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农业水利人才—体化培养体系构建

2016-08-18 07:04张修宇徐建新张巍巍
河南教育·高教 2016年6期
关键词:新时期

张修宇+徐建新+张巍巍

摘要:针对新时期水利改革发展与现代农业的专业人才培养需求,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本硕博农业水利人才培养平台,不断开展培养方案修订、课程体系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和课堂教学方法创新、实践性教学环节强化,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管理和教学基础设施的建设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完善,将最新的水利改革与发展理念和农业现代化思想融入到专业综合改革工作中,构建农业水利人才一体化培养体系,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业水利工程;专业综合改革;一体化培养体系;新时期

水利部2011年发布的《“十二五”水利人才队伍建设规划》中提出要注重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使人才规模、专业结构逐步与水利发展要求相适应。教育部2012年颁发的《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我国高等教育要体现以教学为中心,着力解决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2011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突出加强农田水利等薄弱环节建设,要把严格水资源管理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举措。这就对农业水利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人才培养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教育教学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农业水利工程专业是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国家级特色专业,已经具有完整的本硕博农业水利人才培养平台,如何结合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全方位、系统化构建农业水利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是一项需要急迫开展的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工程,也是提升学科内涵、加强专业实力的重要途径。

一、研究内容

针对新时期水利改革发展与现代农业的专业人才培养需求,经过广泛调研、深入研究和大胆实践,从当前农业水利工作的实际需求出发,开展适应现代水利改革发展和农业现代化需要的专业综合改革试点,构建农业水利人才一体化培养体系,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新时期农业水利专业人才需求分析

在分析当前农业水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基础上,笔者从专业结构、人才能力和人才培养方法和路径入手全面分析了新时期农业水利专业人才培养需求。

对专业结构的需求:水利院校要以现代农业水利的内涵、特点和人才需求为目标,努力为培养造就适应水利发展需要的数量充足、门类齐全、结构合理、素质优秀的党政领导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现代管理人才、实用技能人才队伍。

对人才能力的需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应当重点关注和着力培养的现代农业水利人才主要有以下几类:适应需水管理发展需要的新型人才、学科知识融合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具有现代国际视野的创新型人才、厚基础重实践的高级应用型人才、熟练掌握实用技术的技能型人才。

现代农业水利人才培养的方法和路径:加强供需分析研究,优化学科专业结构;转变思想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面向水利建设管理,强化实践教学训练;瞄准水利发展需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结合生产建设实际,推进产学研合作;强化素质教育,提高综合能力和素养;明确办学特色优势,突出人才培养重点。

(二)新时期农业水利人才一体化培养体系构建

一体化培养体系构成要素分析:在现代教育理念的指导下,运用系统理论方法对现有的专业体系、师资队伍、教学设施、科研体系、校园环境等进行优化匹配,构成包含动力目标子系统、驱动子系统、教学服务支持子系统、绩效评价(反馈)子系统四部分的复合式教学体系。

一体化培养体系的构建原则:遵循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有机统一的原则、系统有序与科学建构有机统一原则、创新教育与科学研究有机统一原则。

一体化培养复合式教学体系的特点:考虑农业水利专业学科特色,在保留教学体系目的性、知识性、稳定性特点的同时,具备开放性、实用性、综合性、创新性的特点。

(三)农业水利工程专业综合改革研究与实践

改革人才培养方案:立足于学科特点和学校优势,积极探索面向21世纪的节水农业灌溉,改革教学方法、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第一,深化办学理念,明确专业定位,继续加强“面向三北,服务河南”的专业特色。第二,积极推行“订单式”培养,形成“弹性化”人才培养方案,尽可能地符合用人单位的需求。第三,封闭式教学转向开放式教学,加大学生创新设计能力的培养。第四,培养目标的专业化与多元化相结合,缩短与社会的适应距离。

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积极整合优秀教改成果,在课程体系中增设相近或相关专业的课程,增强学生的就业适应性。调整整合课程体系,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一方面,强化现有课程实习方案的制定、加大指导和考核的力度;另一方面,加强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扩大学生校外实习的范围;此外,加大低年级实习的比重并扩展实习内容,并组织学生积极开展假期社会实践,鼓励学生自主走向社会,亲身体验专业价值,锻炼专业实践能力,促进教学团队的发展与水平提升。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农业水利工程专业的综合改革与建设,继续优化、完善教学队伍的年龄、职称、学历结构、不断提高团队的学术水平、丰富师资的教学经验,强化团队的教学效果,形成教学与科研结合型的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加强教材等教学资源建设:农业水利工程专业教材应是系列化的优秀教材。鼓励建设一体化设计、多种媒体有机结合的立体化教材。重点抓好优秀课程和精品课程的建设;加强国内外优秀教材的编写和使用,编写全国统编教材,在教材建设中起示范作用;进一步实现现代化教学。

加强农业高效用水实验室(实验场)建设,大力提升实验室的管理水平和实际应用效果:加快农水实验室和实验场的建设,形成开放实验室的管理运行机制,加强实验室设备管理、定期检查或抽查实验设备完好情况,定期维护实验设备和实验场所。实现实验室建设与教学的有机结合,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努力营造有利创新的环境与氛围,充分发挥实验室的作用。鼓励创新性实验优先开展研究,在实验场地的使用以及设备的安排上优先支持。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采取让学生参与研究型的教学实践活动、搞综合实验开发和进行实验教学研究等积极措施。专门与生产建设单位的相关部门协商,在多地组建了实习基地。在日常教学中,根据专业特色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积极与国内外相关院校进行交流,使学生树立放眼世界的胸怀,推进人才培养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建立学生到企业、工地、社会等实践教学基地开展实践实习的长效机制。endprint

建立切实有效的激励和评价机制:采取切实措施鼓励教授上讲台和承担农业水利工程专业改革,鼓励教师、教学管理人员和学生积极参加农业水利工程专业综合改革和建设。要通过农业水利工程专业综合改革和建设,建立健全农业水利工程专业评价体系,建立学生评教和同行专家评教制度,改革学生成绩评定的方式方法,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学生成绩评定制度,促进农业水利工程专业建设不断发展。

建全教学管理体系:包括健全教学管理机构、严格教学过程管理、创新学生管理模式。

二、实施效果

通过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农业水利工程专业建设取得了卓越的效果,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和一致赞赏。

(一)教学团队建设:发挥平台引领作用,全面提升团队教学科研能力

通过打造“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引领平台”,提升团队教学能力,形成了老中青相结合、职称和学历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在课程建设、教学资源开发、提高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方面成效显著。近年,有多位教师参加全国水利学科青年教师讲课竞赛,获得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两项。

通过打造“学科交叉研究与创新引领平台”,增强教师科研水平。自2000年以来,完成包括国家级、省级各类纵横向科研课题及规划设计项目70余项,年均科研经费180余万元。获国家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教育部高校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农业节水一等奖1项,省级科技进步奖10余项。发表核心期刊以上学术论文200余篇,被三大索引收录文章2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20余部,学术成果斐然。

通过打造“产学研推进与创新引领平台”,强化服务社会能力。结合学校实际、学科专业特点,不断开辟和拓展产学研合作的空间与内容。鼓励校内专任教师到相关企业和行业一线学习交流,从2012年起,先后有4位青年教师到国家水利建设一线参加科技挂职服务。建立教师培训、交流和深造的常规机制,形成一支了解社会需求、教学经验丰富、热爱教学工作的高水平的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

(二)课堂教学改革:以复合应用型知识结构培养为目标,推进教学方法与理念的创新

在教学改革实施过程中,探索建立起一套成熟的人才培养的理念、模式、理论、课程体系和管理制度,在教学内容、课程模块、教学方法、考试方式方面制定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在教学内容设计上,将农水学科的新成果、新技术充实到专业课程教学中,让学生了解国内外的最新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扩大学生基础知识面,邀请一线工程技术专家给学生介绍相关行业管理特点及技术发展动态。

在教学方法与考核方式上,坚持“学以致用”的原则,结合互动式教学、参与式教学、体验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的精神,充分调动师生因素,开展包括实务技能型作业设计、能力型过程化考核等内容的“教练型教学”模式探索。

在教材建设和课程群的资源建设上,积极推进纸质资源、网络资源、师资资源的一体化体系建设,及时更新、充实了包括教材、多媒体课件、教学示范作品、学生优秀作业、教学录像、案例库、试题库等教学资源。

农业水利工程专业核心课程《节水灌溉理论与技术》获得河南省精品课程立项建设,《中国农业水资源与农村经济》《节水灌溉理论与技术》获得校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立项建设。精品课程和示范课程的立项建设,带动了其他专业核心课程的建设。

(三)实践教学改革:坚持“打破围墙办大学”的理念,推进校企多元双向合作办学机制的完善与创新

在专业综合改革项目的建设过程中,践行“打破围墙办大学”的理念,推进社会参与办学的沟通与合作机制,打造“校企联合互动平台”,逐步拓展和深化与各实习基地、企业、国外优资教育的合作与交流。2012年,由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和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共同建设的河南省节水农业重点实验室获得河南省科技厅批准立项;同年,河南省农业节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获得河南省立项建设,为学校农业水利工程专业高层次人才培养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深入开展校企合作教育理论的学习,转变教育观念,把校企合作的思想渗透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设立了“系列专题讲座”的特色课程,积极引进企事业单位的高级管理者、一线业务人员到学校讲授某些实务课程章节,或以专题讲座等方式,提高学生对不同行业职业特点的认识,为学生做好职业规划打下良好的前期基础。同时开辟各种途径,吸收用人单位参与学科专业的人才培养或专业调整方案设计,把校外优势资源“引进来”,打造“专家品牌课程”。2014年,农业水利工程专业获得教育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第一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立项建设,对培养复合应用型农业水利工程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人才培养质量社会反馈机制建设:注重“用人单位需求与评价调查”和“毕业生跟踪与反馈调查”

通过对用人单位和毕业生跟踪调查,搜集社会对毕业生的评价信息及要求,详细调查毕业生对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方式、课程设置及管理等方面的感受及建议,为制定和调整专业培养方案提供依据。

三、成果特色与创新

(一)成果特色

经过近几年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农业水利工程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己具备如下特色:

加强专业教学科研团队申报,几年来成功申报3个国家特色专业及项目,2个省级教学、科研创新专业团队,参与河南省协同创新项目,90%专业教师都是教学、科研双能型教师。

聘请校外高水平科研人员为学生讲授专业实践课,拉近了书本知识与社会实际的距离;加强专业外语教学,为学生扩大就业到国外工作创造条件。

专业的实践教学达到了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对实践学时的要求,大多数学生利用寒暑假参加具有专业特色的社会实践活动,有大量学生参与了国家的水利普查、专业教师的生产项目。

鼓励高年级优秀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活动,提高科研水平,学生毕业设计题目全部来源于实际生产、科研项目。

(二)创新点

利用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本硕博农业水利人才培养平台,探索建设新时期农业水利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根据新的治水理念和现代农业思想,探讨课程内容的更新;利用先进的组合式教学方法,探索创新型、符合社会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开展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研究,针对创新型人才培养,探讨了专业实践教学的新方法和新做法。

四、小结

笔者在资料分析和调研的基础上,运用教育学基本理论,结合现代水管理理念和现代农业思想,分析农业水利行业发展的趋势及其对专业人才的需求;通过调查目前农业水利专业教育与人才培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结合行业发展需求以及农业水利工程专业教学体系的构成要素,从培养创新型农业水利人才的角度,论证实施专业综合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过对专业课程教学特点和教学方法的论证,探讨新形势下专业教学体系的构建策略;利用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本硕博农业水利人才培养平台,通过开展培养方案修订、课程体系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和课堂教学方法创新、实践性教学环节强化等诸多方面进行全面的改革与建设;通过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管理和教学基础设施的建设等方面的改革和完善,将最新的水利改革与发展理念和农业现代化思想融入到专业综合改革工作中,构建农业水利人才一体化培养体系,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提供参考。endprint

猜你喜欢
新时期
浅论基层群众文化紧跟时代步伐
新时期高职院校班主任管理工作探讨
新时期小学体育教学策略
新时期播音主持艺术的创新空间探讨
新时期国产武侠传记片的发展之惑
1980—1983年电影中的审美体验
新时期国有企业党建工作新思路
新时期农村气象观测及防灾服务探索分析
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