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汤显祖遇见梅兰芳

2016-10-11 01:14张斯琦
党政论坛 2016年18期
关键词:游园杜丽娘汤显祖

益 智·艺苑撷英·

当汤显祖遇见梅兰芳

对于一个剧作家而言,如果有什么真的可以是“不朽的”,那一定莫过于自己的剧本能一直在舞台上被演绎着,传唱着。古今中外,应该都是这样。

让汤显祖、莎士比亚的作品一直活在舞台上,活在演员身上,活在观众的心里,这才是对他们最好的纪念。

《游园惊梦》演了三百多年

作为一个非常典型的明代文人,汤显祖既有匡扶尧舜的政治抱负,又有垂钓沧浪的雅士情怀。似乎与他写曲辞时风格迥异,《明史》写汤显祖“意气慷慨”,他不畏权贵,断然拒绝张居正“欲其子及第,罗海内名士”的邀请;给皇帝上疏,直陈“爵禄可惜”、“人才可惜”……引得龙颜大怒。也许正因为如此经历,才使得汤显祖写出来“如花美眷,似水流年”这般流传千古的曲文,虽是剧中人的慨叹,未尝不是汤翁对自己平生志业的唏嘘。

就汤显祖的传世作品而论,“临川四梦”无疑是享誉最高的,其中他在49岁时写作的《牡丹亭还魂记》,尤被奉为旷世名作。在《牡丹亭》五十五出中,第十出“惊梦”可能是历来演出频率最高的一出,后世演出时将其分为“游园”“惊梦”两折。

这折戏从问世以来,就一直在演,演了三百多年,也改了三百多年。历代昆剧演员,在唱腔、表演、动作每一个方面都进行了精心的创作,这中间经历了无数次的推敲、琢磨、反复,才逐渐形成了一个框架,乃至到达了一个文学性与艺术性高度契合的境界。

三次经典的“对眼光”

说到《游园惊梦》,不得不提到一个绕不过去的名字——梅兰芳。不知是汤显祖的剧本成全了梅兰芳的表演,还是梅兰芳的艺术诠释了汤显祖的精神,当然更可能是两位大师超越时空的碰撞,留下了一个《牡丹亭·游园惊梦》的最佳舞台版本。文化艺术史上这种事情倒也不鲜见,就像是一位名家的画作,在几百年后在被另外一位名家题识,又如一位大家的诗文集,在朝代更迭后被另外一位名士笺注。说是一种偶然,好像又是一种必然。

到梅兰芳学《游园惊梦》的时候,已经是汤显祖身后三百年的事了。梅兰芳的老师陈德霖,被梨园行尊称为“老夫子”,是“四大徽班”之首“三庆班”培养出来的弟子,自幼接受最正统的昆曲训练。早年的演员,都要有“文武昆乱不当”的资质。梅兰芳也不例外,他向陈老夫子规规矩矩地学了这出戏。而首演,是在1918年11月20日。民国要人曹锟给父亲做寿,借了金鱼胡同前清那桐相国的那家花园唱堂会,当晚大轴就是梅兰芳的《游园惊梦》,此后他在舞台上唱了四十多年的《游园惊梦》,为台下的观众诠释了四十多年“汤显祖”。对于演杜丽娘这个角色,梅兰芳一直强调要把握住“羞”和“爱”。

《惊梦》的【山坡羊】,是汤显祖写得特别淋漓的一段曲文。梅兰芳的表演,既读懂了杜丽娘,更读懂了汤显祖。像“迁延,这衷怀那处言!淹煎,泼残生,除问天”,这支曲子的最强烈之处,梅兰芳几乎在每一个字上都有动作。“迁延”,身靠桌子,两手在背后扶桌,踏步微微下蹲。“那处言”,摊双手。用手揉胸表示“淹”,搓手表示“煎”;“除问天”,站在内场椅前,用右手高指,双目也随着凝视高空,脸上流露出无可奈何的情绪。这些表演,鲜明地刻画出了这位闺中少女“春情难遣”的心理状态,将汤显祖的“绝妙好辞”具象在了舞台上。

杜丽娘与柳梦梅在梦中相会的场景,汤显祖的曲文写得含蓄而又不乏香艳。梅兰芳的表演上,则有三次经典的“对眼光”。“转过这芍药栏前”的“前”字上,“紧靠着湖山石边”的“边”字上,“是哪处曾相见,相看俨然”的“见”字上,三处表演均与演唱的节奏契合,却好像是在无意中,两个人的目光相遇,迅速避开。整个表演完全是意到神知,格调很高,最关键的是演出了梦境的迷离与美好。如果汤翁看到这样的表演,一定也会拍案叫绝吧!

在千锤百炼中传承

当然,《牡丹亭》的演出并不只限于《游园惊梦》一折,其余像《闹学》《拾画》《叫画》等都是舞台经典。但不是所有的创造都会那么成功,近年来各种《全本牡丹亭》轮番上演,里面就真有些令人啼笑皆非的创作。事实上,像《牡丹亭》《长生殿》这种长篇大套的本子,是否真的适合一晚上把所有的故事都演全了,也值得商榷。至少在这些剧本流传的前两百多年,就没有过全本上演。朱家先生说“古人不是傻子”,信然。

剧本的文学性,似乎与诗歌、小说、散文这些文学形式并不一样。水平再高的剧作家,创作出文学性再高的脚本,假如不经过舞台表演的锤炼,也会成为一纸空文。即使是像关汉卿、汤显祖如此彪炳千古的剧作文豪,也有许多作品被搁置,甚至成为佚作。故事情节是否适合演员感情表达,场次穿插是否符合演员的轻重节奏,唱词文本是否适宜演员的演唱口法,在很大程度上说,是一个舞台艺术的选择过程。汤显祖的经典名作,能至今还在传唱,这个过程并不只是他一个人完成的,是后世一代又一代的演员在千锤百炼中传承下来的。

(摘自《劳动报》2016年6月13日 张斯琦/文)

猜你喜欢
游园杜丽娘汤显祖
游园小问
《牡丹亭》梦境对杜丽娘人物形象的塑造与解读
游园——畅妈手作
游园
论汤显祖《紫钗记》之悲剧因素
对近年来汤显祖佚作搜集整理的总结与思考
异域风光恰如故,一销魂处一篇诗
汤显祖与明代理学家交游考略
汤显祖《邯郸记》的喜剧色彩
花开一朵,至情绽放——从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看杜丽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