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2011~2014年15~24岁人群HIV流行特征分析

2016-09-14 08:47郭燕李龙周宁
中国性科学 2016年6期
关键词:年龄组淋巴细胞中位数

郭燕 李龙 周宁

[摘要]目的:分析天津市2011~2014年15~24岁人群HIV的流行趋势,为在该人群中开展相关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分析2011~2014年天津市监测中新发现的15~24岁HIV/AIDS病例情况,以及15~24岁男男性行为人群、青年学生横断面调查数据。结果:新发现HIV/AIDS病例中,15~24岁病例占有一定比例,并且2011-2014年病例报告显示15~24岁病例报告数量年均增长速度较同期全年病例报告数量年均增长快。15-24岁病例中男性占96.1%,流动人口占60.2%,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占87.1%,同性传播占84.7%,专项调查及检测咨询来源的病例所占的比例较高。横断面调查显示青年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的中位数为77.5%:15~24岁男男性接触者最近6个月同性发生肛交比例中位数为90.2%,最近一次肛交性行为安全套使用比例中位数为74.1%,最近6个月肛交性行为时每次都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为34.9%,梅毒检出率的中位数为6.2%,HIV检出率的中位数为4.8%。结论:天津市15~24岁人群HIV流行形势严重,15-24岁男男性行为人群中危险行为比例高,HIV、梅毒感染率高,急需采取有效措施控制HIV在低年龄组人群中的传播。

[关键词]15~24岁;艾滋病病毒;流行

[中图分类号]R512.91 [文献标志码]A

近年来,随着艾滋病监测工作的不断深入开展,天津市艾滋病的病例报告数量不断攀升,病例报告显示15~24岁年龄组病例数量不断升高,全国病例报告显示青少年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比例由2006年的0.96%上升到了2011年的1.64,青少年已经成为当前艾滋病预防控制的重点人群。因此,为了解天津市15~24岁年龄组病例的流行特征,现就2011~2014年监测新发现的15~24岁HIV/AIDS病例的情况以及一些调查数据做以下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2011-2014年四年间的病例报告数据、2011~2014年15~24岁男男性行为人群横断面调查数据、2011~2014年青年学生横断面调查数据。

1.2 2011-2014年天津市艾滋病监测新报告的病例

病例报告资料来源于天津市2011~2014年在艾滋病监测中新发现并上报的HIV/AIDS病例,就新报告的年龄15~24岁的HIV/AIDS病例进行描述性分析,并对相关特征与25岁及以上HIV/AIDS病例进行比较。

1.3 2011-2014年横断面调查数据

参照全国艾滋病哨点监测方案要求,天津市每年定期对MSM人群、青年学生人群开展横断面的监测工作,本研究就每年横断面调查中年龄15~24岁的MSM人群、青年学生人群的HIV、梅毒感染情况、相关行为学情况及艾滋病相关知识进行分析。相关指标的计算依据《全国艾滋病哨点监测实施方案》中规定的计算方式开展。

1.4 统计分析

将相关数据录入EPIDATA数据库,数据资料使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不同年龄组相关特征分布情况采用描述性分析,构成比较采用x2检验,均数的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检验水准为0.05。

2 结果

2.1 15~24岁年龄组人群病例报告情况

2011~2014年天津市新报告HIV/AIDS 2090例,其中15岁以下病例4例,占到0.2%;年龄15~24岁人群412例,占到19.7%;25岁及以上年龄组病例1674例,占到80.1%。其中2011年全年报告404例HIV/AIDS病例,15~24岁人群有64例,占到15.8%;2012年全年报告505例HIV/AIDS病例,15~24岁人群有108例,占到21.4%;2013年全年报告497例HIV/AIDS病例,15-24岁人群有94例,占到18.9%;2014年全年报告684例HIV/AIDS病例,15~24岁人群有146例,占到21.3%;2011~2014年四年间年龄在15~24岁人群报告病例数年均增长31.6%,高于同期全部报告病例数年均增长19.2%的水平。其中15~24岁年龄组病例中HIV病例有365例,占到88.6%,AIDS病例有47例,占到11.4%;25岁及以上年龄组病例中HIV病例有1144例,占到68.3%,AIDS病例有530例,占到31.7%;15-24岁年龄组病例与25岁及以上年龄组病例中HIV所占的比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67.776,P=0.000)。

分析2001~2014年报告的全部病例知,性别以男性为主占到94.3%,性别比为16.6:1;本市户籍(1115例)所占比例最高,为53.3%;汉族(1944例)占到93.0%;婚姻状况以未婚(1149例)所占比例最高,达到55.0%:文化程度以大专及以上(792例)所占比例最高,为37.9%;传播途径同性传播(1471例)达到70.4%:干部职员/32人/教师/医务人员(650例)所占比例最高,为31.1%;病例以专项调查发现(779例)所占比例最高,达到37.3%。将15~24岁年龄组病例与25岁及以上年龄组病例相关特征进行具体分析见表1。由表1知15~24岁年龄组病例与25岁及以上年龄组病例的性别构成(P=0.082)、民族构成(P=0.12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婚姻状况(P=0.000)、文化程度(P=0.000)、传播途径(P=0.000)、职业(P=0.000)、检出途径(P=0.000)的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15~24岁年龄组病例在首次随访的时候开展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例数为397例,占到相应年龄组病例总数的96.4%;25岁及以上年龄组病例在首次随访(病例发现后10个工作日之内)的时候开展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例数为1557例,占到相应年龄组病例总数的93.0%,经统计学检验发现两者首次随访时CD4+T淋巴细胞计数检测比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6.254,P=0.012);15~24岁年龄组病例的首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均值为(478.03±241.10),中位数为468,25岁及以上年龄组病例首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均值为(371.34±240.76),中位数为360;经过P-P概率图检验知15~24岁年龄组病例与25岁及以上年龄组病例的首次CD4+T淋巴细胞的均值都近似服从正态分布,P-P概率图见图1、图2。经过方差齐性Levene检验知两个年龄组病例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均值方差齐(F=1.537,P=0.215):进一步开展独立样本的t检验知15~24岁年龄组病例的首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均值与25岁及以上年龄组病例的首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均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880,P=0.000)。

2.2 2011-2014年青年学生横断面调查结果

2011-2014年天津市4~6月期间开展的青年学生横断面哨点监测量分别为:1608例、1643例、1645例、1617例;监测结果见表2。4年监测显示天津市青年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的中位数为77.5%,有性行为经历比例的中位数为5.9%,首次性行为安全套使用比例的中位数为44.0%,与固定性伴安全套使用比例中位数为52.3%,与临时性伴安全套使用比例中位数为63.8%,梅毒检出率中位数为0,HIV检出率中位数为0.03%。

2.3 2011-2014年15~24岁男男性行为者横断面调查结果

2011年-2014年天津市在4~6月期间开展男男性行为人群横断面的哨点监测,其中15~24岁年龄组MSM的监测数量分别为:157例、115例、180例与156例;横断面调查结果见表3。四年监测显示艾滋病知识知晓率的中位数为91.4%,最近6个月肛交比例中位数为90.2%,最近一次肛交性行为安全套使用比例中位数为74.1%,最近6个月肛交性行为时每次都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为34.9%,梅毒检出率的中位数为6.2%,HIV检出率的中位数为4.8%。

3 讨论

本研究显示天津市2011-2014年15-24岁年龄组的病例报告数量达到全部病例数近20%的水平,且同性传播达到近85%的水平,与有关研究一致,男男性接触者为青少年感染的主要人群。同时期15~24岁男男性接触者横断面调查显示最近6个月肛交的比例为90%以上,最近一次安全套使用比例(74.1%)以及最近6个月肛交性行为时安全套使用比例都很低,说明15~24岁男男性行为人群危险行为比例较高;同时调查显示,这一部分人群中HIV感染率(4.8%)与梅毒感染率(6.2%)都较高。综上,提示我们关注低年龄组人群的HIV/AIDS感染现状尤其是低年龄组人群男男性行为的现象。

本研究通过对首次CD4+T淋巴细胞检测情况以及检测结果的分析发现,15~24岁年龄组病例发现后开展首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检测的比例较25岁及以上年龄组病例开展首次检测的比例高,说明15~24岁年龄组相较于25岁及以上年龄组病例发现后开展有效随访的比例高,分析首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发现,15~24岁年龄组病例首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均值较25岁及以上年龄组病例高,同时与有关研究类似本研究发现15~24岁年龄组病例中HIV所占的比例较25岁及以上年龄组病例中HIV所占的比例高,综上,说明15~24岁年龄组病例早发现的比例高,发现的较及时。有可能因为这一年龄组较低,发生危险行为的时间较短,感染时间短而致。因此15~24岁年龄组HIV/AIDS病例发现后及时对其进行随访干预后,在有效避免二代传播的发生方面效果较好。

由于15~24岁这一年龄段处于学龄期,有研究显示在校大学生性行为发生率增加,感染性病艾滋病风险加大;本研究分析发现此年龄组HIV/AIDS病例中学生的比例为23.1%,进一步分析天津市青年学生HIV/AIDS病例知天津市自2005年在无偿献血人员检测中发现第一例学生病例以来,截止到2014年12月底累计发现学生病例145例,发现学生病例数占到当年发现全部HIV/AIDS病例数的比例由2005年的3.13%增长到2014年的6.58%,同时,2011~2014年横断面调查结果显示青年学生人群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仅为77.5%,提示我们要加强学校的艾滋病知识宣传,促进学生人群对艾滋病的认识。进一步分析15-24岁天津市学生病例知同性传播途径达到126例(占86.89%),与有关报道一致,同性传播为青年学生感染HIV的主要途径。同时2011、2012年在青年学生哨点监测中发现的2例HIV感染病例,经过流行病学调查发现都为同性传播感染而致,而北京市大学在校学生MSM的HIV感染率高达2.5%,提示天津市与全国一样需要关注男男性接触对学生人群的影响。进一步分析学生病例的病例来源知有近30%来源于检测咨询,提示学生人群对感染艾滋病的风险有一定的认识,危险行为发生后能够寻求相关的检测咨询服务,提示有必要在高校中建立HIV的检测咨询点,提高学生人群检测咨询的覆盖面。

本研究发现15~24岁年龄组病例中有近80%的人群为在校外活动的青少年人群,有研究显示这部分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较低;由于中国传统意识的影响,父母对孩子的性教育缺乏,导致这部分人群很难形成正确的性观念,这部分人群存在有较高的多性伴比例以及较低的安全套使用比例等危险性行为。综上,艾滋病知识的缺乏以及不安全性行为的存在使得校外青少年成为感染HIV的危险人群。因此,在校外青少年中开展相关的宣传教育与干预工作很有必要。但是,这部分人群相对于学生人群来说由于过早的脱离了学校,对其进行系统的艾滋病宣传教育的难度很大。有研究显示校外青少年同伴中有危险行为的人较同伴中无危险行为的人更容易发生危险行为,因此在开展校外青少年的艾滋病防治工作的时候,尤其要关注同伴教育的作用,可以通过培养一批组织能力强,活动能力强的校外青少年作为艾滋病防治的志愿者或者宣传员,通过同伴推动作用来进行艾滋病的宣传教育与干预工作。同时,由于缺乏正规的性教育,很多校外青少年离开学校进入社会之后,对于“性”知识的了解很有限,这样在外界的诱惑之下很容易发生危险的行为,因此要注重家庭教育在校外青少年艾滋病防治工作中的作用,通过社区组织校外青少年人群的父母,开展相关的讲座,让父母认识到对孩子进行性教育的必要性,同时教授给家长如何有效的与孩子进行沟通,将正确的性观念传达给孩子,打破中国认为涉及到“性”的问题都难以启齿的传统思想。因此,在校外青少年的艾滋病防治工作中要将个人、同伴、社区与家庭联系起来,多方面多管齐下开展宣传教育与干预工作,以提高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减少危险行为的发生。

综上,天津市15~24岁人群中危险行为比例较高,HIV流行形势严峻,同时由于青年人群承担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未来,感染HIV后危害到的不仅是个人本身的生存问题,对于整个家庭及社会都有很大的影响,同时如果这一人群中HIV感染率持续上升将会危及到社会的安定与未来,因此低年龄组人群的艾滋病防治工作亟需引起重视。

(收稿日期:2015-08-28)

猜你喜欢
年龄组淋巴细胞中位数
甲状腺切除术后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与术后感染的相关性
数据的数字特征教学设计
HIV感染者/病人CD4+T淋巴细胞检测及情况分析
高原地区736例消化性溃疡临床特点分析
肺结核合并艾滋病患者CD4+淋巴细胞测定和临床特点
关于组织中年龄多样性与世代差异的研究
乳腺占位性病变弹性评分3分患者年龄与肿瘤良恶性相关性的探讨
中位数教学设计
保卫人体的巡逻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