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016-10-20 03:39林丽琼
内蒙古教育·理论版 2016年7期
关键词:精心设计参与主动性

林丽琼

摘 要:课堂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新课程标准提倡数学教学要设计成学生数学学习的活动,成为学生“做数学”的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中探索、体验、感受,从而获得数学知识、形成数学技能、提高数学素养,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提倡开放、多样的课堂教学形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更多地参与教学活动,在主动积极的心境下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人、课堂的主人。课堂上教师必须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关键词:主动性;激发;探索;精心设计;兴趣;参与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07D-0072-01

课堂是学生获得知识、提高能力的主要场所。要想使全体学生收到理想的学习效果,就必须让课堂成为学生乐学、学好的阵地。教师要做的就是组织、引导、促进,即把学生带到学习任务中,以学生已有的知识作为教学的起点,给学生多一点学习和建构的机会,从而促进学生高质量地学习。

一、激发兴趣,促使学生参与思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时,也就形成了学习的内动力。它鼓舞着学生主动而愉快地学习,所以要想提高数学课堂学习效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儿童年龄小,活泼好动、自制力差,数学知识枯燥无味,想要提高学习兴趣一定要注重创设生活情境,再现知识生活现场,使学生体会到所学内容与自己接触到的问题息息相关,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开发潜力,激活思维。

首先,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寻找知识与经验的联系创造情境。立足于知识的最近发展区,寻找知识与经验的切入点,选择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素材进行加工创设学生感兴趣的富有时代气息的现实生活情境素材作为课堂情境。其次,教师应该认真钻研教材,挖掘教材,把内容设计成一系列的问题情境驱动课堂教学,问题环环相扣,让学生主动积极思考。

二、动手操作,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说:“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加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成为思维的工具和镜子。”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对发展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概念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如对于面积和面积单位的学习过程中先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猜测,然后提供教具让学生测量,并从生活中寻找它的影子,在动手中强化,从而加深认识,在这个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究、操作空间,突出了学生主体地位,在验证的经历中体验。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独立思考,主动探究,不仅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种下了生长的基因。

三、剖析疑难,掌握学习方法

课堂教学是师生互相交流的双边活动过程,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师是学生课堂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要把教师从传统注重说教的填鴨式教学中解放出来。教育家赞可夫曾指出:只懂得传授知识,不懂得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教师是不完全的教师。所以教学时应巧设坡度,一次次引起学生认知冲突,让学生“跳一跳,摘桃子”, 给他们提供分享和切磋的机会,能在每一次冲突过程中学数学和用数学,感受数学发现的乐趣,发展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和能力,增强学好数学的愿望和信心。

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有目的地对学生的自学能力加以培养,如课前要预习,课堂上要让学生有较多的自学时间,通过教师引导,让学生掌握自学的方法,从而让学生有能力做学习的主人。在教会的同时,必须让学生“会学”,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我们应重视学法的研究、学法的指导,让学生学会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学会操作、学会思考、学会实践、学会讲解、学会质疑问难、学会归纳、学会小结。为此,在教学中,力求培养学生的动脑、动手、动口能力,并让学生不断总结学法。

四、体会快乐,使学生爱学习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教育家杜威说,人类天性中最深切的驱策力是“希望做个重要人物的欲望”。每个人都希望获得别人的欣赏和赞扬,一个鼓励,一句赞扬,不仅可以改善师生关系,还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提高学习效率。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拿起鼓励的武器,让学生品尝到认可的喜悦,使他们爱学习、爱创造。课堂上,老师要善于对学生的回答做出肯定,如你回答得真好、你真聪明、你比以前进步了好多……若回答不出来或者错误,也要用婉转的口气安慰学生,切忌责怪、讽刺挖苦,课堂教学中教师不断地对学生积极评价,学生的学习兴致就高,这样不仅可以使师生关系和谐融洽,而且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如果老师们能转变观念,找到自己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角色,重点引导、点拨,放手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全方位地参与教学活动,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那样,学生就有了课堂学习的主动权,才会有活跃的气氛,才能积极地去感受、获取知识,锻炼能力。让学生在课堂这个舞台上尽情地表演,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

参考文献:

[1]王祖琴.小学教学新课程教学设计[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2009.

[2]杨小微.课堂变革中教师智慧的成长[J].中国教育学刊,2013,(4).

猜你喜欢
精心设计参与主动性
小学语文的趣味化教学探析
精心 激趣 提问 评价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初探
有效探究源于精心的设计
如何实现小学语文预学的实效性
“参与”北约军演的UFO
关于有效思品课堂的几点思考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