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史料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运用

2016-09-26 15:30陈智彪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20期
关键词:史料教学探究能力激发兴趣

陈智彪

【摘要】在新课标的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历史史料教学的地位日益重要,史料作为历史基础知识的一部分,因其独特的教学功能成为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史料,要注意紧扣课标,结合教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历史积极性;由浅入深,为中考打下坚实的基础;循序渐进,巧用史料,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通过史料课堂的有效运用使学生更真实地、更近距离地感知历史,学习历史。

【关键词】史料教学 激发兴趣 思维能力 探究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0-0149-01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稳步推进,中学历史教学方式呈现出多样的变化。但无论任何一种教学方式的运用,都离不开基础知识的落实。史料作为历史基础知识的一部分,因其独特的教学功能成为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历史是再现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重要资料,我们要认识历史,感知社会的变迁,就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历史资料。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懂得运用丰富史料引导学生分析史料,设想新方法,提出新见解,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史料其实就是现实的一面镜子,因此司马迁说“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所以在新课程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运用课本中的史料,精心编排,让学生懂得如何鉴别、分析史料,引发他们对于历史的深层次思考,用史料帮助学生近距离地感知历史。

一、史料运用是课程改革和发展的要求

《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提出:“初中历史教学要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对初中史料教学的运用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可以说,《新课标》已将史料在教学中的运用,作为开展历史课程改革和发展的要求。新课程否定死记硬背的历史学习方式,提倡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以主动接受和探究性学习为基本形式的新的历史学习方式,那对史料的探究将是一个重要的学习方式的转变。作为历史教师,不仅要充分认识史料运用的必要性,同时要思考如何更有效地结合新课标给史料赋予新的认识。

二、新教材充分体现史料教学的作用

人教版初中历史新教材采用了各种不同的形式来体现史料教学的重要性,新编教材的史料的种类十分丰富,除了一般常用的文字资料外,还有历史人物画像和照片、地图、名胜古迹照片、漫画、数据表格等。虽然这些插图只是辅助资料,但也能形象生动地补充说明教科书中的有关内容,调动学生的兴趣,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性。

通过史料教学,使学生们对遥远的历史有一种切实的感受,增强了历史学习的兴趣。这也从一个侧面表明史料已经作为教材的重要部分,在教学过程中更要注意发掘插图中的隐性知识,充分体现新教材史料的教学作用。

三、史料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的作用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历史积极性

“兴趣是第一老师”只有对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使学生自主学习,积极参与其中。因此历史教学必须从学生的兴趣入手,充分利用这些鲜活的史料,再现历史的真实,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解读历史信息的能力,从而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历史相关的文字、图片、实物等资料,生动而鲜明,是一个无形的资源,用这些生动的史实、动人的故事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例如,讲述“鉴真东渡”时,教师可以利用视频生动再现鉴真6次东渡的场景(前5次走错航线、第5次失明、第6次盲渡)和引用郭沫若对鉴真的评价,从而激起学生对学习这一历史事件的兴趣,能够主动地了解鉴真为何要如此执着地东渡和亲身感受鉴真为完成中日文化交流的不畏艰难困阻的精神。

通过再现丰富多彩的历史场景,将学生带入到当时的历史氛围之中,缩短学生和真实历史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对历史的主动思考和积极探究,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获得自主学习的成就感。

2.巧用史料,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历史的过去性使中学生理解历史的难度增加,学生只是一知半解地死记教材现有结论,严重制约了其历史思维能力的发展。初中历史教学要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念,培养探究式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效运用史料,为学生营造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情境,通过分析、归纳、概括等方式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将史料生动地引入历史教学还原历史的本来面貌,可以增加教材的灵活性,实现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教材和史料之间的良性互动,又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动性,提高学生探究能力。

九年级第14课《冷战中的对峙》课当中,教师可以巧妙地运用“丘吉尔的铁幕演说”,“斯大林的答记者问”,“杜鲁门的国会演说图”和《北大西洋公约》的内容材料,充分再现历史,把“死”知识,变成了“活”历史,充分利用材料把学生引入到当时的历史环境中去感受历史。

通过史料的“说话”再现历史场景,将学生带入当时的历史情境之中,通过激活学生的视觉、听觉细胞,活跃大脑思维,激发兴趣,延伸思维的深度,让史料“话出”的史实可以铭心。

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提供丰富史料引导学生分析史料,鼓励学生克服传统思维定势的缺陷,综合运用各种思维方式,设想新方法,提出新观点,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

3.由浅入深用史料,为中考打下坚实的基础

历史材料辨析题成为近几年中考历史的明确方向,史料大量的出现在中考中,无疑注重了学生分析史料的能力。

为了适应当今中考历史命题方向,使学生形成实事求是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平时在课堂教学中应该由浅入深,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史料。因此,在平时的授课中重视史料教学是十分重要的。

例如在讲授“第一次工业革命”这课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历史素材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工业革命爆发的前因后果、历史背景,由学生们通过讨论分析归纳出“工业革命”爆发的标志、根本原因、成果及影响。让学生们在讨论过程中明白分析历史事件是需要从内因、外因、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的综合考虑。可以让学生很实在地对历史事件进行理性的分析和客观的判断,形成对史料的深刻认知和理解,有效地提升学生分析史料的能力,为中考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结束语

历史学家布罗代尔说:“一种文明的历史,就是对古代材料中那些对今天仍然行之有效的东西的探索。它有待解决的问题不在于要告诉人们关于希腊文明或中世纪中国我们所知的一切——而是要告诉人们在西欧或现代中国以前的时代与今天仍旧相关的东西。”历史教学应当以这种理念为教学理念教学依据,最大限度地利用史料教学的优势,发挥史料教育功能。

教师运用史料指导学生对历史进行分析学习,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取对历史事件的深度探究,从而也加深了学生对历史知识点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学生领悟历史的能力和主动学习历史的积极性。

猜你喜欢
史料教学探究能力激发兴趣
新课改下高中历史课堂的“史料教学”
以史料促教学
加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浅论史料教学在中学历史中的作用
培育情感之花 铺就成功之路
提供语言交往平台,促进幼儿语言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