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文化落脚在何方

2016-06-21 14:19方华
江西教育A 2016年4期
关键词:落地校长师生

方华

文化是文明的符号,民族的符号,历史的符号,地域的符号。所以说,学校文化是学校的符号。虽然很多学校都非常注重文化建设,但大多数只是刻在石头上,贴在墙壁上,写在文件和报告里,或者只在校长的嘴里听到过。这些真的是文化吗?有人说是,有人说不是。而我认为,这既是文化,也不是文化。因为文化有它的外显性,需要传播;同时文化也有它的内在和内涵,不能以文化外显性替代其含有的内在与内涵。这说明我们平时过于注重文化的展示形式和外显内容,而忽视了文化的真正价值和意义。

学校文化要落脚于学校制度

有人说文化是土壤,制度是树,树的生长离不开土壤;也有人说制度是骨骼,文化是附于外的血肉,是从骨骼中生长出来的。我以为,文化与制度就像鱼与水的关系,无鱼的水,则会污染变嗅;无水的鱼,则会干竭而亡。文化与制度的关系又如同鸡与蛋,到底谁是谁的起点,谁是谁的祖先,很难案定。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文化需从制度开始,又需从制度落地。

学校文化承载着传承与发展两大使命。传承中华民族乃至世界各民族优秀的历史与文明是学校文化的重要使命。但发展和弘扬学校文化必须建立在传承的基础上,结合时代与师生的需求不断对其优化、增加和践行。学校制度是为传承与发展学校文化提供物质上、认知上和策略上的基础条件。

学校文化价值表现的形式为学校制度,学校制度体现出学校发展愿景、发展需求(学校发展所需的管理需求、个人价值和真实需求)。不同文化的学校,其制度是绝对不相同的,这种不同表现在文化差异上。学校文化对学校制度的影响可以说根深蒂固,也可以说春风细雨。校长们经常有这样一种感觉,就是从A校调任B校,开始会觉得很别扭,而B校同仁也会不适。有些校长对此百思不得其解,有些校长认为B校工作环境不佳,有些校长希望尽快扭转这种“不利”局面,还有些校长则认为B校排外思想严重……出现这样的状况,究其原因是学校文化基因不同。新任校长作为学校的一名“新人”,首先是融入,然后是理解,最后才是融合,这种融合就是文化的融合。

学校制度支撑学校文化发展

学校文化的形成除了会受到历史的传承、民俗习俗、地域特色等方面的影响外,学校制度才是文化建设的重要支撑。制度是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保障,没有制度的文化如同无根之树,很难成活,更不要说发展。那么,制度如何支撑文化呢?

如果把文化比作“雅”,那制度就是“俗”;如果把文化比作“仰望星空”,那制度就是“脚踏实地”。只不过这个“雅”与“俗”,“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是“同行者”,而非非左即右的二元分极的思路。制度是带着文化价值的行动、策略、路径、目标及评价具体的要求与规范,这种要求与规范看似琐碎、刻板,但正是由制度的这种“刻板”换来了文化的“清水之渠”,没有制度的“刻板”,再充沛的文化源泉都会流得满地都是,最终不仅不能成为涓涓清流,更难源源不断地流向远方。要想获得文化的“雅”,就需要制度的“俗”;要想享受文化带来“仰望星空”的遐想,就需要制度面临荆棘的“脚踏实地”。学校的制度不仅是要为学校文化保驾护航,更是要对学校文化发展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校长如何理解学校制度支撑学校文化?有些校长的看法是帮助与被帮助,认为是学校制度帮助学校文化;有些校长的看法是引领与被引领,认为是学校文化引领学校制度;有些校长的看法是完善与被完善,认为学校制度可以完善学校文化……我的理解是学校制度与学校文化是互助、共进、互促的关系,也就是学校文化与学校制度之间没有主次、不分先后,是相互依存、相互帮助、相互引领和相互完善的渐进、生长过程。

学校文化最终的体现在于落地,所谓落地就是指文化能融入到学校的人事之中。学校文化的现实价值在于文化是否能落地,学校制度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文化的“代言”,同时也是文化物化的手段和策略。学校没有制度,学校文化就成了“隔山打牛”,有其形而无其效,学校文化落地要落在具体的人和事上,人和事的认知与认识都会表现出文化影响下的价值认同和思维路径。

我经常和同事探讨有关制度这个话题。对这个话题大家有不同的回答,且没有标准答案,但不同的答案背后却隐喻着不同的文化。学校制度要促进学校文化落地,首先要明确学校制度从何而来,又走向何方?其次是学校制度服务于谁,也就是谁需要制度的问题?最后才是学校制度的制定与执行,这对促进学校文化落地有显著作用,但绝不是唯一的,如同第五个馒头吃饱的故事一样,第五个馒头与前四个馒头的作用是一样的。

学校文化要落脚于师生

学校文化是传承文明、彰显历史的,更是服务教育、服务师生的。如果把学校文化的传承性喻为学校文化的“血脉”,学校文化的服务性则是学校文化的“功德”。没有传承性的文化不厚重,没有积累;没有服务性的文化没有现实感,容易成为口号,成为托词,成为玄术。学校文化如何落地,又落在何处?是学校文化真实的标志。

学校文化中要有人,没有人的学校文化是“假文化”“伪文化”。学校文化通过师生的言行、认知和判断体现出来,同时也在师生的言、行、思、认知、判断中展示和呈现。学校文化的功能是传承学校文明,服务学校发展,无论是传承还是服务最后都落在人的身上。

学校文化要落脚于校内校外

学校价值不仅在于校内,还在于校外,通过师生言、行、思的传播,得到家长和社区、市(居)民的认可与敬重,从而让学校文化得以彰显。

课堂的价值在于教育,课堂的魅力在于文化。

而学校文化最为核心的地带就在课堂,无论是师生关系,还是教学关系;无论是课堂追求,还是课堂价值,都折射出学校文化的含金量。学校文化首先应落脚在校内,落脚在师生身上,落脚在课堂上,落脚在活动中;其次是通过校内的影响、校内的彰显、师生言行的素养而传播于校外,以良好的校风影响家风,改变民风;最后是通过校内校外环境变化带动学校文化的落地与发展。

(作者系江西省弋阳县教体局局长)

猜你喜欢
落地校长师生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美联储加息终落地沪指冲高震荡走低
校长的圣诞节这花是你的吗?(一)
麻辣师生
化繁为简,医保支付价可“落地”
论校长的修养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法律何以难落地
好校长是怎么炼就的?
校长给力“九个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