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术后抗乙型肝炎病毒治疗对预防肝癌复发的研究

2016-06-25 09:22刘春铭黑龙江省农垦红兴隆管理局中心医院普外三科黑龙江双鸭山155811
中外医疗 2016年14期
关键词:复发治疗肝癌

刘春铭黑龙江省农垦红兴隆管理局中心医院普外三科,黑龙江双鸭山 155811



肝癌术后抗乙型肝炎病毒治疗对预防肝癌复发的研究

刘春铭
黑龙江省农垦红兴隆管理局中心医院普外三科,黑龙江双鸭山155811

[摘要]目的探讨肝癌术后抗乙型肝炎病毒治疗对预防肝癌复发的效果。方法方便选取该院2012年4月—2014年8月收治的乙型肝癌病毒复制的肝癌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单纯采取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肝癌术后,采取相应抗病毒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一年后的肝功能以及复发率。结果经过治疗一年后,观察组患者的肝功能AST、ALT、TBIL和ALB分别为(71.42±3.51)U/L、(64.36±2.48)U/L、(51.15±2.11)μmol/L和(38.85±2.46)g/L,数据均优于对照组患者,且观察组患者复发率仅为5%,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肝癌术后,对患者采取抗病毒治疗能够改善患者肝功能,降低复发率。

[关键词]肝癌;乙型抗炎病毒;治疗;复发

原发性肝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展速度非常快,且发现时间晚。随着医疗技术的提高,临床中对于肝癌的治疗水平也得到明显提高,针对肝癌的局部或全身放/化疗技术不断发展,手术切除和肝移植手术仍然是治疗肝癌患者最有效的手段。但是,肝癌患者术后的复发率较高,对患者的远期疗效影响较大,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1]。因此,该院通过方便选取2012 年4月—2014年8月收治的8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研究,观察在肝癌术后,对患者采取乙型肝炎病毒进行治疗取得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方便选取该院原发性肝癌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选取时间为2012年4月—2014年8月,所有患者在手术治疗前,均采用B超和CT检查,确定肿瘤的位置以及大小,排除标准:肝癌发生远处器官转移患者;术前进行了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患者;术前1年内使用过其他抗病毒药物患者;合并有其他重要脏器器质性疾病患者;妊娠哺乳期妇女,所有患者在参与试验前均知情同意,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将其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40例),一组为观察组(40例)。

对照组: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范围28~76岁,平均年龄(52.27±3.18)岁,肝功能Child-Pugh评分4~6分,平均Child-Pugh评分为(5.17±0.83)分。观察组: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9例,年龄范围29~76岁,平均年龄(52.86±3.79)岁,肝功能Child-Pugh评分5~6分,平均Child-Pugh评分为(5.94±1.08)分。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性别和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相互对比。

1.2方法

对照组:单纯采取手术治疗,采用Seldinger法将导管自右侧股动脉穿刺,置入肝固有动脉,然后将化疗药物混合灌注于肝固有动脉,化疗药物包括15 mg羟基喜树碱(国药准字:H20051251)和30 mg表阿霉素[国药准字:H20000496]等,栓塞用于肿瘤所在一侧的肝动脉。观察组:手术治疗后,对患者采取抗病毒治疗,手术治疗方法与对照组患者相同,抗病毒治疗采取口服拉米夫定(国药准字:H20110078,规格:0.1 g)治疗,100 mg/次,连续治疗1年。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原发性肝癌患者经过治疗一年后的肝功能,包括谷草转氨酶(AST)、谷内转氨酶(ALT)、红细胞血清总胆红素(TBIL)和白蛋白(ALB)。同时将两组患者一年后的复发率进行对比。

1.4统计方法

数据均采用SPSS 20.0软件处理,两组原发性肝癌患者治疗一年后的复发率为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2检验,组原发性肝癌患者治疗1年后的AST、ALT、TBIL和ALB肝功能数据为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当P<0.05时,表示原发性肝癌患者的AST、ALT、TBIL和ALB肝功能数据指标以及复发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经过治疗后,将其肝功能数据对比,观察组患者数据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原发性肝癌患者治疗一年后的肝功能(±s)

表1 比较两组原发性肝癌患者治疗一年后的肝功能(±s)

组别AST(U/L)ALT(U/L)TBIL(μmol/L) ALB(g/L)观察组(n=40)对照组(n=40)t值P值71.42±3.51 100.57±4.83 30.8777 0.0001 64.36±2.48 86.75±4.34 28.3293 0.0001 51.15±2.11 61.83±2.84 19.0915 0.0001 38.85±2.46 31.49±2.13 14.3051 0.0001

两组原发性肝癌患者经过1年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复发2例,复发率为5.00%,对照组患者复发11例,复发率为27.50%,数据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原发性肝癌的恶性程度非常高,有研究显示,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病死率非常高,目前仅次于食道癌和胃癌的病死率。目前临床中,大部分人认为乙型肝炎病毒是导致肝癌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2]。在对原发性肝癌患者的治疗中,虽然对患者采取放疗、化疗、射频、微波等治疗方式,能够使部分的肝癌患者病情得到改善,取得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是,手术切除治疗以及肝移植仍然是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的首选疗法[3]。据研究报道,原发性肝癌患者经过肝切除术后,其5年的生存率可达53%。但是,患者术后容易出现复发现象,而其出现复发现象的原因很多,其中高病毒复制状态是较为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原发性肝癌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后,一旦出现肝炎复发,其肝衰竭以及肝癌复发的危险性将显著增加,严重影响患者的术后生存率[4]。对于存在乙型病毒性肝炎背景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应该对患者的病毒载量以及肝炎的活动进行仔细检查并监测[5]。抗病毒药物能够抑制病毒的复制作用,减轻原发性肝癌患者肝炎活动的水平,从而降低肝癌的复发率,为患者取得长期的疗效[6]。拉米夫定是一种核苷类似物,它能够延缓患者病情的发展,减少患者出现肝硬化以及肝癌的比例。而限制拉米夫定长期使用的因素为可能导致病毒变异产生。有研究指出,原发性肝癌患者通过运用拉米夫定,5年内突变耐药性的发生率高达76%。因此,在对患者采用拉米夫定治疗中,必须时刻关注患者体内耐药性的发展情况,以便于调整患者用药[7]。周运添等[8]在《肝癌术后抗乙型肝炎病毒治疗对预防肝癌复发的研究》一文中,通过选取20例肝癌术后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其中10例对照组患者单纯接受肝癌根治术治疗,而治疗组患者在肝癌根治术后应用拉米夫定进行抗病毒治疗,经过治疗12个月后,治疗组患者的肝功能数据AST、ALT、TBIL和ALB分别为(70.4±3.5)U/L、(65.3±2.4)U/L、(50.3±2.1)μmol/L和(37.3±2.4)g/L,数据优于对照组患者,且治疗组患者平均生存时间为(23.4±2.2)个月,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该次研究中,两组原发性肝癌患者分别采取两种不同的治疗方法,均取得了一定疗效,其中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手术治疗的基础上,加以抗乙型肝炎病毒治疗,疗效更为显著,与周运添等研究中基本相同,经过治疗一年后,观察组患者肝功能得到了显著改善,各项肝功能指标数据分别为(71.42±3.51)U/L、(64.36±2.48)U/L、(51.15±2.11)μmol/L、(38.85±2.46)g/ L,数据对比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周运添等研究中治疗组患者生存时间更长,而该文中对两组患者的复发率进行了对比,其中观察组患儿复发率仅为5.00%,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各观察指标对比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对原发性肝癌患者的治疗中,手术切除是最为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是,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后,有激活乙肝病毒复制的可能性,因此,在对原发性肝癌患者的治疗中,在手术治疗的基础上,对患者采取有效的抗乙肝病毒治疗,能够对肝脏的炎癌转化起阻断作用,显著改善患者的肝功能,降低患者复发率,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晓伟.抗病毒治疗对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原发性肝癌根治性术后肿瘤复发的影响[J].中外医疗,2014,33(3):82-83.

[2]陈红,肖绍树.核苷(酸)类似药物抗乙型肝炎病毒治疗的不良反应及处理[J].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2014,28(6):506-508.

[3]王捷.重视抗HBV在肝癌治疗中的作用[J].外科研究与新技术,2013,2(4):225-228.

[4]李长严,崔艳欣,葛忠,等.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肝癌术后抗病毒结合胸腺肽治疗的疗效观察[J].中国癌症防治杂志,2015,7(5):363-366.

[5]王保健,江建宁,苏明华,等.核苷(酸)类似物治疗与全程管理对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肝癌术后临床结局的影响.肝脏,2015(8):618-620.

[6]俞文渊,王强,严冬华,等.规范化抗乙肝病毒治疗在肝癌肝切除术后癌症复发的回顾性研究[J].肝胆外科杂志,2015,23(2):126-129.

[7]柯婷婷.抗病毒治疗预防术后肝癌复发的效果观察[J].中国基层医药,2013,20(1):121-123.

[8]周运添,谢建明,黄婷娘,等.肝癌术后抗乙型肝炎病毒治疗对预防肝癌复发的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1,15(7):112-113,122.

Research on Anti-hepatitis B Virus Treatment after Liver Cancer Operation in Predicting the Recurrence of Liver Cancer

LIU Chun-ming
Third Department of General Surgery,Heilongjiang Province Nongken Hospital of Hong Xinglong Administration Center,Shuangyashan,Heilongjiang Province,155811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effect of anti-hepatitis B virus treatment after liver cancer operation in predicting the recurrence of liver cancer. Methods 8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liver cancer replicated by hepatitis B virus of liver cancer admitted and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April 2012 to August 2014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with 40 cases in each,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simple operation,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corresponding anti-virus after liver cancer operation,and the liver functions and recurrence rate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after 1-year treatment. Results After 1-year treatment,the liver function AST,ALT,TBIL and ALB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respectively(71.42±3.51)U/L,(64.36±2.48)U/L,(51.15±2.11)μmol/L and(38.85±2.46)g/L,which were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recurrence rat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only 5%,which was obvious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 Conclusion After the liver cancer operation,the anti-virus treatment can improve the liver function of patients and reduce the recurrence rate.

[Key words]Liver cancer;Anti-hepatitis B virus;Treatment;Recurrence

[中图分类号]R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742(2016)05(b)-0111-02

DOI:10.16662/j.cnki.1674-0742.2016.14.111

[作者简介]刘春铭(1977.6-),男,天津人,本科,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普外肿瘤,腹腔镜,微创外科。

收稿日期:(2016-02-16)

猜你喜欢
复发治疗肝癌
LCMT1在肝癌中的表达和预后的意义
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治疗老年肥胖患者结肠癌的疗效及复发情况观察
69例再发脑梗死患者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
62例破伤风的诊断、预防及治疗
1例急性肾盂肾炎伴有胡桃夹综合征保守治疗和护理
新生儿惊厥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研究
microRNA在肝癌发生发展及诊治中的作用
Rab27A和Rab27B在4种不同人肝癌细胞株中的表达
microRNA在肝癌诊断、治疗和预后中的作用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