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读于趣:指导小学高年级学生读书的方法

2016-07-04 14:22侯心萍
学园 2016年3期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课外阅读

侯心萍

【摘 要】随着教改的不断深化,学生拥有更大的学习空间。课外阅读以其开阔视野、增长知识的优势,对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作文能力乃至整体学习都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它也将顺应新理念逐步完备,成为学生的必修课。本文紧紧围绕小学高年级维系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固化阅读习惯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方法,探讨了激活阅读动力为成长助力、沉淀学法为全面发展奠基、立足课堂改革进行有效迁移和关注读写结合落实语言发展几个层面的问题。在教改回归本位的今天,老师们要勤于实践阅读手段,勇于更新阅读理念,坚决避免阅读误区,方能稳步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效率。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 兴趣方法 课外阅读 寓读于趣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6)03-0088-02

学生的认知体系要通过课内外的自主学习逐渐建立起来,那么主动的课外阅读便是一条固化学生习惯、升华自主能力的有效途径。在课外阅读研究中,我从构建主义的角度,将学生课外阅读分为名著导读、课内共读、探究性阅读三个层面,将阅读和课程相联系,使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体系相对完整。其中在名著导读中选准引导的切入点,摒弃“一言堂”的陈旧模式,力争落实阅读主体;在课内共读课中关注学生之间的交流,启发学生与书籍对话,从而避免误区,使课外阅读与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相呼应,从而实现有效衔接;在探究性阅读中以各种生动的活动为载体,启发学生向纵深思考,落实读书方法的积累,提升学生的自读能力。只有探究和运用科学有效的阅读指导模式,才能真正提高学生语文的综合素养。在构建阅读课程的过程中,不同课型的实施,也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 维系兴趣,激活阅读动力

一个人的兴趣是与心理需求紧密联系的,只有潜在的阅读需求不断受到激发,阅读兴趣方可习以为常、自然而然,学生才会自主踊跃地参与其中。解决阅读动力的话题可谓老生常谈,从高年级的角度来说必须淡化阅读的目标意识。这并不是简单地放开学生的思想让其自由驰骋,也不是将阅读主权移交给学生,它是放手和管理的巧妙结合,是无形的积极引导,是将广泛调动起来的积极性约束在教师既定的阅读目标之中的有效策略。教师得在组织上做文章。通常可以进行以下活动:

1.营造氛围,书香醉人

从教室的布置、氛围的创设,到教师的举手投足、言谈思想,从课堂到课下,环境的力量潜移默化、润物无声。让学生随时随地欣赏语文的色彩、时时处处聆听生命的语言,那种浸泡感染、熏陶陶冶,将无声无息地引领学生在文学的海洋中领略万千风景,体验阅读的快乐。

我曾经尝试让学生大量搜集有关读书的名言名句来营造氛围。如:“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高尔基)“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歌德)在阅读课上,我展示很多热爱读书的名人名言,组织学生阅读并交流心得,分小组说说自己的体会,最后学着名人的口吻简化语言、精炼主旨,最终选择出有代表性的名言全班展示、集体读背,还摘抄在教室后面的黑板上,供有兴趣的同学继续交流.

2.呵护个性,各取所需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自主意识越来越强烈,性格喜好越来越鲜明,对课外书的选择也越来越有自己的见解。加上一班三十几个学生,性格本应各异,爱好本就不同,高年级教师在向孩子推荐书籍的时候应因人而异,在阅读指导的时候应因材施教。我建议老师下要保底,上不封顶,尊重差异,各取所需。实践中,我们常常可以碰到一些孩子不喜欢默读静修,只喜欢活泼开朗的游戏。我便找一些美文教学生朗诵,有泰戈尔的,也有余光中、赵丽宏的;有诗词、曲赋,也有散文、小说,比较自由而庞杂。读的时间久了,美文里的话就成了学生自己的语言,学生也会学样留意书中的精彩,有的竟也形成了自己的喜好,有了“想读书”的愿望。读的内容多了,因势利导,这些孩子的阅读必将更加广泛。

3.善于激励,升华体验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自主意识越来越鲜明,思想

个性也逐渐成熟,怎样发扬优势,摒弃不足,鼓励学生阅读呢?最近网上盛传着管建刚老师教作文的很多做法,旨在贴近学生的生活,鼓励学生个性化的习作,这也给予我们在鼓励学生阅读上很多有益的启示。教师要从强化学生的阅读成果入手,逐步引导学生真正从书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做阅读沙龙交流读之体验,鼓励特立独行的观点横空出世;积极帮助学生发表读后感或仿写的作品,启发积极分子编撰个人的文集、诗集;组织几场简单的诗歌朗诵会;定期举办班级读书会等,因班级而异,因训练重点不同而各有千秋。

二 固化习惯,延续成长助力

人的各种习惯大多是从小时候形成的,那时养成的良好习惯会使人受用一生。读书习惯也是如此。小学时期是人生记忆力最好的时期,相比初中和高中,学生的课业压力还不算太大,时间也很充足,正是培养学生读书习惯的最佳时机。

1.师生共读的习惯

学校是传播知识的重要场所,教师理应成为读书的表率。正所谓“言传身教”,在读书过程中,教师不应该是一个说教者,而应该是一个实践者,应以勤奋的读书形象,为学生树立榜样。更重要的是教师要和学生一起读书,还要经常和学生交流自己的读书感受,用教师的读书习惯去影响学生的读书习惯。教师和学生共同读书是任何教师都不能回避的事情,只有教师做好学习的先行者,才会从自己的学习经验中提取教育精华;只有教师积累了比较丰富的学习体验,才能以一个学习者亲身验证过的方法来指导和影响学生。

2.定期举办活动的习惯

教师有学习交流的习惯,在交流过程中,我们经常会为某位名师的巧妙做法拍案称绝,或惊叹于某个名师的训练体系竟如此庞大,惊讶于某位专家的教育理念竟如此博大精深。等我们静下心来细细想之,又常常会发现,他们的好方法里好像也有自己的影子。这其实是一个很有趣的现象,现象背后的根源在于,我们老师总是在做很多事,总是在进行很多尝试,却没有把这些做法分门别类地整理一下,把切实有效的方法归整出来,形成一套完备的体系。与其简单地为短暂的好做法喝彩,不如对整个过程进行有效的体系构建。为了使学生养成读书的习惯,就应该把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活动固定下来,一方面形成班级乃至校园的文化特色,另一方面就成了学生受益终身的好习惯。比如,你有时也要求学生做读书笔记,能不能把这个时间固定下来,把班级开展读书笔记展示的活动固化下来,让学生经常性地把自己的读书笔记展示给大家,久而久之,学生慢慢就会自然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三 沉淀学法,奠定全面发展力

1.立足课堂改革,进行有效迁移

教师通过阅读教学,使学生习得适用的阅读方法,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教师可以紧扣一词,读活一篇课文,发掘“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词语,巧妙利用段落之间的关系,大线条地讲读课文不失为一种好方法。这些词句或者揭示了文章的中心,或者点明了文章的情感,或者概括了文章的内容,或者暗示了文章的思路,有四两拨千斤的妙用。有些课文的段落呈并列式结构,段落之间无轻重之分,也可抓住有代表性的一段精心指导,其余各段略加指点即可。基于此,教师可以精导一段,贯通全文。这对教师钻研教材,熟读教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关注读写结合,落实语言应用

立足课堂改革,进行有效迁移是小学高年级提升学生课外阅读水平的重要方法,而关注读写结合则是高学段学生从学习语言到应用文字的一条必由之路。叶圣陶先生说:“学生读得好,才能写得好。”“阅读得其方,写作之能力亦即随而增长。”要使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增强,阅读并不是终结,要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必须将阅读向写作延伸。发展学生的分析、思辨乃至创造力,除了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注重体验之外,还要在读写结合上花大气力。

一味强调读而忽视了写,阅读会变成飄摇的野草,从此失去有效的巩固和反馈,导致学生眼高手低;一味强调写而忽视了读,写就会陷入盲目,最终学生会江郎才尽。读和写的关系是输入和输出关系,就像人体摄取营养、储存能量那样。读是一个多方面吸收的过程,读是写的基础,写从读中吸取养分。读和写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训练系统,但却是互相促进、共同作用的。

改写、续写、仿写、缩写、扩写是我们常用的读写结合手段,都得有先阅读理解,再投入实践活动,最后超越原文的过程。从最初的抄背默诵、充分领悟,到将其消化酝酿,包括从实践中受到的启发,最后才化作自己的作品和风格,“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就是这样一个从理解到创造的过程。

参考文献

[1]王崧舟、林志芳.诗意语文课谱:王崧舟十年经典课堂实录与品悟[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责任编辑:林劲、李婷婷〕

猜你喜欢
小学高年级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从《蝉》到《昆虫记》,由自读延伸至课外阅读
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中随文练笔的策略分析
点燃课外阅读的火焰
对数学思维在小学数学高年级教学中渗透的思考
浅谈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小学高年级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英语趣配音对小学高年级学习英语的影响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