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通过课内外衔接进行课外阅读指导

2016-07-02 08:19郭玉红苏孝琴赵国强
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 2016年16期
关键词:课外课外阅读文章

郭玉红+苏孝琴+赵国强

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板块,而课外阅读又是课内阅读教学的拓展和延伸。因此,在探索语文课堂素质教育的同时,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指导是非常必要的。

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主要以三种阅读为主。理解性阅读,以理解认知为目的,属低层级阅读;鉴赏评价阅读为探究性阅读,是较高层级的阅读。这种阅读更强调解读的多元化,强调阅读的个性化和创造性。阅读教学的最高层级就是触发,即学生对作品有所感悟,有属于自己的心得体会。可见,阅读中,理解是基础,鉴赏评价是提高,触发则是升华。理解的深度,鉴赏的水平,触发的丰富程度,应作为新课标下检验学生阅读能力强弱的具体标准。

学生进入初中阶段,课程科目增多,课时紧张,作业负担变大,阅读时间很难得到保障,可以说是分秒必争了。

因此,我们认为在这种情况下指导课外阅读,首先要注重抓好珍贵的45分钟,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也就是以课文为例子学习如何阅读一篇文章,再由课堂向课外延伸。课内外衔接进行课外阅读训练效果最好。无论是课堂学习还是课外学习,都应以读为本。读既是一种过程,更是一种方法。在读的过程中生成对话,积淀语感,感悟情思,掌握技巧,并最终会习得为一种能力。为了发挥课堂阅读教学引领课外阅读的作用,我们根据每一课的学习目标,精心设计好阅读问题(包括读写练习、迁移延伸等环节),给出学习任务,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主动阅读文本,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大胆放弃了以前语文课堂上老师的知识传授,而要求学生动脑、动手,自己去解决问题,训练学生的思维和阅读理解能力。为了提高阅读的有效性,我们给课堂阅读教学明确规定了目的和任务:(1)通过阅读,提高学生集中注意的能力;(2)通过阅读,提高学生对阅读材料的分析加工能力;(3)通过阅读,唤醒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4)通过阅读,活跃思维,使自己养成勤思考、爱质疑的习惯,以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5)通过阅读,加强语感训练,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能力,积累词汇与语言材料,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为学生的写作提供可资借鉴的词汇、材料和技巧;(6)通过阅读,丰富人的精神世界,提高人的审美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人的精神气质。有了明确的阅读目的,阅读教学将对学生更加有益,阅读效果才会更好。比如《丑小鸭》一课,先让学生朗读课文,了解丑小鸭的遭遇,然后由老师简单介绍安徒生的生活经历,引导学生理解丑小鸭的形象就是作者自身生活的写照。告诉学生,童话不只是童话,童话也是生活。请学生以“我是一只丑小鸭”为题,融入个人的生活体验和感受写出自己心中和丑小鸭所发生的共鸣,从而从一个新的视角将阅读引向深入,引向思想交流、达成独特见解的新境界。本课教学思路重体验、重感悟,旨在激活学生个性化的情感体验和个性化的思考表达,使学生解读文本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得到发展,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精神世界,成为真正触动学生心灵的一课。文本是一个多层面的未完成的图式结构,有着许多的空白点和不确定性,具有开放的“召唤结构”,有待读者用自己的感觉和体验去填充这些描写的空白处。我们课题组老师在教学中力争引导学生利用自己个性化的积累和经验,对文本产生独特的理解与感受。结果,许多同学改变了语文就是枯燥的字词、句段、中心分析的看法,体会到语文阅读生动活泼的美。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还重视了对学生学法的指导。教师指导一部分,再加上学生自己摸索尝试和相互交流,通过方法指导和具体的实际训练,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迁移能力等多种能力的转换,并注重课内知识点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为知识向能力转化和阅读能力向写作能力延伸铺路搭桥。比如《爸爸的花儿落了》一课,英子在参加毕业典礼时思潮起伏,回忆了爸爸影响自己成长的几件事,作者把眼前的事和回忆的事交叉起来写,使文章显得波澜起伏,跌宕有致。我们顺势教学生在写事时尝试穿插一段回忆,尝试一下在顺叙中插入一段插叙。一名女生写自己在下雨时等父亲来接的空当里的心理和回忆,很好地提升了文章的层次,和平铺直叙相比更给人以全新的感受。又如《最后一课》,作品的主题十分严肃,作者却选择了一个巧妙的叙述角度,通过调皮淘气的小弗朗士的心理变化,表现了法国人民对祖国的热爱。小弗朗士在小说中不仅有贯穿故事情节的作用,使故事给人真实亲切的感受,还起到了深化小说主题的重要作用:连一个小孩子尚且如此,更不用说别人了!我们借本文教学生写作时考虑叙述的角度问题,不必总用自己的口吻来叙事,从别人的视角切入,以别人的口吻叙事会使文章更新颖,让人眼前一亮。再如《土地的誓言》一文,我们主要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标题,让学生就标题提出疑问,学生很快提出了三个问题:(1)这是一块怎样的土地?(2)作者面对土地发出了怎样的誓言?(3)作者为什么要对土地发出誓言?(即作者和土地的关系问题)从这三个问题入手,我们很快把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作者的故土之思和爱国热情,接着教会学生理解题目对文章提纲挈领的作用,教会学生要紧扣标题展开写作,抓住题目的重点去写,这样才能突出中心。

课外阅读要在重视课文学习的基础上坚持扩大阅读的范围,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指导学生运用课内学到的知识和方法向课外延伸和拓展,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生成能力,积淀素养。

语文学习是一个积累的过程,要达到从“量变到质变”的目的,必须在平时切实加强课外阅读的效果。从初一开始,我们就为学生制定了课内外结合的读书计划,并鼓励学生谈读书心得。学了《秋天的怀念》之后推荐阅读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学了《荷叶 母亲》之后推荐阅读冰心的《繁星·春水》,学了《再塑生命的人》之后推荐阅读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学了《我的早年生活》之后推荐阅读丘吉尔的《丘吉尔自传》,学了《爸爸的花儿落了》之后推荐阅读林海音的《城南旧事》……就这样趁热打铁,把课堂学习的触角及时延伸到课外领域。我们让学生把他们在阅读过程中认为对自己教育最深、感触最大、最精彩的语段、名言警句摘录下来,针对这些摘录,写一些赏析及感想。我们从一开始,要求学生每周必须完成至少一篇规范的读书文摘,对所摘录的文字从题材、结构、主旨、写法等任一方面做评析,写感悟。规范阅读要求,目的是使学生有章可循。这样做,有效地促使学生保质保量地完成课外阅读中积累材料、吸取有益营养的任务,又避免了“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现象。教师们往往不在形式及内容上作过高的要求,学生会把它作为一种快乐来做,当一本本读书笔记在同学们的精心布置下,令人赏心悦目时,教师们会不定期举行优秀读书笔记展示报告活动。此外,还极力地鼓励学生充分利用校内图书馆,积极借阅图书。除此之外,在班级内还建立了“图书角”,学生将自己认为优秀的课外读物带到班里,这就加强了同学间课外阅读的交流,便于同学们相互推荐,同步阅读,互相探讨,交流读书心得。三年下来,这个读书活动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了学生的文学素养,还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增强了学生的审美能力,丰富了学生的思想,更为重要的是,课外阅读培养了他们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对文字的理解、领悟能力,为学生的长期发展奠定了基础,使学生受益终生。

另外,为了更好地促使学生自觉地进行课外阅读的学习,激发他们课外阅读的兴趣与爱好,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们把每周的语文自习课开辟成了阅读引领课,积极扩大阅读时间与空间,精心准备与学生进行心灵对话的佳作,引领学生体验阅读的甘苦。有时,我们会针对学生思想现状引入一些精品美文。如一些学生对父母的关爱无动于衷,教师就选择了一组关于“母爱”的文章,通过《妈妈的账单》《我交给你们一个孩子》《无价保姆》等文章的阅读感悟,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了伟大无私的母爱;为激励学生勇于战胜学习生活中的困难,教师选择了一组“关于挫折”的文章,鼓起了他们乏落的风帆;为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教师选择了一组关于“古典的价值”的文章,通过对《古典的价值》《我心目中的苏东坡》等文章的阅读,开阔了学生的阅读视野,激发了学生对古诗文的阅读兴趣。就这样,《读者》《散文选刊》《青年博览》等陆陆续续走进了我们的语文课堂,也走进了学生的生活和心灵中。有时,我们会结合单元教学确定专题,开展“为课文找朋友”活动。在学诗歌单元时,选用了戴望舒、舒婷、郑愁予、余光中等的作品;在学小说单元时,选用了莫泊桑、契诃夫、马克·吐温、欧·亨利等的作品;在学散文单元时,选用了毕淑敏、朱自清、席慕容、冰心等的作品;在学戏剧单元时,补充了莎士比亚、曹禺、卡梅伦、施洋生等的剧本……这些结合教材内容而确定的课外阅读内容,其最明显的优势就是使教学目标更为明确,重点更为突出,课内指导课外,课外扩充课内,使课内与课外相得益彰。结果,每周的美文阅读课成了我们语文教学中最受学生欢迎的“保留节目”,有时下课了,学生也不让我们离开,还要求继续赏读。设置阅读引领课,不仅引导学生体会了语文之美,感受了阅读的魅力,提高了学生对文艺作品的鉴赏能力,提高其文化素养,而且还激发他们课下不断地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自由阅读也成为孩子们的“最爱”。

学生学的或了解的知识,多或少,他们或许不知道。那么,有意识地让他们参加一些语文活动,一方面是为了应用在课外阅读中学到的语文知识;另外,也可以促进学生进一步地多去进行课外阅读。因为只有比一比,才能明白自己的差距或看到自己的进步,就会有一种多读多积累的欲望。为此,我们利用课前三分钟演讲开展美文共欣赏活动,学生从课外阅读中选出好的文章做演讲,并谈出自己的阅读感受,评论选文的独到之处等,给孩子的课外阅读搭建了一个展示成果的舞台。通过演讲,同学们将自己在课外阅读中得到的知识拿到课堂上来展示,使阅读吸收的信息有了一个极好的外化机会,同学之间互相交流和启发,每人都有一种收获感,从而提高了课外阅读的兴趣,使课内和课外互相促进,良性互动。通过这样有计划、有目的地品读美文,在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的同时,引导学生持续关注了课外阅读。对此,学生反映热烈,效果很好。另外,我们每学期还组织学生开展“好书养人”读书心得畅谈会,布置学生制作“读书小报”进行评比,学生把阅读好书的感受写成体会文章张贴在班级墙报栏里,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感悟读书之乐。一份份精致的读书小报引来学生们驻足观赏,劳动者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观赏者得到了美的熏陶。各种各样的语文活动更激发了广大同学的阅读激情,调动了课外阅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以上所说,只是一些能看得见的显性成果,我们还想强调一下课外阅读在孩子身上引发的隐性成果,也许这才是最根本的变化。它对强化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的能力,培养终生阅读、终身教育、持续发展的意识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阅读,一些孩子的灵魂被唤醒了,思想得到了发展,发现了自己想干什么或者想成为什么样的人,真正开始了自己的人生之旅。孩子的自我觉醒为今后的成长奠定了基础,可能比任何具体知识的学习更为重要吧。孩子们有了自己的想法,学会了思考人生的各种问题,把个性体验转化为自己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一部分,这应该是课外阅读的最大成果吧。

(作者单位:河南省郑州市第八中学)

猜你喜欢
课外课外阅读文章
小满课外班
我的“课外老师”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
课外实践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