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肾活血汤治疗糖尿病骨质疏松症疗效观察

2016-07-10 00:10杨龙
糖尿病新世界 2016年7期
关键词:中医治疗临床疗效

杨龙

[摘要] 目的 针对临床糖尿病骨质疏松患者采用补肾活血汤进行治疗的效果进行较深入地探讨。方法 收集2010年1月—2012年1月期间患有糖尿病骨质疏松症的30例患者有关资料,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有15例患者,对照组采用血糖控制及骨营养补充等方法进行治疗,治疗组基于此,口服补肾活血汤,对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6.7%,两组患者逐渐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骨质疏松症患者在临床中采用补肾活血汤治疗具有十分明显的疗效,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 糖尿病骨质疏松症;中医治疗;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 R2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6)04(a)-0050-02

针对临床糖尿病骨质疏松患者采用补肾活血汤进行治疗的效果进行较深入地探讨。在糖尿病的各种慢性并发症中,糖尿病骨质疏松症具有较高的发病率。骨质疏松症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发病率约有20%~60%,糖尿病骨质疏松症患者都降低了骨密度,易骨折,并在骨折后难以愈合。所以,糖尿病患者治疗骨质疏松症对于患者提高生活质量,对严重并发症进行有效防控都具有十分积极地意义。骨质疏松可采用雌激素进行治疗,但雌激素服用剂量较大,时间较长容易发生比较严重的不良反应[1]。因此,糖尿病骨质疏松症患者可采用中医补肾活血强筋方法进行治疗,获得了较好的效果,为针对临床糖尿病骨质疏松患者采用补肾活血汤进行治疗的效果进行较深入地探讨,现分析2010年1月—2012年1月间该院收治的患有糖尿病骨质酥松症患者30例的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患有糖尿病骨质疏松症的3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有15例患者,治疗组有6例男患者,9例女患者,患者年龄在41~69岁之间,平均年龄(52.6±2.3)岁;对照组有7例男患者,8例女患者,患者年龄在43~76岁之间,平均年龄(59.2±2.6)岁。所有患者都与《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中的糖尿病诊断标准相符,属于2型糖尿病。两组患者中大部分都具有不同程度的疼痛感腰背疼痛,腰背疼痛主要是负重性或自发性。骨质稀疏情况采用线检查方法,峰值骨量采用骨密度仪检测方法低于正常健康2个标准差以上,都与世界卫生组织1994年制定的诊断骨质疏松症的有关标准相符。将可干扰骨代谢疾病及神经血管并发症、严重糖尿病并发症等疾病予以排除。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低蛋白饮食对血糖指标进行控制,口服优降糖、二甲双胍或格列吡嗪等药物,或对胰岛素进行注射,每日对钙片及维生素D进行口服,降钙素进行注射。治疗组患者基于对照组患者再服用补肾活血汤,采用六味地黄丸[2],25 g药用山茱萸, 10 g丹皮,30 g山药,10 g泽泻, 25 g熟地,20 g茯苓,25 g丹参,40 g黄芪,20 g淫羊藿,30 g骨碎补,1剂/d,水煎200~250 mL,口服2次/d, 4个月为1个疗程。

1.3 评价方法

1.3.1 临床症状 对患者的活动痛、休息痛及压痛等腰背疼痛症状在治疗前采用积分方法进行评价,无疼痛患者为0分;有不适感,但对正常工作不产生任何影响的患者为1分;疼痛感明显且能够忍受,并部分限制工作的患者为2分;疼痛不能忍受并无法进行工作的患者为3分。

1.3.2 骨密度和血清骨素 采用骨密度检测方法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腰椎正位和股骨颈,对患者治疗前后血清骨钙素水平变化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测定[3]。

1.4 疗效标准

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有关标准,减少腰背部疼痛积分超过80%,每平方厘米增加0.05 g骨密度的患者为显效;减少腰背部疼痛症状积分超过50%或每平方厘米增加不足0.05 g骨密度的患者为有效;与治疗前对比, 减少腰背部疼痛症状积分不足50%,骨密度没有改善的患者为无效[4]。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5.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治疗组患者有14例有效,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患者有13例有效,总有效率为86.7%,两组患者逐渐存在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

2.2 骨钙素水平

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经临床治疗后,患者骨钙素水平都得到明显提高,但治疗组患者骨钙素水平在治疗后与治疗前进行比较,其结果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其结果不存在明显差异。

3 讨论

糖尿病骨质疏松症在临床中被认为是一种继发性的骨质疏松症,因不能分泌足够的胰岛素或其它原因造成代谢紊乱,导致骨组织代谢及因子或调钙激素失衡,骨吸收过程骨形成过程由破骨细胞与成骨细胞介导发生失衡,骨形成低于骨吸收,高血糖导致排出的尿钙、磷等不断增加而增加分泌物,增强的溶骨作用对于破骨细胞功能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对成骨细胞功能具有抑制作用,使骨流失加速,进而导致患者骨质疏松;对巨噬细胞具有诱导作用,而产生肿瘤坏死因子、集落刺激因子,对破骨细胞功能具有促进作用,使骨吸收不断增加。此外,高尿糖对于重吸收钙、憐也具有阻滞作用,对丢失骨盐程度加重,进而患者产生骨质疏松症。在临床中具有骨小梁细而疏的表现,较低的骨密度,较少的骨量,易导致不同程度的骨折。随着不断发展的病情,容易发生腰背、髋骨部疼痛,或产生肌肉钝痛。成骨细胞能够分泌骨钙素,不只是对骨具有代谢作用,对糖和脂肪代谢也具有一定作用。在中医中普遍认为糖尿病骨质疏松具有“消渴”和“骨痿”等症状表现,其发病机理与脾肾器官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5]。

肾能够对具有促进机体生长发育功能的组成部分具有明显作用,先天体质虚弱不足、没有规律饮食等都具有化火伤阴作用,患者病程较长会对耗气,不能全部得到骨髓,将影响骨体生长。古代医书中具有如下表述,“肾者水脏也,今水不胜火,则骨枯而髓虚,故足不任身,发为骨瘘”。脾是患者体内的重要籍贯,脾虚则气血生化无源,肾脾虚衰造成患者气血不足而产生血滞,进而痹阻患者血脉,经脉失养容易导致患者发生骨营养不良进而发展成为致骨质疏松症。因而,脾肾两虚糖尿病使患者发生骨质疏松重要发病机理,瘀血过多则影响骨部生长。

糖尿病骨质疏松症患者骨质疏松程度与其糖尿病状况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应采用有效方法对血糖指标进行科学控制。中医临床治疗主要采用健脾补肾、壮骨活血方法,主要由山茱萸,山药、泽泻、丹皮、熟地、黄芪及茯苓等组成。方中熟地微温性甘,归肝、滋补肾阴、益髓填精。具有利尿、强心、降糖等功能,并增强高外周白细胞免疫功能。山茱萸具有酸温药性,对肝肾等器官具有重要作用。有关研究结果显示,可使患者高血糖降低,抗炎及免疫力提高作用。山药性平味甘,具有固肾健脾益精重要。能够使免疫功能提高、降脂降糖、延缓衰老、抗氧化、对肾脏再生修复及酸碱平衡调节等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茯苓配山药健脾也能使患者免疫力抗炎作用提高,黄芪性平味甘,有生阳补气、脾胃调和的重要作用,有关研究结果显示,能够使患者机体提高免疫力,确保肝降糖降压而丹皮,丹参等能够具有散瘀清热作用,有关药理研究也充分证明“淫羊藿等具有雌性激素对于骨质疏的有效改善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4 结语

综上所述,该治疗方法具有补益脾肾,活血壮骨的效果,不仅能够治疗糖尿病,使患者血糖指标降低,还能对骨质疏松具有一定的改善,对于治疗糖尿病骨质疏松的效果也是十分明显的。该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采用补肾活血汤在临床症状改善及骨密度增加等方面都具有显著效果,使骨钙素水平明显提高,而对照组患者效果相对不够明显,因此,在糖尿病骨质疏松的临床治疗中补肾活血汤的疗效十分显著,可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 任树军,邢国利,姜益常,等.补肾健脾益气法对酒精性骨质疏松大鼠骨密度(BMD)、骨矿含量(BMC)影响的研究[J].中医药学报,2013,5(17):66-68.

[2] 孙丽莎,刘润萍,陈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制及治疗[J],山东医药,2014,4(15):72-76.

[3] 闫凤民,张永光,王志强,等.阿仑膦酸钠治疗男性2型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疗效观察[J].河北医药,2014,7(11):39-42.

[4] 高美娟,于桂娜.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的相关危险因素研究进展[J].山东医药,2014,7(19):91-94.

[5] 冯玉欣,逄力男.糖尿病与骨质疏松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内分泌学分册,2013,8(21):19-23.

(收稿日期:2016-01-05)

猜你喜欢
中医治疗临床疗效
“攻”“补”“通”法在治疗系统性硬化症中的应用探析
中医治疗妇科慢性宫颈炎阴道炎临床疗效研究
浅析中医治疗糖尿病的优势与不足
通乳颗粒结合乳房手法按摩治疗产后缺乳疗效观察
尘肺合并肺心病心衰的中医治疗现状
探讨氯吡格雷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血管的临床疗效
131碘治疗甲亢患者的后期随访效果分析
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临床分析
微创手术治疗胃溃疡42例临床分析
研究腹腔镜在早期卵巢癌分期手术中的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