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陶式”自学法可推广吗

2016-09-21 09:41张艺芳
时代人物(新教育家) 2016年6期
关键词:参访团自学校长

本刊记者_张艺芳

“圣陶式”自学法可推广吗

本刊记者_张艺芳

圣陶的课堂,五年级的孩子在黑板上解方程式

位于洛阳市汝阳县小店镇的汝阳圣陶学校,6年来受访人数堪以万计。副校长高丽娜回忆,从2015年底开始,每天都有参访团过来,每天接待量少则百人。

圣陶的校园建筑极为简洁,参访过的人都听说了,2005年,校长王天民卖了房产,得了一笔办学资金。负责外宣的副校长张晓乐透露,“那时他身体更为硬朗,带领施工队,一砖一瓦亲手建了学校的第一栋教学楼。”至今,王天民的办公室还在那栋楼里。

圣陶的师资亦不占优势,全校40多位老师,只有7人有教师资格证。但让来访者惊讶的是圣陶学生的学习方式——全部自学。

学生的自学能力有多强

对,你没听错,从小学至高中的所有学生,全部以自学的方式来完成学业。自2016年3月份,学生王喆向校长爷爷反映,“如果有老师进教室,学生便不能完全自由地支配学习时间。”王天民校长下了一个不成文的规定,“老师没经学生邀请到教室,就罚钱。”

不过,也从没罚过。但那件事,让圣陶的老师们看到了学生身上强烈的自学愿望。同样的印证还有:从圣陶考入县中的两位学生,不适应老师严格控制的课堂,又退学,回到圣陶读高中。

校长王天民修建的第一栋教学楼前,就是一大片水泥地操场,平时的大课间,小学部的孩子排成齐刷刷的队列,在那里做操。楼后面,是十余亩菜地,有专人伺弄,各式蔬菜长得水灵。蔬菜全是有机的,不施化肥,只需简单地除草、浇水。

操场的一角,是两棵大柳树,枝干粗壮,有五十余年的历史。树荫下砌了石桌和石凳,石桌旁,常能看到王天民为天南海北的参访者解疑答惑。

5月9号上午的那波参访团,遇到王天民在五(3)班讲化学第一课。经由负责外宣的张校长介绍,来访者才知道这位讲台上的老先生就是王校长。他精气神儿好,讲课说话时气力十足,脸上堆满笑,递给一个孩子粉笔,鼓励男生边讲解边写下自己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思路。

黑板左边写着化学元素,元素旁标着化合价,这一节课,他将“认识化学元素,配平一个物质的化合价,及配平一个化学方程式”的内容都囊括其中。课讲了半个多小时,他擦了几次黑板,旧的西装外套上落了一层粉笔灰。王天民提出自主学习的三大要素,“相信老师,相信学生,不怕困难。”这堂课中,都有体现。

参访团分上午和下午两拨进行,用一个小时左右参观完校园后,是近两个小时的校长座谈会。5月9号上午的那场座谈会上,王天民向来访的老师提问,“你们刚刚逛了一遍校园,猜到哪棵是我们学校的校树了吗?”停顿,等待老师的回答。

椭圆形的会议桌旁有人用微小的声音回应。王天民笑了,准备公布答案,隔空指向石凳的方向:“是的,我们没有挂提示牌。把那两棵柳树作为学校的校树,在我们的理念里,这里的孩子也该像那两棵大柳树一样自由地生长。”

“如果我们去野生的动物世界参观,可以看到这样的警示牌,‘请游人不要给野生动物投递食物,否则将影响到它自主觅食的能力。’”这也是他完全放开自主学习的理由之一。“一味的灌输式课堂,会影响到孩子的学习兴趣,以及自主探究的能力。”

在圣陶创办之初,来应聘的教师不多,多数人对新办的学校处于观望中。但问题在于,没有足够好的师资,就不能在乡镇办学吗?事实上,从幼儿园到高中,圣陶现有学子近2000人。王天民也亲尝过师资匮乏的乡村教育,实行包班制未尝不可。

进校门后,沿着左手边的路走,就是与圣陶学校合办的幼儿园。参访团的老师们在圣陶幼儿园大班孩子的桌上,看到一张批改过的数学试卷。试卷上,有百位以内的加减乘除运算,还有分数、幂的运算,以及运用数轴比较分数的大小等题。来访的老师大为惊讶。这也足以证明孩子的自学能力远超成人的预期。

高丽娜校长给来访者的名片上,印有“教育的桃花源”几个字,来访者的惊讶也确如误入桃花源一般,所见之事都非比寻常。

5月9号上午的那波参访团,遇到王天民在五(3)班讲化学第一课

王天民的自学心法

王天民曾在伊川县教书多年,小学部的校长张志标曾是他的学生。1982年,张志标本来觉得自己考不上高中的,放学后,就跑去地里干活,为家里挣工分。王天民鼓励他认真读书,考前一个半月,请来物理老师和化学老师为其将各种公式讲了一遍,并将自己总结的试题拿给他做,他进步飞快。公布考中名额时,同村的人听闻后都惊讶。

面对当前的应试教育,王天民认为,“老师如果不能深入研究试题,为学生节约不必要的时间投入,不能算作称职。”圣陶建成后,王天民琢磨出一套教学法,比如:以25课时讲完小学数学课程和初中化学课程,剩下的时间,留给学生进行专项训练。

高中预科班有9名孩子,都是从八年级选入,自学能力稍强,学习进度也快于同年级孩子,目前已经在学高中的课程。2016年春季开学,前两个半月,赵洋洋老师已经帮他们拉通所有科目的知识,接下来便是学生自由安排学习时间。

记者到访时,他们正在历史周报上做一套卷子,计划两小时内做完。圣陶都采用“开卷练,闭卷考”的方式,即使是老师出的试卷,也都将答案的解析一并给学生。

当然,中学的包班制难多了。赵洋洋老师说,“刚开始由王校长示范了几堂课,加上先前的数理化功底好,大学里过了英语四级,虽然费了些力,但也重拾了这些课堂内容。”

赵洋洋老师刚大学毕业两年,年轻充满朝气,与这些孩子的沟通方式也灵活多样——教他们打篮球,玩转双节棍、魔方,以及计算扫雷的公式。他是高中预科班的班主任,并兼任所有科目,他眯起眼睛笑,“除了吃喝拉撒睡这五样,我都管。”

学生自学,那老师做什么?每天有6个小时的时间,赵洋洋老师可以在教室。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将内部讨论不能解决的难题写在黑板上,他再负责讲解。其他时间,赵洋洋常与中学部的校长王国强一起总结考点和试题。

预科班中,年纪最小的是王喆,连跳两级进入八年级,今年11岁。记者多会关注到他,对他好奇,一直追着问,“你读什么书,周末怎么过,与你的其他同学有什么不同。”像在《论语》中,有人好奇问孔子的儿子伯鱼,“子亦有异闻乎?”

圣陶开始采用“单科独进、开卷练闭卷考、小组合作”的自主学习法,始于办学的第三年。一学期后,这个实验班的学习成绩优于通常教学方法下的孩子,随即在全校铺展开。如今,已有六年。

有来访者好奇,“那么早学完了高中的知识,但参加高考的时间并不能提前,剩下的时间,孩子们做什么?”副校长高丽娜解释,“也许刚开始学生只能考一个二本(大学),但多学一年或许就能考上一本(大学),再学一年就是更好的一本(大学)。”

就像田忌赛马,打破顺序,从曲折中获得了一种胜利。

← 幼儿园大班正在练字的孩子

↑ 幼儿园大班孩子桌上的数学试卷

温故知新,自学为师

从圣陶老师的言谈中不难发现:圣陶的灵魂人物是王天民,老师也是跟王校长学教书及育人。没有此等灵魂人物,圣陶几乎不可复制。老师们视他为偶像,也因他最有经验,王天民身上有太多未知,多了一个老师们跟随他的理由。

当地生长出圣陶、生长出王天民都绝非偶然。他的父亲在私塾读过书,他亦有些经典储备,这些典籍在他身上留下很深的印迹。比如:学校没有语文课,王天民偶尔会给学生做讲座,讲《孔子大智慧》;每天忙碌下来,晚自习时间,王天民会给全体老师们讲《道德经》。但白话文已历半个世纪,当世人阅读文言如跨一条宽河。

《论语》中有一系列关于“为学”“为人”“为官”“为政”的可参照方法,王天民抽出一些章句,稍加解析,给学生以启发。《孔子大智慧》的讲座内容被发布在圣陶的微信公众号里。

王天民校长素日里最看重《道德经》,但《论语》里的方法,他已烂熟于胸。王天民教学生自学,要求学生每天用一定的时间去温故、知新和提升。具体的做法可以是,“比如每天有6小时来自学,要用两小时复习以前学过的知识,用两小时学习新的知识,再用两小时集体合作探究。”

这个做法可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中找到理据,“如果学习上能时常温习旧闻,而每有新得,那么就可以循环往复,也可以成为人师了。”

既然学生可以自己做老师,那么缺乏师资的问题也就化解了。但聘请一位优秀的语文老师,真的是没有必要的吗?比如,一位博学的语文老师,有广泛的阅读面和多样的看问题的视角,给学生更多人文方面的启发。“但这些想法都是望梅止渴”,副校长高丽娜认为,“说这话的人,又跳离他们当前的办学现实了。”

学生们自学物理、化学,实验器材也都是由学生管理,副校长高丽娜介绍,“没有损坏过一个试管。”

“术”易学,“道”难悟

“圣陶学校的教育经”一直在增加新的内容,“课本是绊脚石,教辅是迷魂阵”这句话位于前几条。王天民从体制内学校退休后,就在探索一种新的教学尝试——无教材,无师课堂,无作业。

这些做法让身陷应试教育苦海的教育者们好奇不已,想来一探究竟。一位河北的老师从600多里外赶来,听闻“无师课堂的尝试者”——王天民校长,他的第一反应是,“高手来了!”

在座谈会上,疑惑解答完后,这位老师跟来自其他地方的老师一起学着手指心算。王天民手把手教参访团的老师们手指算,并在晚上的《道德经》讲座之后宣布,“以后我们要开辟一个教师培训,就教这个”。

手指算,将数字和数位赋形在手上,通过双位加减快速运算,已在圣陶幼儿园大班课程之列。王天民认为,“从笔算到心算是革命。”《论语》中“温故而知新”,有更深刻的内涵:学记于心,方能温故知新,有所得。拼的就是一个记忆能力,没有这个,也无法进行综合、联想、比较等更为复杂的思维过程,难能有收获,也就不能为人师。

《道德经》讲座之后,谈完手指算培训班的计划,王天民开始传授给圣陶的老师激发学生自学的策略——最差的不批评,最好的不表扬,按个人努力程度给予评价。

在圣陶转上几天下来,来访的老师大都发现,正如王天民校长一直强调的,“你能学到的只是术,而‘道’难悟。”“道”是什么呢?这就更难解释了,王天民常说,“身为教师,你连《道德经》《论语》《易经》都不懂,怎样传道?”

“圣陶学校的教育经”第22条写得明白,“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更不如直接向学生要鱼。”学生们也说,“我们学的不是知识,是智慧。”

“圣陶式”自学法不只想教学生学科知识,还想让孩子摸索到学习的方法,以及老师们所未学到的东西,更重要的是,探究无限的兴趣。这样看来,王天民所说的“道”含义广泛。

更多的参访老师没有再去深究。王天民在座谈会上提及,“在学习圣陶的学校,已经有三十多所了。”

猜你喜欢
参访团自学校长
基于先学后教 培养自学力
教学与自学
对“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的认识和思考
沈尹默:如何自学书法,才能少走弯路?
“江苏侨务新闻参访团”走进宝岛台湾
王华主任随江苏新闻文化参访团赴台访问圆满成功
校长的圣诞节这花是你的吗?(一)
2015日本现代农业参访团七天我们一路同行!
习近平总书记会见台湾和平统一团体联合参访团
论校长的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