋壳形成期间消化道中还存在钙,可改善蛋壳质量。比较有效的方法是将这些补充的钙均匀地撒在鸡舍的垫料区域,但补充的钙源也不能在垫料里积聚,因为摄入过多的钙也会影响蛋壳质量。如确实发生补充的钙源在垫料积聚,在鸡群采食完垫料中补充的钙之前应停止补钙。如使用粉料,大颗粒的石灰石或贝壳颗粒很容易混合到饲料中。产蛋期有效磷摄入量过多会降低蛋壳质量且对孵化率有负面影响,按推荐的有效磷水平进行饲喂将确保良好的蛋壳质量。钠、氯及钾离子水平如超过要求会增加饮水量、降低垫料质量及对蛋壳质量产生负面影响。因此,为避免这些问题的发生,控制饲料中这些营养成分的水平很重要。

1.6植酸酶

生产中常在饲料中额外添加植酸酶使植物性原料释放出有效磷来部分代替饲料级磷原料。如果饲料中添加植酸酶,须按供应商的建议使用,否则会发生与矿物质相关的缺乏症。

1.7微量元素

种鸡饲喂微量元素对后代生产性能的影响如表2。一般有机微量元素比无机微量元素有较高的利用率,当使用无机微量矿物元素时,硫酸盐形式的微量矿物元素一般具有较高的生物学利用率。预混料中微量元素推荐的补充添加水平可参考种鸡营养标准。

表2 种鸡饲喂微量元素对后代生产性能的影响

1.8维生素

维生素参与大多数营养物质的代谢过程且又是胚胎发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维生素对鸡群的生长、繁殖性能及后代等所有方面都很重要,因此饲料中维生素不足对父母代种鸡及后代都会造成不良影响。维生素大约占到饲料总成本的4%,所以在饲料中节约维生素是非常不明智的。在应激状态或发生疾病情况下,高水平的某些维生素具有积极的作用;与其依靠长期使用过多的维生素添加剂来获得最佳的生产性能,倒不如把消除或减少应激因素作为管理的目标。某些维生素水平的差异主要受使用的谷物种类的影响,饲养标准中以玉米和小麦为基础原料的饲料对维生素A、维生素E、尼克酸、泛酸、吡哆醇(B6)及生物素的水平分别做了相应的建议。很多敏感因素如湿度、微量矿物质及高温会降低维生素的保存期限,必须实行质量控制检测以确保成品料中维生素水平满足推荐的营养标准。饲料从饲料厂生产到供给种鸡饲喂的时间应尽可能缩短,计划好每一批饲料的运送时间,不要将饲料存放在种鸡场饲料塔内太长时间特别是在高温高湿的条件下,一般不超过10 d。使用霉菌抑制剂(如丙酸类)能减少饲料中霉菌生长与产生霉菌毒素的风险。维生素E是最贵的维生素之一且具有影响免疫与繁殖系统等很多生物学功能,因此确保饲料中维生素E的含量与推荐水平保持一致很重要。表3是通过调查研究总结不同的维生素饲喂种鸡后对其后代健康的影响。对新开产的种鸡,饲料中增加维生素水平对提高后代生产性能具有非常显著的商业价值。无论是内部或是田间试验都证明提高种鸡饲料中维生素含量特别是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E能改善后代的成活率和早期生长发育。因此,种鸡饲料中维生素的含量应以确保种蛋内维生素含量达到最高为标准。维生素缺乏时可能造成的问题如表4。

表3 种鸡料维生素状况对后代体质量、酶的活性、组织性状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表4 维生素缺乏症

表5 种鸡饲料成本每变化1%所对应的孵化和肉鸡生产性能的变化

表6 种鸡饲料中不同含量维生素和矿物质水平对后代血细胞数量的影响

1.9矿物质不平衡与代谢紊乱

母鸡发生钙抽搐症时,早晨会发现鸡只麻痹或死在产蛋箱内,死鸡卵巢发育很好且输卵管蛋壳腺处有一个已经形成部分蛋壳的蛋,解剖时可能没有其他病变,如按照建议的钙水平饲喂,很少会发生这种情况。有效磷与钾离子水平较低时会导致产蛋初期发生猝死综合征,主要表现是鸡舍内种鸡突然死亡,解剖发现有些死亡的鸡只心脏肥大松软、肺及心包充血。饮水中补充钾离子及提高饲料中钾离子水平通常对猝死综合征有明显效果。

1.10种鸡营养和雏鸡质量

胚胎及雏鸡的生长发育完全取决于种蛋的营养储备。因此,雏鸡出雏时的生理状态如雏鸡大小、雏鸡活力及抵抗力等很易受到种母鸡的营养摄入状态的影响。种鸡饲料营养的变化会对下一代商品肉鸡的成活率有明显的影响(表5),表5说明了在同等效益情况下,整个生产循环中种鸡饲料成本提高1%所对应的孵化和商品肉鸡生产性能的变化需求。提高种鸡维生素和矿物质水平所产的1日龄商品代雏鸡,其白细胞的数量有明显的增加,表明对免疫系统有促进作用(表6)。

2 饲喂程序与饲料营养标准

饲料营养标准与饲喂管理必须同时考虑,不同的饲料营养标准应提供与之相适应的饲喂管理程序以达到种鸡的生产性能要求。饲料营养标准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饲料原料的来源、饲料生产技术及种鸡管理程序,饲料配方必须保持稳定且应符合营养标准。饲料原料突然变化与其他性质的变化会减少饲料摄入量,即使是短暂的变化也应避免。通过密切检查与观察鸡群的情况,指导饲喂管理与饲料营养成分;推荐并使用最广泛的饲喂程序包括1~28日龄使用育雏料,到产蛋率5%之前使用育成料,然后使用产蛋料。

2.1育雏期

种鸡获得较好生产性能的特点是确保早期适当的生长发育,使用育雏料能达到此目标。育雏料最好是筛滤过的颗粒破碎料,正常情况下,育雏料饲喂到28日龄。应注意避免所提供的饲料中出现部分磨碎的谷物颗粒,鸡只可能更喜欢从颗粒破碎料中挑选这些比较大的饲料颗粒,造成饲料营养摄入不平衡。育雏料饲喂结束后应马上换成育成料。为了控制体质量增长,育成料一般粗蛋白与氨基酸标准比育雏料低。从育雏料转换成育成料期间,应仔细观察体质量,确保按照生长曲线的标准发育。这在转换饲料品种期间又同时改变饲料原料或饲料形状时特别重要。如28日龄鸡群体质量一直存在不达标的问题,将育雏料多饲喂1~2 w会有好处。

2.2育成期

育成期种鸡每天的生长速度较慢,每天的营养摄入量需求也较小。但在此期间也必须保持高质量的饲料,避免使用劣质原料。育成期由于饲喂量较少,饲喂设备如不能快速将饲料分配到整栋鸡舍,均匀度就会受到影响。在此情况下,有必要降低育成料的能量以增加饲喂量,提高鸡群的均匀度。如使用低能量的饲料,其他营养成分与能量的比例应保持一致,不同的饲养方案都可获得满意的生产性能;如21 w前进行光照刺激,育雏育成期采用4种不同的饲料可能会有好处,有利于确保种鸡在正确的时间摄入适当的营养,使种鸡达到较早的开产时间。4阶段育雏育成饲喂程序包括营养水平较高的育雏1号料,促进鸡群的早期发育特别是种公鸡;使用育雏2号料可平稳地过渡到营养水平较低的育成料,降低育成料营养水平使其能更好地控制体质量增长,提高饲料分配的均匀性;尽管饲料本身每千克营养成分降低,但在此生长阶段,建议的饲喂量与饲料量持续地增加仍能确保种鸡对每天营养摄入量增加的要求。为了生殖系统适当的发育,可使用产前料以提供较高的氨基酸和蛋白质摄入量。

2.3性成熟过渡期

生殖系统适当的发育需要足够的氨基酸与其他营养成分,开产前与产蛋初期补充维生素可使种鸡在开产前增加机体组织中维生素水平且可提高早期孵化率。

2.4产蛋期

育成良好、均匀度高的鸡群采用种鸡营养标准建议的饲料营养成分有利于达到理想的生产性能。种鸡产蛋期生产性能经常受到早期生长阶段的饲喂与管理的影响,只有明确了解鸡群的营养状况,否则应谨慎地对生产性能差的鸡群增加饲喂量。从营养方面来讲,大多数鸡群没有必要使用一种以上的产蛋期饲料。产蛋高峰后通过减少饲喂量就能完全满足种鸡每天氨基酸需求量减少的需求。种鸡对钙的需求量随种鸡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可通过补钙的形式来实现而不必增加饲料中钙的水平;产蛋早期如有需要可补充磷以控制猝死综合征;整个产蛋期饲料的有效磷水平应维持在推荐的水平。根据经济状况可使用蛋白质、氨基酸与有效磷水平较低及钙含量较高的产蛋料,这在除了饲料以外没有另外补充钙源及蛋重太大的情况下特别有效。蛋重大常与过度饲喂有关,应对饲料所有营养成分与饲喂量进行仔细评估。

2.5温度对能量需求的影响

环境温度是影响鸡群能量需求的主要原因,如鸡舍工作温度偏离20℃,能量摄入量应按下列条件按比例进行调整,如环境温度从20℃下降到15℃,每只鸡每天的能量需求应增加30大卡;如环境温度从20℃上升到25℃,每只鸡每天的能量需求减少25大卡;环境温度超过25℃,对能量需求的影响并不像温度下降那样有直接影响;环境温度超过25℃应调整饲料营养成分、饲喂量及控制环境以减少热应激。提供正确的饲料营养水平及使用消化率较高的饲料原料有助于将热应激的影响减少到最小程度。使用油脂来增加饲料能量水平也会有好处。除了测定绝对温度之外,也可通过比较种鸡的生产性能与观察鸡群的行为监测鸡群的有效温度。

2.6采用两阶段饲喂管理

使用两种不同的产蛋期饲料,能量均为每千克2 800大卡,产蛋初期(35 w之前)使用产蛋1号料,蛋白质水平15%;36 w后换成产蛋2号料,蛋白质水平14%。其优点在于随母鸡周龄增长,钙的需求增加,有效磷与蛋白质需求量减少;使用产蛋1号料和2号料,以控制体质量与胸肌大小、蛋重,改善后期羽毛覆盖,提高蛋壳质量,维持较好的后期产蛋率和孵化率水平。

2.7种公鸡的营养

采用公母分饲系统控制种公鸡的饲喂量是肉种鸡生产取得成功的基本要素。单独给种公鸡提供饲料(不同的饲料配方、不同的营养水平)的效果并不是很明确,但可改进种鸡的受精率。给种鸡提供同一种饲料的方法被广泛采用;但产蛋期给种公鸡提供特定的饲料有利于保持其体况与受精率。低蛋白、低氨基酸的公鸡料能防止其胸肌过度发育,同时饲料中适当补充维生素E和硒对种公鸡的精子质量非常关键,可考虑使用螯合有机硒。如使用特定的公鸡料,应在种鸡转到产蛋舍时或光照刺激时换成公鸡料;转换公鸡料时,如公鸡料的能量比当前正在饲喂的饲料能量低,应确保种公鸡的能量摄入不能减少;公鸡料的代谢能水平为每千克2 600~2 800大卡。

2.8不溶性砂砾

从42日龄(6周龄)开始每月给每只鸡采食0.5 kg 5 mm大小的花岗岩砂砾有助于磨碎可能食入的垫料和羽毛。鸡的肌胃中如没有不溶性砂砾存在,采食这样的物质有可能产生梗塞问题。

2.9饲喂谷物

给种鸡饲喂一些全颗粒、较硬的谷物或颗粒料有利于改善垫料质量。饲喂量控制在0.5 kg/100只/天,并计入当天的饲料总量。使用的谷物或颗粒料应和主饲料具备同样的生物安全保证。

2.10观察鸡群

经常观察鸡群,及时发现营养问题、突发性疾病或鸡群的健康状况是非常必要的。有经验的饲养管理人员应对各组鸡群每天至少观察2次,距离鸡只大约3 m左右,舍内有足够光照强度,确保能够清楚地观察到所有的鸡只。

3 饲料加工

饲料原料质量与营养成分的差异会造成种鸡生产性能达不到标准,无论是饲料厂或是种鸡场都要控制成品料的质量。种鸡场管理人员应经常和营养专家及饲料厂保持沟通,了解饲料配方中的原料或饲料营养标准的变化。采用良好的饲料加工工艺既能确保种鸡获得适当的营养摄入,同时又能减少潜在的污染。饲料原料质量与营养成分的内在差异是鸡群达不到目标生产性能的可能原因,应频繁检查饲料的物理性质量与营养成分,定期用鼻子和眼睛感触与检查饲料质量,如有必要可借助显微镜。饲料的二次采样与检测对于发现抗营养因子非常重要,确保各种营养成分都满足要求。饲料配方因原料价格变化而改变时,应与原料供应商进行讨论且需对原料与营养成分做仔细检查。原料的物理性质量、营养成分及饲料加工技术必须达到高标准且对同一批种鸡而言每一个批次的饲料都要高度一致。饲料原料必须没有化学残留、微生物毒素、病原体及霉菌毒素的污染。饲料原料应在规定要求条件下愈新鲜愈好且应储存在环境可控的条件下。原料储藏设施必须保护免受昆虫、老鼠特别是野鸟等潜在疾病携带者的污染。饲料储存在种鸡场饲料塔内会增加营养损失及霉菌生长的风险,提供的饲料越新鲜越好。

3.1原料

很多原料都适合于饲喂父母代种鸡,通常其价格和来源是选择原料的决定性因素;但也应遵守原料选择的一般原则。通过对谷物类原料的比较发现,种鸡产蛋期使用玉米比使用小麦生产性能更有优势,种鸡饲喂玉米基础性配方饲料比饲喂小麦基础性配方饲料能稳定地改善蛋壳质量,并因此而提高合格蛋的数量,减少细菌污染和提高孵化率(表7)。各阶段饲料中脂肪应有节制地使用,一般建议最少添加0.5%~1%的脂肪以减少饲料粉尘,提高脂溶性、营养成分的吸收及增加适口性;最好添加不饱和植物油,尽可能不添加动物脂肪。美国密西西比州立大学通过研究发现,与添加鸡油及猪油试验组相比,添加同等数量玉米油的鸡群21日龄及上市体质量具有明显的优势。根据饲料营养成分、适口性及价格加工最佳的饲料是改变饲料配方中原料添加量的主要原因。

表7 玉米为主的饲料与小麦为主饲料的比较

3.2饲料处理

只要饲喂管理方法正确,无论给种鸡饲喂粉料、颗粒破碎料或是颗粒料都能取得成功。饲料的形状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饲料原料的供应与饲料混合设备的情况。

3.2.1粉料

与颗粒破碎料或颗粒料相比,高质量的粉料可延长种鸡的采食时间,使所有的鸡只有机会采食到推荐的料量,有助于体质量增长与均匀度的提高。但粉料也可能由于饲料在运输与输送到鸡场过程中由于原料分离而造成鸡只采食到的饲料营养成分不一致。质量差的粉料(粉料颗粒太细)也可能造成种鸡场饲料塔内粉料残留。

3.2.2颗粒破碎料

与粉料相比,高质量的颗粒破碎料可减少种鸡的采食时间且饲料的原料分层机会也较低。

3.2.3颗粒料

如种鸡采食时间较长如高温季节,高质量的颗粒料是最佳选择。

3.3饲料卫生

所有的饲料都应被认为是种鸡细菌污染的潜在来源特别是大肠杆菌与沙门氏菌的污染,如要求控制饲料的细菌总数就应对饲料进行净化处理。可通过在大气压力条件下将饲料保持在调制器里足够的时间进行适当的加热处理来杀灭微生物。种鸡饲料一般采用86℃温度加热处理6 min,这样处理后一般能将饲料中的活菌数减少到10个/g以下。全部依靠饲料制粒过程无法完全去除饲料中的有害细菌,虽然细菌可被减少到在成品料中检测不到的程度,但必须注意饲料的二次污染;防止饲料二次污染的关键控制点包括饲料的冷却、储藏和运输。如没有条件对饲料进行热处理,饲料中添加安全许可的添加剂也是一种可行的办法。对饲料进行热处理后,应考虑会对饲料的营养成分如维生素和氨基酸造成破坏,父母代种鸡营养标准中推荐的维生素水平已涵盖了饲料传统处理与制粒过程中的损失。然而,对饲料进行更严格的热处理,需增加维生素与或氨基酸的添加量;由于饲料结构的改变也会造成饲料营养价值的变化。

3.4成品料

成品料质量控制非常重要,必须执行包括饲料厂与种鸡场都采样的成品料质量检测程序,饲料厂管理人员对饲料生产加工环节进行采样,种鸡场也应对每一批饲料进行取样并保存。如种鸡生产性能发生问题,就可将这些样品进行再次检测,有助于发现或排除营养问题。饲料样品最好从鸡舍的某个料箱进行采样,样品大小应为1 kg左右,饲料样品应放入封口塑料袋内并存放于温度较低且干燥的地方,直至种鸡群淘汰为止。表8给出了饲料营养不符合标准所造成的影响。

4饮水管理

水是生命必需的营养元素,正常情况下,应随时为种鸡提供干净、无有机物或其他可疑物质、新鲜的饮用水且不能限水,水质应达标并经常检测如表9,确保纯净及无病原微生物。任何一次的水样都不应检测出假单孢菌类且每毫升水样的大肠杆菌数不超过1个;5%以上的检测样本不能含有大肠杆菌;水样中不应有埃稀氏大肠杆菌存在。鸡饮用水的成分含量标准如表10,大型水厂提供的水一般不会超标;因农田施肥的原因,井水中可能含有较高浓度的硝酸盐和较多的细菌数量;一旦发现水中细菌数量较多,应尽快查明原因并采取措施。水中加入1~3 mg/kg的氯能有效杀灭细菌,紫外灯也能用来对水进行消毒;对水进行消毒时应按生产厂家的使用说明进行。硬水或水中含有较高的铁元素(>3 mg/L)可造成饮水器阀门和水管堵塞。水中沉淀物也能堵塞水管,可使用40~50 μm的过滤器对水进行过滤以解决此问题。含铁量高的水有利于细菌的生长且不能作为清洗或消毒种蛋用水。通常在温度21℃的条件下,育成期鸡群的饮水量与采食量比例在1.6∶1-1.8∶1时,说明鸡群的饮水量是足够的,但产蛋期的饮水量可能会稍高一些;一般水料比乳头饮水器比例较低,钟形饮水器比例较高;种鸡的饮水需求会受很多因素如饲喂量、温度、湿度的影响,因此,很难准确地确定具体的饮水量。种鸡饮水的温度应控持在10~12℃,水温过冷或过热(>30℃)会减少饮水量;夏季应保持饮水管道内水的流动,尽可能降低水温。以环境温度21℃为标准,温度每上升1℃,鸡只饮水量大约增加6.5%。种鸡在育成期特别是42~154日龄饮水过量会刺激种鸡的食欲;应控制种鸡过量饮水,防止鸡群的应激和死亡。5 w到见蛋阶段应在喂料前15 min开始连续不断地对鸡提供相当于白天时间一半的自由饮水时间;此后应每天增加鸡群的饮水时间,产蛋率5%以后禁止限水。每天应记录鸡群的饮水量和下午触摸鸡只嗉囊及时判断种鸡的饮水量是否足够,异常或极度变化表明鸡群可能存在健康问题,必须进行全面检查

表8 产蛋鸡群饲料营养不符合标准产生的影响

表9 鸡群饮水监测质量标准

表10 鸡饮用水中矿物质和细菌的最大可接受水平

5小结

饲料营养是父母代肉种鸡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的主要变量,虽然需经验丰富的营养专家参与饲料配方和平衡这一项精细的工作,但种鸡场管理人员也应了解其所使用的饲料营养成分,最重要的是应在种鸡场进行二次取样,定期送实验室检测以确定饲料是否达到预期营养标准。同时也应了解饲料的制作过程以确保饲喂量与采食量,提供适当的日营养摄入量(饲喂量×营养浓度),饲料营养成分之间比例适当与预期平衡,日常检测分析饲料,有利于了解与采取纠正措施。

信息博览

中图分类号:S831.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5090(2016)01-0004-06

收稿日期:(2015-11-20)

猜你喜欢
种鸡鸡群维生素
林下养殖鸡群人工免疫失败的成因及应对措施
引起鸡群呼吸道疾病的因素
肉用种鸡育成阶段的养殖管理技术
种鸡转群注意这七点
种鸡休产期该咋管理
维生素:到底该不该补?
维生素B与眼
神奇的维生素C
种鸡疫病预防的措施
补充多种维生素根本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