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船山:一个读史人的史与思

2016-09-21 10:07林鹿珊
时代人物(新教育家) 2016年6期
关键词:郡县制史事王船山

文_林鹿珊

王船山:一个读史人的史与思

文_林鹿珊

英国历史学家艾瑞克·霍布斯鲍姆在其《论历史》的开篇说:“历史学家向来是缺乏哲学心灵的,但这并不表示他们可以不对自己所研究的主题做一番反思。”如果套用霍布斯鲍姆这句话的句型,我们还可以说:“读史的人看似处在历史之外,但这并不表示他们可以不对自己所读的历史做一番反思。”

读史的人虽然已经距离眼前文字所呈现的那个情景不甚遥远,但这并不表示他们不会再亲临相似的情境。再者,历史能告诉我们什么?这关乎我们如何看待过去,看待过去、现在以及未来三者之间的联系。或许,我们既在历史之外,也在历史之中。

如14世纪学者伊本·赫勒敦所叙述的,历史就是“人类社会或世界文明的纪录;社会本质中所发生种种变迁的纪录;人与人之间革命与暴乱,因此而造成了国家大小林立的纪录;人们各种活动与职业,不管是为了营生还是科学和手工艺的纪录;以及一般来说,社会本质上本来就会经历的所有转变的纪录。”

明末清初,社会政治危机和民族危机对思想意识及文化学术都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基于这样的时代背景,明末清初的经世之学,一方面批判宋明性理学,另一方面强调在古典以及现实世界中探索和实践,并把追求民本视为主要目的。

这一时期,一批学者坚定地反对官僚体制,将政治作为学术研究对象,倡导经世致用。这种经世致用之学按其倾向可分为实践派、技术派、经史学派等。其中,以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抗清三遗老为首的经史学派通过文献的实证研究,成为考据之学兴起的先导。在经史学派中,王夫之不仅擅长经学研究还著有史论。

王夫之,世称王船山,是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尽管王夫之著作等身,他在世时却并非声名显赫。因为他不肯出仕清廷,选择隐居山野四十年,加上家境贫寒,导致大量著作在他生前乃及身后的很长时间都没能被整理出版。

梁启超称其为“畸儒”,并说他生在比较偏僻的湖南,除到过武昌、南昌、肇庆三个地方短期流寓外,未曾到过别的都会。和当时的名士,除刘继庄外,没有一个相识。而且,他还不开门讲学,所以连门生也没有。虽然著书极多,二百年来却几乎没有人知道。直至近代,湘人邓显鹤主持刊刻“船山遗书”,后经贺长龄、曾国藩、郭嵩焘等人对船山学说的推崇,其学说著述才得以广为人知。

王船山的《读通鉴论》是对《资治通鉴》所记史事的论述。不过,《读通鉴论》的立论往往追本溯源,超出《资治通鉴》所涵盖的内容。《读通鉴论》涉及上自三代下至明朝的许多重大历史问题。它以“帝王”为划分篇目的单位,分篇叙述各个帝王。贯常以一件史事为切入点,或去伪存真,或引而申之。王船山的《读通鉴论》在内容上更具思辨性,其史论不仅涉及史事、人物,以及朝代兴衰史,还在其间探索规律、辨析因果、评估功过、最后在理论上进行概括。

作为对比,宋代以前,中国古代史学重在记述史事的时间、地点和相关人物,并辨别这些内容的真假,即重在叙述合理的历史进程。宋以后,由于理学的兴起,哲学的思辨方式也介入到了史学的论述中。史学不仅记录了历史进程,还阐述了历史变化之理,欲探求历史表象背后的规律。

实际上,除了《读通鉴论》《宋论》外,王船山早期的《尚书引义》《春秋家说》《春秋世论》《 续春秋左氏传博议》《诗广传》等作品虽然主要侧重对经典的诠释,但也反映了古代史论的内容。在这些著作中,王夫之试图把观点和史料相结合,并对其进行分析,有意识地把评史和论政统一起来。因此,他的很多史论渗透着他自身的主张和思想。

比如,在评价秦代郡县制时,《读通鉴论》开篇就指出“郡县之制,垂两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王夫之认为,郡县制实行两千年不能改是客观发展形势决定的,而这种客观形势的发展是由“理”来支配的。王夫之认为,秦始皇虽然以个人的目的实行郡县制,但从当时的时代背景来看这也是必然趋势。由此,在王船山的史论中,体现出的一大特点便是理势合一的历史观。

总体而言,王夫之首先对经典进行诠释。通过诠释语言中隐含的思想,以求达到“通极于道”。此后,他进一步通过对具体历史事件的诠释,观察并分析事件内含的意义,以求达到“汇归于道”。总结而言,即他先通过对经典的诠释,然后研究具体的史实,展开史论。但是,王夫之的史论并非单纯地为证明他的哲学话语。在这个意义上,王船山重视史书的借鉴性,从认识现实的视角来肯定社会的历史变化。

最后,回到每一个读史的人这里,读史的人看似处在历史之外,但他们也可以对自己所读的历史做一番反思。

猜你喜欢
郡县制史事王船山
论王船山民族主义思想的近代嬗变
藤县挂榜岭和东山的史事
郭店《窮達以時》所載百里奚史事考
从王朝兴替看大型企业经营管理
从王朝兴替看大型企业经营管理
王船山《周易内传发例》义理演析
王船山的四唐诗论
王船山修身学说的基本理论与特征
浅论吐鲁番郡王统治下维吾尔族的经济情况
章嵚天行草堂藏书捐赠史事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