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教融合的应用型本科高校特色化创新发展研究

2016-08-18 06:42李庆阳
河南教育·高教 2016年6期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创新发展产教融合

李庆阳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高等教育人才供需在培养规格上的错位对接已显示出了越来越大的弊端。面对国家大力推进职业教育,积极引导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大学转型的新形势,应用型本科高校只有以“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创新思路、明确目标、准确定位、特色发展,才能为社会输送善学、能干、创新的应用型本科人才。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产教融合;创新发展

一、我国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发展现状及问题

(一)办学目标不明确,追捧普通教育,轻视职业教育

传统观念认为,职业教育比普通教育低人一等,“高职”“职业”等字眼往往被理解为专科层次,因而地方本科高校总希望朝着学术型、研究型大学的方向发展。然而,这些学校与历史悠久的国家重点本科院校相比,其学术氛围和研究能力均难以与之抗衡,培养的学生既不具备学术研究能力,又不符合地方经济发展和行业用人的需求。而高等教育的结构性优化导向也进一步明确了地方性本科高校的办学定位,走应用型的道路并不是教育层次的差别、并不是低人一等,而是一种教育类别的差异,是职业教育的本科阶段。

(二)办学思路不清晰,重学术研究,轻技术应用

截至2014年年底,全国普通高等学校2529所(含独立学院283所),其中本科院校1202所,高职高专1327所。在1202所本科院校中,地方院校1903所,占本科院校总数的91%。招生人数占88%。1999年以后新设本科院校662所。这些地方本科院校在办学过程中,往往过分重视学术型人才的培养,而忽视了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教学方面重学术、轻应用;重理论、轻实践;只管培养,不问社会需求,结果造成了单一的趋同类型,培养的人才多数不对路。

(三)人才培养模式不新颖,多传统理论,少特色创新

地方本科高校的人才培养必须突出应用型。目前,我国绝大多数本科院校仍旧保持着传统的教学模式,尽管一些地方本科高校也较为重视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中不断提高实践教学的比重,但不少学校在实施过程中却难以达到计划目标的要求。

(四)资源利用不充分,多纵向协作、少横向整合

沿用传统思维,新建地方本科高校的发展惯于向历史悠久的本科院校取经,采用的是一种纵向协作的交流学习,因而学到更多的是传统的本科教育模式,违背了地方本科院校的发展宗旨。在新的教育理念下,地方本科院校列入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类型,也无任何标准化的发展模式供我们借鉴,因此,只有认清发展形势、明确发展目标、准确把握发展定位,通过充分整合社会和行业企业的优势资源,突出职业教育的办学特色,使人才培养紧密对接行业企业,突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推进校企“双主体”的教学模式改革,才能使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取得长足的发展。

二、郑州财经学院努力打造特色鲜明的应用型本科高校

郑州财经学院升本以来,在打造特色鲜明的应用技术型本科高校的道路上己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学校坚持“科学定位、内涵建设、特色发展”的理念,围绕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在全面深化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需要,以服务发展、促进就业和为社会提供有效的人才供给为己任,大力加强内涵建设,乘势而为,快速发展。

(一)转变观念,科学定位,明确发展目标

办学理念指引学校办学发展的方向,办学定位决定学校办学的性质和特色。自升本以来,围绕“建设一所什么样的高校和如何建设”问题,郑州财经学院组织开展了“应用型高校建设教育理念学习大讨论”活动,通过学习文件、邀请专家讲学、走访试点高校和专题研讨等活动,统一思想,形成共识。作为一所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要谋求可持续发展,必须客观面对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深度调整,实体经济迅速壮大,社会对人才规模、类型、质量、需求发生变化的新形势,转变以单纯追求办学术型大学的传统观念,围绕“服务经济、促进就业和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效人才供给”的宗旨,突出“地方性、应用型、特色化”的特征科学定位。因此,学校明确了发展目标,办学定位立足郑州、面向河南,主动为中原经济区和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服务,重点面向商贸、物流、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和制造业,发展与之相配套的学科专业,注重内涵发展,凝练办学特色,努力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优秀人才,把学校打造成一所“有实力、有质量、有特色”的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

(二)凝练特色,深抓内涵,提高办学水平

办学特色是新建本科高校持续发展的活力。特色发展就是要错位竞争、差异发展、扬长避短、走创新教育之路。强化办学“底色”,凸显办学“亮色”,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上注重“优特、独特、新特”,以特色提升竞争力。

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地方产业调整对人才需求变化的要求,学校有针对性地设置和调整专业,提高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能力。紧跟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步伐和郑州市成为“国际商都”及“中国现代物流中心”“全国重要的现代物流商贸城市”的发展定位,结合“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带动现代服务业快速增长对应用型经管人才的潜在需求,有计划地优化专业结构,推进教学改革,加强内涵建设。结合学校的优势,郑州财经学院重点开办经济、管理类特色专业,其中市场营销、会计电算化、物流管理等专业被确定为“河南省民办高校品牌专业”;电子商务、投资与理财、旅游管理等专业是学校重点建设的特色专业,初步形成了以会计电算化为代表的财务管理类专业群和以物流、电商为代表的商贸服务类等六大专业群。为了进一步扎实推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学校注重打造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育人场景,建有8个实验实训中心,完善真实及仿真性的实践教学条件,为学校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优秀人才

在时代发展和全面深化改革的大环境下,新设地方本科院校必须与行业、企业、职业岗位主动对接,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此,学校先后与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河南省物流协会、双汇集团、海尔集团、三全食品等近百家单位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共建专业、优化课程,开发项目,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发展”的局面广泛形成。通过合作,学校举办有“百业会计班”“捷士德自动化班”“电子商务班”“电脑艺术设计班”等订单式培养特色班,并先后与企业共建了“数控加工中心”“声像编辑中心”“鑫凤凰旅行社分社”等多个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学校和正保远程教育公司共建“郑州财经学院正保会计学院”,共同组成校企合作委员会和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指导校企双方在专业教学标准制定、课程教学资源开发、实训基地建设、人才培养质量评估、实习与就业开拓等方面开展工作,实现优势与经验互补,协同搭建产学研一体化平台。为鼓励毕业生创业,学校建立了大学生创业孵化园,为学生免费提供场地和办公设备,目前共有32家创业团队入驻,并得到了学校的大力支持和帮扶,学生的创业创新意识和能力显著提升。

(四)积极探索双导师制,筑牢人才培养保障机制

自2007年郑州财经学院实施“双导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以来,鼓励青年教师在搞好教学、科研工作的同时,积极考取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分期分批到企业挂职锻炼,青年教师在专业技能方面得到了快速成长。升本后,在校企协同育人的合作理念下,学校更加注重师资队伍建设,尝试引进企业研发团队进驻学校开展技术研发和项目共建,与更多来自企业的能工巧匠实施合作育人战略。通过“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初步探索,学生不仅能够系统地接受校内专业导师的理论指导,同时还能通过企业项目跟进,全方位接受企业技术导师的专业训练。这种由高校导师和企业导师共育人才的“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不仅加强了学生的专业理论功底,同时又强化了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切实达到了“教、学、做、练”一体化。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应积极响应国家对高等教育分类办学、分类培养的号召,紧密联系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途径,共创校企协同育人长效机制,突出差异化、特色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强内涵建设,努力创建特色鲜明、优势突出、教育质量上乘的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endprint

猜你喜欢
应用型本科创新发展产教融合
应用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课程建设改革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地方新建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我国数据新闻的传统因素及创新策略
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思考
群众文化与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创新发展
应用型本科大学英语后续课程建设之必要性探讨
探讨新时期环境下博物馆的讲解工作
创新发展 奋勇前进 释放洪荒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