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校长才更“接地气”

2016-08-23 21:52胡小芳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16年8期
关键词:接地气游泳校长

胡小芳

校长是学校的灵魂,是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和教学能力提升的精神导师。一个好校长不仅是一所好学校,更能成就一批好教师。什么样的校长才更“接地气”呢?

校长最重要的工作是在思想上引导。因此,校长除了组织和参与常规的教育教学活动外,更多的是要在教育理念、教育思想、教研策略等业务上给予教师指导和帮助,要“常下水”“会游泳”“善总结”,才能使自己的工作更“接地气”,才会深受广大教师的喜爱。

一是“常下水”,让指导“接地气”

校长也是教师。“常下水”指的是校长上课敢于亲自“操刀”,拿起教科书,走上讲台,熟练地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上课。现实中,部分校长在对教师指导和点评课堂教学时引经据典、口若悬河,说得头头是道,却不敢亲自走上讲台上课,甚至极少数人一当上校长就“脱教”,这是校长业务指导能力的缺失。

校长的指导要“接地气”,就要像游泳教练教初学者一样,多下水、常下水,做到有教有导。校长要钻研业务,了解学生,带着自己设计的“愿景”走进课堂,与学生一起进行思维的碰撞和情感的交融,做到真正地了然于胸。校长有了切身感受的“第一手资料”,在进行业务指导时就能做到明确方向、紧扣目标、方法恰当、氛围和谐。

二是“会游泳”,让示范“接地气”

校长是教师的教师。“会游泳”指的是校长不但要会上课,而且要上得好,拿得出手,上得了台面。校长只有常上课,常反思,常磨课,才会有拿得出手的公开课,才能在业务上有“底气”,真正地起到引领示范作用。

校长的示范要“接地气”就要像游泳教练,不仅要敢下水、常下水,还要有高超的技巧,游得快、游得好、游得出彩。校长的指导不仅要“言传”,更要“身教”,这样,教师才会有一种具体的、可感的教学示范,并在观摩学习中收获的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经验。

三是“善总结”,让成果“接地气”

写总结报告是校长的常规工作之一。这里的“善总结”,主要指校长要善于根据教育教学实际总结提炼,物化成果。成果呈现的主要形式就是教育教学的论文。可以这样说,学术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校长的深度和高度,学术成果上有为,在教师心中才有“位”。

校长的中心工作是教育教学,这就意味着一切工作都要围绕和服务教育教学。校长要勤观察、常反思,总结经验和教训,并留下对这些思考的痕迹,供广大教师借鉴和吸取,避免重蹈覆辙,少走弯路。这也是校长给教职员工最好的“福利”。纵观当下有影响力的校长,哪个不是能言会做善写的“高手”,如李镇西、凌宗伟、陶继新等,他们用自己的研究成果,给教师智慧的启迪,照亮了教师前进的方向。

作为新时期的校长,只有深入教育教学一线,在业务上“常下水”“会游泳”“善总结”,给予更多一线教师真真切切、实实在在的业务指导和帮助,才能使自己的工作更接地气,从而深受教师的敬重和爱戴。

(作者单位:湖北秭归县归州中学)

猜你喜欢
接地气游泳校长
听说你要去游泳 “妆”一下吧!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
中水电,在老挝“接地气”有回报
论校长的修养
好校长是怎么炼就的?
校长给力“九个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