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平滑肌瘤1例报告

2016-08-03 05:38刘修恒吴妙惟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2016年2期
关键词:泌尿系低密度平滑肌

张 龙,刘修恒,吴妙惟,邱 涛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泌尿外科,湖北武汉 430060)



·短篇与个案·

膀胱平滑肌瘤1例报告

张龙,刘修恒,吴妙惟,邱涛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泌尿外科,湖北武汉430060)

关键词:膀胱肿瘤;平滑肌瘤

1病例报告

患者女性,60岁,因“体检发现膀胱内占位性病变1 d”入院。尿常规示:RBC 84.00个/μL,WBC 87.5个/μL,EC 80.7个/μL,LEU +++,潜血: 微量;血清HE4、CA-724、SCC、CYFRA、NSE、AFP、CA-125、CA-153、CA-199、CEA、FER无异常。泌尿系彩超示:右肾囊肿、膀胱内实质占位性病变;泌尿系CTU示:①右肾低密度影,囊肿可能性大;②左肾皮质局限性变薄,考虑节段性梗死可能;③膀胱软组织密度影,考虑肿瘤性病变可能性大,请结合临床(图1);膀胱镜检查示:近膀胱颈左侧壁靠左输尿管口处可见一约2.5 cm×2.5 cm×1 cm淡红色团块状肿物,突入膀胱内,表面光滑,边界尚清晰,广基、无蒂,未取活检。 于2015年4月22日行腹腔镜下膀胱部分切除术+输尿管膀胱吻合术,大体标本为一约3 cm×2 cm×1 cm质硬灰白色结节团块,病理诊断为:膀胱平滑肌瘤(图2)。术后1周患者康复出院。

图1 CT泌尿CTU造影

A:CT平扫(膀胱内可见类圆形低密度肿块);B:CT增强(肿块表现为轮廓清晰的充盈缺损);C:矢状位:腔内充盈造影剂(可见突出腔内的单个类圆形肿块,呈均匀强化,以宽基底与膀胱三角区相连)。

2讨论

膀胱平滑肌瘤是膀胱间质来源的良性肿瘤,在膀胱肿瘤中所占比例低于0.5%。膀胱平滑肌瘤的发病女性较男性多见,男女比例约1∶3。其临床表现与肿瘤所在部位及大小有密切关系。膀胱平滑肌瘤可以没有任何症状,根据肿瘤位置也可出现很多症状,其中泌尿系梗阻发生率占49%,膀胱刺激症状占38%,血尿症状占11%,腹痛占13%。一般情况下,膀胱恶性肿瘤的典型临床表现为间歇性全程无痛血尿。这与膀胱平滑肌瘤的临床表现还是有所不同的。其次,在影像学上膀胱平滑肌瘤与膀胱恶性肿瘤也有差异。膀胱平滑肌瘤通过CT扫描可见类圆形低密度肿块,突向腔内,膀胱黏膜光滑[3]。而对于临床上多见的移行上皮癌则表现为带蒂或宽基底的肿块,轮廓不规则。最后,我们可以通过膀胱镜检得到更具体直观的判断并取活检。膀胱平滑肌瘤膀胱一般膀胱镜下所见为突向腔内的黏膜光滑的类圆形团块,而膀胱恶性肿瘤一般为带蒂或宽基底的肿块,表面常有出血坏死灶。

图2 膀胱平滑肌瘤病理组织学表现(HE,×200)

A:瘤细胞与正常膀胱平滑肌细胞相似,梭形,胞质红染,与周围正常组织境界清楚; B:瘤细胞束状或漩涡状排列,细胞核呈长杆状,两端钝圆,核分裂象少见,缺乏异型性。

根据肿瘤的大小和位置,膀胱平滑肌瘤有不同的治疗方式。基于膀胱平滑肌瘤仅仅有少数复发,并且尚没有恶变的报道。笔者认为当平滑肌瘤瘤体较小并未引起任何症状时可无需治疗,只需定期监测即可,也可采用肿瘤剜除术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术切除肿瘤。当瘤体较大并引起症状时,多采用膀胱部分切除术。本例患者因肿瘤位于左侧输尿管开口附近且尚小,在术前不能完全确定良恶性的情况下,我们采取了腹腔镜下膀胱部分切除术+输尿管膀胱再植术。这样保留了患者膀胱,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较小。

在临床上应对膀胱平滑肌瘤进行细致的术前诊断,避免出现误诊的情况。同时,术后依然需要积极进行随访,对监测疾病转归具有重要意义。

(编辑何宏灵)

收稿日期:2015-06-22修回日期:2015-09-18

通讯作者:刘修恒,教授.E-mail:drliuxh@hotmail.com

作者简介:张龙(1990-),男(汉族),在读硕士研究生.E-mail:1213965215@qq.com

中图分类号:R737

文献标志码:C

DOI:10.3969/j.issn.1009-8291.2016.02.024

猜你喜欢
泌尿系低密度平滑肌
低密度隔热炭/炭复合材料高效制备及性能研究
妊娠期泌尿系急腹症20例临床分析
如何预防泌尿系结石
如何降低泌尿系结石的生成率?
松南气田低密度低伤害随钻堵漏钻井液技术
原发性肾上腺平滑肌肉瘤1例
喉血管平滑肌瘤一例
低密度超音速减速器
原发性腹膜后平滑肌肉瘤的CT和MRI诊断
咽旁巨大平滑肌肉瘤一例MRI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