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木赐,请等等我

2016-10-25 07:30黄海
美文 2016年9期
关键词:端木布景巴金

黄海

端木赐写上海的淮海中路和武康路让人见心,那种逼近的事实存在于我们的健忘中。他温婉地写下在时间中那些闪失的人,闪失的事,在那条短距离的街道上,这些事物像飘落的细小的纸屑突然被他捡起,又回到我们的视线。他把逝去的错觉和梦呓拉回日常中,那种生活于我如此之轻和记忆重叠之重,对于今天的我们存在着隔膜和取舍。如何说,如何解,或许是个命题。

也许一条街道对我们来说来不及想象,就放下了。

搁下的琐碎、斑驳,搁下的沧桑、衰老,搁下的困顿、归途。当然还得搁下自己。在遍地广而告之的街道,我们准备重拾什么?——它来自历史的、文化的、民俗的、宗教的人类共存,是否已经抵达?再往大点说,街道是城市文明交织点,每条街道指向我们的人心,通向远方的人类精神的历程。

这,绝非虚妄的象征。

我想起十多年前,我在北京的人民路上,在灰色的天空下游荡,看到遛鸟的大爷和遛狗的姑娘,在清晨的人行道惬意地慢走。我在想,在北京做一只鸟和一条狗,幸福的或愤怒的鸟或狗,该是什么样呢。现在,我每天走在城市的街道上,从四面八方的人流、车流退回到拥簇的楼房,我又退守进夜晚的鸟笼。我已经想不起来要做一只什么样鸟或狗了。生活无休止地运转,我已无法情绪——无畏之悲伤、无所之忧愁、无力之忿怒、无根之失落,凡此种种,只剩莫名的自嘲。

从此,我无法在北京做一条愤怒的狗。

那时的北京街道,玻璃幕墙在阳光的照射下,我坐在西单的某个台阶,不需要理由地端坐、静思或者无所事事和狂走,一条路接着一条路没有方向地走下去。在那里短暂地停留,有些困顿,且有想法——去做这座城里的某截钢梁,不要做一颗小小的螺丝钉。但生活告诉了我,北京的乌鸦叫声特别响亮,它们几乎整个冬天在叫,但没人知道它们对着谁喊。

不可预测的叙事,不明方向的虚实,正勾勒我那时复杂的内心。

我们纠结所描写的对象,然后做一回决断,不断审视它们有效的部分,然后把自己立竿见影。

人类所有的诗意存在于日常的事实里,如此的文学表达才是有效的。

对比端木赐的北京《散章》,他把房子虚拟成可以倾诉的对象,他把一切都装进,他要在这个词语巨大的建筑里布景,朴素与妖娆并存,虚幻与裹实呼应。沉迷在继续,可以预见的结局被肢解,蜕变也在继续,但可以预见的时刻不会到来。作为叙说者,“我”有时候是喃喃自语式的。有时候,可能是张三李四或某某某。

而作为端木赐来讲,他有多重身份,可以天马行空,真好。他在布景中不停变换,准确地说,他是一个变形人,类似神父、判官、园艺师,最大可能是他文中写到的“K”——“没有人会成为他的救赎,他只会一条道走到黑。”

这么说充满着得道。我觉得作家最要紧的是自我救赎,还要敢于解剖人,当然主要是自己。我们有勇气把自己撕开吗?其实我想说的是,作家不光要把自己身体和生活搁进去,还要把自己的灵魂搁进去。

我学他在上海武康路喊的那句话:巴金先生,请等等我。不过这次我希望巴金的名字换成了端木赐。这样的话,似乎我也有了灵魂出窍的感觉。

猜你喜欢
端木布景巴金
一生
巴金的“不在意”
偷拍镜头
巴金人物轶事——因书得爱
你们遇上了好辰光
谈舞台布景的创新发展
艺林辨踪——浅析越剧布景的特色
“馆霸”端木笑盈
谈舞台布景技术的作用
小巴金“认错”