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课生成性教学的个案分析

2016-06-18 18:10甄月萍
考试周刊 2016年43期
关键词:生成性教学初中科学案例分析

甄月萍

摘 要: 生成性教学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生成问题并且应对预料之外的课堂教学问题的教学方法。其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习兴趣。本文就专门针对初中科学课的生成性教学进行研究,以案例为基础进行深入分析。

关键词: 初中科学 生成性教学 案例分析 理论支持

自新课改应用之后,中学教学改革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其一改传统课程教学中让学生被动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方式,运用多种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师的教学活动中,勤于动手,提高学生主动搜集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生成性教学正是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新的教学方法。在初中科学中对此方法进行应用,能够让学生主动亲近大自然,培养学生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一种生活态度,并让学生学习运用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问题,让学生形成良好的社会可持续发展意识。因此,教师要对此方法进行深入研究,帮助学生在科学学习的道路上不断前进。

一、初中科学教学案例

学习内容:光合作用——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

1.学情介绍

二氧化碳在学生的科学学习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种物质,虽然学生对其比较熟悉,但是对于其内在知识较少涉及。根据之前所学习的氧气学习,对比进行氧气制取及学习,了解其中的理论知识。

2.教学目标

学习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学习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学设计思路

通过之前学习的内容,将二氧化碳的制取理论知识引入课堂,让学生学习如何进行实验操作,巩固旧知识,引出新知识,并对二氧化碳的性质进行研究,运用试验退出二氧化碳的用途学习。

4.教学过程

(1)回顾二氧化碳实验室制取方法

通过运用石灰石、稀盐酸通过向上排空气法的收集方法,运用CaCO2+2HCL=CaCL2+H2O+CO2↑原理,对二氧化碳进行制取。通过使用燃烧的木条对收集在瓶中的二氧化碳进行测试。运用CO2+Ca(OH)2=CaCO2↓+HO2原理对其收集的气体进行检验。

(2)二氧化碳性质学习

活动一:笔者向学生出示一瓶气体,将其放置于桌面,让学生观察其特性。通过屠狗洞的故事让学生引发思考,指出二氧化碳与氧气的区别。最后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阅读,对比自己的结论与书中内容的异同之处,找到两者之间的联系。

活动二:给充满气体的塑料瓶迅速加入一定量的水,拉紧瓶盖,振荡,观察什么现象?让学生了解二氧化碳溶于水的性质。

活动三:从瓶中取少量液体滴入试管,加入蓝色石蕊试液,观察现象。了解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的现象。

活动四:用酒精灯对试管溶液进行加热,让学生了解探索分解的过程。

二、课堂教学反思

1.随时观察学生情绪,促成生成。

学生们在教师进行实验的过程中,往往会对老师的行为动作进行观察,这时候可以说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一个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们对实验观察的反应,了解学生们的心理状态,从而做好课堂教学资源的生成。比如,笔者在进行实验的时候,课堂教学氛围非常热闹,这一方面让学生们的积极性得到提高,另一方面非常容易导致课堂教学的混乱。笔者便寻找到学生们的兴趣点,让学生们自己进行实验,这样一下子引起了学生们的注意力,让学生们的情绪能够完全集中在课堂教学中,强化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2.勇敢尝试,引领生成。

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扩散思维的生成,既让学生能够通过课堂教学工作的完成达到学习知识的目的,又让学生们对所学习的知识进行灵活运用。比如,笔者在教学之前首先给学生们布置了解二氧化碳性质的作业,并寻找生活中是如何对二氧化碳进行利用的,以及生活中什么物质中常常包含二氧化碳。在课堂上因为有了之前的预习,学生们的反映都非常活跃,学习的思维被打开。加上课堂上教师的“宽容”,给予学生们尽情发挥的空间,让学生们的学习主动性得到激发。

3.重视德育,创设生成。

课堂教学中的生成不仅包括知识内容的生成,更包括德行问题的生成,教师要注重对学生们的思想进行捕捉,通过敏锐的观察,在时间恰当的时候对学生们开展课堂德育工作,让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价值观。比如,在进行二氧化碳学习的过程中,笔者告诉同学们,我们生活中的任何一种物质都如同二氧化碳一样,既有好的一面,又有不利的一面。因此,我们要具有全面性的眼观,要从全局性对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考虑。对于自身也同样如此,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努力弥补自身的不足。这样,笔者的教学工作既让学生们能够充分认识到气体性质的全面性,又能够注重学生非知识性的学习,注重学生生活道路的引导。

4.抓住契机,捕获生成。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课堂教学中“闪光点”的捕捉,通过某一个有趣的场景或者回答,让学生对其进行思考,引发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们的课堂教学得到延伸。比如,笔者在实验过程中,有个同学提出疑问:二氧化碳为什么可以像倒水一样被倒出来,笔者则抓住这个契机,让学生们进行思考,并对于学生们的回答并不评判对错,而是让学生们在实验中进行检验,结合相应的结论对自己的回答进行审视。通过对实验的研究、探索、总结,学生们能够形成较为科学的语言描绘所观察到的现象,同时能够感受科学所蕴含的魅力。

科学课中的生成性教学的开展并非一件简单的事情,其需要多方面的努力,需要教师做好充足的准备,并将之付诸实践,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不断总结。只有这样,教师所进行的生成课程才具有魅力,才能够让学生受益终身。

参考文献:

[1]朱志平.中小学生成性教学区域推进研究[J].江苏教育研究,2015,17:14-19.

[2]周建秋.动态生成教学:初中科学有效课堂的应然选择[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2,09:56-58.

猜你喜欢
生成性教学初中科学案例分析
小学语文生成性教学的有效性分析
生成性教学理念下的生物课堂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生成性资源的形成与运用
浙教版初中科学“阅读材料”教学对策初探
生成性教学视角下健美操教学的影响
父亲缺失案例分析
冷库建筑火灾特点及调查方法研究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案例分析
让语文课堂评价语绽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