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承与创新中引领学校特色发展
——专访重庆市诚善中学校校长张天海

2016-09-20 00:46文/李
教育家 2016年31期
关键词:天海校长德育

文/李 可

在传承与创新中引领学校特色发展
——专访重庆市诚善中学校校长张天海

文/李 可

2016年盛夏的北京,注定会因为一场教育人的大聚会而载入中国教育发展史册。7月16日-18日,由《教育家》杂志社等单位主办的“2016中国校长创新与发展大会暨首届中国教育创新成果展”在北京会议中心隆重举行。重庆市诚善中学校的教育创新成果“德育课程改革实践与研究”受到了与会领导、专家、同行的广泛关注与好评,张天海校长作为与会校长代表,还接受了北京广播电视台考试在线频道的专访。作为一所有着80余年历史的老校,诚善中学是如何汲古纳今,弘扬优良办学传统,同时顺应时代发展要求,以特色学校文化来凝聚人心的?学校成绩斐然的德育课程改革具体又是如何推进的呢?针对这些问题,本刊专访了诚善中学“当家人”——张天海校长。让我们共同跟随张校长走进诚善中学的教育天地,去见证历史的传承与发展,看“创新”这一时代热词是如何在一所普通中学由梦想照进现实的。

守住发展之根——不忘初心 铭记峥嵘岁月,弘扬优良传统

《教育家》:张校长您好,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法国历史学家托克维尔曾说:“当过去不再照亮未来,人心将在黑暗中徘徊。”任何学校的发展都不应当忘记历史、割裂历史,都必须建立在对于历史的梳理、总结和传承之上。据了解,诚善中学有着非常悠久的办学史,这无疑是学校发展的一笔宝贵财富。请您带我们简单回顾一下学校的历史。

张天海:“忘记过去,就等于背叛”。三年前我到重庆市第十四中学任校长的时候,学校的状况正如人民日报在《弱校抱团,也能变强》一文中描述的那样,“规模小、生源差、师资弱”。面对“学校在各方面资源都较弱的情况,该如何蹚出一条向上的路”?我们新班子没有急于求成,而是冷静分析,从学校办学历史和学校文化梳理、挖掘入手。

1921年,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在长江上游,重庆市的江北头塘,由赵健臣及当地士绅聚资创立了一个慈善机构“诚善堂”,这是诚善中学校的前身。诚善堂开展施茶、施药、施钱、施米、施棺木等济贫活动,历时八年之久。当时的诚善堂就有“施棺木”这样的临终关怀,体现了我国传统的人道精神,这样的理念是非常先进的。

1929年,为了避免军阀刘湘大肆搜刮军饷,同时也为头塘地区儿童解决入学困难,赵健臣决定集中“诚善堂”所有财力创办诚善小学。初时诚善初小只有两位教师,两个初小班,学生四十人。

1933-1948年,学校从初小到高小,从初中到高中,有几件事情值得一提。一是赵健臣去上海募捐扩校,得到上海工商界人士的积极赞助。荣毅仁的父亲,慷慨捐献1000银元,连同其他人士的捐款共7000银元,作为兴建校舍的费用。二是诚善中学由于办学规范,社会声誉高,得到众多有声望的人士大力支持。时任国民党政府主席林森得悉赵母将六十大寿的寿筵费用8000余银元捐赠学校建大礼堂的事迹后,亲自题写“清芬楼”三字。胡子昂(后任国家政协副主席)曾任校董事长;国民党元老、监察院长于右任先生曾为“健臣图书馆”题过词。三是诚善中学还为掩护我川东地下党党员作出过巨大的贡献。当时的副校长陈俊逸,教导主任文宗祥,教师林国华(《红岩》小说原型双枪老太婆陈联诗的女儿)等,均系中共地下党员,以教师身份开展地下活动,在学校的保护下,没有一个地下党员遭受不测。

1953年,诚善中学校由重庆市人民政府接管后更名为重庆市第十四中学校,该校名一直沿用到2013年。

“诚善”之名,是由“诚善堂”的乐善好施而来,是继“诚恳”“助学”“善行”为美德,以“诚、善”为训;“诚善学校”的创建史从某种意义上说即是我国近代教育的发展史。

诚善中学校可以说是集全国热爱教育者的善举而建成的一所学校,为学校的发展注入了“诚善”的文化基因。学校所追求的核心价值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同族同宗,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脉相承。正因为如此,我们决定恢复校名,不忘初心,守住发展之根。

《教育家》:2013年新领导班子成立后,学校抓住区委区府高度重视学校发展实施改扩建工程这一历史机遇,恢复了“重庆市诚善中学校”的校名。除更名之外,学校还从哪些方面入手,来弘扬优良的办学传统,凝聚学校的“诚善文化”呢?

张天海:一是挖掘诚善历史,完善理念体系。结合现代办学理念,学校确立了“诚善修身,自主立人”的办学理念,明确了“筑诚善梦、育诚善人”的办学目标,所谓诚善梦,就是让学生成才、教师成长、学校成名。同时,进一步完善“一训三风”,即:“至诚、至善、至真、至美”的校训,“诚信尚礼、怡心健体”的校风,“善思勤学、自主自强”的学风、“修身正德、博学多才”的教风。

二是强化制度建设,实施精细化管理。制定、完善了一系列的制度,包括学校章程、综合绩效分配方案、职称评聘方案和人事制度改革方案等。重点是推进人事制度改革,按照“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原则,调整中层班子,大胆启用中青年教师,激活办学活力。

三是顶层设计把脉,实施诚善课程改革。以诚善文化为核心,按照“头脑风暴更新观念、试点探索总结经验、全面实施形成特色”的实施策略,推行“以诚善德育为切入口,以自主课堂为主阵地,校本课程为特色”的诚善课程改革,弘扬诚善文化,全面提升育人质量,重塑昔日辉煌。

铸就前行之魂——不辱使命 创新德育课程,落实立德树人

《教育家》: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这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诚善中学地处城乡结合部,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较多,学生在行为习惯、自理能力以及人格塑造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这无疑给学校的德育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对于德育的改革与创新就具有了更大的价值和意义。那么,学校的德育课程改革具体是如何实施的呢?

张天海:的确如此,我校70%-80%学生为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由于父母早出晚归,缺乏亲子交流,对子女关爱不够,导致大部分学生存在情感孤僻,或胆怯或叛逆、自理能力较差等现象。

我校大胆创新,致力于“诚善•5自德育”体系的德育课程改革探索与实践。“诚善•5自德育”就是以“诚”“善”“真”“美”为基点,以“自主立人”为主题,通过“学习---自主探究、生活---自主管理、行为---自主规范、人格---自主完善、活动---自主体验”的全方位、立体式的育人模式的改革,打开学生心扉,树立学生自信,综合提升学生素养和能力,全方位关怀学生情感、心理,使学生自立、自强、自主成长。让学生体验成功、感受幸福,为未来发展奠基,进而达到“以诚育品、以真求知、以善立世、以美陶情”的 “立人”的目的,也是成才的目的。

德育最难的是落实,诚善中学校专门设计了5自德育落地系统,运用“体验式活动”“四阶班会”“班级文化建设”“校外实践活动”等载体,开展系统性的、逐层递进的德育活动。体验式团队活动以班级或年级为单位,在大团队的参与互动中,在宏大的情感氛围中引导学生感受与深思,在尊重生命的前提下,倡导一种沉浸式教育、唤醒教育、“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和触动教育。班级文化建设由各个班级围绕学校文化,经过各个学习小组讨论,自主确立班级文化主题,自主设计,自主创作,自主布置,形成一种“想得出、做得来、说得明、办得到”的知行合一的特有的班集体文化。四阶班会以学生为主体、班主任为主导,利用一个学期的时间,分四个阶段围绕一个德育主题开展自主体验式活动。校外实践活动以体验式活动、参观、训练为主,让学生学会融入环境,加强其心理拓展,培养其安全意识,在学生“快乐参与、快乐接受、快乐成长”的过程中,达到自主立人的德育目标。

创新课堂模式,重构课堂生态

《教育家》:课堂始终是学校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阵地与载体,是学校内涵发展的关键之所在。学校所实施的“诚善·5S自主课堂”改革和课程改革都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效,成为了业内的标杆。请您具体介绍一下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情况。

张天海:课堂教学改革是学校课程改革的深水区,也是诚善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我校提出建立的“诚善·5S自主课堂”以“自主”点题,强调在教师有效的引导下,让学生真正体会“我的课堂 我做主”的学习魅力。“诚善·5S自主课堂”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强化诚善立人教育,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状态下实现知识、能力、价值观的同步发展。“5S”代表课堂的五个最基本的元素:自主学习(Studying Independently)、合作探究(Squad Cooperation & Inquiry)、展示反馈(Show & Feedback)、归纳检测(Summary & Check)、巩固提升(Strengthen & Improvement)。

五个元素为课堂设定了明确的任务、时间、方式以及评判标准。在自主学习环节,要使学生明晰学习目标,教师应给予一定的方法指导。在合作探究环节,主要解决学生自主学习之后未达成目标的问题。教师要积极营造民主、平等、尊重的学习氛围,进行必要的组织和引导。但要注意的是,学生的独立自主学习是主要的学习方式,对学、群学等合作探究只能作为辅助。在展示反馈环节,教师要尽可能让所有学生参与其中,对于学生的展示要给予激励性评价,培养学生自信。在归纳检测环节,主角变成教师,教师对学生的认知、体验、感受予以反思总结,引领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规律和学习方法,提高其学习效率。在巩固提升环节,通过精心设计的作业,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潜能,增加知识的厚度,提升知识的难度,拓展学生的视野。

通过“诚善·5S自主课堂”的建构,改变了传统课堂单纯的“教”的行为,重建课堂生态,真正实现“诚善修身、自主立人”的办学理念,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实施校本课程,彰显特色发展

《教育家》:课程的创新,是学校的特色发展重要体现,是“办人民满意教育”的时代要求,亦是学校求得生存与发展的必然途径。请您详细介绍一下学校的校本课程建设情况及取得的成果。

张天海:学校的校本课程建设不仅是学校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载体,而且体现了一个学校的办学特色。

我校的校本课程研发强调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不同需求,同时有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个性发展。诚善中学校校本课程类别丰富,体现学校特色,贴近学生实际。课程分为必修、选修和发展性课程三部分,必修类包括阅读写作、生活中的数学、英语、书法等。选修类开设了绳彩飞扬、创意空间、谈诚说善、美文赏析、美食天地、洁衣天使等20门课程。发展性课程包括加深学科知识深度的“数学建模”“学习方法论”等课程,以及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科技小发明、机器人制作等课程。学校特别制定了实施细则、教学成果要求、评价标准,保障了校本课程的落实。

近三年来,诚善中学校的学生在国际、国家、市、区级的各项竞赛活动中,获得各级奖项共20余项100余人次。其中,学生段中飞在2014年香港举行的世界锦标赛中,获得“世界跳绳大师”荣誉称号。这一成绩的取得是继段中飞在第七届亚洲跳绳锦标赛中3分钟单摇以998个获得金牌、并打破14岁以下组世界记录后的又一辉煌成绩。

学校课程改革的成果不仅得到了来访的广州白云区、辽宁丹东教师考察团、深圳市骨干教师考察团、云南昭通校长考察团等兄弟学校领导和老师的高度赞扬,也得到了北师大专家团队和日本著名教育家佐藤学的好评,同时也得到了包括人民日报在内的多家媒体的采访和报道。

永怀教育之梦——不遗余力 坚守教育信仰,再创诚善辉煌

《教育家》:学校的改革与发展是一个十分艰辛的过程。您认为在这一过程中,“校长”的职责与定位是什么?您又是如何谋划诚善中学今后的高位发展之路的?

张天海:学校的改革与发展,离不开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教师团队的团结拼搏,除此之外,一个拥有教育信仰的校长也是十分关键的。

在我看来,“校长”除了最基本的职责要求之外,最重要的是是否对教育拥有宗教般的信仰。他不崇尚“权”与“钱”,怀揣的是“爱”,是大爱,对学生的爱,对教师的爱,对学校的爱,对教育的爱!一个校长拥有了坚定的教育信仰,才可能有深厚的教育情结,才可能专注于教育规律的把握,以人为本,依法治教;一个校长拥有了坚定的教育信仰,才可能有恒定的教育信心,用自己的教育思想领导学校的发展,才能致力于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一个校长拥有了坚定的教育信仰,才可能有持久的教育信念,才可能抵御各种诱惑,战胜自我,超越自我,不断改革与创新。

诚善中学,虽然在近几年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由于底子薄,课程改革起步晚,走得也很艰辛。不过,诚善人相信:“我虽然走得有点慢,但我绝不后退”。我们一定会抓住江北区区委区府对诚善中学高度重视的契机,以及投入巨资实施改扩建和江北区深入推进课程改革这两大发展机遇,诚善人决心以宗教般的教育虔诚、愚公移山的教育气概、精卫填海的教育精神、夸父追日的教育信念,立诚善志,圆诚善梦。

猜你喜欢
天海校长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天海汽车电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调笑令·天海同程老年婚礼
校长的圣诞节这花是你的吗?(一)
天海光电:争做行业的领头羊
论校长的修养
好校长是怎么炼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