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雷山县苗族人群ABO血型分布及基因频率调查*

2016-07-15 09:00姚玉仙禹文峰官志忠
重庆医学 2016年18期
关键词:聚类分析苗族

姚玉仙,禹文峰,谢 渊,赵 艳,肖 雁,何 燕△,官志忠

(1.贵州医科大学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贵阳 550004;2.黔南民族师范学院,贵州都匀 558000)



贵州省雷山县苗族人群ABO血型分布及基因频率调查*

姚玉仙1,2,禹文峰1,谢渊1,赵艳1,肖雁1,何燕1△,官志忠1

(1.贵州医科大学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贵阳 550004;2.黔南民族师范学院,贵州都匀 558000)

[摘要]目的探讨贵州省雷山县苗族ABO血型系统表型分布特征及其基因频率。方法采用玻片快速凝结法,对该县苗族3代以内无血缘关系个体728人(男344人,女384人)进行ABO血型筛查。结果该县苗族男女性别的观察值与期望值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χ2=0.001 7,P>0.05;女:χ2=1.329 2,P>0.05),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且ABO血型的表型分布特征均为O>B>A>AB,基因频率均为r>q>p(男:r=0.639 9,q=0.205 7,p=0.154 4;女:r=0.664 5,q=0.182 7,P=0.152 9),民族指数小于1(0.811),具有典型的南方少数民族血型特征,属华南型血型分布。结论该县苗族的ABO血型分布与性别无关;ABO 血型分布在同一民族间存在地区性差异,同一地区间存在民族性差异。

[关键词]ABO血型;苗族;基因频率;遗传距离;聚类分析

贵州省少数民族居住分布为大杂居小聚居、有不与外族通婚的特点,遗传具有民族稳定性。ABO血型在人群中的分布,由于遗传的关系,不同的民族各有其特点。雷山县,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西南部,居住有15.7万人口,其中苗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5%[1],雷山县不仅是苗族历史上历次大迁徙的主要集结地之一,而且是全球苗族文化的展示中心。因此,对本县苗族人群红细胞血型的群体调查,有助于研究苗族的遗传组成,并可为进一步探讨苗族的起源、融合和迁徙等积累资料。现将本县苗族的ABO血型分布及基因频率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抽取世居本县丹江镇和望丰乡的3代以内无血缘关系苗族个体共728人,其中男344人,女384人,年龄10~80岁,平均年龄44.70岁。

1.2方法

1.2.1试剂抗-A、抗-B试剂盒购自安徽省合肥东南医学科学技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1.2.2检测方法所有对象抽取静脉血2 mL,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TA-K2)抗凝,冷藏保存,采用玻片直接凝集法,48 h内检测。

1.2.3评价方法根据血清学分型结果,按文献[2-3]方法分别计算A、B、O基因频率p、q、r及4种血型(O、A、B、AB)的期望值,用χ2检验验证是否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遗传距离计算参照文献[3],最后采用MEGA6.06软件(NJ法)构建聚类分析图。民族指数计算公式为:

民族指数=(A+AB)/(B+AB)。

1.3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ABO血型分布特征雷山苗族男、女间ABO血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948 5,P>0.05)。经Hardy-Weinberg吻合度测验,雷山苗族男女性别的观察值与期望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男:χ2=0.001 7,P>0.05;女:χ2=1.329 2,P>0.05),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且ABO血型的表型分布特征均为O>B>A>AB,基因频率均为r>q>p,见表1。

2.2遗传距离及聚类分析将雷山县苗族与其他文献中报道的苗族[4-11]、汉族[13-18]及共同生活在黔东南州的其他少数民族[12]之间进行ABO血型系统的各种比较,雷山苗族与黔西县苗族、务川苗族、广西苗族、滇南苗族、中国苗族、黔东南布依族、黔东南侗族及宁夏吴忠汉族ABO血型的基因频率同为r>q>p,民族指数小于1,表型分布特征均为O>B>A>AB。黔南苗族与海南苗族、贵州汉族及湖南岳阳汉族ABO血型的基因频率同为r>p>q,民族指数大于1,表型分布特征均为O>A>B>AB。湘西苗族与黔东南仡佬族ABO血型的基因频率为r>p>q,民族指数大于1,表型分布特征为A>O>B>AB。山西汉族与河南汉族、河北唐山汉族及黑龙江汉族ABO血型的基因频率为r>q>p,民族指数小于1,表型分布特征为B>O>A>AB。各民族ABO血型的表型频率、基因频率、民族指数及表型分布特征,见表2。在不同地区苗族人群中,雷山苗族与中国苗族的遗传距离较近,其次为滇南苗族、海南苗族及黔西县苗族,最远为湘西苗族;在同一地区的不同民族人群中,雷山苗族与黔东南侗族的遗传距离较近,其次为黔东南布依族,与黔东南仡佬族的遗传距离最远;在不同地区汉族人群中,雷山苗族与贵州汉族的遗传距离较近,与山西汉族较远。不同地区的汉族人群中,河北唐山汉族、黑龙江汉族及河南汉族三者之间的遗传距离较近,湖南岳阳汉族与山西汉族的遗传距离较远。各民族群体的聚类分析,见图1。

表1  雷山县苗族ABO血型系统的表型分布及基因频率

①:观察值;②:期望值,括号内值表示各表型频率。

表2  各民族ABO血型的表型频率、基因频率、民族指数及表型分布特征

图1  各民族群体的聚类分析图(NJ法)

3讨论

根据贵州省雷山县苗族ABO血型系统的表型分布及基因频率分析可知,雷山县苗族ABO血型系统具有典型的南方少数民族血型特征[19]。由各民族ABO血型的表型频率、基因频率、民族指数及表型分布特征可知:雷山苗族与黔西县苗族、务川苗族、广西苗族、滇南苗族、中国苗族、黔东南布依族、黔东南侗族及宁夏吴忠汉族ABO血型属华南型;黔南苗族与海南苗族、贵州汉族及湖南岳阳汉族ABO血型属华东型;湘西苗族与黔东南仡佬族ABO血型属华中型;山西汉族与河南汉族、河北唐山汉族及黑龙江汉族ABO血型属华北型[19]。

雷山苗族男女性别间ABO血型分布经χ2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948 5,P>0.05),这可能是由于控制ABO血型遗传的基因在人体第9对染色体上,与X、Y性染色体无关,所以群体中ABO血型分布与性别之间没有联系[2-3]。

世居的苗族分布在黔、湘、滇、桂、海南等10个省市自治区,其中居住在贵州的苗族占全国苗族总人口的一半以上;在贵州,苗族主要聚居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人口超过百万。这也许就是雷山苗族与参考文献[11]统计的中国苗族遗传距离较近的原因。

不同地区苗族之间及不同地区汉族之间ABO血型表型分布及遗传距离的不同,提示ABO 血型分布在同一民族间存在地区性差异。而生活在黔东南州同一地区的雷山苗族和黔东南布依族、侗族、仡佬族之间ABO血型表型分布及遗传距离也存在差异,表明ABO 血型分布也存在民族差异性。这可能与民族的起源和迁移有关,因历史上迁徙、分化和融合事件的不同,其遗传结构高度混杂,血型分布也具有丰富的多样性。通过对雷山苗族及其他地区苗族血型分布及基因频率的调查,获得了一些苗族群体遗传学数据,为研究苗族的迁移、分化、融合及苗族群体遗传学提供了一定的资料。

参考文献

[1]黔东南年鉴编纂委员会办公室.黔东南年鉴[J].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7:336.

[2]赵桐茂.人类血型遗传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7:351-352.

[3]颜桂利,江剑平,黄键,等.福建汉、畲、回族ABO血型分布的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10(1):106-111.

[4]齐晓岚,单可人,谢渊,等.贵州黔西县少数民族ABO血型分布及基因频率调查[J].人类学学报,2003,22(4):345-348.

[5]申修贵.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仡佬族与苗族ABO血型分布[J].临床检验杂志,1998,16(3):178.

[6]任光祥,段书刚,余跃生,等.黔南布依族、苗族和水族人群ABO血型分布及基因频率[J].人类学学报,2007,26(4):325-328.

[7]田应华,张学贵,龙绍基,等.广西仡佬族苗族瑶族彝族的ABO血型特征[J].广西医学,1984,6(3):163-165.

[8]方成江,罗勇,陈晓发.滇南主要少数民族ABO血型分布及基因频率调查[J].亚太传统医药,2010,6(3):106-107.

[9]刘阳,田儒林,向辉,等.湘西自治州土家族、苗族、汉族ABO及RhD血型抗原分布调查[J].临床输血与检验,2003,5(3):199-200.

[10]陈良忠,袁义达.中国四个民族ABO与MN血型的分布[J].遗传,1983,5(2):29-30,6.

[11]龙友国,黄文强,余跃生,等.中国56个民族ABO血型分布[J].国外医学(医学地理分册),2010,31(1):22-25.

[12]万昌发,郑周英,许玉英,等.贵州5个少数民族的血型分布调查[J].中国输血杂志,2001,14(3):178-180.

[13]彭德仁.中国汉族人ABO血型的分布[J].中国输血杂志,1991,4(1):20-23.

[14]苏湘晖,孙昂,粟玉萍,等.岳阳地区汉族献血者ABO、Rh血型分布调查[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0(6):729-730.

[15]何焕琴,王金玉,丁晓红.吴忠地区献血者ABO及Rh血型构成情况分析[J].宁夏医学杂志,2013,35(4):365-366.

[16]孟祥玉,刘雪,卜晓波.黑龙江省和山西省汉族人群ABO血型系统遗传多态性分析[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3,34(5):10-12.

[17]王迪,黄艳梅,张光谋,等.河南汉族大学生群体ABO血型分布[J].新乡医学院学报,2011,28(4):485-487.

[18]张红梅,赵杰,王明艳,等.唐山汉族人ABO血型调查[J].生物学通报,2011,46(11):8-9.

[19]赵艳,单可人,齐晓岚,等.黔南荔波少数民族及汉族ABO血型分布及基因频率调查[J].中国输血杂志,2005,18(3):234-235.

doi:·经验交流·10.3969/j.issn.1671-8348.2016.18.032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013BAI05B03);贵州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黔教合协同创新中心字(2014)06]。

作者简介:姚玉仙(1988-),讲师,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分子遗传学研究。△通讯作者,E-mail:annieheyan@gmc.edu.cn。

[中图分类号]R446.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348(2016)18-2548-03

(收稿日期:2015-12-28修回日期:2016-03-06)

猜你喜欢
聚类分析苗族
对苗族服饰面料设计创新的几点思考
丹寨苗族“祭尤节”
苗族古歌《仰阿莎》
盛大节庆——苗族牯藏节
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分析
基于省会城市经济发展程度的实证分析
基于聚类分析的互联网广告投放研究
“县级供电企业生产经营统计一套”表辅助决策模式研究
苗族老照片
苗族芦笙制作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