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得初中化学教学最佳效果的策略

2016-06-18 17:53王慧敏
考试周刊 2016年43期
关键词:新课程化学情境

王慧敏

初中化学新课程改革倡导的新理念对传统化学教学提出挑战,化学教师如何转变教学观念,选择和实施新的教学策略,从而将新课程理念转化为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直接影响新课程目标实现和课程改革成效。

知识获取的教学实践研究要让学生获取活的知识,就必须让他们亲身体验、发现疑问、主动思考。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量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认知基础和认知策略出发,让学生发现疑问,主动参与新知识获取的每个学习环节,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尽量避免学生死记硬背知识。然而,现实教学中对于接受能力较弱的学生往往有诸多不利。比如,课堂上常常出现老师刚提出一个问题,思维较快的学生就抢先报出自己的见解,使原本思考和领悟比较缓慢的学生变成单纯的听众,教师无法发现他们还存在哪些思维障碍,下次遇到同类型疑问时仍有学生一筹莫展。另外还要求教师及时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哪些思维障碍。笔者为了保护每位学生的独立思考的时间,让学生在课上准备化学专用练习本,以便解答课上老师提出的问题。这样教师能全面了解学生遇到的困难,指引他们思考自己思维受阻的原因,进而扫除思维障碍,体会获取知识的乐趣,促使他们在脑力劳动中取得尽可能多的进步。

注重创设教学情境。首先,创设教学情境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针对性。由于化学知识结构本身涉及面较广,学生容易不知所云,摸不着头脑,但有了教学情境的创设,学生自然而然地将学习意向指向这个情境,学习目标更明确。其次,创设化学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要学好某一学科,兴趣是必不可少的。教学情境往往从生活经验入手,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与即将要学习的知识联系起来,并采用一定的问题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一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明确学习任务,就可以帮助学生重温旧经验、获得新经验,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和信息,有利于学生体验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有利于学生主动地探究、发散地思考,从而有利于学生认知能力、思维能力的发展,使学习达到比较高的水平;可以提供在实践中应用知识的机会,促进知识、技能与体验的连接,促进课内知识向课外迁移,让学生在应用活动中理解所学知识,了解问题的前因后果和来龙去脉,进一步认识知识的本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应用能力。同时,适宜的教学情境不但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而且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

富有艺术性的指导能力。新课程理念下,教师的作用不是“教”而是“导”。向学生提供探究和发现的情境,是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促使他们像科学家一样工作的必要条件。这就要求化学教师不仅让学生掌握化学知识的结论,更重要的是让他们体验化学知识获取过程。教师不能仅将现成的概念、定理、定律提供给学生,让学生参与知识形成过程,而应改变教学程序,先设计一系列问题,让学生逐步从疑问中得出正确的结论。同时新课程理念下中学生会不断产生新矛盾,甚至是误区,教师应有敏锐的感受能力和灵活的应变能力,并以此作为教学转折和教育契机,维持学生积极向上的思维状态。

抓住学生心理,唤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夸美纽斯说:“兴趣是创造欢乐光明的教学途径之一”。兴趣是一个人倾向于注意认识某种食物和研究某种事物的心理活动,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因素。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可以通过导课创设一种有趣的思维意境,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无疑会使教学事半功倍。如就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提问:“真的有鬼火吗?”“冬天生炉子为什么会煤气中毒?”等等。这些问题的提问必定能激起学生进一步探索的热情,这样设疑激趣,求知欲倍增。同样,教师还可以用化学实验激发学生求知欲望,让他们观察现象,提出问题,找出解决方法,促使学生感官处于最活跃状态,以最佳心理状态投入学习。

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习兴趣。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不可忽视,化学实验在培养学习兴趣及发展观察、分析、判断能力,促进化学学习能力提高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新课改更是突出实验的地位,教学主线应该围绕实验探究展开。虽然做实验耗费不少精力,占用一些课时,但笔者始终认为实验是化学的灵魂,其功效是其他任何一种教学手段都不能替代的,没有实验,教学质量就无从谈起。教师实验时,为了增强实验的可视化效果,可以请后排学生到讲台观看或者来回巡视。为了加强师生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动脑、动手,可以让一两个学生上台配合老师完成实验。有些简单的实验还可以让学生带回家完成,如学习“溶液的酸碱度”后,发给每位学生一些pH试纸,要求学生回家测试生活中常见的液体的pH。又如布置学生回家动手做“简易净水器”,然后进行过滤对比,看谁的效果比较好,学生兴趣都很高。

预习时要让学生发现问题,深化预习效果发现问题是学生预习是否有效的标志。通过发现问题,学生一方面可以自己学习,找出问题的解决办法,提高学习能力,另一方面可以针对钻研后仍不能解决的问题,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听取老师的讲解,从而加深知识掌握。预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常用两种方法:一是内容复述法,经过预习后,对所学内容进行复述、回忆,就能发现自己预习过的内容哪些是完全掌握的,哪些是部分掌握的,哪些地方还需要再补充等,这样就能发现问题所在,化学教学中常要求学生复述本课题的主要内容、实验探究目的、过程等,不仅可以检查预习效果,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归纳概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二是问题解答法,可以通过课后习题和老师布置的作业进行思考,如果能顺利解答,说明对本课题的知识点大致了解,反之,预习效果还未达到要求,还需继续努力,必然要重新翻阅、查找、思考、纠正等,这样就对预习效果进行第一次修正和深化而当学生带着预习的收获和问题听下一节课时,又通过课内引导、思考、回答、讨论、讲解等环节学习,无疑会再次修正、深化预习效果。最后正确地理解和掌握本课知识,实现本课的学习目标,达到本课的学习目的。

猜你喜欢
新课程化学情境
不同情境中的水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护患情境会话
奇妙的化学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奇妙的化学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