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内容分析法的国内跨境电商物流研究综述

2016-08-01 11:51刘东华
关键词:内容分析法研究综述

刘东华

(福建师范大学 经济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



基于内容分析法的国内跨境电商物流研究综述

刘东华

(福建师范大学 经济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

摘要:基于内容分析法,以2011—2015年发表在中国知网关于跨境电商物流的文献为研究对象,以每篇文章的研究重点为编码依据,从现状研究、模式研究、应用研究、跨境电商与跨境电商物流融合研究4个方面进行文献梳理和总结。最后对跨境电子商务物流的应用研究,跨境电子商务物流的实证研究,拓展跨境电子商务物流的研究视角3个方面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跨境电商物流;内容分析法;研究综述

跨境电子商务(以下简称“跨境电商”)是一种新型的跨境贸易模式,主要有B2B和B2C两种,指的是不同国家的交易双方通过互联网及其他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在线上进行商品交易、支付结算,在线下通过跨境物流配送完成商品交易的电子商务应用模式[1]。受信息全球化以及经济全球化的推动,跨境电商成为了全球对外贸易的重要形式,备受各国政府和企业关注。我国从2012年年底开始进行跨境电商城市试点,目前跨境电商进口试点城市有上海、杭州、重庆、宁波、郑州、广州、深圳和2015年新增的天津等8个。根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数据显示,2011—2014年,我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的年均增长率超过30%,占我国进出口交易总量的比重不断提高。2015年上半年我国跨境电商交易额达2万亿元,同比增长42.8%,占我国进出口总量的17.3%,据预测,到2016 年这一比例将会提高到 20%。跨境电商已逐渐成为我国经济新常态下新的增长极,不断推动我国对外贸易产业转型升级。跨境电子商务物流(以下简称跨境电商物流)是跨境电商流程能够实现的重要载体,指的是在2个或2个以上国家(或地区)之间进行的物流服务,它分为国内物流、国际物流、目的国物流与配送3块,涉及清关、检验检疫等复杂流程。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跨境电商物流的基础设施落后,运作模式较为粗放,这无疑成了跨境电商发展的瓶颈。为此,很有必要对国内关于跨境电商物流的文献进行梳理,把握现阶段研究热点和动向,并发现现有研究的不足,为后续研究指明方向。

一、研究设计

内容分析法是一种对传播内容进行客观、系统、定量描述,以期揭示研究对象所蕴含的的深层次内容的研究方法[2]。本文通过内容分析法对国内已经发表的跨境电商物流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总结。

(一)研究对象

在中国知网(CNKI)输入关键词“跨境电子商务物流和跨境电商+物流”共检索到2011—2015年间87篇文献(检索时间为2015年11月10日)。跨境电商物流仍属于一个比较新的研究领域,相关研究还比较少,在剔除了不相关的文献后,最终选择了72篇文献作为研究样本。

(二)编码

本文主要从时间历程、文献来源、内容分析3个维度进行样本分析,最后对后续研究进行了展望。在对文献进行统计、分类过程中,以每一篇独立文献的所有内容作为一个分析单元,根据关键词和研究重点归纳出其主要观点,然后将其按照内容编码体系进行分类。通过编码员间的讨论和专家问询,将跨境电商物流内容分析编码体系划分为4大类:现状研究、模式研究、应用研究、跨境电商与物流融合研究。

(三)信度检验

为保证编码的一致性和分类的准确性,需要对编码和分类结果进行可靠性检验,即信度检验。本文作者作为主评判员,同时另外邀请1名评判员,如果2位评判员的观点一致,标记为“1”,如果不一致则为“0”。计算每一篇文献的一致性后得出所有“1”的样本数占总样本数的比率为81.9%,说明编码和分类结果是可靠的[3]。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时间历程

现有跨境电商物流的研究文献主要以2014年和2015年为主,分别占总样本数的26.4%和62.5%,说明近年来跨境电商物流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关注,此类研究在逐年增加,且增长速度较快,可以把跨境电商物流的研究历程划分为萌芽期(2011—2013)和发展期(2013— )2个阶段。

(二)文献来源

通过对72篇文献进行统计分析后发现,所有文章共来自35种期刊,其中频数大于2篇的来源期刊见表1。

由表1可以看出,文章来源于7种期刊37篇,占了文献总数的51.4%,说明跨境电商物流类文章的期刊集中程度比较高。来源期刊以一般期刊为主,质量参差不齐,国内主流学术期刊对此类的研究和探讨还很不足。

表1 来源期刊分布表

(三)内容分析

依据前文确定的内容分析编码体系,对所研究样本进行内容编码和分类统计。在对有些文章进行编码时发现,其内容在现状研究、模式研究、应用研究、跨境电商与跨境电商物流融合研究有交叉重叠部分,此时需要认真把握每一篇文章的关键词和研究重点,以研究重点作为分类依据,得出内容编码体系表,见表2。

表2 内容编码体系表

由表2可知,目前国内对跨境电商物流的研究基本停留在理论层的定性分析,缺乏定量的实证研究。其中跨境电商物流现状和模式的研究超过了总样本数的60%,特别是物流模式的研究是当前的研究热点,很多学者以某一物流模式为研究对象进行深入分析。

1.跨境电商物流现状研究

跨境电商的繁荣极大地带动了跨境电商物流的发展,跨境快件中有70 %~80 %是通过电子商务方式实现的。跨境电商物流虽然得到了高速发展,但是其发展中存在许多问题。沈丹阳等[4]对跨境电商物流作了SWOT分析,在看到跨境电商物流优势和机会的同时也清楚地认识到存在的劣势和威胁。在跨境电商物流存在的问题中,物流成本高属首要问题,物流成本一般占总成本的30%左右;同时,环节多和流程复杂带来了物流配送速度慢和售后服务(包括维修和退换货)难以实现的问题。跨境电商物流中国际物流和目的国物流属于境外物流,其物流信息难以获取和整合。万莹认为目前的邮政小包和国际专线物流还无法实现物流的全程追踪,严重降低了客户满意度[5]。杜莉杰等认为我国跨境电商物流存在基础设施落后,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不完善,专业跨境电商物流人才匮乏以及人才培养与现实需求相脱节等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6]。此外,张夏恒等认为,跨境电商物流还与目的国政治、法律、海关监管以及交易两国汇率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也制约着我国跨境电商物流的发展[7]。

2.跨境电商物流模式研究

物流模式的研究是现阶段跨境电商物流研究的重点,占样本总数的38.9%。徐金丽早在2011年就归纳出外贸B2C电商的物流模式有邮局邮寄、集货仓储、第三方物流和海外仓储等,并对这些物流模式进行比较评价[8]。经过近几年的发展,目前我国跨境电商物流模式主要有国际邮政小包、国际快递、海外仓或边境仓、保税区或自贸区物流、第三方物流、第四方物流等。海外仓自2014年以来呈不断增长的趋势,它是先在目的国预租赁或建设仓库,通过国际物流预先把商品送达仓库,当客户下单后直接从海外仓发货。冀芳等认为,海外仓虽然能够扩大运输品类,降低物流费用,解决配送时间慢和售后服务难的问题,但同时会带来仓库租赁及运营成本、海外用工和商品库存积压问题[9]。李向阳指出,由于跨境电商市场规模急剧扩张,海外物流远远不能满足顾客需要,这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海外仓存在的一系列问题[10]。

虽然保税区或自贸区物流模式拥有保税区或自贸区在税收、清关和商检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但李娟指出,各地对保税政策的解读和监管力度不尽相同,相关监管政策不完善,因此保税区物流模式能走多远还是个未知数[11]。此外,曹淑艳等基于SWOT分析方法对跨境电商第三方物流模式作了全面的剖析,提出了要加大政府对第三方物流的支持力度、加强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信息化和标准化建设、探索新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模式的建议[12-13]。赵广华提出第四方物流是破解跨境电商物流难的新思路,通过积极构建第四方物流联盟,加强协作创新和供应链管理,实现跨境电商与第四方物流耦合发展[14]。柯颖基于经济制度环境、顾客行为偏好、技术管理方式和交易成本4种约束条件下,提出了科学合理地选择一种适当的跨境电商物流模式的理论模型[15]。冀芳等对现有跨境电商物流模式进行归纳和总结,给出了跨境电商物流与跨境电商协同发展、发展混合式跨境物流模式、推动跨境电商物流本土化等切实可行的建议[1]19。

3.跨境电商物流应用研究

对于跨境电商物流的应用研究主要是基于企业或地方实际情况提出相对应可行的措施进行划分,通过企业和地方实践探索出跨境电商物流发展的新方法或新模式,目前此类研究还比较少。丁荣涛等分析了跨境电商物流网络协作交易模式,提出要发挥物流网络协同效应,加强物流企业间协作[16]。李艳菊针对跨境电商速递物流企业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目标市场定位、速递产品升级、全球网络构建等策略[17]。在地方应用研究上,顾骏涛先分析了上海跨境电商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相应地提出了发挥上海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的政策优惠,完善物流业监管体系,建设物流信息化平台等措施加快上海跨境电商物流的健康发展[18]。李金龙提出要利用义乌在“义乌试点”的改革红利、政府产业政策引导和建设国际陆港等创建跨境电商保税物流平台方面的优越条件,积极推进义乌跨境电商保税物流平台的探索[19]。

4.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融合研究

跨境电商的快速发展给跨境物流提供更多的发展机遇,同样跨境物流的发展也极大地推动跨境电商的繁荣。因此,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相辅相成,两者最终构成一个整体系统。王蒙燕在研究跨境电子商务与物流互动发展关系时认为,跨境物流是跨境电商的重要环节,是决定跨境电商发展的关键因素,而跨境电商发展为跨境物流带来更多刚性需求[20]。张宝明等和孟玲等分析了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融合发展的必要性和存在的难点,指出跨境电商和跨境物流融合发展需要整合两者的各项营运机制,优化利益分配政策,并提出了业务整合、构建平台整合模型、创新流程等多条路径实现两者的融合发展[21-22]。

三、结论与展望

何黎明指出,跨境电商的兴起与发展正值我国经济转型发展之时,我国经济新常态也对跨境电商物流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23]。在我国经济新常态下,如何推动跨境电商物流与跨境电商协调发展逐渐成为了研究的热点,主要集中在跨境电商物流的现状研究、模式研究2个方面,研究内容很不全面,缺乏科学的研究体系。因此,该领域还有很多问题值得后续研究者进行深入探讨。

第一,跨境电商物流的应用研究。注重结合跨境电商物流的应用与实践,选择具体的跨境电商和物流企业进行分析。未来可以就自营物流模式和物流外包模式的企业进行比较研究,并探究跨境电商物流在各地方的实践情况。在物流模式的探讨上,可以就某一特定的物流企业为研究对象,对该模式在企业实际应用情况下进行分析。重点研究跨境电商物流在杭州、重庆、宁波等跨境电商试点城市和上海、广东、天津、福建自贸试验区的应用实践,有效结合国家最新政策,探索出适合这些政策高地的跨境电商物流新模式。

第二,跨境电商物流的实证研究。我国对跨境电商物流的研究还处于初期阶段,现有研究大部分是定性分析,主要是对物流现状的描述和对物流模式的比较。因此,以相关的区域和企业实证数据为支撑,加强跨境电商物流的实证研究,实现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

第三,拓展跨境电商物流的研究视角。目前跨境电商物流的研究的视角过于狭窄,更多地局限于跨境电商物流现状和物流模式的研究。在后续研究中,要结合跨境电商物流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不断拓展研究视角。例如,跨境电商的发展必然要求更高的跨境电商物流效率,对不同物流模式的物流效率的比较是新的研究视角。基于演化博弈和产业耦合理论研究跨境电商物流模式的演化路径,这也是新的研究领域。

参考文献:

[1] 冀芳,张夏恒.跨境电子商务物流模式创新与发展趋势[J].中国流通经济,2015(6):16-19.

[2] 王妍莉,杨改学,王娟,等.基于内容分析法的非正式学习国内研究综述[J].远程教育杂志,2011(4):71-75.

[3] 夏清华,宋慧.基于内容分析法的国内外学者创业动机研究[J].管理学报,2011(8):1191-1193.

[4] 沈丹阳,黄金利,何仕奇.我国跨境电商物流模式研究[J].价格月刊,2015(8):40-41.

[5] 万莹.我国跨境电子商务物流的现状、挑战及对策[J].中国物流与采购,2015(20):68-69.

[6] 杜莉杰,尹春华.我国跨境电商物流发展现状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5(8):68-69.

[7] 张夏恒,马天山.中国跨境电商物流困境及对策建议[J].当代经济管理,2015(5):52-54.

[8] 徐金丽.外贸B2C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配送模式比较[J].黑龙江对外经贸,2011(8):79-83.

[9] 冀芳,张夏恒. 跨境电子商务物流模式及其演进方向[J].西部论坛,2015(4):79-81.

[10] 李向阳.促进跨境电子商务物流发展的路径[J].中国流通经济,2014(10):109-110.

[11] 李娟.进口跨境电商物流模式分析[J].商场现代化, 2015(14):54-55.

[12] 曹淑艳,安然,李昊彤.基于SWOT分析的跨境电子商务第三方物流研究[J].电子商务,2013(11):25-26.

[13] 曹淑艳,李振欣.跨境电子商务第三方物流模式研究[J].电子商务,2013(3):24-25.

[14] 赵广华.破解跨境电子商务物流难的新思路:第四方物流[J].中国经贸导刊,2014(26):16-20.

[15] 柯颖.我国B2C跨境电子商务物流模式选择[J].中国流通经济,2015(8):63-69.

[16] 丁荣涛,任伟.面向协作交易的跨境电子商务物流网络评价[J].物流商论,2014(4):94-95.

[17] 李艳菊.跨境电子商务环境下速递物流企业的发展对策分析[J].物流技术,2014(12):152-154.

[18] 顾骏涛.上海跨境电子商务的物流发展选择研究[J].电子商务,2014(12):90-92.

[19] 李金龙.义乌跨境电商保税物流平台的探索[J].中国流通经济,2015(8):30-34.

[20] 王蒙燕.跨境电子商务与物流互动发展研究[J].品牌, 2014(5):105-106.

[21] 张宝明,周沛锋,孟玲.跨境电子商务与物流融合发展研究[J].物流科技,2014(10):54-58.

[22] 孟玲,张宝明.跨境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业的发展[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4(11):110-113.

[23] 何黎明.新常态下我国物流与供应链发展趋势与政策展望[J].中国流通经济,2014(8):4-8.

(责任编辑:蔡洪涛)

收稿日期:2016-02-20

作者简介:刘东华(1992—),男,江西赣州人,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企业管理。

中图分类号:F72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44(2016)02—0036—04

A Research Review of Domestic Cross-border E-commerce Logistics Based on Content Analysis

LIU Donghua

(School of Economics, Fujian Normal University, Fuzhou 350108, 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study from 2011 to 2015 on the domestic literature of the cross-border e-commerce logistics through the content analysis. Encoding basis on the research priorities of each article, this paper reviews and summarizes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cross-border e-commerce logistics literature in four aspects: current situation research, patterns research, applied research and the fusion research between cross-border e-commerce and cross-border logistics. Finally, an outlook is given to the following three aspects of cross-border e-commerce logistics: the application research,the empirical research and the expansion of research perspective.

Key words:cross-border e-commerce logistics; content analysis; research review

猜你喜欢
内容分析法研究综述
基于内容分析法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居家照护概念的解析
教师工作坊中促进知识建构的磨课活动研究
非正式学习研究现状及趋势分析
儿童旅游研究综述
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文献综述
生态翻译学研究简述
Scratch教学研究综述 
英语虚拟语气的认知研究综述
关于重游意愿的研究综述
基于Blackboard 网络教学平台学生应用状况的调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