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工程算量》课程改革的现状与途径探析

2016-08-16 11:37袁益飞
建筑科技与经济 2016年4期
关键词:校企合作

袁益飞

摘 要:《工程算量》在中职教学课改中,形成一套颇为完善的课堂教学设想,教师的教学观念、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在逐渐更新,一味追求课改形式而显现出了弊端,尤其是建筑专业课程,需要结合专业特点对症下药。本文探讨了中职《工程算量》课程改革的现状与途径。

关键词:课改教材;教师创新;校企合作

随着中职院校课改的逐步推行,《工程算量》课程无疑也被列入课改教学课程中,总的来讲,推行新课改后,算量课程在教学形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不断地适应学生,使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都有了进一步的提升,逐步走出应试教育的模式。但是,在课改中也涌现出了建筑专业课改(应突出算量课程)的问题。课改教材在原有理论知识为主的基础上进行修改优化,课改教材内容的适用性和可实践性有待验证,同时,算量课程对基础课程的要求较高,实训过程中理论知识不够扎实导致实训效果不理想;其次,算量课程涉及的知识面较广,理论技能水平结合信息技能操作,是现代软件算量必备的条件。针对中职学生的基础普遍较差,对广泛的知识很难结合运用,通过着手完善教材、改变教学方法、提升教师素养等方面来切实提高课改效果。

1.关于课改现状中问题的呈现

1. 1《工程算量》课改教材不成熟

现有《工程算量》教材以理论为主,经多次修订出版,内容精简成熟,知识融合贯通,适用于课改前教学。课改要求体现学生主体理念,在原有教材基础上以一套完整设计图纸为例,编制课改教材,从基础开挖到屋面工程的工程量计算和定额的套用,但是一套图纸有部分的局限性,每个工程的图纸均有不同之处,比如编制教材的图纸为灌注桩基础,就无法了解预制桩的预算编制,因此,教材内容有片面性和局限性。此外,部分课改教材有临时应付现象,编写者有纯粹为编教材而编教材的现象,加之教材编写者知识上的不全面和对实际了解不够,以及新编教材修订频率低,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不断提炼和反复的论证,教材中难免存在漏洞和不合理的地方,导致教材内容准确性低,其整体性、逻辑性、严密性较差。

1.2 中职学生课程基础底子薄弱

工程算量课程建立在建筑材料、建筑工程识图、建筑构造、建筑施工技术等专业课基础上,主要以识读图纸为铺垫,再结合施工组织技术内容,运用定额及清单编制相关预算,基础课程不扎实,自主课堂无法实现,将学生置于现实情境中,而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操作技能应用之间的桥梁无法搭建。比如给学生一套图纸,计算柱梁板工程并套价,部分学生无法识懂标高,图纸基本知识辨认困难,给计算工程量带来了很大的障碍。随着科技的进步,工程算量已从手工操作进入信息化时代,这就要求学生具备算量及套价等软件操作的能力,又给自主课堂的完成增加了一定的难度。

1.3 专业教师跟不上课程改革的步伐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地位日益凸显重要,是学生理论与实践课堂之间的转化者,引导学生进入课改教学模式,起着决定性的因素。作为教师,倘若对于课改理念和课改知识没有充分了解,倘若对于课改实践和课改创新没有实际的把握,那么这种转化就会出现很大的偏差。基层专业课教师虽然具有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但部分一线教师实操经验缺乏,从而影响学生综合实力的提高。年轻教师缺乏经验,资深教师缺乏创新,还有部分教师安于现状,课改积极性不高,将原有教学模式带入课改课堂,换汤不换药。

2.关于课改过程中问题的探索

2.1 课改教材的合理转型

教材是课程的具体体现,也是学生的学习之本,教师的教学之本,课改的关键是编好课本。时代在变化,教材需要及时更新,避免滞后于社会的发展。为顺利推行综合性工程算量教学,我们特地挑选学校建筑专业骨干教师组成教材编写组,围绕工作任务与核心技能,提炼建筑工程定额与预算、建筑材料、建筑工程识图、建筑构造、建筑施工技术等课程内容,进行有机融合,编写《工程算量实训教程》校本教材,更好地符合中职建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在编说过程中,我们还进行了多方面的考虑,比如学科之间,在施工技术和算量课程的内容和要求上,设置了合理的过渡和衔接;在课本的章节编排设计和排列顺序上,尽量满足学生的认知需求;在课程内容的表述方面,多式多样的课改教材应经过多次实践和修改,做到精简高效,保证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我们正处于课改的关键时刻,面临教材的转型、教材功能的转变,我们对教材编写和教材改革不断重视,在这一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和事情不可不进行认真的研究和审视,实现教材教材的功能定位逐渐由控制和规范教学转向为教学服务。

2.2 学习方式的积极转变

在课改课程知识无法适应学生基础的背景下,我们应该改变教学模式,通过整合基础课,强化专业技能课,掌握算量课程知识,突出算量能力实践,把算量铺垫课程与算量课程结合教学,不仅能让学生更好的掌握,还能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实施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行为教学模式,推行任务驱动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同时为学生创设真实的工作场景,在学生计算工程量时,直接采用真实的工程蓝图,让学生“真枪实弹”进行实践操作,直接着手实际项目的工程量计算,培养学生的工程算量技能。以此改变以往理论教学与实践技能“两张皮”的现象,将技能教学与实践教学高度融合。

实现任务驱动的合理解决方式是创造校企合作的条件,将课改中学到的专业技能实训知识运用到企业的社会实践中,一是给课改教学提供场地,突出实景教学;二是可以宣传学校办学理念,提高学校文化;三是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职业教育打好结实的基础。

这种校企联合办学,实现了“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对于基础教学薄弱的学生,通过现场学习加强补救。比如识图未完全掌握的同学,可以通过图纸和现场建筑的对比识读,不仅直观且易懂,充分凸显了学生自主参与课堂,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

2.3 教师理念的不断转换

课改的宗旨是突出学生的主导地位,但教师仍然担当着重要的责任,课改侧重的是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综合性工程算量课程的开设,对专业教师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通过组织教师进修培训、下企业锻炼、撰写课题论文等方式,促使教师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和教学水平,全面掌握建筑专业相关知识,能胜任综合性工程算量课程的教学,能切合学生实际组织教学,做到又红又专。

专业教师在课改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在教学生涯中掌握新的技能,学习新的技术;不断增强建筑的专业意识,更新已有的教育理念;提升自己的专业实战水平,拓展自己的专业领地;完善教师的专业行为,适应课改教师角色的过程。

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已经凸显的问题和正在不断涌现的弊端,很多教师用过去的经验、理论来应付和解释未能行通,这就需要他们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师角色,在遵循教育规律的基础上大胆创新,认真探索课改过程中出现的新事物,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创新教法,需要教师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对教材进行整合。

教师在课改中总结经验教训的最好办法是自主参与课题研究的过程,通过课程研发提高自己。这样,能使教师拥有独立的研究空间,自主的学术氛围,不再是一味的跟从者,如此一定能真真切切地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总之,新课改在教材编写上、教师教学方式上和学生学习基础上都有了新的突破,教材内容编写弹性增大。课改中学生应该改变原有学习观念,重新树立对学习的兴趣和爱好,着眼于自身潜能的唤醒、开掘与提升。课程改革给无数的年轻教师带来了机遇,要求教师要具备一定的课程整合能力、课程设计能力和课程开发能力。当然,我们也要思考今后如何充分地发挥好《工程算量实训教程》在工程算量教学中的作用,使工程算量教学改革能进行到底,并取得更广泛的影响和深远的效应。

参考文献

[1] 徐佩冲.关于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几点思考[J].新课程导学.贵州:贵州人民出版社,2012(5)

[2] 丁怡颖.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材弹性研究[D]. 重庆:西南大学,2007

[3] 王苏.论高职院校中校企合作的模式[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3

猜你喜欢
校企合作
在新形势下创新汽车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的初探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中职“人才孵化基地”校企合作订单班人才培养新模式探索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韩国高校校企合作模式新发展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高职土建类专业产教创深度融合机制探索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对实训教学体系改革进行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